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道證法師:永不休診的救度(2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8-31 15:51:29
感謝提問的童子
《無量壽經》當中有提到,阿難尊者為了讓未來的眾生能夠破除疑惑,他就提出了問
題。他說並不是他自己有疑惑,而是為了讓大眾破除疑惑,因為他提出問題,佛就答問,
講清楚了,未來的眾生才能明白。這位童子大概自己是不會有問題的,對佛是有信心的,
但是他會給我們出這樣一個考題,這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讓我們更深入蕅益大師的
文意,有機會拜讀印光大師的開示,更清楚明白「仗佛力信願念佛」和「靠自力念佛」的
差別;也有機會反省自己求學的態度、聽法的態度是否太含糊?還有面對境界的時候覺性
是不是有起用?反省自己聽法的專注和明晰度。
我們要了解,境界的考題當然可以是是非題,我們絕對不能說考題有錯誤,考題本來
就可以是是非題,看我們要怎麼答,看我們應考時覺性如何起用。大家很有緣,在一起互
相切磋,所謂互相切磋,「切」就是「切掉錯誤的觀念」,「磋」是「磋掉一切的障礙」
。這樣才能通達無障礙,和「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相應。
『靠自力』和『靠佛力』——『通途法門』和『淨土法門』——『豎出』和『橫超』
印光大師開示,講到「自力」和「佛力」的差別,講到「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差
別,他老人家講得非常地重,非常地嚴厲,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只是大家難以納受佛
的知見,必須要經常的熏習,真正入佛知見,才不枉費花時間在這邊學習要解。
一位童子說:「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幫我們鋪一條去成就的路,這只是提供我們增上
緣去修行,那就是說,至於要不要了生死,是我們自己的業,自己要去解決。」
這個見解在「通途法門」來講是對的,但是在「淨土法門」來講,還需要修正、補充
。「淨土法門,佛不只是給我們鋪一條路,佛親切到連電梯都為我們做好了!」
印光大師有幾段開示,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不可不讀。印光祖師教我們一定要知道——
要了解,仗自力的話,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惡業,就不能出離生死,何況是有很多惡業!
大家應該都知道,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通途法門」,通途法門也就是「豎出法」。一
位童子有給齋戒學會畫了一個圖,圖上畫竹子,竹子裡面有一隻蟲想要跑出來,竹子裡面
的一隻蟲要出來,豎出就是直的往上一節一節突破,到頂端才能出去。這個「竹中蟲」的
比喻,大家都知道。豎出就是直的出去,一節一節地突破,這大家也知道。
而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
一個特別的法門,它不是「豎出」,才叫作「橫超」。在要解裡很多地方講到「橫出三界
」,橫出就是靠他力。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了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只要相
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了,它又願意出來,一鑽就出來了。
一般的法門是佛指出樓梯,畫出地圖,修行的人要靠著自己的腳力爬樓梯;爬到哪一
層就算哪一層,如果中途爬得很累了,或是死掉了,可能又會咕噜咕噜滾下來;等到下輩
子醒過來的時候,再重新爬,至少也得爬三大阿僧祗劫,才會到頂層。所以在要解「五重
玄義」第四「明力用」那一段,有講到:「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
於佛階。」
這就是爬樓梯的修法。頓悟正因,也只是出塵的一個階梯而已,還要生生不退,才可
期望登上於佛那一層樓啊。
蕅益大師就特別強調,淨土法門的力用是千經萬論所未曾有的,這種爬樓梯的方式是
不能和淨土法門同日而語的。
打比方說明淨土法門——坐電梯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坐電梯」,不論是腳力很好的,或是
腳受傷很難走的,或是坐輪椅的,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不論是好人、壞人,只要有信願
,搭上去,把門關好,不要一腳在電梯裡,一腳又在外面;看準按鈕,一按就可以到自己
所選的那一樓,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的,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
,要高要低,隨願而到,電梯都平等運載。坐電梯當中,可以背行李,也可以不背行李。
要輕鬆一點的,就不要背行李,行李通通都放在電梯上,讓電梯去載。假如非要辛苦不可
的人,就盡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最輕鬆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坐
電梯比爬樓梯省力,又直接了當很多,又快很多,所以叫作「至簡易,至直捷」。
然而要明白,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不是我們的功勞哦!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是
彌陀大願力,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不是我們的努力哦!我們只是由電梯的指示牌知道電
梯在哪兒,我們只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願意搭上,真的跨進去而
已,搭上就是信願啦。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把「相信電梯能夠負載我們和一切行李」,
比喻為「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把「願意搭乘電梯」,比喻為「願意往生的
願」。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叫作「行」,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
進電梯才叫行啊,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代表「念佛」。
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不能一腳在裡面,一腳在外面;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
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一腳在內,一腳在外,當然上不去啊。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可
以說「願」還不具足啊!到底是要不要搭?要搭又像不搭,說他是不搭,他又像要搭。就
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卡在電梯門口,電梯門一關,正好夾住,又不上又不下,夾得
很痛苦。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沒願又像有願,拿不定主意,這是沒有用的。這樣一腳在
內,一腳在外,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還是要靠自己走路的力呢?又不敢靠電梯的力,
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又不是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這樣
當然不算有行啊!在行為的表現上,又不像要念佛,又不像不念佛。說他有念佛嘛,他又
不專心,都胡思亂想,罣礙一大堆;說他不念佛嘛,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否則沒有什麼
好路可走。
這種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有願又像沒願,有行又像沒行,這種人,說老實話,不能
算「淨土宗」,只能算是「騎牆宗」,也就是騎牆派的。一腳在電梯裡面,一腳在電梯外
面,不但不能上去,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其實是自己沒有信、願、
