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21(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0-21 16:01:46
諸位同學,請看下面一個單元,「正示行者持名號以立行」,我們把這段經文念一遍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
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
心不亂。】
  再接著看: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
彼國土。】
  這一段經文教我們修行的方法,我們把它分成九個段落,分成九個中段,一個大段分
成九個中段。這一段當中非常重要!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我們知道了,怎樣才能往生?在
這段經文裡頭告訴我們持名念佛的方法。首先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
生彼國』;換句話說,「善根福德因緣」必須具足。我們第一段裡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不得生者,善根、福德力薄」。什麼是善根?什麼是福德?蕅益大師在《要解》裡
面跟我們說,善根是「菩提正道」、是「親因」,「二乘人少」,不是說沒有,少。少了
,它就力量薄不起作用。「福德」,布施、持戒以及一切助道法,這是屬於助緣,「人天
少」,於是力也就薄了,力量就薄,因此不能往生。往生要善根福德因緣多(少的反面就
是多),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我們看小註裡頭說,「二乘但求自利,得少為足,不
發菩提心,故善根少」。這是講二乘人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求,他也沒有辦法去
,條件不具足。「人天(遇到大乘了)雖修六度,但求人天福樂,未了無為,未得無漏,
故福德少」。這兩種「皆不得生淨土」。善根、福德,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是這樣
跟我們講的。
  我在平常勸導大眾修學念佛法門,我講的就比較簡單,大家容易懂。什麼是善根?什
麼是福德?善根是對於這個法門能信、能解,我說這是善根;能願、能行這個人有福,肯
發願求生淨土,肯念阿彌陀佛依教奉行,這人有福。我這個說法簡單,大家好懂。換句話
說,你遇到這個法門,因緣(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你因緣具足,你遇到了。
遇到之後那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你讀經明白了,或者聽講聽懂了,這
是你有善根。明白了、聽懂了,真的就發願。兩個世界一比較,極樂世界太殊勝,我們這
個地方人天樂,樂個什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試問問,你能享幾天?時間太短
了。
  我們一般人,學佛的人,很少人生在富貴家庭,換句話說,大多中等以下的家庭。年
輕的時候苦頭吃足了,總是勤苦發憤,到中年生活才慢慢的富裕。真正能夠到享受五欲六
塵之樂,總得三十歲以後,我們看很多很多人差不多都四十歲的樣子。四十歲你能享多少
年?算你能活到七十歲,三十年。你真正能享受,那你是真有福報,你能夠享受三十年。
可是你三十年享福當中,你要不要付出代價?福不好享,古往今來,哪一個享福的人不付
出嚴重的代價?精神、體力、時間,細心盤算一下,得不償失!所以確確實實比不上(這
不是現在,從前古時候)出家人隱居在深山裡面,那叫真有福報,他享清福,他的身、心
都沒有負擔。
  你看看現在人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有財富,他的身體有沈重的壓力。每
天他有專門的醫生、護士,每天都要調理。精神的壓力更嚴重,為什麼?患得患失。那個
福報你說你給我,我不願意接受,為什麼?負擔太重!我見過很多。所以,你要仔細冷靜
觀察,你才知道什麼叫享福。身心沒有事,我常說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真是有福報。世間這些大福報的人,他做的事情不見得是他歡喜的,不歡喜他得要做
,他不能不做。自己真正喜歡讀的書沒有時間讀,他每天要看許許多多應酬的這些文字,
他工作裡面必須要看的這些文件,哪有時間!
