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17

作者: ykkdc (ykk)   2022-05-07 10:50:29
《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 造論/見悲青增格西 教授
【四、釋疑
又,此止觀次第是就新生之時應如是修,若先已生,則無決定次第,亦可先修毗缽舍那、
次修奢摩他。
何故《集論》說有先得勝觀而未得止,彼應依觀而勤修止耶?答:此非說未得第一靜慮未
到定所攝之止,是說未得第一靜慮三摩地以上之止。
此復是說證四諦已,次依此觀,而修第一靜慮以上之止。《本地分》云:「又已如實善知
從苦至道,然未能得初靜慮等,於此無間住心,更不擇法,是依增上慧而修增上心。」】
此處所說的止觀次第,是指沒有止(正式的止),而要開始修者,應該先修止(先得
正式的止)、再修觀。對於已經修出止者,就沒有一定的次第,也可以先修觀、再修止。
先前引經為證時,都引依止修觀的例子,然而佛經中各種說法都有,有經典說要依觀
而修止,如有問:為什麼《集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中說「有些人先得觀而沒有得止
,這些人應依觀而修止」呢?這就跟依止修觀的說法相違。
對此,宗喀巴大師回答:此處《集論》所講的「未得止」,並不是初禪近分禪(初禪
未到地定)也未得的情況,是指已得到初禪近分禪,還未修出初禪正禪的情況。
利根者於得止﹙得初禪近分禪﹚後即修觀,所觀的內容為四諦、無我等;由此現證四
聖諦,依之而得初禪正禪以上的止。說止觀次第並不一定,是就此而說的。
《本地分》說:「又已現證四諦十六行相(如初果),但未得初禪正禪,即於此住心,
不再觀修,是依慧而修止。」「從苦至道」:四諦之意,「苦」指苦諦,「道」指道諦。
九住心都是欲界心,其後所得的止是上二界心。
上二界心又分二類:近分禪(近分定)與正禪(正行定),此處譯為「未得定」﹙近
分禪﹚與「三摩地」﹙正禪﹚。
初得止時是得初禪近分禪(初禪未到地定)。
得止(得初禪未到地定)後,利根的佛弟子會(依初禪近分定的止)開始修出世間道。
外道則會(依初禪近分定的止)修世間道—觀修粗靜相,即觀欲界生死、受用、煩惱
等為粗,觀色界為淨,如色界壽命長、衣為天衣等,與色界相較,欲界相形見絀,以對治
欲界煩惱。當以世間道斷欲界九品煩惱即得正禪(得色界初禪靜慮正行定)。之後繼續修
粗靜相,從初禪出離至二禪,如此一步步升上去。
當然,也有佛弟子在得止(即得初禪近分未到地定)後,修世間道而得正禪(得初禪
正行定),再依正禪(色界靜慮正行定)修出世間道,只是相對之下,浪費了許多時間。
佛教並不倡導以四禪八定為主的修行。前面所過,修道需要止這個好工具,否則不堪
修道。但止畢竟是工具,因此不需要花太大精力在修止上面。
佛教徒中,利根者會以初禪近分禪來修道(出世間道),然而並不是佛教徒中沒有以
四種禪(色界初禪至四禪的四種正行定)來修道的。欲界心與上二界心相較,欲界心如朽
木,難以雕琢,上二界的心如良木;上二界的近分禪與正禪相較,則正禪是良木。
因此,如果行者已經修出正禪,當然是以較好的料來修道,一定不會用近分禪來修。
也就是,如果行者只得初禪近分禪,未得初禪正禪,就只能以初禪近分禪來修道。如果行
者得了二禪近分禪,則會用初禪正禪來修道,不會用二禪近分禪來修道,以此類推至四禪。
但是,如果行者得了四禪八定(色界與無色界的八種禪定),就只會以四禪(色界的
靜慮)來修道,不會以無色界的禪來修道,因為無色界禪定力強、慧力弱,不適合修道。
總之,如果行者得了四禪八定,會以第四禪(色界第四禪靜慮的正行定)修道;如果
行者只得了三禪(第三禪靜慮的正行定),就會以第三禪來修道,只得二禪或初禪也是如
此;如果行者連初禪都沒得到,只得到初禪近分禪,就會以初禪近分禪來修道。
(註:如果連初禪近分未到地定都沒有得到,如九住心,則沒辦法證果。所以,要能
夠證果,最下限要有初禪近分未到地定的止,例如證得初果最少要有未到地定的禪定。佛
教內道,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若要成辦聖道得果,至少要有未到地定的禪定)
【又,為便於立言說故,於九住心通說為止,思擇等四通說名觀。然真實止、觀如下所說
,要生輕安乃可安立。】
雖然由修九住心而得身心輕安才算是得止,但是為了方便說,也常將九住心說是止,
或將思擇等說是觀。要知道:真實的止、觀必須達到身心輕安才行(之前是隨順的止觀)。
>>>>>
註:止觀的次第,先得止,後得觀,是指初次新生正式的止、觀而言。
未得正式止觀之前,如九住心階段,可先觀後止,此時止觀屬隨順的止、隨順的觀。
初禪近分之前(九住心)的止觀,不是正式的止觀,隨順的止觀不能斷障,不能成就證果。
由隨順的止觀而獲得正式的止觀,成辦正式的觀(正式的毗婆奢那=止觀雙運)才能證果。
未得正式止觀前,九住心隨順止觀的修習可先觀後止。又,獲得正式止觀之後,即得
初禪近分的觀之後,進一步要得初禪靜慮正行,也是先觀後止,由近分的觀得正行的止。
此處說先得止,再得觀,是指九住心之後,最初新生正式的止觀,屬於先止後觀的次
第決定。最初新生正式的止觀,是初禪近分所攝,又,獲得正式的觀時,等於止觀雙運。
止、觀的本質,就是與第六意知心王相應的定心所、慧心所的體性。成就正式的觀,
所成就的觀的近取因,就是最初修止時相應的慧心所,此慧心所是「觀」的「近取因」。
最初修止之時(將定心所品質提升)同時有慧心所,如是慢慢的定心所與其相應的慧心
所同時修習,引生輕安、輕安樂,之後引生正式的止;再依止修觀,引生輕安、輕安樂,
之後引生正式的觀,令與修止的定心所相應的慧心所修成「觀」,就是成就「止觀雙運」
(內心第六意知心王相應的定慧心所,同屬一個心王的心所法,內心才能成辦止觀雙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