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0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5-07 22:10:43
....接續 #1SnlU-cj 《地道建立》(105)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3.3.1.4.4 解釋大乘修道
分二:1. 解說大乘修道的所斷不順品,2. 正式解說大乘修道(P.33)
1.解說大乘修道的所斷不順品
在大乘修道的階段,斷除16個修所斷煩惱障及108個修所斷所知障,而16個修所斷煩
惱障,先前在聲聞地的階段已經詳細說明過了。(見第20頁,16個分別為欲地所攝的有6
個,色地所攝的有5個,無色地所攝的5個,共16個)。
而有108個修所斷所知障,是因為有(1)欲地所攝的36個修所斷所知障、(2)色地
所攝的36個修所斷所知障、(3)無色地所攝的36個修所斷所知障。
先看(1)這36個包含有哪些呢?是因為有欲地所攝的「9個退還所取分別」、「9個
轉趣所取分別」、「9個實質能取分別」、「9個施設能取分別」之修所斷所知障。依此類
推,色界、無色界也各有36個,總共有108個。
這幾個「退還所取分別」等的名稱,和先前30頁所說的108個見所斷所知障的名稱一
樣,也就是它的所緣和執持的方式都一樣。只是前者在見所斷(大乘見道)的時候主要是指
遍計的(遍計實執,又稱分別實執,由後天學習錯誤宗義而有),這裡(修所斷/大乘修道)
主要是指俱生的,差別是在「遍計」(見所斷)及「俱生」(修所斷)。
這裡(大乘修道)提到的16個修所斷煩惱障(俱生)和108個修所斷所知障(俱生),還有
之前在大乘見道談到的112個見所斷煩惱障(遍計)和108個見所斷所知障(遍計)。
以大乘行者來看,主要的所斷是108個見所斷所知障(遍計)和108個修所斷所知障(俱
生),而112個見所斷煩惱障(遍計)和16個修所斷煩惱障(俱生)是附帶斷的。也就是說,當
行者有辦法斷除包含遍計和俱生的實執及其種子和習氣時,112個見所斷煩惱障(遍計)和
16個修所斷煩惱障(俱生)就能附帶斷除。
但對小乘行者來說,112個見所斷煩惱障和16個修所斷煩惱障則是他們主要的所斷,
所以大乘與小乘主要的所斷不同,大乘的重點在108個見所斷所知障和108個修所斷所知障。
見32頁倒數第二行,如果有人問:「如何憑藉大乘修道斷除那些實執分別識?」(實
執分別是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各36個,共108個分別。就是九個退還所取分別,九個
轉趣所取分別,九個實質能取分別,九個施設能取分別。這些分別就是這裡講的實執分別
識。如何透過修道來斷?)
答:是將實執分別識分為「粗」、「中」、「細」等十品之後斷除的,亦即將俱生實
執分為「粗」、「中」、「細」三品。然後粗品當中再分為「粗粗」、「粗中」及「粗細
」三品,而因為「粗粗品」當中又分「粗」、「細」二品,因此,粗品當中有四類(亦即
粗粗粗品、粗粗細品、粗中品及粗細品)。中品當中再分為「中粗」、「中中」及「中細
」三品,此即中品的三類。細品當中再分為「細粗」、「細中」及「細細」三品,此即細
品的三類。如上區分為十類之後,透過十地的十個修道無間道依次地斷除。
2.正式解說大乘修道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