  所以,古時候的讀書人,書念得很好,真的明理了,他不做事,隱居!諸葛亮,諸位
曉得,確實有德行、有學問,不願意出來做事,在鄉下隱居種田。自己種田,一些好朋友
在一起,閒暇的時候遊山玩水,其樂無窮。碰到劉備三顧茅廬把他請出來,盛情難卻,不
能不出來,這一出來之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一個讀書人的義氣,我不答應你那
就罷了,答應你,我一定要盡忠職守。
  什麼叫做福報?善根、福德,我們真的要搞清楚。在佛法裡面,尤其是在淨宗裡頭,
什麼是最大的福報?念佛堂念佛是最大的福報,講堂聽經是增長善根。小小道場有兩個堂
口,一個講堂,一個念佛堂,不可思議!我們能不能覺悟?覺知!你能不能覺悟?你能不
能曉得?要想道業成就,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能離開道場,功夫決定不能間斷。早年
慧遠大師,這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在廬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都是
一心真正立志,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百二十三個人。建一個念佛堂,外面有條小溪
叫虎溪,他們就以虎溪為界線,決定不過這個小溪。大家嚴格遵守,各個成就。
  外面一走動,心就亂了,功夫就打斷,你什麼時候能成就?這裡有人啟請,那裡有人
啟請,好像法緣挺盛。沒錯,法緣是很盛,外表上看到很盛,實際上,這是衰相,這不是
盛相。為什麼?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算什麼法緣殊勝?我們道場的成就,是這個道場有多
少人往生,以這個為成就,不是以這個道場多熱鬧,香火鼎盛,不是說這個。這個道場有
幾個人開悟、有幾個人得禪定、有幾個明心見性、有幾個往生了,這是真正成就。而這些
成就裡面,以往生為第一成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如下下品往生,這個經就是證據。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華嚴經》裡面是圓教初住菩薩。念佛往生縱然下下品往生
,他是阿惟越致菩薩,圓教初住菩薩要跟他相比差一大截。阿鞞跋致,祖師大德沒有兩個
講法,都一致,七地以上。就算七地,圓教初住到七地當中差多少位次?三賢三十個位次
,七地七個位次;換句話說,當中相差三十六個階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跟往生西
方極樂世界的人相比,相差三十六個位次!所以,念佛往生是第一殊勝。祖師大德,蕅益
大師註這個《要解》,看看這個世間人、修行人非常感嘆,這樣殊勝的法門,遇到了的時
候,善根少、福德少。善根少是什麼?半信半疑。福德少的時候,不肯真修,修行是玩票
,並不是認真。這樣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去不了。這一生去不了,肯定還要
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面,苦頭有得受。
  不要說別的,單講冤冤相報,這個事情就麻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跟多少眾生結了冤
仇,你曉不曉得?你踩死一隻螞蟻,你殺一隻蟑螂都是在跟牠結仇,要命的!人與人之間
的過節不算,你單單跟那些動物怎麼得了!你吃的這些動物的肉,大乘經上佛講的不是假
話,你這一生吃牠半斤,你來世要還牠八兩。我們沒有學佛之前不知道,不曉得吃了多少
!學佛之後才知道這樁事情,不敢吃肉了,採取素食,把肉食斷了。常常放生,贖罪!過
去愚昧無知,殺害這麼多眾生。
  所以有意無意給一切有情眾生,包括動物,結了多少冤仇!唯一的方法,就是這一生
當中真的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往昔今生所有一切冤親債主,等我到
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我再回頭度你們成佛。真正來還願、來報恩!從今爾後,不再有
惡念,不再有惡行,也不再有惡的言語,身語意三業純善、純淨。世間人追求真、善、美
、慧,盡善盡美,在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落實、真正實現了。
我們看第二小段。「惟以信願」,持名念佛,這叫三資糧,信願行,執持名號。「則
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善根、福德、因
緣怎麼個修法?蕅益大師在這裡說得好,「真信」,一點都沒有懷疑;「切願」,真實的
願,懇切的願望。真信切願,自自然然就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了!你還有放不下,你的
信不真,你的願不切。真信切願,執持名號,這一句名號決定不間斷,願懇切就不夾雜,
