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於一些人乘的事情

作者: poohkoala ( \^0^/)   2021-02-02 12:32:50
※ 引述《creative88 (create)》之銘言:
: 這是閒聊文 文章結構散亂 請大家想幹嘛幹嘛
: 人乘的話 淨空法師有名的有提倡過弟子規
: 當然有人不喜歡 儒家的東西 甚至在儒家裡也不是高級的教理
: 那為什麼要提倡這個呢?
: 個人研習的心得是 因為條文很具體
: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 簡單說父母要說話的時候要聽 有沒有聽父母話這件事沒什麼模糊地帶
: 我還記得我看過一篇網路文章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
: 大體上是有大陸淨宗弟子因為做不到弟子規 所以很難過覺得條件不夠不能往生西方
: 於是轉修善導流淨土宗(強調信者得救)
: ==========================================================================
: 這段是要說有人會覺得弟子規很難做到
: 淨空法師講弟子規其實是講給大陸人聽的 大陸我去過
: 他們要罵要鬥是很不客氣的...
: 台灣人要好一點 但台灣人適不適合推弟子規呢?
: 我其實滿懷疑的 我讀錢穆的中國文化史
: 讀到文化有分成農耕跟游牧航海兩類
: 簡單來說你的定居程度會影響到 你文化強調的調和性或是攻擊性
: 農耕的定居程度高 所以文化很強調調和 像是儒家
: 游牧或航海 都要移動 人也不用每天待在一起 所以個性上會強調擴展跟尋找資源
: 好了 現代台灣還是農耕文化嗎?
: 首先我們已經過了工業時代 進資訊時代了 現在還在疫情時代
: 而且地理上台灣是個島耶...
: ===========================================================================
: 第二段
: 淨界法師在一次錄音開示說過 華人喔...沒有對事不對人的習慣
: 你對這件事 就是對他這個人
: 我有機會跟過外國老師... 美國人則有 甚至他們很強調這點
: 我跟你討論都是對事不對人 我可以把你的提案念的悽慘悽慘的
: 下班還是可以一起吃個飯 鼓勵一下 唉 再調整一下就好了
: 一些十年二十年前大陸剛要起來的文組的比較論文 有過這些 不流行了
: 就說一些華人的道德觀 認為我做的事是我的道德的展現
: 你質疑我做的事就是在質疑我的道德 既然質疑我的道德就是在侮辱我的人格
: 我跟你拚了
: 美國人在中小學的科學訓練就不是這樣了... 你的意見是你的意見 你的人格是你
: =========================================================================
: 台灣如果有接受過偏美國系統的學術訓練...
: 例如 比較純的科學(物理 數學) 西醫 高級的商學院 是有可能有這種對事不對人的習
慣?
: 不然其實還是大部分人會把事跟人綁在一起
: 我也沒說他錯...就是你如果是在農耕環境 人都不太流動
: 大家要一起做事 二三十年 那你提倡長幼 用道德觀讓人調和 其實滿不錯的...
: 定居那環境相對變化不大 老人的經驗自然重要 你人也不用太多意見或創新想法...
: 現代台灣的教育環境也不太推弟子規了...
: 因為要面對快速的現代資訊環境用這套來當成人格楷模來打會很辛苦
: 人乘這件事應該有不同的做法 但也不是說航海那套就好
: 像是比爾蓋茲推薦的書 真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443
: 有提過航海文化多少要掠奪他方資源 現代商業世界也在做這件事
: 只是我們擴展到了地球好像他方資源不太夠的程度了
: 而且大陸人跟之後會再崛起的非洲人也會想當掠奪者 這點還挺頭痛的其實...
: =========================================================================
: 沒什麼結論 隨手打的閒聊文...
: 文末補充一下佛學的點 無量壽經會集本的第32~37品
: 這是淨空法師開的晚課 (早課是第6品)
: 為什麼要特別念32~37品呢?
: 部份理由跟提倡弟子規一樣 在人乘的範圍寫的很具體 尤其是第35品
: 裡面講人世的五惡五燒...
: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
父?
: ,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

