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自我覺察

作者: joe680710 (喬少)   2018-12-23 19:38:12
臉書每年都會回顧自己這些年的這一天,紀錄了什麼事。
約莫於2014年開始,期許自己能夠四十不惑,能夠在四十歲證初果,於是有意識地在臉書
寫下修行的心路歷程——真實地紀錄,而非拾人牙慧。
每天看到自己前幾年書寫的文字,自省自覺,這也是很棒的修持。所以有所思,就應盡量
真誠地書寫敘述。
十九歲那年參加佛堂青年班的活動,大家圍坐一圈,分享心得,清楚記得當年我說:我很
想知道,如何縮短負面情緒影響我的時間。
當時正青春,會這麼問是因爲人生太不如意,家庭、親情、友情、愛情、課業、工作經濟
壓力,對未來的徬徨等,人生真的太苦,煩惱太多。
二十年後39歲的我,仍然得面對負面情緒,差別在於已經能夠立即覺察、接納、放下,而
不再是壓抑它。
這裡有個最特別的體悟是,清楚知道有兩個我存在。
一個是對諸事不滿,抱怨批評指責生氣的心智思維,它是慣性的我執,遇境就會生起。
一個是知道自己正在運作思維的那個覺知。
覺知是很深邃廣袤的,覺知就是當下清淨的本體。
我目前的班上有位小女生,獨生女,學習出現問題,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媽媽非常焦
慮,與我長談多次,我也與小女生對話多次,情況仍然沒有改善。爸爸媽媽小孩每天都發
生衝突。
於是媽媽轉而求助教務處、輔導室,透過輔導老師有方法地談話引導,期望會對他們產生
影響。
昨天輔導老師轉述時,提到家長希望老師配合改善的部分,當下我就覺察到內心的不滿,
小我心智模式立刻啟動防衛機制:
怪獸家長等等的標籤與批評,嘆息與無奈等負面情緒,立刻就產生。
所謂有兩個我存在,就是指在經歷事件時會產生慣性思維模式的小我,這個吳喬智,會立
刻以39年來薰習而來的自我,去對抗眼前的事件,內心開始說故事,抱怨,指責。
而與此同時,有個覺知一直存在,知道吳喬智正在上演的戲碼。
禪修、就是努力讓覺知更加清明,不讓小我佔據一切。
艾克哈特說:你就是那個「知道」。
這些轉換只發生在片刻,我接納後告知輔導老師會調整並妥善處理,第七節課處理完後回
報輔導老師。
調整呼吸,清楚知道:「這個也會過去。」不讓小我有機會不斷回味抱怨。
也就是聖嚴師父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一直回到當下的那個覺知。
所謂的「初果」,其實也只是用來檢視自己,是不是已經不再被小我慣性的思維模式給侵
擾,是不是可以一直臨在當下,內外一致,遇境時仍然如此。
斷身見結:此身、此小我心智思維,並不是我,不執著於此。
斷疑結:對於宇宙人生的實相,不再有疑惑。
斷戒禁取結:沒有什麼非怎麼樣不可的限制。
此即證初果的基本條件
也是一位修行者自我檢視的基準。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8-12-23 20:23:00
讚嘆吳老師,您是一位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
作者: yaqqq (^^)   2018-12-23 20:37:00
能有這份涵養不容易呀!隨喜~~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12-23 21: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4 06:15:00
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24 23:16:00
能一直回到當下的覺知,是正知.這樣可以練習打坐,培養正念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8-12-23 12:23:00
讚嘆吳老師,您是一位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
作者: yaqqq (^^)   2018-12-23 12:37:00
能有這份涵養不容易呀!隨喜~~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12-23 13: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3 22:15:00
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24 15:16:00
能一直回到當下的覺知,是正知.這樣可以練習打坐,培養正念
作者: kenlo0425 (KEN)   2018-12-24 17:45:00
阿彌陀佛~隨喜讚嘆
作者: kenlo0425 (KEN)   2018-12-25 01:45:00
阿彌陀佛~隨喜讚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