信堅固就不懷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執持名號不間斷,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在《楞
嚴經》上說的念佛的方法!他老人家念佛的方法。
  他怎麼念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蕅益大師在此地講的信願持名,跟大勢至菩
薩講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攝六根,這裡面就包括了信、願,你要不信,你要沒有願,你的
六根一天到晚都在六塵境界裡面奔逸,你不會回頭。現在真信淨土、真願往生,親近彌陀
,我們的心收回來了,六根不再攀緣外頭六塵境界,放下了。放下不是說眼不看、耳不聽
了,六根還是起作用,見聞覺知,但是怎麼樣?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眼不染色塵,耳不染聲塵,鼻不染香塵,舌不染味塵,一切統統隨緣。什麼都好,不再
有任何計較,好,很好;不好,也很好。
  早年弘一大師在南洋,他跟廣洽法師是好朋友、老同參。到新加坡就住廣洽法師的薝
蔔院,道場不大,我們去過。我聽新加坡的同修告訴我,他說弘一大師一點架子都沒有,
與人相處非常隨和。吃東西,給他什麼都好吃。菜太鹹了,他說沒關係沒關係,鹹有鹹的
味道;太淡了,也沒關係,淡有淡的味道,什麼都好,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都沒有。當然
主人、接待的人總是盡心盡力的來照顧法師,看看法師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而法師一切
隨緣、一切隨便,什麼都好,你們怎麼方便,我就歡喜,一絲毫不給人添麻煩。法師心在
道,這個世間已經放下了,一心在淨土。
  我們知道弘一大師專修淨土,他所依的不是《彌陀經》,也不是《無量壽經》,他每
天課誦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我們五經一論,淨宗就這麼六門課,他是專修《普
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他能夠背誦,早晚課都念《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所以他念佛,信願持名,念佛就是淨念相繼。念的時候是用清淨心念,清淨心當然不能有
任何夾雜,夾雜,你的心不清淨;也不能有懷疑,懷疑心也不清淨。所以「淨」字裡面就
是不夾雜、不懷疑。相繼就是不中斷,這個地方講的「執持」,持是保持不中斷;執就是
執著,就是執著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他的都不要,都放棄了。
  這樣念佛,「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為什麼?戒、定、慧都在其中。這一句阿
彌陀佛戒定慧同時具足,一聲裡面圓滿,不可思議!戒是什麼?防非止惡,小乘戒。你一
心念佛的時候,你心裡頭一個惡念都沒有,也不會有惡的行為,這就防非止惡。大乘法裡
面,眾善奉行,念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你們想想看,「諸惡莫作,眾
善奉行」是不是具足?這戒學!這一句佛號裡頭戒圓滿,大小乘戒統統在裡頭。念佛的時
候心清淨,一心不亂,心清淨!清淨是定。佛號,或是六個字或是四個字,字字分明、清
清楚楚,那是什麼?那是慧!那是根本智。所以,這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就統統具
足、統統圓滿,這怎麼不是多善根、多福德!我們要曉得,一心稱念。
  下面說了,縱然你不能一心,散心,「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何況一心不亂!
一心稱念還得了嗎?《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向專念」,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專
念,福德不可思量!這裡講的散心,不是講散亂心。散亂心念佛,福德當然也不可思量,
古大德給我們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散亂心。散亂心是什麼?心裡面打妄想,口裡念阿
彌陀佛,心裡面打妄想,這個不行。
  此地這個散心,不是一心,但是也不打妄想,也沒有妄想,這叫散心。或者是你的精
神意志沒有辦法集中,念佛的時候怎麼辦?想阿彌陀佛的佛像,想像,加觀想在裡頭;想
蓮花,這都是辦法(你不想不行!不想就有妄想來);想佛的白毫、毫光,都行。這是心
力不能集中,用這個方法。這樣念佛,善根福德也不可思量。當然最好是一心不亂,一心
不亂,難,太難太難了!所以《無量壽經》講的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行!
  第三個小段「顯示正行持名三要」,這一段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念佛怎麼個念法?
