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道證法師:永不休診的救度(3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9-01 10:39:27
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一位童子認為:「念佛,佛不能幫我們背業」,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大家記不記得
,講到:「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蕅益大
師在這一段末後說:「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
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請問大家記得這一段嗎?蕅益大師講到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到了極
樂世界都能得到三不退,這種奇特的事情是怎麼來的呢?蕅益大師特別說: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請大家先確定《要解》有這一段,先了解,才能知道末學在傳真上所寫的是什麼。而
一位童子在那一堂課裡面提出了一句話,他用唯識學的常識,說:「五逆十惡的人,伏惑
往生,往生到西方以後,是因為沒有退緣,所以他的惡種子不起現行;又能夠聽聞鳥說法
,熏善種子,所以才能夠得到不退,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
這樣的結論,好像是跛腳的人搭著電梯,從地下室搭乘到頂樓,接受頂樓的招待,然
後又說根本不是電梯和地主的功勞。而令末學驚奇的是,全班的童子竟然沒有人發現、提
出問題。這就表示大家有共同的見解,正是不肯定佛力、不信佛力的思想。如果大家都認
為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等於是否定了「彌陀之大願」、「持名之奇勳」;
否定彌陀把業障背走,也是否定了自己心性的功能。用一些唯識的名相,導出了這個結論
,也是不了解,在唯識來講,「阿彌陀佛」正是「轉識成智」的意思。念阿彌陀佛轉識成
智,豈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嗎?
請大家注意:「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這一句話接在這裡,可以說正
好和蕅祖所講的:「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正好是背道
而馳,大唱反調。這都是末學不好,沒有負責把義理講明白,以致於大家會有各種的盲點
和誤會。因為往生的信願,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課題,希望童子們都以善財童子純真的
心,放下我相,放下面子,好好來體會。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這也不能怪大家不信,因為釋迦佛一直說難信,一直說甚難甚難。而且六方佛還通通
都出來出廣長舌相,來勸大家要信,表示這本來就是很難信,否則何必要一勸、二勸、三
勸、四勸呢?而且還六方佛、十方佛都總動員通通跑出來勸,可是眾生還是連佛出來勸,
都不理睬啊,都不信啦。蕅祖到後面才說「頑冥極矣」。蕅益大師在要解「流通分」,「
勸行流通」那一段,說:「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
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偉大成果,果覺的全體,無條件通通送給我們這些
濁惡的眾生,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這是只有佛做得到的境界啊!所以也只有佛和佛能夠
彼此互相完全了解,根本不是我們九法界用「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了解的。請大家
注意,九法界就是從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一直到等覺菩薩。連等覺菩薩用自力都不能夠相
信、了解,所以也不能夠怪任何人不信,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的。
能信解是佛力的加被,能信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以前我們曾經開玩笑說,要「九
