[法語] 達賴喇嘛:《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9 20:25:40
摘自:2020-10-02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問〕:不許阿賴耶識者,以住相體性最難瞭解,依蘊體安立之唯我之上習氣如何安
立?唯我來世如何投生的?
〔答〕:「我」和「唯我」的「唯」字,是說我們在看自己的時候,我的身體、我的
心、我的語(即我的身語意),會覺得在我身心背後彷彿有一個操控者的我,操控著我的
身、操控著我的心,操控著我的表述、操控著我的語。
但是,這個操控者的我如果真的存在的話,去尋找之後,應該找得到,但找不到啊!
(「唯我」的「唯」字,遮遣我們自覺有個操控者的我,不存在這種我們覺得在我的
五蘊身心背後彷彿有一操控者的我,這種自覺身心背後有個操控者的我屬俱生我執。外道
將這種自覺有個操控者的我增益為可以與我的身心隔離而常一自主的存在,屬遍計我執)
身體本身是指頭、手,還是腳?那去分解之後,(支分)也是找不到的。身體(具支
)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在尋找施設義在哪裡的時候(如觀察身體的施設義),都找不到
(於施設義不可得自方成立)。即便找不到,不代表沒有作用,這些作用還是存在的。
(註:此處說身體去分解之後找不到,並不是說好像把書本每一頁每一頁拆開之後,
書本就不成為書,書本就不存在所以找不到書了,並非如此。那是把書本破壞、書本被拆
解掉後的不存在,不是這種找不到。此處說的找不到,並不會否定身體的存在,並不會否
定書本的存在,並不會否定破壞事物。如果是把身體拆解掉、書本拆解掉之後的找不到,
這種找不到連世間人或外道都知道,不是此處說的找不到。
又此處的找不到,也不是說把色法分析如微塵而已,例如把身體分析為四大種的微塵
,這種分解碎如微塵的析空觀,在小乘宗義也有。例如毗婆沙宗說分解某事物變成某事物
的支分時,原本認取該事物的認知便會被放棄、被捨棄,如此某事物好像也變成不可得、
找不到。這種分解的析空觀屬小乘宗義對世俗諦的認知,某一事物被分解之後執取該事物
的認知便會被捨棄,這是屬於小乘毗婆沙宗對世俗諦的定義,也不是此處說的找不到。)
所以,《入中論》說:「如觀察車七相無(由七個正因的角度去觀察有法事物,獲得
此有法無自性的結論),由餘世間共許有(僅由世間名言量安立)。」就是這個意思。
明、後天也會說到這個內容,這句話「如觀察車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這是我
時常會去思惟的內容。而且又講到了四應成的內容(四種應成的道理)。這是我覺得非常
重要的一個內義要去思惟的。
也就是「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如果事物真的是以自己的力量而有(即自性有
,非僅由分別心安立而由自之方面成立)的話,尋找(勝義理智量於被名言施設安立的施
設處抉擇觀察是否為自性有)之後應該找得到才對,可是找不到啊(不可得自方成立)!
「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
如果諸法真的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的話(即自性成立、自相成立、自方成立的話)
,聖者在進入現證空性的根本定當中,應該要看到才對,可是看不到啊!
所以,透過離一、離異的正因,透過五相或七相的正因去尋找(透過觀察有無自性的
正因,觀察境上是否非僅由分別心安立而由境自之性相所成立)之後,都是找不到的(所
以境上的究竟法性是自性空)。
如果從事物自己的力量而形成的話,「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
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無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
間所有名言諦」、「由於諸法見真妄,故得諸法二種體(任一法具有真諦的勝義諦與俗諦
的世俗諦),說見真境即真諦,所見虛妄(無自性顯現為自性有故稱虛妄)名世俗。」
這是我每一天都會去思惟的內容。我每一天在思惟空性的時候,都會念誦這些誦文,
也會引用《中論》的偈頌。
所以,在此所謂的「唯我」,其實是一種世間通俗一個說法當中被認定(被世間名言
量施設安立)的一個存在而已。除此以外,你要超越這個門檻,不被此感到滿足而去尋找
(由勝義理智量觀察究竟在哪裡)的話,是找不到的。
所以,「我」只是一種名識施設當中而存在的一種內容物而已(我只是唯我,我僅僅
只是名識分別心觀待施設處而被施設安立,唯字排除自方成立)。其實習氣也是如此啊!
