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法的基本架構「四聖諦」 (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0-21 17:38:09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銘言:
: 不論你學習的是巴利語或者梵語的傳承佛法,這當中非常重要的是你必須把所學的佛法完
: 整的架構在「四聖諦」上,因爲導師世尊一開始轉法輪就說到了「四聖諦」,也就是說,
: 佛弟子把所學習的佛法,關注的焦點放在他人及自己的離苦得樂上。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共中士道.希求解脫〉
第二、發此之方便者。譬如欲得止息渴苦,由於渴逼,見非愛相。如是欲得諸取蘊苦
寂滅解脫,亦由觀見取蘊苦性所有過患。故若未修三有過患,於彼發起欲捨之心,則於苦
滅不起欲得。《四百論》云:「誰於此無厭,彼豈敬寂靜,如貪著自家,難出此三有。」
希求解脫之方便。分二: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初中分二: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初中分二:一、顯示四
諦先說苦諦之意趣;二、正修苦諦。今初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
「諸苾芻,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
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此復云何?謂諸所化
,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以諸所化無明闇
覆,於諸苦性生死圓滿執為安樂,顛倒所誑。
如《四百論》云:「此大苦海中,悉無諸邊岸,愚人沉此中,云何不生畏?」先須為
說此實是苦,非有安樂,說多苦相令起厭離,是故於初先說苦諦。此後自見墮於苦海,則
於苦海欲求脫離,便見其苦必須滅除。
此復了知:未止其因,苦終不滅。便念其因復為何等,由此始能了知集諦,是故集諦
於苦後說。次知生死眾苦,皆由有漏業生,其業復由煩惱發起,煩惱根本是為我執,便知
集諦。若見我執亦能止滅,誓願現證滅苦之滅,故於集後宣說滅諦。
若爾,開示苦諦之後,即於解脫發生希求,苦諦之後應說滅諦。答云無過。爾時雖有
欲解脫心,欣得寂滅眾苦之滅,然猶未明眾苦之因,未見其因定能遮止,故於解脫,不能
定執為所應得,定當證滅。如是若執定當證滅,定當解脫,便念何為趣解脫道,趣向道諦
,是故道諦最後宣說。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如病應知斷病因,當得樂住應依藥,
苦因彼滅如是道,應知應斷應證修。」
如是四諦,大小乘中皆數宣說,是為善逝總攝生死流轉,生死還滅諸扼要處。故修解
脫極為切要,亦是修行大嗢柁南,故須如是次第引導學者。
若未真實思惟苦諦,厭捨生死,則求解脫亦唯虛言,隨其所作悉成集諦。若未思集,
善知惑業生死根本,猶如射箭未見鵠的,是即斷截正道扼要,遂於非脫三有之道妄執為是
,勞而無果。若未能知應斷之苦集,則亦不明靜苦之解脫,故欲求解脫,亦唯增上慢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