怪」才能往生,因為大家都不能信,九界自力都不能信的事,他竟然可以信,那就很怪啦
。要很怪的人才會往生,一般普通人都是留在娑婆世界輪迴啊。
阿彌陀佛大願的荷負
請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是安安老師在講前段的時候所用的句
子,這是用來表示彌陀大願荷負眾生,一種擬人化的文學表達。這個意思當然不是說:把
業障裝在一個包袱裡面,然後阿彌陀佛把它扛在肩上走;這只是表示彌陀大願荷負眾生的
意思。假如童子們認為並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那麼阿彌陀佛背不動,要自己才背
得動;豈不是說小水泡比大海還要厲害,豈不是認為靠凡夫的自力比靠佛還可靠?蕅祖在
《要解》裡面告訴我們: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可能對《要解》不熟的童子,又會不知道末學在念什麼。我們稍微講白一點,如果不
想歸功於阿彌陀佛,不想推崇「他佛」的功德,其實就是還有「自他對立」的見解;如果
還偏重於「自佛」這種理論,反倒落入「我見」的顛倒思想。蕅祖說,這就是不了解「全
他即自」的奧秘;也就是不了解——阿彌陀佛是我本覺,阿彌陀佛正是我的自性。
很多人修行,懂得把小水滴融入大海,成為大海,懂得全身靠倒阿彌陀佛,把一切的
功德利益都歸功於阿彌陀佛,都認為是阿彌陀佛大願的荷負。這種態度正是破除凡夫「我
執」的最妙方便。因為念頭一歸到佛,就是直接打破小水泡,投入大海,就立刻進入佛法
界;否則樣樣都以為是自己的本事,是自己的功勞,是靠自力成就,常常把佛法當作化妝
品,拿來裝飾自己。學佛變成增長我慢,學佛越久,我相就越大,我執的病也越深、越重
,這是非常倒霉的事,和佛法「破除我執」的方向背道而馳。
釋迦族的故事——『靠自力的懺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
這位童子解釋,他所以會導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看了一個影片——「釋迦族的故事
」。他由這個故事認為釋迦佛既不能夠替釋迦族背業,因此就導出了「我們念佛,阿彌陀
佛也不能把我們的業障背走」這樣的結論。所以會導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忽略了當時的釋
迦族和我們以信願來念佛,這二者之間基本上因緣、條件就不一樣。因不同果當然就不同
,怎麼能夠依此類推呢?
當時另一位童子有檢討何以釋迦族不能夠得佛力幫忙的原因——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
懺悔業障,有沒有和佛相應。這個思考方向是對的,她有考慮到這兩件事因緣條件根本就
不一樣。因為這位童子所講的,是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懺悔業障。在這裡我們還要再加強
、再了解,一般靠自己力量的懺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在力量和功用上還有很
大的差異。
在經典上有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個沙彌,他聽到一位老比丘在誦經,他覺得他誦經的
聲音很不好聽,就罵他說:「你誦經的聲音像狗叫一樣!」這位老比丘是證果阿羅漢。大
家要特別注意,證果阿羅漢在誦佛經的聲音,在一個有驕慢心的凡夫聽起來,可能也覺得
很難聽,就隨便開口罵人。罵得洋洋得意,沒想到罵了聖人,罵了證果阿羅漢。阿羅漢額
頭上面也不會寫阿羅漢啦,也不會名片上寫著「證果阿羅漢」,所以凡夫眼睛是看不出來
的。
這位阿羅漢老比丘就告訴沙彌,請他趕快懺悔,否則毀謗聖人的業報是很重的。這位
沙彌也嚇了一跳,他趕快懺悔,他不是念佛,他是自力的懺悔。緊急懺悔之後,免掉了毀
謗聖人要墮地獄的果報,但是還是墮為狗身,作了五百世的狗。
由這個故事知道,靠自力的懺悔,懺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要痛哭流涕才達到下品懺
悔。可是我們一般懺悔根本就沒有那麼痛切,有時候只是口頭隨便講講,連痛哭流涕這種
下品程度都不到,所以很難發生懺罪的功能。
上品的懺悔要懺到雙目流血。自力的懺悔,就像衣服上有很骯髒的墨汁、油垢,隨便
用水洗一洗,其實是洗不掉的,可能是變淡一點罷了。而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就像是
用了強力去污劑、強力洗潔劑,那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釋迦族的故事——沒有信願的心念,不能夠信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
