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佛誕節-《釋迦佛讚偈》、《浴佛功德經》51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1-19 22:11:44
(....接續前文 #1RrRl0Zg 佛誕節-50)
摘自:《入中論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丙二、別禮大悲
(疏)丙二、別禮大悲,分二:丁一、敬禮緣有情之大悲,丁二、敬禮緣法與無緣之大悲。
今初
(自釋)為禮敬彼,今由所緣差別,當顯大悲自體差別。
(頌)頌曰:「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
(記)以上是不區分地禮讚大悲心,以下是將大悲心別別區分而禮讚。
如前所說,悲心一定要緣有情眾生,而憐憫他們,希求他們離苦,這樣還不夠,要修
習知母、念恩等,也就是要修習厭離感及悅憶感二方,產生量時才稱為大悲心。
總之,大悲心的所緣是一切有情,所入是希望他們離苦,偈頌「緣生興悲我敬禮」將
悲心描述地淋漓盡致。
頌文可分三段落,說明因為某個因素讓眾生如何輪轉,悲憫這樣一個有情。「最初說
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說的是因素方面,即形成眾生可憐相的因素;「如水車轉無
自在」說的是情形,即眾生受逼迫的可憐相;「緣生興悲」即緣有情眾生而可憐他。之後
是禮敬。
(自釋)
諸世間人於我所執前,先由我執於非有之我妄計為有,執此為實。次除我執之我於餘
一切法執為我所。
(疏)
由我執薩迦耶見故,引生我所執薩迦耶見。故有情類於生我所執薩迦耶見之前,先起
我執薩迦耶見,於無自性之我,妄謂有性,乃於所說之我執為實有。
次由我所執薩迦耶見,離於我執(自相續之補特伽羅我執)所緣境,緣餘眼色等法,謂
是我所有,乃於我所著為實有。由是流轉生死,如水車之旋轉不已,不得自在。緣此眾生
而興大悲者,我今敬禮。此即敬禮緣有情之大悲。
(記)
會說有二種「我」,一是顛倒的我,即自性有的我(或實有的我),一是正確的我,即
名言安立的我,名言安立的我是存在的,自性有的我是不存在的。
名言安立的我是透過某一個部位而認識的,如與他人通電話,聽到他人的聲音,因為
認識這個聲音,說這是某人,這是透過他人的聲音而認識他;又如,見到某人的臉,因為
認識相貌,所以說他是某人。所以,事實上是由我所而安立我,是先有我所才會有我;但
是顛倒的情況就會是像我們平常的習慣,會覺得有「我」,說這是我的,成為「我」在我
所之前。
簡言之,有二種薩迦耶見,一是我執的薩迦耶見,即執實質有的我的薩迦耶見,另一
是我所執的薩迦耶見。二者的次序是先有我執的薩迦耶見,次有我所的想法。
《自釋》此段解釋「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要說明的就是先有我執而
產生我所執。「諸世間人於我所執前,先由我執於非有之我妄計為有,執此為實。次除我
執之我於餘一切法執為我所」:先生我執,再生我所執。將沒有自相有的我妄計為實有的
我,妄執為實。也就是說,我所執之前,一定有我執帶動。至於何謂我執、我所執,以後
再細說。
(自釋)
此執我、我所之世人,由煩惱業索所繫,依旋轉之識推動而轉於生死深邃大井中,上
自有頂下至無間無間旋轉,其勢自然下墜,要由勵力乃升,雖有無知等煩惱業生三種雜染
,然無初中後之決定次第,於日日中恆為苦苦壞苦之所逼惱,迄無超出輪轉之期。
(記)
此釋「如水車轉無自在」,執我、我所的有情眾生如同水車,有六點說明有情眾生為
何如同水車。
第一、「由煩惱業索所繫」:有情眾生被業與煩惱所綁住,如同水車是被繩索綁住。
此是在說綁者。
第二、「依旋轉之識推動而轉於生死深邃大井中」:有情眾生被業與煩惱推動心識,
再被推到三界輪迴,如同水車要有人推動。此在說有推者。
