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教的懺悔法門 7 en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1-28 14:58:47
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懺悔的過程。
在清朝,有一個姓張的居士。這個張居士,他家裡面很貧窮。在古時候,封建制度啊,你
生長在邊界種姓啊,你除了讀書以外,你就沒有出頭的日子了。這個張居士,他人窮志不
窮。發奮讀書,十年的寒窗,終於在15歲的時候考上秀才。當然,秀才還不是正式的功名
了。所以,他繼續的進步,在20歲的時候,他準備去考舉人。他辛辛苦苦籌了一點錢,跟
他的同學就到南京去參加會考。到南京的時候,離考試的時間還有兩個禮拜。大家就提議
說到南京的街道上去走一走吧。到街道的時候,看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前面有一個算命
先生,一個老先生。他們就去算命,聽說這個算命很準。這個老先生就一一的為他們算命
了,你今年考到第58 名,你考到第12名。那麼,看到張居士的時候,這個老先生突然間
楞住了。他詳細一看,他就問張先生說,你從什麼地方來。他說我從北方來的。他說那你
從北方來啊,來到了南京那,那麼你花了多少時間呢?他說我花了差不多有7天的時間。他
說那你現在正好,你不要考試了。你馬上回去還來得及。那麼說怎麼回事呢?他說你的相
貌啊,死相現前。你趕快回去家鄉啊,落葉歸根。中國人的個性啊,回到家鄉死亡。他說
這樣子有沒有什麼補救方法。他說這個沒辦法,你這個死相啊,非常的堅固,非常的明顯
,沒有改變的辦法。這個張先生他興沖沖來考功名啊,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啊,結果被算命
先生說7天必死。就很沮喪了。沒辦法,就收拾行禮,帶著最後的錢回家鄉去了,一個人
很落寞回到家鄉去。在回家的途中,到了第三天的時候,這個船到黃昏的時候就要休息,
補充商品,就靠在岸邊。這個張居士心情不快樂,就走到岸邊去散步。他走走走,就離開
岸邊一段距離了。遠處呢,看到一個婦人走過來,這個婦人左邊牽著一個小孩,右邊也牽
著一個小孩。肚子又懷了一個小孩。
  這個婦人就哭哭啼啼的往這個岸邊走過去了。張先生一看,事情不對勁,沒準是要去
自殺的。這個張先生就問這個婦人說,你是什麼事這麼傷心那。這個婦人說,我家是賣豬
的。我今天早上跟我先生賣豬的時候,我們帶著四頭豬出去,早上賣了兩頭,那麼到中午
的時候,我先生的酒肉朋友來找他,就帶他去喝酒。我先生臨走之前告訴我說,這兩頭豬
,一頭豬最少要賣五兩銀子。少一兩都不能賣,兩頭豬十兩銀子。他交待完了就去喝酒了
。那麼我在看管的時候,有兩個人來買豬,經過討價還價,十兩成交了。這兩個人把豬買
走以後啊,我看他的銀子比一般的銀兩還輕。結果嘴巴一咬,原來是假的。這下糟糕了。
我先生平常脾氣就暴躁,現在損失十兩銀子,他肯定會把我打死。與其這樣,我不如去自
殺算了。一時想不開了。那麼這時,張先生說你咱們是同病相連。那麼,你的十兩銀子可
不可以給我看看。他一看,果然是假的。這個時候,張先生起了一個非常堅定的善念。我
是必死之人,雖然我的十兩銀子是買棺木的,買棺木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乾脆我來救她好
了。就把他自己實際的銀兩和對方假的銀兩對調過來。他就跟這個婦人說,這個是真的,
你怎麼說是假的呢?這個婦人一咬,果然是真的。她說,哎呀,你真是我的貴人那。我差
一點就喪失了四條生命。這個時候,這個婦人就歡喜的把這個十兩銀子就帶走了。張先生
作了這件事情以後,天色已經黑了,沒有辦法回到船上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他一看旁
邊有一個土地公廟,就跑到裡面去睡覺。看這個意思,這個土地公廟是非常破舊了,沒有
人看管的,一個荒廢的土地公廟。他睡到快天亮的時候,這個土地公廟晚上就出現一個神
。放大光明。那個書上寫的是個很高大的神。他說你趕快起來,趕快起來。當張先生一起
來的時候,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這個神就把他往外一推。
  他一到外面的時候,這個土地公廟整個的震動,就垮下來了。他逃過一劫。但是在土
地公廟垮下來的當下啊,他馬上感到他的心情起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悶悶不樂,突然
間豁然開朗。他知道他的罪改變了。他這個時候趕快回去,對船夫說現在不回去了,到南
京考試去。到了南京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找那個算命先生,那個算命先生說你不用講,我
知道你做了一個大陰德的事情。他說你這次去,一定有大功名。你這次考試有大功名。你
整個的死相完全的扭轉過來了。後來,他去考試,考了第三名,活到八十幾歲。這件事是
什麼意思啊。罪從心起將心懺。張先生怎麼有這個短命的罪呢。不是上帝給他的,是他今
生或者前生曾經一時的糊塗累積的罪業。這個罪業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在這個罪業還沒
有表現之前,我們說過,也還沒有成熟之前,一定可以懺悔。所以,他由於一念的善心生
起,把這個業扭轉。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業的改變的相貌。比如說你踢足球,你把球
往東邊踢一腳,如果你中間不做任何改變,這個球肯定是往東邊去的。如果這個球還沒有
到達目的之前,你又補了一腳,往西邊補了一腳,這個球的方向就改變了。懺悔就是這樣
。就是只要這個罪業還沒有正式的成熟,你就又有希望消滅它。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必須
在懺悔之前你應該有這樣的信心。罪從心起,還從心滅。
  好,我們看第三科,罪除之相。我們經過前面的思維業果,生起懺心,如法的來修習
