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2-23 07:59:08
  佛法裡面排列的順序是有很深用意的,跟我們中國世間法相似,最好的擺在最後,像
唱戲一樣,最好的那齣戲擺到最後叫壓軸戲。持名念佛放在最後,就是壓軸戲。我們看《
楞嚴經》,《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修學的法門,按照秩序排列的是普通的
,不按照順序排到最後的,最後是最殊勝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一殊勝,觀音菩
薩要按照順序排列,他應該排在第二位。六根,他是屬於耳根圓通,第一個是眼根,第二
個是耳根,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按這個順序擺的,他沒有按順序,把他提出來擺在
最後。
  這二十五章裡面,特別法門不是他一個,是兩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特
別的。如果按照順序,大勢至是根大,他在七大的順序是地、水、火、風、空、見、識,
他是屬於見,應該擺在識的前面。識是彌勒菩薩,學唯識的,彌勒菩薩是識大,他應該在
彌勒菩薩前面,結果你就看看《楞嚴經》,他在彌勒菩薩後面。所以這個排列的順序,二
十五個法門裡頭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特別法門。這樣說起來,為什麼不把「念佛圓通
章」排到最後,而把「耳根圓通章」排在最後?這個裡面用意很深,念佛圓通是契合盡虛
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機,這個太大了。耳根圓通章只適合我們地球上的人,因為在地球上
說法,適合你們的程度,把這個特別拿到你們這來。如果不在這個地方說法,觀音菩薩還
是按照順序排到第二位去,不會拿到最後。但是大勢至菩薩拿到最後那是決定的,不受任
何影響。這個讀《楞嚴經》要留意,順序一不對,意思就不一樣了。
  所以,夏蓮居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面講「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我看到這句話我
也吃了一驚。想一想沒錯,他講得很正確,我以前沒想到。盡虛空遍法界,提倡淨宗專修
、專學念佛法門的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是盡虛空遍法界淨宗的初祖。從他這個
我們又聯想到,娑婆世界是普賢菩薩是淨土宗的初祖。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的
是《華嚴經》,華嚴會上提倡念佛法門是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的初祖。在
我們中國,是慧遠大師最初提倡的,遠公大師是我們中國初祖。以後提到淨宗初祖,要問
是哪一個初祖?三個都是初祖,教化的範圍大大的不相同,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再看下面,大師以天台「六即」來解釋這個佛字。「初釋佛者」,這要把經題一個字
一個字的來介紹了,先解釋佛。「佛是覺義」,佛這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意思是覺,
覺而不迷,「有六種即」,「即」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即是
佛」,《華嚴經》上也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圓覺經》上也有這個話,一切眾生本來成
佛。這是從真如本性上說的,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真性,從真性上講,眾生跟佛沒有差
別,完全相同,所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情眾生叫佛性,無情的眾生叫法性,植物、礦
物它有性,性就是本體,就是它的體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華嚴
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有情這個身心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無情的
土木、石塊也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追究它的本體是一個。這樁事情唯識學家講得很清
楚。
  本性一念無明起來之後就有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妄動,業就
是動,這一動,本性的德用就失掉,一動就變成八識。所以,真心這一動就變成了妄心。
如何恢復真心?你要學著不動心,真心就恢復了。佛在《金剛經》上教給須菩提尊者,「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就對了,你的真性就起作用;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
是內不動心。達摩傳到中國來的禪,六祖大師把它發揚光大,就是《金剛經》上這兩句話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面取相,裡面動心,這就是凡夫。
  所以從體性上去觀察,「一切眾生皆如也」。大師《疏》裡面說,他都是引經上講的
,一切眾生皆如是《維摩經》上說的,《寶篋經》裡面說「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變現之物,就好像你晚上睡覺作夢,夢到佛菩薩也是你自性變
現出來的,夢到餓鬼、地獄也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全夢即心,全心即夢,好夢也是這個
心,惡夢還是這個心,惡夢、好夢統統是一個心,一心無二心。因此,那個好、惡就沒有
了,達到真正平等。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見性的人看是平等法界,是一真法界,為什麼
?完全是真實的,沒有一樣是假的。
  這個境界,諸位要細細去想想,你要是得到這個意思,受用無窮!對於你修行有很大
的幫助,幫助你斷煩惱,幫助你遠離一切分別、執著。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吃虧就在分別
執著。佛法沒有別的,破執著,人、我執破掉了,證阿羅漢果,法執破掉了就成佛。二障
實在講就是二種執著,我執、法執,這個虧吃大了,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永遠沒有辦法
了解。愈是真的愈不能了解,愈是真的乍聽起來還愈不能接受,這就是無始劫以來,分別
執著已經變成習慣,這個習慣一下打不掉。正因為我們一下打不掉,所以佛才講方便法。
方便法隨著你的執著所執著,隨著你的分別所分別,你能夠聽的懂,你可以接受的了,慢
慢逐漸再誘導你往真實法裡面去接近。
  下面一段有幾句話很重要,但是這個理有相當的深度。在二十九面第四行。「此是圓
智」,圓滿的智慧,這是說「一切眾生即是佛」這是圓滿的智慧,這是佛的境界。「圓覺
諸法」是圓滿的覺悟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包括十法界,包括有情法、
無情法,統統包括在其中,圓滿覺悟諸法,「遍一切處,無不明了」。圓覺是什麼?圓覺
是你心,你心本來圓滿覺悟。很可惜,你現在這個心迷了,迷了你不覺。怎麼迷的?就是
佛講的妄想、執著,這就迷了。妄想是染污,就是無明,什麼都不知道。執著是煩惱,你
們諸位想想,所有一切煩惱、一切是非、一切人我統是執著上生的,你不執著,哪來的煩
惱?所以煩惱障的根就是執著,無明的根就是妄想。
  佛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無明是怎麼來的?無明是幾時有的?
