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八識規矩頌(十八)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30 23:49:41
八識規矩頌(十八)
玅境長老 開示
1992年於台北萬里靈泉寺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昨天,「相應心所五十一」,我忘記了小隨煩惱的十個,十個小隨煩惱心所沒有講,我現
在把它補充上。
這個頭一個是忿。忿,就是惱怒的意思,也就是恨的意思,也就是這個根本煩惱裡面的瞋
。解釋這個隨煩惱的時候,曾經說過,這個隨煩惱是根本煩惱的等流性,所以它沒有別體
,也就是那個瞋。這個忿,怎麼樣解釋呢?就是對於這一個人,不饒益的境界出現的時候
,就是對他不利,對他有所傷害的境界出現了,他就憤怒,發脾氣了,這就叫作忿。當然
發了脾氣可能會有行動,可能會舉手打人,開口罵人的事情也都可能的。
這個恨,是什麼意思呢?是結怨不捨,就是這個憤怒的心情,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是在
他內心裡面這個憤怒還在,還沒能棄捨。這就是有的人脾氣很大,但發了脾氣以後就沒有
事了,那麼大家再見面還是好朋友;但是有的人不是,事情過去了,他的恨還是在,所以
這時候叫作恨。
忿恨惱,這個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恨的這個人,再見面了的時候,就想起來以前這個
不饒益的事情,又發脾氣了,那麼又是有些傷害的事情出現了,就有可能又是打人,罵人
的這些事情出現了,這叫作惱。這樣說忿、恨、惱都是瞋的意思,但是時間有長短。
在這個地方,我想說一件事,說我們出家人的事情,這件事是在滿洲國的時候,滿洲國、
東北哈爾濱這個城市有個極樂寺,這個廟,我在那裡面住過幾天的。在滿洲國的時候,那
裡有佛學院,當然那裡都是男眾,有一個年輕的出家人,忽然間這一天就不正常了,不正
常了就不能上課了,那麼同學就去問他。問,有的時候說話說得明白、有的時候說話也不
明白,後來就有講經的法師來問他,那麼最後是問明白了,就是有點事情,什麼事情呢?
就是另外有個女鬼來惱亂他,這個女鬼為什麼來惱亂他呢?這個女鬼說,在前一生的時候
,這個出家人,他不是男的,他是個女的,是幹什麼事情的呢?就是走江湖的,就是賣唱
、就是唱歌、跳舞、演戲這一類的事情,也可能有其他的節目,但是也就是一幫一幫的,
也是一個團體、一個團體的。這個來惱亂他的這個女鬼,是另一個團體裡面的,也是這個
做這種職業的人,但是他的喉嚨好。這個女鬼以前做人的時候,這個年輕的女人喉嚨特別
好,所以他唱得非常受歡迎;那麼那個女人喉嚨差一點,他唱的沒有那麼受歡迎,所以他
就是不高興,這就等於是嫉妒了。不但是內心的嫉妒,他又表現於外的態度非常好,和他
作朋友。作朋友的時候,常在一起吃飯,就下了毒藥了,就把這個女孩子的喉嚨破壞了,
破壞了以後就不能唱歌了,不能用喉嚨了,那麼他就等於是失業了,就憂鬱而死。
死了以後就是作鬼了,作鬼了,這時候才明白,啊,原來就是這位同行的給他破壞了,破
壞了。可是這個時候,經過多久,這個人也死了,兩個人都死了。但是那個被破壞的這個
他是做了鬼了;那麼這個人死了以後作了男人,而後出了家做了一個比丘。他就要來報仇
,要來報仇這個就是忿恨,那麼這就是該有惱的意思。那麼他就經過多久吧,他說他們以
前是在長江南北這個地區活動的,現在死了以後,跑到東北去了,跑去東北去託生一個男
人出了家。那麼這個作鬼的這個女孩子找到他了。找到他來,初開始的時候,這個廟裡邊
,他進不來。他要進來,這個哈爾濱極樂寺他說有護法神來保護這個廟、保護這廟裡面的
出家人,不准他進來。他說最初很困難,但是這個護法神也不是二十四小時,時時的在那
保護的,他也總是有個空檔的時候,他就進來了。所以現在的意思就是要報復。那麼這個
同學的、或者法師就勸他,說是用佛法來勸他,說一些道理;是不可以,我恨他,我一定
要搞死他。那麼大家又給他念經,又放燄口,總是不行,都是無效。後來就把這個比丘就
送回小廟去了,送回小廟以後的消息就不知道了。
我是在滿洲國結束的時候才出家,所以這件事我是沒有趕上,但是親自在那裡讀書的一位