取相懺,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罪業消除了呢?在以下說出了判斷的方法。好,我們把它
念一遍。大家請合掌。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
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
皆過消滅之象也。好,我們加以解釋。這以下有八種情況。你只要具足了一種就表示你的
懺悔達到了效果。第一個,或覺心神恬曠;你在修懺之前你的內心是悶悶不樂的,經過你
的修懺以後,你覺得你的心情突然開朗,輕鬆了,這就是判定你的罪已經消除了。看你的
心情從沉悶而變成恬曠。第二個,或覺智慧頓開。你以前聽經啊,你怎麼聽你就是聽不懂
。你的內心跟法當中就有一層隔礙障住。你現在經過懺悔,你聽到法師說法,你法喜充滿
,這個智慧頓開也是罪業消滅之相。(第三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你在整個繁忙的人
事當中,你是左右逢源,什麼事情,事事順利,沒有障礙,自然間很順利。(第四個),或
遇怨仇而回嗔作喜;這個人本來是你的怨家了,但是因為你的懺悔,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氣
,反而對你產生歡喜了。(第五個),或夢吐黑物;你在夢中夢到你吐出髒東西,或者你在
夢中看見你在洗澡。這個都是罪滅之相。(第六個),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你在夢中
能夠看到這些古德聖賢,這個都是罪滅之相。你能看到古德,那表示你跟古德心心相應那
,感應道交了,如果你的心是罪狀,古德的心是清淨,你根本不可能夢到他的。你能夠夢
到他,表示你們兩個的心的水平是很接近了。所以說,這都是好事情。(第七個),或夢飛
步太虛;就是感到輕飄。我們前面說過,善業的體性是輕飄的,所以你在夢中是往上跳是
好事情,如果你在夢中夢到從石頭上掉下來,這個就不是好事情。(第八個),或夢幢幡寶
蓋,看到三寶清淨的莊嚴,那麼種種勝事,皆過消滅之象。說是相由心生,那麼你可以從
你的身心世界的相貌來判定你的罪業是不是消滅了,總之,這個罪消失相就是安樂的,就
是輕飄。跟前面的苦惱躁動是有所不同的。
  我們看最後一段。甲四,結示勸修。懺悔法門,簡單的講,就是一個事相的懺悔,一
個是理觀的懺悔。先看事相的懺悔。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我們第一個在觀察時,先看到罪業,當然這是表層了,看到罪
業,有從產生的罪業產生呵責,從新發願要改過。所以,事懺的關鍵是觀這個業,是比較
表層的。理懺是觀到心的。看理懺,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當我們在觀察這個業,說是我們看到了這個罪業,這個罪業是依止在哪
一個地方呢?其實業是由心所做,也是由心來消失。就是本性是清淨。那麼,我們本來清
淨的心性當中,一念的糊塗,罪從心起,造了罪業。既然罪業是從內心生起的,我們也可
以假借我們懺悔的心來把它消滅掉。那麼,到最後,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罪業也不可得,這種煩惱的心也不可得。這樣子就是真實的懺悔。把這種惡念的相續的功
能也破壞。所以,事懺是懺悔罪的表相,理懺是拔除罪根。這兩者懺法都是需要來修行的
。總之,我們佛法的修習有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你念佛,修止觀,或者持咒。但是,這
樣子的一個車乘在運轉的時候,懺悔的目的就是把這個車乘要走過的路中間的石頭,都預
先的把它撥開來,叫破除障礙。這就是我們修懺的意義。它是所有法門的一個共同的基礎
。好,我們今天跟大家學習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
==============================================================================
心得:
最後一段了 謝謝大家陪讀
另外有一個短篇的開示 我時不時會拿出來讀 只貼連結好了
淨界法師開示:這樣懺悔三次,我跟你保證,因緣馬上變化。
https://reurl.cc/R6bake
裡面說到一個道理 自己要對自己的現況負責 自己的現況是自己的因果製造出來的
如果人覺得自己都沒有錯 於是念念相續 肯定以前的因果 導致現況就不容易發生改變
至少先在心中懺悔 讓以前的業不再繼續增長相續 再行善法 進而轉入善境界
家人親友狀況不好的時候 我可能會轉這這篇短短的 很刺激人 但對方如果有薰習過佛法
正念有機會提得起來
我是還在修行的人 個性從小好為人師
容易對其他人指指點點的 還請版友們多包涵諒解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南無三寶
作者: yogi (Yogi)   2021-01-28 15:31:00
你今天轉錄兩篇 第一篇沒有30字心得 趁還沒被檢舉前快點補R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1-28 20:30:00
淚推,自己起心動念就是自己的不對。雖然很難然後還是會在內心很多murmur,但如果知道這是不對的,至誠懺悔,真的會轉變。不脫離生死輪迴,就是要繼續在生死輪迴裡面,身為凡夫就是這麼無奈ㄉ
作者: FHShih (hou)   2021-01-28 20:38:00
感恩淨界法師開示。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1-28 21:37: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1-01-28 23:0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oonxuan (moon)   2021-01-31 23:3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