三要就是信、願、行,往生極樂世界三個重要的條件,古人說三資糧;現在講資糧沒有人
懂,現在人講條件,三個條件。首先講信、願,「信願具足」,信、願這兩個條件具足;
第三個,「執持名號」,這是行。三個條件這個地方用了八個字,果然這八個字你統統有
了,「信願具足,執持名號」,你現在就不是娑婆世界的眾生了。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
那裡已經報名註冊,現在雖然還沒有去,等於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護照、簽證你已經拿到了
,你隨時可以去。你就不是娑婆世界六道輪迴裡頭的凡夫,你是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之一

  信願具足,下面有解釋,「常修二課時,精進結七時」。這個修學方法不能間斷,平
常早晚課,早晚課統統念佛。一般做早晚課都要念一卷《彌陀經》,念讚佛偈,再念佛號
。為什麼要念一卷經,念讚佛偈?攝心,就是都攝六根,用意在此地,你才能做到一向專
念。甚至於大家在一起做早晚課,前面還有香讚,香讚、念經、念讚佛偈都是定心的;換
句話說,這是念佛之前的預備功夫,收心。如果這心是定的,二六時中都不散亂,都沒有
妄想,前面這些都不需要了;香讚、念經、唱讚佛偈都不需要。這種人少,一天到晚胡思
亂想的人很多。即使加上香讚、加上念經、再唱讚佛偈,念阿彌陀佛還是打妄想,這就沒
法子了,意志還不集中。所以從這些地方我們深深體會到,念佛不是容易事情,不要小看
了!所以精進佛七是好辦法。
  但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精進佛七有實際上的困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打佛
七,可能我們沒有一個人見過,我也沒有見過,我是聽老師告訴我,李老師以前常常給我
們講佛七。精進佛七,李老師給我講,在一塊共修的人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這是精進佛
七。為什麼?十個人以上,主七師沒有辦法照顧,他照顧不過來。所以打佛七,參加佛七
的人功夫能不能成就,主七師最重要。
  什麼人能夠主七?那都是念佛堂的過來人,不但儀規熟悉,每個人念佛的狀況他都知
道。所以他在念佛堂不但要時時刻刻提醒大家,而且還要督促,還要防止魔障,精進佛七
魔障多。李老師告訴我,他在台灣三十八年,精進佛七只打過兩次,以後再不敢打了。我
問他為什麼?出了事情,就是出了魔障。只要有一個人出魔障,麻煩大了,他差不多要用
十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把這個人才調好、調回來,很辛苦。
  我們一般看到這個佛七是佛七法會,不是真修。真修就會有魔障,不是真修,魔都不
理你。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他無需要障礙的,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反正有一天他報復你。
你真修、真幹,要想出六道輪迴,他在旁邊著急了,你欠我命,命還沒償;你欠我債,債
還沒有還,你想走,他來了。他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你是假的、是玩票的,你走不了,他
在旁邊笑笑,理都不理你。
  所以這個佛七念佛,都是差不多念佛有相當功夫,對於淨宗的道理也要有相當的了解
,相當的認識,自己真正發願,一心念佛。這個念佛在念佛堂裡面能看得出來,他老實、
規矩、守法,他對人謙虛、恭敬,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真正念佛人。妄
念多、分別多,雜心閒話,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參加佛七,就是普通佛七,心都清淨
,決定沒有雜心閒話。念佛堂念佛,出了念佛堂還是念佛,功夫不間斷。下面講「可依《
西方確指》辦法,示無朽節」,這一節的文可以參考。好,現在時間到了。
==
放下不是說眼不看、耳不聽了,六根還是起作用,見聞覺知,
但是怎麼樣?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眼不染色塵,耳不染聲塵,鼻不染香塵,舌不染味塵,一切統統隨緣。
什麼都好,不再有任何計較,好,很好;不好,也很好。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0-21 22:22: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0-21 23:18:00
恭敬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0-22 23:3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0-23 23:0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10-26 13:4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