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2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5-08 01:20:15
一、名召萬德,妙感難思
  「名召萬德,妙感難思」,名就這一句名號。海賢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就這一句阿
彌陀佛。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工作、待人接物完全融成一片,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
處事待人接物樣樣不礙事,能成無上道。忍辱、持戒、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生活當
中充滿了真實智慧。在現前這個大時代當中,像他這樣的行誼,決定有成就,決定沒有障
礙。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受的委屈、冤枉,那都是累積無量功德,忍辱波羅
蜜圓滿。奇恥大辱加給你,你還是念佛求往生,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寬宏大量,無
所不包容。
  「從有念巧入無念」,這是功夫,有念是有心念佛,無念是無心,佛號不斷。「即凡
心頓顯果德」,果德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佛人一定要知道,我走的路子
跟別人不同,別人的路子是六道輪迴。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條路是徑路。八
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走的路子是彎路,很長,很費勁,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達。
  「如《疏鈔》云,齊諸聖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齊是
相等,跟誰相等?跟諸聖,跟十地菩薩平等。十地菩薩修其他的法門修無量劫才達到,我
們用念佛法門一生就達到。「越三祇於一念」,用這個一念的方法就超越三大阿僧祇劫。
超過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就是八地以上,入佛境界。所以這個法門圓滿到極處,一絲毫缺
陷都沒有。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包含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佛號不可思議,「極圓極頓,至
簡至易」,太簡單太容易了。「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綱領、
宗旨,「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一大藏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法法到
最後都歸淨土,歸到淨土就大圓滿了。
二、你放下得愈多,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感應就愈殊勝
  下面第四段,「明趣」。「宗之所歸者名趣」,趣是趣向,你能到達什麼樣的境界、
地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念佛到最後,結果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的
目的。念佛人要天天想到,時時刻刻想到極樂世界,真想去,不想在這個世間多留。念念
想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礙沒有排除。障礙是什麼?經題上講的三
樁事情你沒有做到。你有染污,你的心不清淨;你有分別,你的心不平等;你有迷惑,你
沒有覺悟。我們念佛,這三個是標準。六塵境界現前我如如不動,就清淨心現前。
  你放下得愈多,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感應就愈殊勝。佛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
?給你講真話,就在現前。佛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是方便語,是從事上說的
,是隨順眾生俗諦說的,不是真諦。給你講真話,法性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法性裡頭沒
有時間、沒有空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的障礙去掉,它就現前,阿彌陀佛隨時現身
,跟我們非常親切,我們想佛,佛就現前。什麼心想佛,想極樂世界?清淨平等覺。
三、本經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
  生到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第一個好處,「證三不退」。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會退轉,
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所以很難成就。障緣很多,障緣都是來自自己的貪瞋痴慢疑。
學了佛,世間法可以放下,佛法放不下。我也吃了這個虧,這不怕人見笑,八十五歲才回
頭,把最喜歡的《華嚴經》放下了。《金剛經》「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要捨。要往
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是一句佛號,其他全放下。我選的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經
邊都不沾。蓮池大師晚年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徹底放下。真正時時刻刻體會
到生死事大,輪迴路險,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又墮落進去,墮落進去苦不堪言。
  我們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的減劫,人沒福報。往後一個世紀不如一個世紀,苦難可
想而知。你要想當地藏菩薩救苦救難,得有本事才行,要沒有本事的話,你當不了地藏菩
薩,你要到地獄受苦。地藏菩薩的本事到哪裡學?到極樂世界學,到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
。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當凡夫;行不退,決定是修大乘,發菩提心;念不退,念念向著
薩婆若海,如來的一切種智,就是常寂光淨土。一定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故本經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圓生四土,一生一切生,生到同居土等於方便土
,等於實報土,等於常寂光土,這是在所有經論裡頭你都看不到。
四、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是同居淨土
  「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是同居淨土,我等所在之娑婆世界,亦是凡
聖同居土,此土亦有凡有聖,如文殊常現五臺」。虛雲老和尚為報父母之恩發願朝五台山
,遇到一個乞丐,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不是夢中見的,不是定中見的,是活生生見到的
,跟他相處一個多月,照顧他飲食起居,幫他採草藥治病。文吉這個乞丐從哪來的?當處
出生。到哪裡去了?隨處滅盡。
  周邦道先生,周師母見到有個和尚進入她的內廳,他說九華山來的,化緣五斤香油。
大概談話談了十幾分鐘,他就走了。她家裡庭院很深,圍牆的門沒開,大門也沒有開,他
怎麼來的?怎麼一轉身就不見了?李老師告訴她,那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她後悔得不得
了,五斤香油沒給他。大迦葉尊者在雲南雞足山也常現,在雞足山修行,等待彌勒菩薩出
世。下面說,「諸阿羅漢常往天目」,這就是天目山,「或雁蕩,是皆此土之聖」。「但
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穢土」,沒有緣分見不到。緣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真誠、清淨、
恭敬,有這三個心就會遇到。遇到,增長你的信心,鞏固你的願心。
  「如《要解》,由實聖過去有漏業」。二果、三果、初果須陀洹這些人,「權聖」,
大權示現之菩薩,「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像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在
不在?真在,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我們不認識。「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到什麼時候?
小乘聖人灰身涅槃,不住在這個世間了;權聖機盡,度眾生的緣沒有了。「便升沉碩異,
苦樂懸殊」。人間多災難,受苦,他們在天上享樂,苦樂懸殊。這是暫同,不是究竟同。
  「又天壤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這是說大乘。大乘怎麼樣?
能夠見菩薩、見阿羅漢的人,能夠聽到的,都少。佛法講的人少了、修的人少了,講的人
少了你聽不到,修的人少了你見不到。很幸運的見到、聽到了,怎麼樣?真正發心親近想
學的人寥寥無幾,他不相信。這都是末法現世的狀況,我們要了解,了解之後才知道我們
這一生遇到多麼幸運。遇到之後能掌握到,不把這個機緣失掉,那你真正是太難得了,太
稀有了,為什麼?你這一生要成佛去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
你放下得愈多,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感應就愈殊勝。
佛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給你講真話,就在現前。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5-08 02: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5-08 17:11: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5-08 21:4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5-08 23: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5-15 23:31:00
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