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8-11 18:36:54
南懷瑾老師講述:抓住這個關鍵點去做,可以遠離諸病,修行也不會走錯路
────(世界上最大的福報就是智慧)
文殊菩薩問佛:「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
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第一位出場代表問法的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又名諸佛之師。
在佛教造像上,文殊菩薩騎著獅子,獅子代表百獸之王,獅子吼,百獸腦裂,威猛無比。
在密教的塑像上,文殊菩薩則是一手拿寶劍,一手拿經典,此劍乃智慧之劍,拔開慧劍,
斬斷情絲,代表著智慧成就。
如何成就智慧?
《金剛經》告訴我們,必定要福德夠了,智慧才得以開發,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脫的道
理。
學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別人幫忙,也不是靠佛菩薩保佑。
世界上最大的福報就是智慧,縱然當上皇帝,或是財福多足以買下整個地球,仍然買不到
智慧;
智慧不是權力金錢所能換取得來的。
成佛是福德夠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問題。
以上是對文殊菩薩簡單的介紹,也點出學佛首重智慧。
「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
如來就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之佛,大徹大悟成佛之後,就稱如來。
《金剛經》上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所謂「如來」指什麼呢?什麼東西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我們拿《金剛經》來注解《圓覺經》,或以《圓覺經》來注解《金剛經》,就很清楚了。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指的就是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
本起是成佛的根本,如做生意要以鈔票做本錢,寫字總得拿支筆,成佛靠什麼呢?--清
淨。
清淨是成佛第一步,成佛的基因、因地。
法行是法門,如何能做到清淨?達到清淨的法門是什麼?
清淨的反面就是不清淨,也就是煩惱、散亂、妄想。
我們要求得身心清淨很難,人心都不清淨,是不是?
文殊菩薩所問的第一個主題,是如何成佛?
文殊菩薩也在此點出了問題的答案,要想成佛,就是要得到本起清淨因地法行,身心隨時
都在清淨中,如此修行就可以成佛。
假使心中有所求,有修道之念,想圖個清淨,那就不清淨了,必須擺脫這一念,才是畢竟
清淨。
不過,這個境界太高了,不容易達到,因此,文殊菩薩退而求其次,而問大菩薩如何發起
清淨心?
我們經常聽到佛教的朋友們說發心,一般所說的發心,不外乎出點錢出點力,這是發小的
心。
經典上說發菩提心,什麼是發菩提心?
大徹大悟而成佛,這是真發心。
發菩提心又叫發大悲心,真開悟了,才可以無我,才可以犧牲自我度一切眾生。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體,那麼,菩提心的相呢?
就是《圓覺經》此處所講的清淨心。
諸大菩薩雖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卻是清清淨淨。
菩提者覺悟也,悟了道,得了清淨心,才進入大慈大悲菩薩道。
發了清淨心又什麼好處?可以遠離諸病。
什麼病?頭疼、牙痛、胃痛、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這些是肉體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
引起有形的病,還有屬於心理無形的病,諸如一切煩惱,一切希求,一切妄想,貪、瞋、
癡、慢、疑....等等都是病。
佛眼看世間,一切眾生皆在病中。病從何來?病從業生。
每個人的因果報應不同,身體健康情況都不同,有些人天生身體健康,到了七八十歲,還
步履輕便,精神奕奕;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病中即愁中;另有些業力重的人,
沒病還自認為有病,到處求神問卜找藥吃。
業從哪裡來?業由心造。換句話說,要如何才能身心無病呢?很簡單,發清淨心,就可以
遠離諸病。
文殊菩薩問了菩薩如何發清淨心,遠離諸病的問題後,還問了另一個副題,如何能使未來
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末世,到了末世末法時代,連佛像、經典都沒有,只剩一句“南無阿彌
陀佛”。
我們現在是像法時代,還有佛像、經典流傳,還算好的時代。
到了末法時代,那就很慘了,人類互相殘殺,連草木都可殺人。
文殊菩薩的慈悲心顧慮很周到,請求釋迦牟尼佛,設法使未來末法時代有善根求大乘菩薩
道的眾生,不墮入邪見中。
此所謂邪見,是指不正,歪了,偏了,凡是偏離了佛法的正知正見,都屬邪見;也可以說
,凡是學佛修道離開了此清淨心,都是邪見。
佛言:「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
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圓覺含蓋了此「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波羅蜜」,乃一切大法之總法,一切大法
之總源。
讀《圓覺經》,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所有佛都是依此圓覺法門教授歷代菩薩,此圓覺法
門是佛法之根本大法。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凡是要想成佛,都必須根據此圓覺修法,才能成佛。本起因地--成佛的工具從哪裡找?
在我們自己這裡找。在我們普通凡夫裡有個東西,就是會思想,會起煩惱的東西,人的一
切活動都依靠他,要把他找出來,他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這又如何找呢?
很簡單,就在人的一念之間。
什麼是我們的第一念?當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很稀奇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念了。
各位能不能記得,早晨起來第一個念頭想的是什麼?
想不起來,好,沒關係,那麼,你有沒有把握知道,明天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會想什麼?
本起因地要在這個地方去找。
你說我還是找不到,怎麼辦呢?