在《般若經》裡面說到了「唯我」,就是唯名所安立的我、唯識(唯名識分別心)所
安立的我。
像《心經》一開始也說到了「照見五蘊“亦”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我想要跟你
們講的。
五蘊亦皆空的「亦」字,是「也是」的意思。在漢譯的《心經》裡面並沒有“亦”字
,我聽說是這樣。所以,「照見五蘊“亦”皆空」的“亦”是需要的。為什麼呢?
因為初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四諦十六行相,只是說到了整體的一個空、無我的概念
。針對人無我作詮釋而已,並沒有闡釋法無我的內涵。
所以,《般若經》(二轉法輪)不只針對人無我作了完整的詮釋以外,我的施設處蘊
體本身(即人、法當中的法)也沒有自性,所以,說到了法無我。
我們會覺得「我」存在的,所以,會去摸自己的手、我在這裡。可是,所摸的點都不
是我啊!我去尋找(以勝義理智量觀察)之後找不到啊!所以,而說了「唯我」。
(我是存在的沒錯,但是我不是自方成立的存在,唯我的唯,於我上遮除自方成立;
於勝義中觀察我的施設義、於自性中觀察我的施設義,觀察不到可以指出是我的事例。)
因為「唯我」的緣故,我(人)和施設處的蘊體(法)也是唯名安立而有、唯識(唯
名識分別心)安立而有,僅此而已。
施設處(我的施設處五蘊身心)是唯名而有的話,由此而施設(觀待我的五蘊身心為
施設處而被施設安立)的法——我,當然也是唯名安立而有(遮除自方成立的我)。
所以,《入中論》也說到:「由福力勝極增長,彼至遠行慧亦勝。」
而說到了,聲聞、獨覺的羅漢跟菩薩所了解無我的見解(空正見),是一樣的、沒有
差別(三乘都通達最細品的人、法二種無我),所以,才說「彼至遠行慧亦勝」。初地菩
薩在福報資糧勝過聲聞、獨覺,但是,在智慧資糧並沒有勝過,只有到第七地遠行地才能
夠「慧亦勝」。
所以,在「唯我」(遮除自方成立的我)上如何安立這個習氣呢?或習氣如何隨著我
而走?習氣不會安置在身上,最主要是安置在心續上。像我們從前世到今世,習氣的安置
處最主要是根據心續而來作解釋的。
所以,在「唯我」之上安立了習氣。因為「我」(於勝義中、於自性中)尋找之後,
找不到!但是,又不能否定(世俗中)「我」的存在,所以,「我」的存在只能是在名識
施設當中而有,僅此而已,這個就是習氣的安置處。
過去世的心續無論是好、是壞,因為是同一個續流的緣故,隨著過去心所造的習氣,
會隨著同一個續流從前生到今生,從今生到後世。
唯識派在解釋的時候,他們無奈的說到了阿賴耶識(唯識宗說的阿賴耶識是勝義有、
自性有、自相有、自方成立),可是,中觀師可以說在唯我(遮除自方成立的我)上安置
習氣。因為是唯名安立而有、唯識(唯名識分別心)安立而有,一切的作用都在名識的認
定當中而存在的緣故。
身體會隨著業力而轉變,所以,像是畜生的身體、天人的身體、人道的身體,因為意
識的續流結合了我們的身體,而形成了生命、有情。所以,在意識的續流,從前生到今生
,從今生到後世。
心識也可以分粗細不同的層次,像是根識(根識的心,如眼識的心、耳識的心)就是
較為粗分的,意識比根識細微(意識的心比根識的心細微)。
意識(意識的心)本身,又可以分醒時的意識和睡時的意識,睡時的意識又更細微。
睡時的意識,又可以分作夢、不作夢熟睡的意識,熟睡的意識又更細微。
所以,我們每一天的日常作息當中,都有不同粗細的意識,在產生它的作用。(我們
內心不是只有一個意識,一個人有很多的意識,一個人所具有的意識也有不同粗細差別)
在密咒金剛乘裡面,對此作了非常周詳的解釋。這一切不同粗細的心識(包括粗分的
根識的心,與不同粗細層次意識的心),最終都是由最細微的俱生原始光明所現起(屬我
們內心意識當中最細微的第六意識,俱生原始光明的根本心是最細微的第六意識)。
現在我們醒時,會有感官覺受,會有根識(根識如眼識的心、耳識的心,是依賴感官
生起的心,根識的心是粗分的心)。
我們睡覺的時候,感官覺受沒有作用(前五根識的心不會生起)。但是,卻有意識去