第三、「上自有頂下至無間無間旋轉」:有情眾生不斷流轉於有頂(無色界之非想非
非想天)至無間地獄,如同水車自頂至底,不斷輪轉。此說自上而下、不斷輪轉相同。
第四、「其勢自然下墜,要由勵力乃升」:水車很自然地會向下掉,要拉上去就很費
力,與此相同,有情眾生積福不易,造惡卻很容易。
第五、「雖有無知等煩惱業生三種雜染,然無初中後之決定次第」:如同用繩子吊舉
水桶,可以從二邊拉升,不限定於單一方向輪轉,沒有一定次序。在說十二因緣時提到,
無明、行、識、……、愛、取、有、生、老死,先有煩惱,有了煩惱後會造業,之後產生
苦,有一定順序;但是若考慮到多生多劫的情況,就會變成沒有次序,如前生的無明帶來
今生的業,今生的業又造就其他等,夾雜起來就沒有了次序。雖然區分起來可以說是無明
、煩惱、業造成的,但是這三個並沒有初中後之別。無次序的情況,就如同水車一樣。
第六、「於日日中恆為苦苦壞苦之所逼惱,迄無超出輪轉之期」:如同水車在輪轉過
程中會與地面等碰撞,有情眾生有行苦、壞苦、苦苦,也是跌跌撞撞的,如今天是苦苦,
明日有壞苦,卻認為是安樂的,之後又變成苦苦等。
此段從六點來說明有情眾生如水車無自在轉的情況。
(自釋)
諸菩薩眾見彼苦惱,發大悲心勇猛救護,故當先禮佛母大悲,此是菩薩緣生大悲。
(記)
諸菩薩看到這麼苦的有情眾生,而發起勇猛救護的大悲心。前說大乘的悲心是如父式
的悲心即由此見,大悲心一定要具備「心勇猛救護」這個條件。
「菩薩緣生大悲」:悲心分三,一是緣生大悲,二是緣法大悲,三為無緣大悲。此說
緣生大悲,即純粹的大悲心,沒有其他想法帶動,故稱緣有情的悲心。
對照《廣論》來看,前面六點說明有情眾生無自在轉的情況,相當於下士道、中士道
。「諸菩薩眾見彼苦惱」說的是由知母、念恩到悅意慈,之後產生大悲心。
(疏)
諸眾生類如水車者,諸有情與水車輪,是能同、所同之總體。其相同之理,《釋論》
別說若喻、若法各有六義,今且合說之。一、此有情世間,為惑業繩索所繫。二、由識推
動之,如旋轉水車之人。三、於上自有頂(三有的最高處,又稱有頂天,即三界之頂,非
想非非想天),下至無間,深邃生死大井中無間旋轉。四、墮惡趣時,不待功力任運而墜
;升善趣時,要極大勤勇方得上升。五、雖有無明、愛、取煩惱雜染,及行有業雜染,餘
七支生雜染,然前後次第則無一定。六、恆為苦苦、壞苦、行苦之所逼惱,故諸眾生迄未
有出輪轉之時。
此六門法喻合說,非僅令了知有情流轉之理而已。
前雖說樂大乘者應先發大悲,然未說如何修習悲心乃發。今說有情無有自在,流轉生
死,即顯由此修習乃能引發大悲心。
此復應思由誰令其流轉,謂最不寂靜未善調伏之心。於何處流轉,於上自有頂,下至
無間,流轉不息。何因如是流轉,由惑、業增上力故,謂由非福業及煩惱力則墮惡趣,由
諸福業、不動業及煩惱力則升善趣。墮惡趣者,不待功力而任運自墮;升善趣者,非極大
勤勇修集彼因,難得上升。
如《阿笈摩》(阿含經,宗喀巴大師引阿含經)說:「從善趣惡趣死,墮惡趣者如大地
土。從二趣死而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又於某一緣起中,三種煩惱隨一生時,其他緣起之
餘二雜染亦相續不斷。又時時為三苦之所逼惱,如水浪之滾滾而來。此復應知初發業者,
若未思自我流轉生死而令心厭離,則於思惟他有情時,不忍其受苦之心,必不能生。
(記)
宗喀巴大師在《善顯密意疏》解釋這六點時說:第一,是誰讓我們墮到輪迴中?是我
們不調伏的心識讓我們流轉輪迴。二、在何處流轉?三有輪迴處。三、由何因素轉?由業
及煩惱轉。此處即涉及善業、惡業。四、由善業、不動業會向上轉,由惡業會向下轉,也
因此向上轉較困難,向下轉較容易。五、同一緣起與不同緣起情況夾雜在一起,非常複雜
,如十二因緣從無明、行、識到生、老死,但是問題是,不是十二個接著十二個,中間還
夾雜著其他情況,所以煩惱、業、苦等沒有初、中、後決定的次序。第六、都要經過三苦
的情況。
(疏)
故當如《四百論釋》所說,先於自身思惟已,次緣他有情而修。
(問)修他有情於生死中受苦,為即此能引生大悲心耶?抑須餘法助成之?