一位童子認為這個故事是教人不要造業。其實這個故事,含義甚深甚廣,教育方向也
有很多層面,不只是如此而已。佛經當中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含義甚深甚廣,但看各人
如何領會,深者見深,淺者見淺。
當時的釋迦族他們對自己過去所造的業沒有了解,沒有了解也沒有承認、沒有懺悔,
甚至還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自己有佛性,可以「苟一念回心」。而且雖然釋迦佛是他們的
親族,他們對佛並沒有信心,根本就不認為佛能夠救他們,也不相信佛能夠代替他們背業
。這樣沒信心的狀況,當然也不會願意接受佛的好意救度。所以和佛是親戚,很親密也沒
有用。沒有信願,就沒有用。
但是假設他們能「苟一念回心」,狀況當然就不一樣了,歷史就要重寫了。我們要了
解,「萬法唯心造」,這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他們的心念是沒有信願的心念,當然會造出
沒有信願的結果。縱使佛本來是能夠背業,能夠救的,但是他們沒有信願來接受,等於是
自己堅持在業力的頻道,要照業力來受報。這並不是佛不能背,不能救,是自己不能夠信
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就好像明明可以坐船渡海的嘛,明明船可以背負他們的體重和
一切行李;但是對船沒有信願的人,就會堅持要自己游泳啊。這不是船不能載,是自己不
信,不願意乘船,是自己選擇要游泳淹死的,可不能怪船不能負載。
對於沒有信願坐船的人,船當然是不能載他,不能載他的行李。但是對於有信願坐船
的人,船當然可以載他,包括一切行李。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是說有信願坐船,可是坐上了船,他還是不太信任,他覺得總要
自己背一些。所以坐船的時候,就把行李背在自己的肩膀上,一邊坐船,一邊背行李,總
覺得,這部分的行李不能給船載啊,還是我要自己背著。就這樣坐在船上,也覺得不能全
部讓船載,我這個屁股總不能坐在船的椅子上,要這樣半蹲,還要背行李,這樣坐船就坐
得很辛苦囉。坐得很辛苦,累得半死,還說這個船哪,不能替我載,所以我很辛苦。坐到
最後,這種坐船比走路還辛苦,於是就說坐船沒有用,所以就跳海了。
世界上,多得是這種人——自己不敢放給船去載,行李也不敢放給船載,自己又背又
半蹲,蹲得好辛苦,結論就是:船不能載,然後比走路還辛苦,所以要跳海。這樣的見解
,說他沒有信願嘛,他又有信願要坐船;說他有信願嘛,他又不敢把行李、把重量交給船
。這到底是有信願呢?還是沒信願呢?各位童子,自己判斷。
這個釋迦族的故事,釋迦滅族了,其實並不是釋迦佛不能救釋迦族,不是不能替他們
背負,是釋迦族他們沒有信願。假設他們當時對佛有信心,願意一心念佛,「苟一念回心
」,這一段歷史就得重寫了,故事的結局就會改變。這就等於改變頻道,由業力的頻道跳
到佛的頻道;像我們看電視,選台一轉,影像節目必然完全改變。萬法唯心造,心念是有
信願的心念,就會出現被佛救度的影像,這是萬法唯心造的道理,也是念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的道理。
當時的釋迦族,也是依萬法唯心造的道理。然而他們是「是心不作佛」,所以當然隨
業流轉,他們選擇業力頻道。如果我們是信願念佛,「是心作佛」,當然作佛就不造業,
念佛就不念業,念佛等於用一個佛的念頭,轉掉一切造業的念頭,這當然是等於:是佛把
業背走了。
==
否定彌陀把業障背走,也是否定了自己心性的功能。用一些唯識的名相,導出了這個結論
,也是不了解,在唯識來講,「阿彌陀佛」正是「轉識成智」的意思。念阿彌陀佛轉識成
智,豈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嗎?
念佛就不念業,念佛等於用一個佛的念頭,轉掉一切造業的念頭,這當然是等於:是佛把
業背走了。
道證法師這次的演講真的非常重要,直指許多學佛人、念佛人對淨土法門的誤會!
有時我們自己也會被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給轉走而不自覺。
假如童子們認為並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那麼阿彌陀佛背不動,要自己才背得動;
豈不是說小水泡比大海還要厲害,豈不是認為靠凡夫的自力比靠佛還可靠?
蕅祖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9-01 22:09: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9-02 14:40:00
受益良多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