行,不能夠乾乾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
仗他力的念佛——
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升
關起門,再按一下上升的按鈕,按上升的按鈕就是念佛啊,電梯就依著電力而上升了
。我們其實只要安住在電梯裡面,不要離開電梯,注意那個按鈕,是不是按對了向上的方
向,那麼自然就會一層一層地上升。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
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了,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
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
裡面,忙著撞牆,才表示自己很用力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
的上升。
請注意哦,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行」,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就是說,
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了解——我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彌陀的願力
而上升,並不是我的本事!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了自我意識,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體念
電梯的功勞,就很感恩,而且很輕鬆,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就不必罣礙,就沒有我執的
痛苦,也不會狂妄地以為: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大家要了解哦,即使在電梯裡面,很有壓力、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又忙著踏步踏
,這樣的到達,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努力背,所以才上升的

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
有些人雖然念佛,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自己努力要修到「
證一心不亂」,我要得一個「念佛三昧獎」,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消息很靈通才
能夠搭上這班電梯,或是認為都是我度了好多人,帶了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都是我的功
勞。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上了電梯,其實他和我和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
,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
像前面所說的,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我自己要努力得「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
佛三昧獎」,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這就是淨土法門當
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這樣的想法,只是比較累、比較苦而已,其實也
不會得到什麼。如果說要得到什麼,可能是得到「壓力獎」吧——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
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比仗他力的,歸功於電梯、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也不會比歸功
於電梯的人更舒服。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好吧,大家要選擇自己爬樓梯,依通途法門
來走;或者是要坐電梯,隨各人自由選擇。假如選擇搭電梯,那麼同樣會到,用哪一種心
態會比較舒服,這也隨大家自己去體會。
念佛迴向,要看對方向
再說,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也是不會上升;如果按錯了鈕,按到下降的鍵,也
可以到地下室去;這是說,念佛迴向,要看對方向。搭上電梯,要關上門,是說要「都攝
六根」。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一直有信願的光。同樣是信
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鬆愉快;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
會變成是壓力。
我們在這裡讀《要解》,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以便了解電梯的好
處,弄清楚電梯的位置,真正找到電梯,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而且搭得很舒服。不用很
緊張,在裡邊兒一直撞牆,跟電梯對抗。隨著電梯的升高,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也
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這幫助我們了解,到了極樂世界,由於佛力的加被,我們會得到
天眼通、神足通等等。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近視眼,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看不寬的,
乘著電梯的電力,乘著電梯的功能,我們登得很高,看得又寬又遠,那就像天眼了。這不
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電梯以它的負載力,除掉了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
==
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了,
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
,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裡面,忙著撞牆,才表示自己很用力
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
升。
我看到「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真的笑了。
道證法師真的非常善於比喻啊!
但是真的有同學是這麼想的啊,佛說只要確保樓層沒錯,專心念佛就好,
他卻覺得還要修個四念處才行啊,還要怎麼樣修才夠啊,不然不可能啊.....
在通途來說是沒錯啦,在淨土法門來說就是在電梯裡背行李踏步。
好吧,你喜歡也是可以啦....
我爸有一天跟我說他一個朋友跟他一起出差,搭手扶梯,他們都背著很重的行李。
聰明如俺爹,一踏上手扶梯就放下行李,輕鬆自在,但是當他回頭時,卻發現他朋友
還把很重的行李背在肩上。俺爹就跟他說,幹嘛背著行李?放下啊!
但是他朋友卻置若罔聞。那俺爹也只能聳聳肩,這是個人自由嘛。
但是到了目的地就好笑了,因為一直背著,所以朋友一進房間卸下行李就開始揉肩埋怨,
一副很可憐很哀怨的樣子。俺爹就說誰叫你要背著行李。他就只好住口。
我那時聽俺爹說這事時,絲毫無法理解搭電梯不放下行李的心態。
俺爹就說他就是想表現自己好像很認真,自我感覺很好。
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
這就是淨土法門當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31 17:17:00
阿彌陀佛!
作者: ashenvale (南無阿彌陀佛 0///0)   2018-08-31 19:33:00
善導大師判要門與弘願(有興趣可以去查)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9-01 21:2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