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八識規矩頌(十七)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29 18:48:59
八識規矩頌(十七)
玅境長老 開示
1992年於台北萬里靈泉寺
性界受三恒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性界受三恒轉易」,這個第六意識他有的時候是善性,有的時候是惡性,有的時候無記
性。這個性,他雖然通於三性,而這個三性是「恒轉易」,常是變化的。第六意識本身是
無記的,他同善心所在一起活動,他就是善性的;同惡心所在一起活動,那麼就是惡性;
不同善惡心所活動,同這個觸、作意、受、想、思,在一起活動,那麼就是變成無記的了
。而這種善、惡、無記是隨時變化的。
「恒轉易」,常 是 轉 變。「易」,也就是變化的意思,並不是說善心所就一直的是善
,不是,他轉變。他前一剎那可能是善,第二剎那又可能是惡了;前一剎那是惡,後一剎
那可能又是善了。所以我們這個凡夫的心,就是善惡常常的變化的。說是那個人是惡人,
他是土匪,他有的時候也會有良心發現的時候,他也會有善心所;說是這個人真是一個有
道德的人,在社會上很有地位,為社會謀福利,很怎麼怎麼好,他只要是凡夫,他也有惡
心所,他隨時也會變化的。
說「 界 」,界也是轉易的,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的人,他若修四禪八定,他
也可能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上去啊!可是上界:色界、無色界天的人,他又不是永久的,
他也是無常的,他也會死亡的。壽命盡了,他又會跑到欲界來,也可能的,所以這個界也
是變化的。
這個「受」,苦、樂、憂、喜、捨,這些感覺。「性、界、受」這三個,這個受也是在變
化的,有的時候笑了、有的時候又會流淚了,不是固定的,都是無常變化的,是「恒轉易
」。其中我昨天是講過,這個苦受和樂受是前五識;憂、喜是第六意識,但是苦、樂也通
於第六意識,也有這種講法。這個講法什麼講呢?就是現在這個第六意識,他現在同前五
識在一起活動的時候,外面境界的衝擊,有的時候苦、有的時候樂,所以第六意識也有這
種感覺的。這個憂、喜二種覺受,就是可以說是過去的、或者是未來的,這樣子第六意識
就具足了五種受。這個受都是常常變化的。
根隨信等總相連
「根隨信等總相連」,這個「根」,就是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這根本
煩惱。「隨」是隨煩惱,小隨、中隨、大隨,隨煩惱。這個「信」,就是善心所的十一個
。這個「等」,就等於那個別境,遍行心所。是「總相連」,他們都是互相有連帶關係,
也隨著變化的,也隨著這個「性、界、受」這麼起變化的,也不是固定的。今天就講到這
裡。
文章來源(附音頻):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