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莫忘初衷 不離當念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1-02-01 01:44:51
https://www.ctworld.org.tw/monthly/215/a07-02.htm
古德云:「福慧兩全千事足,死生二字一時休。」
欲度生死大海,須假福慧資糧,
如鳥雙翼,缺一不可;
福慧圓滿,心想事成,
振翅高飛,直趣涅槃寶所。
莫忘初衷 不離當念
文/普觀精舍住持 見雨法師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
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對修行人而言,菩提心的生起,離不開眾生;福報,也來自於
眾生。
饒益有情 亦自利
  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時時返照自心,淨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念念不起貪瞋
癡,就是不違害眾生與人為善,就是讓眾生遠離恐懼不安,進而將恆順眾生的慈悲心,由
陌生轉到熟悉;讓起心動念以我為尊的慢心,由熟悉變為陌生,舉止動念皆是利他,念念
即是修福植福,與眾生廣結善緣。日常生活在大眾中磨鍊,有情眾生對個人的道業,也有
無量無邊的恩德,因此,眾生歡喜,諸佛歡喜,也成就了自己的福德資糧。
  《大智度論》記載了一則關於釋迦牟尼佛精進成道的事蹟。過去久遠劫前,有兩位修
行的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彌勒。當時弗沙佛為了教化二人,入甚深禪定觀察因緣,
發現釋迦牟尼菩薩心尚未純淑,而與其有緣的眾生,心性都已成熟堪受教化;相反地,彌
勒菩薩的心雖已純淑,但其弟子們的得度因緣,多半未成熟堪以度化。
  弗沙佛知道一個人的心,容易教化,眾人的心,短期難以調伏!於是,弗沙佛在釋迦
牟尼菩薩經常採藥的雪山寶窟中入火光三昧。釋迦牟尼菩薩見到弗沙佛,身放光明,滿心
歡喜,不覺雙手合十,一腳獨立,虔心望佛,目不暫捨,由衷讚歎:「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以七日七夜至誠讚佛的精進功德
,超越彌勒菩薩提早九劫成就佛道。
  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釋迦牟尼菩薩,心未純淑,而弟子純淑?彌勒菩薩自心純淑,
而弟子未純淑?龍樹菩薩解釋,因為過去釋迦牟尼菩薩,饒益眾生多,為自身少故!彌勒
菩薩多修己身,而少為眾生故!
菩提大道 法爾是
  修行就要走大道,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就是大道。成就一切眾生的慧命,看似一條
長遠的路;在自他不二的實相當中,確是一條最直截的成佛之道。真解脫,是一切有情皆
得解脫;要成佛,是眾生度盡方證佛道!
  佛法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初初擔任住持執事,戰戰兢兢,常
常擔心於身口意三業若一念不覺,不僅有損自己道業,更怕壞了居士善信,如梁武帝虔誠
向佛,建寺、寫經、度僧無數,卻不明真心,在修善中不知不覺沾染了名利心,結果依然
是一場夢幻泡影,於自他道業無有助益;成就善法,若迷失了菩提自心,功德即成生滅善
法,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即至讀誦《六祖壇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豁然醒悟
,時時不忘初心:出家修行所為何來?是為明心見性而來,是為了生脫死而來,是為報眾
生恩德而來;時時刻刻反省檢討、反觀自照,明明白白一條路,無須拐彎抹角,當下即是
。自此在塵勞事相的疲累與憂懼,一掃而空。雖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植福不執福,亦
不妨修福;認真不執著,亦不離真心。
  萬里途程,不離初步,莫忘初衷,不離當念;菩提大道,法爾如是!
心得
時常發願,當願如何如何,願生XX淨土中
但是否真的有做到又是另一件事情
看著一些人事物,想想自己,藉由許多人的事情
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也希望每個人都不要忘記為何學佛的初衷
作者: dxdx58 (^^)   2021-02-01 03:3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1-02-01 08:49:00
阿彌陀佛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1-02-01 09:05:00
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分享此文,看了非常有感觸。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2-01 16:46: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1-02-01 21:13:00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loby1234 (天策四象)   2021-02-01 22:07:00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1-02-02 01:44:00
推不忘初心。若我有惡心,南無佛;若我沒有惡心,南無佛。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2 18:0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