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6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7-30 08:05:18
....接續 #1TFPZEOO《宗義寶鬘略講》(62)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有分別識與離分別識,分別識一定要透過總義來認識境。總義是如執瓶子的分別識,
它直接看到的是瓶子之返體—非非瓶,即顯現在我們心識上面的是從不是瓶子反過來,是
非非瓶之現。
會說了解瓶子的現量(了解瓶子的現量例如眼識現量,眼識現量是離分別識)會親自
看到瓶子,所謂的親自看到瓶子就是直接看到瓶子。因為直接看到瓶子,所以它會看到瓶
子的各方面,與瓶子一起(與瓶子同體)的生住異滅等法,它(離分別識的現量)都會看到。
分別識不是這個樣子,分別識只會看到瓶子的某一個層面。這是分別識和離分別識的差別。
像我在西藏看到牛,一見到台灣的牛就會說「台灣的牛與西藏的牛不一樣」,不會認
為牠不是牛,不會有這方面的疑問。如果沒有分別識,單單只有離分別識,就很難有這種
判斷,西藏的牛的物質和台灣的牛的物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單單只有離分別識的話,例如離分別識的眼識所緣是顏色形狀,眼識現量了解
的西藏的牛的顏色形狀和台灣的牛的顏色形狀不一樣,這樣不會認為台灣的牛牠是牛,要
加上第六識分別識比量、比度的判斷,才不會認為牠不是牛,才會認為牠也是牛。)
又如西藏的房子和台灣的房子十分不同,可是為什麼都叫做房子?為什麼我們都認得
出它是房子?其實這些全部都是分別的界定。這個很像現在的電腦輸入法,有注音輸入法
、無蝦米輸入法等,有好幾種不同的輸入方式,可是輸出的都是同樣一個字,原因就是我
們設定的。與此相同,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這個也是房子」、「這個也是房子」—房子是
怎樣的情況,這些都是分別識設定出來的,離分別識沒有這些。
總之,這些內容很重要,從這些方面認識勝義諦和世俗諦的架構,有這些架構才會愈
來愈接近中觀宗講的實有空,否則光是講實有空,也沒有辦法認識那個空。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都是離分別識,分別識一定是屬於第六意識,第六意
識有分別的部分,也有離分別的部分。所以現量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的現量,比量就只有意識的比量,不可能有其他的。
比量有三種:世許比量、事勢比量、信許比量。
如以「彼山上有火,以有煙故」之因生起的量就是比量,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們會覺得那個山上有火,雖然看不到火,可是看到有煙就會知道那邊有火,了解那邊有
火的這種比量,是產生於「彼山上為有法,有火,因為有煙故」這樣的邏輯,這一類的比
量叫做事勢比量。
剛才是因為煙跟火是因果關係,因為這樣的關係存在,而推論出有火的想法;同樣地
,「這張桌子是無常,因為是所作性故」也是事勢比量之正因,由這樣的邏輯而生起了解
無常的比量。
還有一種叫世許比量,如「晚上天上掛的那個為有法,稱為月亮,以世許故。」稱為
月亮是世許,世間認可的,那個也是對的。頭為什麼叫頭?因為世許,只能這樣說,很難
講出一個理由。如這張桌子為什麼是無常?因為它是剎那生滅,這樣就有一個解釋(了解
無常是事勢比量)。而很多世許的內容(世許比量)是沒有解釋的。
除此之外,還有信許比量,如「布施會得財富」、「持戒會生人天」是聖言量推論出
來的。我們可以這樣說:布施能得財富的聖言為有法,它是不欺誑的,以是三察清淨之教
言故。
像四聖諦等是可以用事勢比量推論出來的,如桌子為什麼自性空?是可以用推理推得
出來的(四聖諦、空性等是隱蔽法,例如桌子為什麼自性空,自性空的理由是什麼?空性
是可以用事勢比量通達的境,先由事勢比量證空性,加以串習,才能獲得現量證空性)。
若把喜馬拉雅山山上一棵樹的葉子與其他多處的樹葉攪混在一起,充分碾碎,撿出其
中一小塊,問它來自哪裡?事實上,它一定是有來源的,或許是喜馬拉雅山上那張樹葉的
一小部分,又或許是南洋某棵樹樹葉的一小部分,但是誰能了解?也就是,是有一個事實
的真相,但是能不能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以這個例子來說,是無法用事勢來推論得知
的(像這樣的例子,屬於盡所有性的隱蔽法,佛的遍智能夠了解這樣的盡所有性)。
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會發生無法計數的情況,快樂的、痛苦的……甚至每根頭髮的
黑或白,都有其因素,但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了知的。那些都是由業造成的,但是要講清
楚來自哪個業,我們無法知道。像這類的情況就要用聖言來推論,而所依據之聖言必須是
三察清淨之教言。所以我們可不可以確認「布施能夠得財富」、「持戒能夠得人天」等?
就看是否是經三察清淨之教言得知。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