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一些人乘的事情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1-31 16:22:43
這是閒聊文 文章結構散亂 請大家想幹嘛幹嘛
人乘的話 淨空法師有名的有提倡過弟子規
當然有人不喜歡 儒家的東西 甚至在儒家裡也不是高級的教理
那為什麼要提倡這個呢?
個人研習的心得是 因為條文很具體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簡單說父母要說話的時候要聽 有沒有聽父母話這件事沒什麼模糊地帶
我還記得我看過一篇網路文章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
大體上是有大陸淨宗弟子因為做不到弟子規 所以很難過覺得條件不夠不能往生西方
於是轉修善導流淨土宗(強調信者得救)
==========================================================================
這段是要說有人會覺得弟子規很難做到
淨空法師講弟子規其實是講給大陸人聽的 大陸我去過
他們要罵要鬥是很不客氣的...
台灣人要好一點 但台灣人適不適合推弟子規呢?
我其實滿懷疑的 我讀錢穆的中國文化史
讀到文化有分成農耕跟游牧航海兩類
簡單來說你的定居程度會影響到 你文化強調的調和性或是攻擊性
農耕的定居程度高 所以文化很強調調和 像是儒家
游牧或航海 都要移動 人也不用每天待在一起 所以個性上會強調擴展跟尋找資源
好了 現代台灣還是農耕文化嗎?
首先我們已經過了工業時代 進資訊時代了 現在還在疫情時代
而且地理上台灣是個島耶...
===========================================================================
第二段
淨界法師在一次錄音開示說過 華人喔...沒有對事不對人的習慣
你對這件事 就是對他這個人
我有機會跟過外國老師... 美國人則有 甚至他們很強調這點
我跟你討論都是對事不對人 我可以把你的提案念的悽慘悽慘的
下班還是可以一起吃個飯 鼓勵一下 唉 再調整一下就好了
一些十年二十年前大陸剛要起來的文組的比較論文 有過這些 不流行了
就說一些華人的道德觀 認為我做的事是我的道德的展現
你質疑我做的事就是在質疑我的道德 既然質疑我的道德就是在侮辱我的人格
我跟你拚了
美國人在中小學的科學訓練就不是這樣了... 你的意見是你的意見 你的人格是你
=========================================================================
台灣如果有接受過偏美國系統的學術訓練...
例如 比較純的科學(物理 數學) 西醫 高級的商學院 是有可能有這種對事不對人的習慣的
不然其實還是大部分人會把事跟人綁在一起
我也沒說他錯...就是你如果是在農耕環境 人都不太流動
大家要一起做事 二三十年 那你提倡長幼 用道德觀讓人調和 其實滿不錯的...
定居那環境相對變化不大 老人的經驗自然重要 你人也不用太多意見或創新想法...
現代台灣的教育環境也不太推弟子規了...
因為要面對快速的現代資訊環境用這套來當成人格楷模來打會很辛苦
人乘這件事應該有不同的做法 但也不是說航海那套就好
像是比爾蓋茲推薦的書 真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443
有提過航海文化多少要掠奪他方資源 現代商業世界也在做這件事
只是我們擴展到了地球好像他方資源不太夠的程度了
而且大陸人跟之後會再崛起的非洲人也會想當掠奪者 這點還挺頭痛的其實...
=========================================================================
沒什麼結論 隨手打的閒聊文...
文末補充一下佛學的點 無量壽經會集本的第32~37品
這是淨空法師開的晚課 (早課是第6品)
為什麼要特別念32~37品呢?
部份理由跟提倡弟子規一樣 在人乘的範圍寫的很具體 尤其是第35品
裡面講人世的五惡五燒...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
,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
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
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
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
我有段時間有點不喜歡念這段 覺得太世間了 自己排的定課會排阿彌陀經
但後來發現我的人事處事嚴謹度有往下掉...
我的感想是 即使有禪修 但是人格楷模可能還是要有很具體的樣子在
畢竟我們很難都是正念充滿的狀態 腦袋一昏 需要點簡單的文字來抓
各地人乘的楷模可能會不同
看是要找弟子規 美國人的現代科學討論素養
當然說要純佛教阿含經裡面就有一套
我們要學術討論還可以討論阿含時期跟華嚴時期的印度社會轉變...
總之我現在定課課頌的部份是改回無量壽經會集本啦...