法師知道這件事,他告訴我。所以這個忿、恨、惱的確是,這是個問題。那麼我們出家人
當然是、雖然出了家,我們的這個戒定慧沒到那個程度,總還是有這些問題。
忿、恨、惱、覆。這個覆是什麼呢?覆者,藏也。就是我們自己做了一些犯戒的事情,造
了罪了,隱藏起來,不給人知道,也不懺悔,不發露懺悔,這叫作覆。
忿、恨、惱、覆、誑。這個誑就是欺誑、欺騙人的意思,把自己罪過的事情隱藏起來,表
現於外的是有道德的樣子。為什麼這樣子呢?來欺誑人,自己為了名聞利養的關係,就這
樣來欺誑人,這就叫作誑。
這個諂和誑,在《成唯識論》上的解釋、在其他書上的解釋,沒有什麼分別,誑和諂意思
是一樣。
諂、憍。這個憍,就是憍慢。這根本煩惱裡面有個慢,這個就是那個慢的等流。這也是人
的常情,自己有什麼長處的時候,他就憍,就感覺自己了不起,這是憍。
這個害,是什麼意思呢?和前面那個忿,恨、惱還不同。這個忿,恨、惱是有不饒益他的
事情,他才忿,恨、惱。現在這個害是表示這個人沒有慈悲心,他就是對傷害別人不算一
1;33回事,當然是有這種人,是有這種人的。
1;33[m嫉就是嫉妒,這個嫉妒的意思是不耐他榮,別的人有什麼榮耀的事情,比如學校裡面,他
考試考了第一名,我就不高興了、我就不歡喜,或者有其他種種的人家有什麼優點,我就
不舒服,我就恨他,總想辦法來破壞他,就像剛才講這個故事,就等於這樣的意思。
慳就是慳吝,或者自己有什麼資財、財富,對於貧苦的人、困難的人,我不肯幫助他,自
己捨不得,這是財慳。法慳,就是自己學了很多的佛法,也不肯講給別人,不肯開示於別
人,就叫作法慳。我們在律上看,還有個家慳,就有很多事情。這個財慳,自己有財富不
肯救濟別人,將來容易受貧窮的果報。這個法慳,容易受愚癡的果報,將來沒有智慧,沒
有記憶力,不能學習佛法。這是在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靈驗記上,也是有這麼一個故事的,
這個故事,我現在不想講。
有這麼多的煩惱,根本煩惱,這隨煩惱。所有的凡夫,乃至到就是沒有入聖位之前,都是
有煩惱的。入了聖位以後還是有煩惱,但是輕了一點。最究竟、一點煩惱也沒有,那唯有
佛了。在我們出家人來說,這個事情,這是個問題,因為我們出了家,就不是在家人了,
若和在家人一樣常有煩惱的發作,這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們應該常常的要修學戒定慧,這
個煩惱逐漸地、逐漸地就調伏了,雖然沒有斷除去,但是它有若無,它不那麼明顯,心裡
面比較太平了一點,那也是好一點。這就是要自己多...最好是靜坐,修這個奢摩他、毗
缽舍那觀、修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或者數息觀、不淨觀、修慈悲觀,就是佛說的這一切的
法門。的確是很靈驗的,你常常的訓練自己,它就會有效,不過,若是沒有這樣,若不能
修觀,那怎麼辦呢?發了煩惱的時候,到大殿、到佛前去懺悔,自己呵斥自己,那麼它他
也能有效。
在這個滿洲國、我又提到滿洲國,有個道德會,道德會有個王善人,這個人他就是不是講
什麼大道理,但是非常的實際,尤其是這個鄉村裡邊,或者是年老的夫婦,年輕的夫婦,
家裡面有很多的問題,都去找他去,他就說出來一些有用的辦法,你若肯做,就會有效。
其中有一樣就是發脾氣,人自己知道不應該發脾氣,但是做不得主,境界一出現,就是憤
怒,就去問他,說怎麼辦呢?他說出個辦法來。他說你到一個空矌的地方,不要叫別人看
見,也不要讓別人聽到,你自己呵斥自己,自己打自己,一天做它二、三次,做它三天到
七天就有效,自己就不發脾氣了,性格就調柔了很多。
我們出家人如果肯這樣做,也是可以。不然的話,那不妨就是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
,自己也是空的,對方也是空的,那麼向誰發脾氣呢?也就自然沒有事了。不過還是佛法
的方法是最徹底的,最究竟的。道德會的這位王善人的辦法,雖然不徹底,但是能治標,
也不妨試一試的。這是「相應心所五十一」,小隨煩惱十,解釋完了。
文章來源(附音頻):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