曰:現見見怨家受苦者,非但無不忍心,且心生欣幸。見非親非怨者受苦,則多捨而
不問,是於彼無悅意相之所致也。若見親屬受苦,則心多不忍,其悅意愈重,不忍受苦之
心亦轉增。故欲引生大悲心者,於餘有情務須心生最可愛樂悅意之相。
(記)
接下來《善顯密意疏》補充說,這六項要先在自己身上思惟,自己如果沒有任何感觸
是不行的。要在自己身上有感觸後,才換到有情身上修。如《四百論釋》所說。
次言,只要修這些就能產生悲心嗎?亦即修下士道、中士道,就能產生悲心嗎?還是
要其他的助伴?就說到,我們看到敵人倒楣,就生幸災樂禍之心;對一般陌生人,就沒什
麼想法;對親友受苦,才心生不忍。而悲心就是要對他人之苦,希求他能離苦的想法,所
以要心生不忍就要對有情生起悅意相。
(疏)
此悅意相由何方便得引生?諸大論師略有二規,一、如月稱《四百論釋》說:「思惟
一切有情從無始來,皆是父母等眷屬,為度彼等故,能入生死。」大德月及蓮華戒論師亦
如是說。二、靜天論師之規,如餘廣說應知。
(記)
生起悅意相有二種方式,一是月稱、月觀所修的七因果教授,二是寂天菩薩之自他換
的教授。
《廣論》受限於書的編寫方式,是以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在上士道時說七因果
等教授的方式撰寫。其實悲心的生起,一方面是了解苦,一方面是要有悅憶感,二個條件
加起來就產生悲心。產生悲心之後才會有增上意樂,即我來承擔的想法。接著是生起菩提
心。為生起悅憶感,就說了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也就是說,為了修出悅意慈,才
編排出知母、念恩、報恩,如果修得出悅意慈的話,不修知母、念恩、報恩也是可以的。
所以寂天菩薩是用自他換的方式,即愛他勝己的方式成就悅憶感,愛他即是對他人的悅意
。為了成就悅憶感,透過什麼方式都可以,只要能產生出悅意感即可。
(疏)
若能於有情思惟最可悅意,及於生死受苦之理,而修大悲心,則月稱論師作此不共禮
敬方為有義。若不能者,雖自矜聰智,直與鸚鵡誦經等耳。此為緣有情大悲心之理,至下
當釋。
(記)
《善顯密意疏》這邊就清楚說到,一是要對有情產生悅憶感,二是了解有情被輪迴逼
迫的情況,從而修悲心,這才是月稱菩薩在此禮讚大悲心的用意。月稱菩薩為何要禮讚大
悲心?因為他很喜歡大悲心,所以禮讚大悲心,這是個人的因素。要對我們說的是要如何
修悲心,要透過上述二個條件去修,這才是月稱菩薩真正的用意。宗喀巴大師在此說到,
要了解到這一點,如果不了解的話,那就跟鸚鵡持咒沒什麼二樣。以上說了基本的悲心的
情況。
(疏)
丁二、敬禮緣法與無緣之大悲
(....待續....)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8-11-21 17:38:00
感恩您的分享 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