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0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5-08 07:04:29
....接續 #1SqP7b24《地道建立》(107)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2.正式解說大乘修道
‧大乘修道的定義
  「大乘的隨現觀」,就是「大乘修道」的定義。「大乘修道」、「大乘隨現觀」及「
大乘修道者心續之智」,這些是同義詞。「隨現觀」的「隨」就是「隨後」的意思,是跟
隨在大乘見道之後的現觀,就是大乘修道。
在大乘見道時,現觀空性和現觀四諦都已經完成,因此在大乘修道時並沒有新的現觀
內容,在修道階段都是現觀見道時已經現觀的內容,大乘修道的階段主要是不斷的把之前
大乘見道已經現觀的內容再次的修、再次的串習。
「大乘修道」、「大乘隨現觀」和「大乘修道者心續之智」,這些是同義詞。
對於佛陀所開示的法,我們必須把其要點做總攝,取其心要,這是很重要的。如在佛
經開示斷除十個惡不善法,自然就能夠能成辦十善行,如此來世能得人天果位。
但光是斷除十個惡不善法、成辦十善,得到人天果位,假設沒有布施、供養和修安忍
作為助伴,即使同樣生為人,也有很大差別。
有人從生到未死之間順緣無所不具,做什麼都很順利,身體也沒有什麼大的病痛,也
長得非常的好看、非常的健康,聲音也非常好,當然因為還在輪迴當中,也是會有輪迴的
總苦,這自不待言說。但是有的人從生到死之間要吃的沒有,要喝的也沒有,身體多病,
諸根不具,種種條件不具足。
這些順緣具不具足的差別,主要就在於有沒有布施、供養,有沒有修安忍等助伴。有
這些助伴的,除了得到人天果位之外還可以順緣具足,沒有這些助伴的,雖然得到人天果
位,但是他的順緣也不是那麼具足。所以光是斷十惡不善、成辦十善,還要累積這些助伴
,才能確保得到人天果位之時順緣具足。
再把佛法作一總攝,第一點就是要斷十惡不善、成就十善,但是最好還要有布施、供
養、安忍等作為助伴,這樣得到人天果位也順緣具足。
這樣就夠了嗎?還是不夠,雖然人天果位已經是輪迴當中最好的了,但還是不穩固。
因為得到人身或天身,若以人身來講從出生到死亡頂多就是八、九十年,很快就會面臨再
次死亡的問題,死亡之後,要再得善趣的機會不是那麼大,而再墮惡趣機會卻很大,所以
只要還在輪迴當中,如果沒有解脫出來,即使下一世得到人天二善趣,但是在下一世、下
下一世再墮惡趣的機會很大,這不是究竟安穩的地方,所以最終必須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
因此解脫輪迴變成第二個我們要希求的所證或希求的目標,要解脫輪迴首先要有出離
心(希求解脫的想法),在此基礎上要去了解甚至去修四諦、補特伽羅無我等,這樣的修
學才有辦法讓我們達到證得解脫這個所證的目標。
前述所說的出離心,了解四諦、補特伽羅無我會成為解脫的因,但是光是自己一個人
解脫輪迴證得得聲聞阿羅漢、獨覺阿羅漢,這樣就夠了嗎?還是不夠,如果我們這樣做雖
然也算不錯了,但因為對於和自己有恩的有情卻是棄他們於不顧,這是不行的。
雖然我們自己獨自解脫輪迴,自利也達成了,但是這個自利不夠圓滿,我們還必須為
利益一切有情而努力,這就必須進一步把出離心提昇為大悲心,進一步生起菩提心,去行
六度、四攝法,並且修空性,唯有這樣修習所累積的善行,才會成為成佛的因。
發心主要是為了利他成就佛果位,這是發心的意義(定義)。為利他而成就佛果位,
這兩者當中以何為主呢?以利他為主,亦即利他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但光是有利他的想
法還是沒辦法究竟地利他,唯有成佛才能究竟的利他,為了達到究竟利他的目標,我們必
須要成就佛果位,所以「成就佛果」是達到「利他」這個主要目標的一個方法、手段。因
此「為利眾生願成佛」主要的目標或究竟的目標是「利他」。
「發心」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成就佛果的一種特殊的心態,以這樣的心為動機去行
善或累積任何善根,這些善行、善根都會成為成佛的因。例如以菩提心為動機念一聲六字
大明咒所累積的善行,也會成為成佛之因。
善行的造作主要是透過身語意三門,身、語如僕人,意就像主人。所以身業和語業,
不論善惡,這個善惡業勢力的強大與否主要是依於心,是以造善業的心力強大與否來決定
,造善業的心力強大,透過身語所造的善業勢力也強大;反過來惡業的情況也是一樣。所
以雖然透過三門累積善業或不善業,但三門當中主要在於心。
例如有四個人一樣透過身體去禮十萬拜,但這四個人的想法(動機)都不同:
第一個人拜十萬拜的目標,是為了此世能夠無病、此世能夠得到財富、好名聲,以這
樣的動機透過身體去行十萬拜雖然會累積善行,但是這個善行並不會成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的法。
第二個人也是透過身體拜十萬拜,但是他的動機是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善行來世得到人
天二善趣的果位,這是成為佛法而且是下士道的法。
第三個人所希求的目標是自己解脫輪迴,所以他透過身體所拜的十萬拜會成為中士道
次第的法。
第四個人是以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動機而拜,他所累積的善行會成為上士道。
同樣透過身體拜十萬拜,但是因為動機的差別,所以所累積的善行就有很大的差別法
,第一個不會成為佛法,第二個成為人天二善趣的因,第三個成為解脫的因,第四個成為
成佛的因。這是看不到的部分,假設這個部分能夠用色法顯示,差別就很大了。
為何第一個人雖然透過身體行十萬拜是善行但不成為佛法?因佛陀出世所開示的法主
要是為了能夠利益來世、甚至未來的生生世世或究竟的法,不是為了現世的安樂。
假設一個人的想法只為了這一生的無病或長壽等,這樣其實佛有沒有出世都沒有差別
,因為求現世安樂是一般有情都會做的,如果是以這樣的心態去行十萬拜,這跟佛法所講
的背道而馳。(佛法承許前後世,不承許前後世只看現世的如順世外道。)
譬如家中有人因生病請法師修法,會修法的法師並不是指他懂得念誦修法的儀軌,而
是他懂得如何觀修法本的內涵,特別是皈依發心所攝的法。如果修法者懂依照法本的皈依
發心去觀修,透過這樣觀修所攝的內容去念誦,他所修的法不僅成為佛法,也成為大乘的
法。
但現在比較大的問題在於請修法的施主本身或病人,他們的心態若是為了去除疾病,
這會不會成為佛法就值得存疑。但如果他的心態是暫時為了除病,但究竟是為了解脫成佛
,那請人來修的法就會成為大乘佛法。
‧ 大乘修道的分類
若區分 「大乘修道」,有三:……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