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23(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5-03 17:07:19
一、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有這樣殊勝的功德,有這麼大的功德?下面是解答,
「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如果跟實相相應,它的功德就沒有邊際,真正是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壽,也翻作無量光。壽代表時間,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光代表智慧,光明遍照。所以說「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
。「橫豎交徹,即法界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無盡的時空,時間和空間。「舉此體作彌
陀身土」,彌陀的身是無量光壽,極樂世界也是無量光壽,「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彌陀名號也就是無量光壽,「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所以彌陀名號就是眾生真
如自性,本覺理體就是真如自性。
全宇宙從哪裡來的?從無量光壽裡面流出來的。這個我們要明白,這是淨土宗理論的
依據,也就是《觀無量壽經》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二、實相是能現夢境的本體
  「持名即始覺合本」。自性本覺,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一念覺,本覺就現前。從
一念覺稱它為始覺,稱一念不覺叫無始無明。無始這個意思是說沒有開始,有始就有終,
那就有事實真相,沒有開始所以也就無終。無始無終說明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這個相無始也無終,一念迷它就有,一念
覺它就沒有了。就像作夢一樣,經典裡面佛用作夢比喻最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作夢有沒有開始,有沒有終結?沒有的。夢境我們仔細想想佛
所說的這個味道,夢確實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一念迷的時候夢境現前,醒過來,一念覺
了,夢痕跡都找不到。佛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一場夢,十法界也是一場夢,所以永嘉大
師《證道歌》上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實相是真的,實相不是夢,實相是能現夢境的本體,本覺理性,這是實相。我們這個
相是幻相,是能生萬法的那個相,幻相,不是實相。法性跟法相有什麼差別?阿賴耶現的
是法相,法相有生有滅,是有為法;法性身不生不滅,法性是常住真心。所以極樂世界的
人真正是無量壽。你看我們地球上,動物有生老病死,花草樹木春天生了,夏天長大,秋
天就枯了,冬天就沒有了;礦物,滄海桑田,都是無常的。滄海桑田是小變化,成住壞空
是大變化,連居住的地球,太陽系都有成住壞空。
  這是相,心現的,為什麼有這麼多變化?識變的,有阿賴耶就產生變化。極樂世界跟
我們這裡不一樣,差別在哪裡?那個地方的人沒有阿賴耶,各各都是轉八識成四智。在什
麼時候轉的?蓮花裡頭轉的,我們自己不知不覺自然就轉變了。這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
本願威神的加持,靠我們自己轉,不知道要多長的時間你才能轉得過來。所以,阿彌陀佛
對我們的恩德實在是太大了,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就成就了,不要等來生。
三、持名就是始覺合本,句句佛號都是始覺
  持名念佛,有信有願,往生的條件取得了。持名就是始覺合本,句句佛號都是始覺。
為什麼?每個念頭都是第一念,沒有第二念的。前念滅了後念生,前念不是後念,有相似
,絕對不相同。這個現象就在眼前,昨天不是今天,昨天的我、昨天的你、昨天的他,也
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你、今天的他,都不是。怎麼都不是?昨天找不回來了,昨天是昨
天的,今天是今天的。真相是什麼?念頭,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不是一個念頭,所以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前念跟後念是一念,那就無量壽了,就沒有生滅。這要
到什麼地方看到?到極樂世界看到,極樂世界人沒有念頭,他是自性流出來的,沒有念頭
。我們是自性流出來的通過阿賴耶,念頭是阿賴耶邊上的事情,自性沒有念頭。
《心經》一開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
?五蘊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六道依報正報,《金剛經》上給我們講一合相,一是個基本
的物質,完全相同的,就是五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五陰組合的,基本的物質條件就是五
陰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五蘊不能分開,它是一體,分不開
的,分開來就沒有了,物質現象就不存在了。這個一合相那個一,這一個相,多大?佛經
上稱它作極微之微,它是物質的一個原點,也稱為極微色,這都是佛說的。整個宇宙一切
萬物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所以叫一合相。
  《金剛經》上佛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是講整個宇宙現
象,即非一合相,一合相是假的,它所組合的一切相怎麼可能是真的?所以即非。凡夫不
了解事實真相,看到這個現象以為是真的,叫是名一合相。相即非相,非相即相,要把它
認清楚,認清楚的人就是佛菩薩,迷而不覺就叫凡夫。
四、怎麼樣才能夠始本合一?念念不間斷,念久了,不知不覺它就相應了
始覺合本是什麼意思?始覺合本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想不想?想。怎麼樣才
能夠始本合一?念念不間斷,念久了,不知不覺它就相應了。久就有功,叫功夫,斷斷續
續的沒有功夫,你感覺不到。如果念念不住,就是不停止,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功夫
就成就了。佛給我們開這個法門,每個念佛的人往生,阿彌陀佛一定來迎接他,這是他的
本願,他絕對不會食言。我們對佛誠信,佛對我們也誠信。所以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
上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當來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現前
是佛來迎接你往生,往生一定先見佛,佛會告訴你哪一天,所以你預知時至。
  《影塵回憶錄》裡面講到哈爾濱極樂寺修無法師,他是在戒期裡面往生的,影響很大
,表法的意思。讓這些受戒的戒子們看看,念佛人預知時至,沒有病,說走就走了,這是
真的,不是假的,大家都看到。修無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的。以後出
家,在寺院裡面專門做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他來做,修苦行。做事情認真負責,做得很
好,對人和睦,也是什麼都不會,只念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好處,這一句佛
號決定不是假的。
  所以每一念,這一句佛號跟本覺都相應,本覺不生不滅。始覺,所以念念都是始覺,
念佛這個心跟自己的心性相應,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念念相應。所以,「
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由上可見,彌陀名號即法界體」,法界的全體,法界的理體就是彌陀名號,「故名號功德
不可思議」,法界體不可思議,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又名號即眾生之本覺理性」,
就是眾生的真如本性,「起心念佛,是為始覺,所念之佛,正我本覺」。「故云」,所以
說,「持名即是始覺合本」,合本就是相應。「是故念念相應,而念念即佛,是顯持名功
德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佛門感應,沒有比念佛更殊勝,沒有比念佛更快
速。
==
在寺院裡面專門做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他來做,修苦行。做事情認真負責,做得很好,
對人和睦,也是什麼都不會,只念一句佛號。
這一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好處,這一句佛號決定不是假的。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5-03 20:4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5-03 21:59: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5-03 22:3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5-04 16:1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5-04 16:5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5-17 22:40:00
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