佛答覆他,那個答覆的話答覆得太好了。佛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立知就是無
明。知見是什麼?是你本有的知見,就是此地講的圓覺,本來你是圓滿覺悟的,你要在圓
滿覺悟裡頭再加上一個知見,壞了,這一加就變成無明。這個話答覆得簡單、明瞭,一語
道破,不是真正大學問真正通達說不出來。我們本來是一切法都明瞭的,很可惜現在這個
心染污,現在這個心起伏動盪不定,就像波濤一樣,在那裡動,不能夠靜下來。所以佛法
的修學,無論是大乘小乘,不管什麼宗派,不管什麼法門,修什麼東西?修定,把你心裡
面的染污去掉,把你心的動盪安定下來。
  所以我們供佛,其他的可以不要供,一定要供一杯水。水表什麼?表心,我的心要像
水那樣的清淨,要像水那樣的不動,水是平的,這個心才能把一切宇宙萬法照得清清楚楚
,心遍一切處,無不明了。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盡虛空遍法界,統統清楚,為什麼
?都在心,照得清清楚楚。這個心一起波浪,一染污,什麼都不知道了,擺在眼前的都沒
有能力覺察到,這真可憐!所以學佛就是學一個不動心,就是學一個不受染污,這就叫功
夫,這叫本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取相就是不受染污,不動心,心就定下來了,不起
波浪,我們就成就了。千經萬論都是講這麼一個原則。
  你真正要是通達明瞭了,底下說「雖五無間」,五無間是地獄,你觀察無間地獄「皆
解脫相,昏迷倒惑,其理存焉」。你看眾生迷惑顛倒,佛眼睛裡看他,他佛性不顛倒。他
佛性在不在?在。他佛性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他起作用裡面,他在作用裡面加上一點點
,錯就錯在那裡。譬如說我們的眼睛見外面的色相,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偏偏要
戴一個黑眼鏡,黑眼鏡一戴,看到外面統統都是黑的。戴個藍眼鏡,看到外面都是藍的,
外面是不是藍的?不是藍的,眼鏡是藍的。我們今天統統戴上了有色眼鏡,用不用眼睛?
還用眼睛,用眼睛多一個眼鏡。佛叫你把這個東西拿去,本來面目就恢復了。那個眼鏡是
什麼?眼鏡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這兩副眼鏡套在眼睛上,把外面的相都看錯了。雖然
都看錯,佛說你還是用你的眼睛見,不是眼鏡見,還是眼睛見,不過是你眼睛上有個障礙
而已。那個障礙又不是真的,又不是本來有的,是你掛上去的,拿掉就沒有了。馬鳴菩薩
《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就是那個有色眼鏡,本來沒有。所以,
佛看眾生都是佛,佛並不以為你戴上幾副眼鏡就不叫你是佛,還是佛。佛眼睛看得沒錯,
實在講是錯在我們自己。「斯理灼然,世間常住,有佛不能益,無佛不能損,得之不為高
,失之不為下,故言眾生即是佛,理佛也。」所以,從理體上講,從本性上講,一切眾生
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是從這個角度上去觀察的,從本體上觀察的。
  這一段是我們凡夫學佛成佛的最重要的依據,我們信心就從這個理論上建立。為什麼
?我本來是佛,我怎麼不成佛?本來是佛,我現在又想學佛,那當然能成佛。如果本來不
是佛,現在要想學佛,未必能成就,那不一定能成就。本來是佛,現在又學佛,決定成佛
。所以修行的信心,清淨信心,堅固的信心,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六即佛」,第一個
是理論,後面五種是修行,從名字、觀行、分證到究竟,那都講的修行次第,屬於修德,
前面這一條是性德。這一點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佛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立知就是無明。
知見是什麼?是你本有的知見,就是此地講的圓覺,本來你是圓滿覺悟的,
你要在圓滿覺悟裡頭再加上一個知見,壞了,這一加就變成無明。
聖經創世紀說:
「分別善惡的樹。如果他們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他們就會知道好或懷。他們就必須離開
伊甸園。假使他們不吃,他們可以永遠留在伊甸園中。神說他們可以選擇。」
「撒但說那果子非常甜美。他告訴夏娃它會使她聰明。她會知道善惡。
夏娃選擇了吃那果子。」
我想不是必須離開伊甸園,而是一定會離開,上帝也無能為力。
因為一旦起了分別、妄想、執著,就一定會迷失真心。
他以為自己變聰明(立知)了,其實是變無明了。
「業相」就是妄動,業就是動,這一動,本性的德用就失掉,一動就變成八識。
所以,真心這一動就變成了妄心。
撒旦引誘夏娃「動」念頭。
亞當和夏娃只要丟掉表現聰明的分別心,丟掉想變聰明的妄想,丟掉對聰明的執著,
應該立刻就會回到伊甸園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3 14: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23 19:0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4 06:07: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3 06: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23 11:0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3 22:07: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2-25 21:0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2-26 05:08: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