: 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

: 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

: 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 ==========================================================================
: 我有段時間有點不喜歡念這段 覺得太世間了 自己排的定課會排阿彌陀經
: 但後來發現我的人事處事嚴謹度有往下掉...
: 我的感想是 即使有禪修 但是人格楷模可能還是要有很具體的樣子在
: 畢竟我們很難都是正念充滿的狀態 腦袋一昏 需要點簡單的文字來抓
: 各地人乘的楷模可能會不同
: 看是要找弟子規 美國人的現代科學討論素養
: 當然說要純佛教阿含經裡面就有一套
: 我們要學術討論還可以討論阿含時期跟華嚴時期的印度社會轉變...
: 總之我現在定課課頌的部份是改回無量壽經會集本啦...
: 早上發願 晚上32品看看菩薩境界 33~36品的再收攝一下 37再鼓勵一下
: 也不一定要用這本 傳統的懺悔文也包含了很多這種人乘具體的內容...
: 太虛大師說過 仰止唯佛道 完成在人格
: ============================================================================
: 這真的是閒聊文
: 沒有特別要共勉的...
: 今天週日比較輕鬆...我去做晚課了...
: 南無三寶
達賴喇嘛有說過,太小的孩子就出家會養成對僧團的依賴心。
聖嚴法師也說22歲大學畢業,已有自我判斷能力,再讀法鼓研究所,吃素,修行等等,都
是自我抉擇,不是外力強迫,父母可放心。
亞洲家長太想掌控子女,可以說不惜一切手段,別說軟的硬得,怪力亂神的,教條的,軍
事化的,虎爸虎媽的。
弟子規可以讀,也是成人後私教育自我提升再學,而不是從小灌輸。
不要把家庭變成枷鎖。大家現在也看到幾個僧團用精神綁架式的讓父母逼孩子學佛/建了
從小一貫式學制的學校。
甚至只想讓子女代理滿足自己出家,貪9祖生天的功德。都是扭曲,走偏了。
25歲理性大腦的額葉才發育完全。情緒化的複雜神經迴路,也不再快速生長,法定成年後
好幾年才真的算是長成大人。
父母急著要子女【完全聽話】,這只是扼殺成長,父母的教育不能等
payhome板裡大家結論,要父母去面對他們的父母,看他們自己做不做得到孝順。
嘻嘻,子女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弟子規父母自己先讀先學先實踐。其他的再說。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2-02 15:55:00
確實。《弟子規》最重要的當機者其實是父母等成人。上行下效,成人以身作則,自然小孩耳濡目染。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2 15:59:00
同意樓主及樓上B大觀點 青少年時期懵懵懂懂 也不會懂弟子規等到出社會之後或是為人父母之後 飽嚐苦頭才會知道父母辛苦這個時候讀弟子規學佛法的機緣就成熟了孝經裡面孔子說: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歎。君子以此坊民,民猶薄於孝而厚於慈。意思是說,父母親還健在的時候,做子女的不敢稱老;平常只講求如何孝敬父母,不敢企求父母要對自己多慈愛;獨處時可以嬉戲而不可憂嘆。君子用這些來做為人民的規範,然而人民還是實行孝道的少,而企求父母慈愛的多。王鳳儀夫子說的"不論父母慈不慈,子就是要孝;修行先從自己做起,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才會有路可走)" 與孔夫子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台灣來說,不可否認的還是傳統權威父母居多,父母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子女迫於經濟尚未獨立只能乖乖地順從;等到經濟獨立之後,父母漸漸的老邁,不可否認有的人會因為父母小時候對他嚴苛或虐待而經濟獨立後急於切斷關係不再往來,這對一般人來說尚屬情有可原;但身為修行人應該知道古時候就有舜被後母虐待而不念舊惡感化後母的案例;前賢曰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說)   2021-02-02 16:16:00
一本寫給小孩看的儒家基礎讀物在佛教板被這樣推崇真是開了眼界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2 16:17:00
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妙善公主(觀音菩薩)為了修行也被父王虐待,最後都能排除萬難克盡孝道而證果...曾子曰:孝道,治之而塞乎天地,推而放諸四海皆準。此之謂也。普門品大家都會念,但真能效法妙善公主(觀音菩薩)孝行者才是真正的修道人。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佛陀教育弟子時也是對父言慈,對子言孝。從自己做起感化父母(或子女)而不是埋怨父母(子女) 如果不反求諸己而求他人,就像王鳳儀夫子說的像拿著棒子叫狗來只會越叫越遠...依報隨著正報轉,自己內心真正改變了,感化父母(子女)家庭氣氛跟著也改變 這道理用在職場也是一樣的
作者: minpanda   2021-02-02 20:48:00
感謝tzboy分享,隨喜讚歎,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2 21:05:00
感謝板大鼓勵 自覺仍是幼幼班 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作者: poohkoala ( \^0^/)   2021-02-04 01:02:00
樓上沒有冒犯喔,如果你相應那也很好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4 02:30:00
感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