早上發願 晚上32品看看菩薩境界 33~36品的再收攝一下 37再鼓勵一下
也不一定要用這本 傳統的懺悔文也包含了很多這種人乘具體的內容...
太虛大師說過 仰止唯佛道 完成在人格
============================================================================
這真的是閒聊文
沒有特別要共勉的...
今天週日比較輕鬆...我去做晚課了...
南無三寶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1-31 16:38:00
其實佛也說過父母是三界內最勝福田 所以弟子規還是需要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31 19:18:00
過往的一點經驗分享,老和尚其實講經的份量非常龐大,相同的事情,可能有上中下三品等,不同標準的講法。聽眾未必能從頭聽到尾,所以常看到一些聞法的困惑。舉<弟子規>而言。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這是第一個根本條件。惡業積重容易障道,故斷惡修善,本是學佛的基礎面,而往生淨業標準修持,淨業三福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屬於佛經(觀經)上的標準。而<弟子規><了凡四訓>等,雖屬世間善書,但對於這基本面有詳盡的實事教學,文簡意賅。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落實了<弟子規>就能往生的道理,等同於修持淨業三福發願往生。但就有很多人誤以為不學<弟子規>不能往生等困惑~實質面,老人家用意在於培養「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之心。問題並非在<弟子規>這本書。諸如此類,耳聞許多。總覺聽經聞法,遵循依意不依語。也許能替自己避開很多障緣。藉此文章,分享一點經驗。南無阿彌陀佛另外<弟子規>,老和尚早年有強調要多聽蔡禮旭(成德法師)的講經系列,深入瞭解文意,自己確實覺得非常受益。(蔡禮旭老師,排版省略)補上一點淺見,往生淨土,學習菩提心非常重要。菩提心,是一份饒益幫助眾生的殊勝心。一切眾生,最親緣份最深者,無過於父母。孝養父母,為學發菩提心之開始。<弟子規> 之所以被老和尚如此重視,並非這本書有多高竿,而是老人家要告訴我們往生淨土,孝敬父母師道有多重要。這也是後來才逐漸明白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1-31 20:28:00
孝養父母跟聽父母的話這兩者有重疊跟不重疊的部份我的意見是世間善書有時空背景的適應性 這點要到現代學術討論才會這樣看事情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31 20:37:00
抱歉,推文繁多,藉此文單純分享,並非完全回覆此文。至於善書的適應性,與講解者的智慧運用有很大的關係。同樣<弟子規>,不同老師的解出來的深度與生活化差異很大.這也是對弘法大德們的考驗。語言文字文化或許有古今差異,但其背後的孝道,能否解到與今日人生活上息息相關,令人發心效法,這都是不容易。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1-31 20:49:00
今人與古人環境差異太大 以前很順的是現在看就不順了現在有現在的做法 當然還是有地方跟古時的客觀環境差不多的 要套同一本文字的難度會簡單的多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31 20:51:00
確實,古德善書多,也是跟前人心境純樸較有孝心有關。當代也許也有這類善書,不過可能要靠有智慧的大德弘揚。如果能在心境與文化環境都適應現代,更好不過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1-31 20:55:00
謝謝你聽我說話:)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31 20:57:00
一直都有聽,只是有時會藉您的文去談另個角度的事情。^ ^請見諒。(如您常介紹淨界法師的書,雖然我很幾乎少回應您這方面,但其實我每個禮拜都在幫某講經法師整理淨界法師的資料。)我雖常回覆淨老的文,但實際上很多弘法大德如懺公等,都是我的啟蒙善知識,常感恩這些弘法大德。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1-02-01 21:01:00
弟子規很好,如果能做到弟子規,就是威儀莊嚴。學五戒就是學做人,弟子規也是學做人,不做畜生事鬼事地獄事,(最高目標當日是沒有輪迴的來生)至少來生還能做個人,還有機會學佛,下三惡道學佛機會微乎其微。感謝板友分享弟子規!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是台灣什麼人都有,大陸也是什麼人都有,我讀書時遇到的大陸留學生很善良又認真,不能一概而論。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2-02 03:4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3 14:32:00
有冒犯到樓主的地方敬請見諒 orz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2-03 14:50:00
不會 謝謝你
作者: tzboy (tzboy)   2021-02-03 15:01:00
感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