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分別善惡業報經:補特伽羅(士夫)造業差別6

作者: ykkdc (ykk)   2022-02-03 16:25:18
《分別善惡報應經》
「若復有人,施佛床座,獲十種功德。
何等為十?一德業尊重,二世間稱讚,三肢節多力,四名稱遠聞,五德美歌頌,六安
和適悅,七獲轉輪王座僕從眾多,八見者歡喜,九生天自在福相具足,十速證圓寂;如是
功德,施佛床座,獲斯勝報。
「若復有人,布施鞋履,供養僧佛,功德有十。
云何十種?一威儀師範,二象馬無闕,三行道勇健,四身無疲乏,五足步無損,六離
荊棘沙礫,七獲神足通,八僕從眾多,九生天自在,十速證圓寂;如是功德,鞋履布施,
佛比丘等,獲如斯報。
「若復有人,以鉢器什物,施佛及僧,功德有十。
云何十種?一形色光潤,二器物具足隨意受用,三離諸飢渴,四珍寶豐足,五遠離惡
趣,六人天歡喜,七福相圓滿,八尊貴自在,九恒生諸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功德,布施
器物,獲如斯報。
「若復有人,齋食供養,佛及眾僧,功德有十。
云何為十?一壽命延長,二形色圓滿,三肢節多力,四記憶不忘,五智慧辯才,六眾
覩歡喜,七豐足珍寶,八人天自在,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十種勝妙功德,施佛
及僧,齋食供養,獲如斯果。
「若復有人,以象馬車乘,施佛及僧,功德有十。
云何為十?一足相柔軟,二威儀無缺,三身離疲乏,四安樂無病,五冤家遠離,六神
足自在,七僕從眾多,八人天福相見皆歡喜,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功德,以車
乘象馬,施佛及僧,獲如斯報。
「若復有人,修嚴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眾多,行相云何?
恒離驚怖,身心安樂;所得臥具,細軟最妙;衣服嚴身,香潔清淨;人間天上,五欲
自在;剎帝利婆羅門,大姓種族,及長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國王大臣,隨願滿
足,皆悉成就。
若於轉輪聖王,隨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
若於六欲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願皆成就,隨意生彼。
若復有人,由前福力,於色界諸天,梵眾、梵輔乃至色究竟天,皆悉成就隨願生彼。
若復有人,於無色界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皆悉成就。
若於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緣覺,乃至無上菩提,隨其所應,皆得成就。
如是功德,差別無量,因修房室,殿堂樓閣,施佛及僧,獲如斯報。
「若復有人,以美飲湯藥,施佛及僧,獲十種功德。
云何十種?一諸根圓滿,二清淨鮮潔,三額廣平正,四容貌熙怡,五形色光潤,六福
德圓滿,七離飢渴,八遠離三惡,九生天自在,十速證圓寂;如是功德,施佛及僧,美飲
湯藥,獲如是報。
「若復有人,歸佛出家,功德有十。
云何為十?一遠離妻室,二染欲不貪,三愛樂寂靜,四諸佛歡喜,五遠離邪魔,六近
佛聽法,七遠離三惡,八諸天愛敬,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十種功德,歸佛出家
,獲如斯報。
「若有比丘,在林野中,寂靜而居,有十種功德。
云何為十?一遠離闠閙,二清淨香潔,三禪定成就,四諸佛愛念,五離中夭,六多聞
總持,七成就舍摩他(奢摩他)、尾鉢舍那(毗婆奢那),八煩惱不起,九命終生天,十
速證圓寂;如是功德,林野中住比丘修行,獲如斯報。
「若有比丘,持鉢乞食,有十種功德。
云何十種?一威儀無缺,二成熟有情,三遠離慢心,四不貪名利,五福田周普,六諸
佛歡悅,七紹隆三寶,八梵行圓滿捨下劣意,九命終生天,十究竟圓寂;如是功德,若常
持鉢,乞食所獲。
「若有比丘,持鉢乞食,遠離十種黑闇,始獲如是十種功德。
云何十種?一了知出入聚落,有益無益,二了知族姓行時,有益無益,三了知說法,
有益無益,四了知親近阿闍梨和尚,有益無益,五了知慈心化利眾生,有益無益,六了知
親近遠離,有益無益,七了知習學戒定慧三,有益無益,八了知檀信施衣,有益無益,九
了知持鉢里巷之中,有益無益,十了知受用臥具湯藥,乃至命終已來,有益無益;如此了
知,獲如是等十種勝報。」
爾時,佛告輸迦長者子言:「業因業生、業因業滅,業有前後、引滿差別,報乃高低
愚智懸隔。」
說此法時,於是,輸迦長者白佛言:「世尊!此舍衛國,塢播塞迦族姓之中,及餘一
切剎帝利婆羅門等,族姓之中,聞皆歡喜,憶念受持,我等眷屬,皆悉愛樂,長夜安樂,
利益自他,無有窮盡。」
佛言:「善哉善哉!輸迦長者!如汝所說。」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兜彌野子輸迦長者,及諸苾芻、無量百千人非人等,歡喜踊躍,
禮佛而退。
>>>>>
註:本經轉貼完畢,分六次貼完了。
本經中,佛陀述說了,補特伽羅善惡業報的差別。末學隨順補充,何謂補特伽羅。
《雜阿含306經》:
「佛告比丘:…此四無色陰(自己的五蘊身心當中,有四種不是色蘊的色法,即受想
行識四蘊是心法、不是色法),眼色(眼根色處是色法),…於斯等法作(依賴觀待自己
五蘊身心的色法與心法為施設處而施設安立)人想、眾生、士夫、福伽羅(補特伽羅),
此四無色陰(自己的五蘊身心當中,受想行識四蘊是心法覺知,不是色法)、四大(
自己的五蘊身心當中,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色身是色蘊的色法),士夫(補特伽羅)所依
,此等法名為人(補特伽羅是依賴觀待自己五蘊身心為施設處而被名言施設安立者)。」
「補特伽羅」的定義:依自己的五蘊身心被施設安立者。例如六道眾生、菩薩、佛。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沒有不依自己五蘊身心就能獨立實有存在的補特伽羅。
你、我、他乃至佛,都是補特伽羅。又,觀察每一位補特伽羅的「補特伽羅無我」,
沒有不是依其自己的五蘊身心而被施設安立者,所以,應老實修行,往生惡善趣、解脫,
乃至成佛以後,都是觀待補特伽羅自己的五蘊身心為何,而被施設安立為何種補特伽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