作夢。熟睡的時候,意識還是在,它沒有作夢而已。所以,細微的意識一直都存在的。
以密咒金剛乘的一個術語來講的話,八十分別心的妄念、分別心,會隨著見、增、得
——見融入到增,增融入到得,而融入到更細微的心識當中。
像我們最近有所謂的住持心法的現象。也就是沒有了呼吸、心臟停止跳動,因為血液
循環完全地停止,腦部缺氧缺血,腦死。
像最近在台灣就發生住持心法的現象,在印度反覆的都會有。也就是醫學證明已經死
亡的人,以醫生來判斷的話,因為心臟已經死亡了、人腦已經死亡(腦死)了,而且開了
死亡證明,可是這位修行者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老化的現象、腐化的現象。
像我的老師林仁波切,就住持心法長達十三天。最久的,據我所知是台灣的強巴格西
二十八天,在台灣,他叫格西強巴嘉措。
以科學家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現象。密咒金剛乘說到了:心識有不同粗細的層次,最細
微層次的心識稱為俱生原始光明、光明心(屬意根當中最細微層次的第六意識)。
(註:人腦已經死亡,已經腦死了,可是最微細層次的意識光明心還在。
我們的心識、意識不等於腦,例如《中阿含經》說:「香陰(中陰身的意識)已至…
入於母胎,母胎或持九月十月便生。」《增壹阿含經》說:「世尊告諸比丘:父母集在一
處,父母無患(父母健康沒有不孕症),識神(中陰身的意識)來趣,…此則成胎。」
經中說胎兒的形成要中陰身的意識入胎,入胎意識的前續流是中陰身的意識,可見胚
胎尚未形成大腦之前,就已先有意識了,所以意識不等於腦。此世出生,是由過去世的意
識續流延續到今生,今世死亡後,今世意識的續流也會延續到後世。)
八十分別心隨著見、增、得的融入,最終融入到光明,光明在心間現起。
脈又可以分為中脈、左脈、右脈,又可以分頂部的脈輪、喉部的脈輪、胸部的脈輪、
臍部的脈輪和密部的脈輪。最終我們的「氣」都會融入到心間,而進入了見白道、增紅道
、得黑道,最終再生起最細微的死亡光明俱生原始光明(臨時死亡最終現起最細微的死心
意識,即意根當中最微細第六意識的俱生原始光明心)。
所以,習氣的安置處,就安置在這個光明心當中。光明心會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後
世,他沒有開始也沒有止盡。
最終也是透過最細微的光明心,讓我們圓滿正覺的果位,就是透過光明心(最微細第
六意識的光明心)成佛的。(成佛後,佛的最微細意識的光明心也不會斷滅,成佛後光明
心的續流每一剎那都是一切種智的現量覺知,屬於正等覺的遍智)。
(第三轉法輪,如來藏經)「依一切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
一切眾生內心本具最微細意識的光明心,稱做佛性如來藏)。」其實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通常我在觀想十五護法轉為本尊的時候,我都會反覆的思惟這句話:「依一切諸佛,
平等法性身。知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一切眾生心續中皆有最微細意識的光明心即佛性
)。」因為有暫時心氣的現起,才有所謂的清淨、污染的種種形形色色的外相。
所以,死亡光明(臨終死亡過程最後最微細意識層次的原始光明心)現起,至於光明
現起的時間有多久?是根據業力,有些是根據修行者的串習力各有不同。之後,由前生到
下一世的血肉之軀。
(註:醫學上,腦死是死亡。但是佛教上,當最微細層次的意識光明心離開此世的色
身,才叫死亡。當一位補特伽羅在此一期生命結束,他的意識光明心離開此世色身時,就
是下一世的開始,由業感得下一世的血肉之軀。若是成佛,佛則沒有下一世,成佛的意識
光明心展現法報化三身,佛的報化身是佛的意識光明心的展現,不是一般的血肉之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