皆依圓照清淨覺相,這就是傳法了,把修行的方法也告訴你了。
隨時圓照觀照,照什麼呢?
回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的思想念頭怎麼來怎麼去,要清清楚楚。
記住,要圓照,不是偏照。
打坐的時候觀照很清楚,下了座就亂了、迷糊了,那不叫圓照。
要在忙中亂中,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觀照念頭並不是要你不想,唉喲!我怎麼又去想?好像“想”與你是冤家似的。
有念頭來,不用怕,要知道人的思想念頭是留不住的,不信,你留留看!留得住嗎?
人的思想妄念留不住,但是,要送也送不走。你不去想它,它偏要想,很可惡!對不對?
人的思想就那麼怪,注意,這就是無明。
例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外面下雨了!門曉得有沒有關?糟糕!妄想又
來了,不應該!不應該!我們一天到晚就在後悔妄想裡轉,如此妄想無明如何清淨得了。
那麼,有些人打坐,靜靜地坐在那裡不動,是否就圓照清淨了呢?
一點也不,忙得很,心裡想的可多呢!
我坐了那麼久,氣怎麼還沒有動?是不是上了當?我怎麼還沒有開悟?如來大法難道是這
樣嗎?
那不叫圓照,換一個字,叫怨照,各位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當你察覺妄想來的時候,就是清淨,因為妄想早已跑掉了,當下清淨,本來清淨,不用再
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如此一念清淨下去,圓照下去,慢慢修下去,便可以
永斷無明,便可以成佛。
那麼什麼是無明?無明是佛學的名詞。
在小乘佛法裡,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
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生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
否真有輪回?有沒有我?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
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裡入手,一切都是空事,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
無益,此是因地法門。
其次,我們心念的來去,以及思想情緒控制不住,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緒的奴
隸,這些妄想煩惱從哪裡來?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遠搞不清楚,這
就是無明。
假如這個因地法門認識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說老實話,這正是無明煩惱。
佛說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菩薩因此于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佛告訴文殊菩薩,要修行大乘菩薩道,要發清淨心,要懂得自性本來清淨的道理,妄想念
頭用不著去空它,自去自來,自由自在,無掛無礙。
發清淨心是屬於因位,果位則是發菩提心。
如何能清淨呢?自性本來清淨,不用你來清淨。
懂了這個道理,才是學佛的第一步。
末世眾生依照這樣修行,才不至於墮入邪見,才不至於走岔了路。
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修行的基礎、開始的第一步,都是從自己的內心求得般
若智慧覺悟,覺悟通達無明自性本來空,無明妄想業力有如空花、自生自滅、你不用去空
它,瞭解無明本空、就可以免除在生死中流轉,又像做夢的時候喜、怒、哀、樂樣樣俱全
,醒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
無明也是如此,如同我們要發脾氣,忽然一想,不值得,氣死了才划不來,笑一笑,不氣
了。
這時候,氣憤哪裡去了?無所來去,等於醒時不可得。
因此,永嘉大師在他的《證道歌》裡告訴我們: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悟了道如何呢?溈山禪師說:「悟了同未悟。」得了道的人與沒有得道的人一樣。
什麼是佛?禪宗祖師說是:無事的凡夫。
平等就是不二法門,空與有,善與惡,是與非,一切平等,自性本空,所以平等不動轉。
假如需要你去空他,就不平等,就動轉了。
覺悟了以後,瞭解自性遍滿十方,無所不在。這樣就可以成佛了。
妄想空了到哪裡去了?難道找個倉庫裝起來不成?
妄想自性本空,滅了無處所。《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假如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一看就知道是半吊子,絕對無道。真有道的人,不會告訴你有道,很平凡,你看不出來

你看真有錢的人,裝起一副窮相,決不會告訴你有錢,對不對?為什麼?本性圓滿。
若認為自己有所得,傲慢自大,那就不圓滿了。
自性不增不減,得個什麼?
大乘菩薩們瞭解了這個道理,能夠發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淨心,一體之兩面。未來末
世的一切眾生,依照如此修行,就不會走錯了路。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
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文殊菩薩代替我們問無明妄想如何了斷?
佛答覆說無明煩惱自性本空,不用你去空他,如空中之虛花,自來自去,自生自滅。
能起煩惱妄想的,他本來沒有動搖過,用不著去除它。
懂了這個,當下一念清淨,有何放下不放下?!
若說放下,放下是他,若說提起,提起也是他,自性本空如夢幻。
懂了這個道理就成了嗎?千萬不可狂妄。縱然見了空性,得了清淨,正好修行。
禪宗五祖告訴六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謂「見性起修」。這個道理從《圓覺經
》裡,看得很明白。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個第一步;見道以後修道,修普賢菩薩行。
普賢菩薩代表行願,萬德莊嚴,萬行莊嚴。
──摘編自《圓覺經略說》
https://i.imgur.com/m8zusfb.jpg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8-11 21:55:00
阿彌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8-11 23:29: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9-08-11 23:56:00
阿彌陀佛
作者: sunnypanda (明辨是非)   2019-08-12 01:42:00
阿彌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9-08-13 00:1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