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4(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8-31 12:34:10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繫念法事」,《阿彌陀經》。上一次講到十六位尊者第四位,
現在從第五位看起:
  【摩訶俱絺羅。】
  這一位尊者是舍利弗的舅舅,早年也是社會的知名人物,也相當自負,喜歡跟人辯論
。早年跟他姐姐辯論總是他佔上風,自從他姐姐懷孕之後,每次辯論都輸給姐姐。他一想
這個不對,姐姐實在講沒有這個能力,辯不過我,想必是她肚子裡頭懷了一個有智慧的小
孩。這個小孩生下來,他是我的外甥,我是他的舅舅,如果我要辯不過他,做舅舅的面子
就不好看。所以就出去學道,到處去尋師訪友,我們佛法裡面講的參學。勇猛精進,連剪
指甲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他指甲就養得很長,人家叫他做長爪梵志就是他。
  以後舍利弗出生之後,果然智慧非凡。舍利弗以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他很不服氣,
找釋迦牟尼佛辯論,最後不能不佩服,也發願出家,做佛的常隨弟子。他是「答問第一」
,博學才藝,廣學多聞。從這個地方看釋迦牟尼佛的僧團,確實具足、也代表了當時最高
的文化層面。這些前面蕅益大師給我們透露了訊息,都是古佛、法身菩薩們再來的,做種
種示現,告訴社會大眾佛法不可思議,這是真正的一門難信之法。如果你要能信、能學、
能解,利益無量無邊,確實數不盡的。第六位:
  【離婆多。】
  這些人都是「德慧才能」這一類的,他是「無倒亂第一」。『離婆多』翻成中文是「
星宿」。我們在《彌陀經》裡頭念到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離婆多」正是代表這
個境界,這個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正覺不迷。三皈依他是圓滿的落實了,真正做到了覺
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有同學在各個地區常常有人問:道心不容易保持,常常會退轉。這些同學在我面前都
是講的實話,確實而且很容易退轉。如何能保持不退轉,那你得自己想辦法。為什麼我要
這樣說?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業緣不相同,所以就沒有定法可說。如果有一個方法,釋
迦牟尼佛何必要講八萬四千法門,要說無量法門,一門不就可以了嗎?根性不相同,機緣
不一樣!
  方法,就是各人用的方法也要常常變化。譬如我們走路走到前面不通了,有障礙物攔
住,那怎麼辦?那就不能直走,拐彎,彎過去,通權達變!自己一個人還是有許許多多的
障礙,你要有智慧,你要有方便;方便就是最妥善的方法,突破障難,你才能有成就。我
自己的經驗,怎麼能教自己不退轉?上台講經!我這一生當中用的是這個方法。
  所以有人說我喜歡講,他沒有看清楚,他不懂得!我為什麼要講經?講經能教我自己
不退轉。初學的階段,我跟諸位說過,剛剛出來學講經,講一個小時,要用四十個小時去
準備。全心全力做預備講台的工作,沒有時間、也沒有精神去打妄想。這是個很好的方法
,自己要用有效的方法來逼迫自己,你才會有成就,決定不能鬆懈。
  我在美國,美國沒有機緣天天講經,沒有聽眾。我怎麼辦?我買了一個小型的錄相機
,那個時候小型都比現在大得多。我擺在我房間裡,我每天對著它講兩個鐘點。講完之後
,自己再放來看,再來自己當聽眾。要不這樣學,你怎麼能學得出來!我這個做法在美國
曾經被同學們發現過:原來你關在房間裡幹這個事情。如果不講經肯定會退轉!我從這個
方法養成了一個習慣,天天要讀經,每天都要找機會去講,保持自己不退轉。所以這個依
靠,不能依靠人,也不能依靠道場,說實實在在的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
土危脆」。佛稱為無依道人,這些教誨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唯一的依靠是依靠自己,依
靠自己的高度的警覺。
  前面我跟諸位報告過,這些聲聞眾不離開佛,常隨佛,我說過我們要當佛的常隨眾。
佛在哪裡?經典所在之處,就是如來所在之處。我們要依靠經典,經典就是佛,最可靠的
,它永遠不會改變。人情世故千變萬化,心不能夠放在外面,放在外面你煩惱就多了。你
就說學講經的法師們,早年我在台中學經教、學講經,李老師就跟我講了好幾次。你將來
講經講不好,人家笑話你,這還無所謂;如果講得好,你就走投無路!怎麼經講得好走投
無路?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很有道理,同行相忌,嫉妒!你在這個道場,你講得比別人都好
,所有人都嫉妒你,一定要把你趕走,走投無路。
  老師的話,我的印象很深刻,但是怎麼樣,並沒有在意。沒有想到以後真的搞得走投
無路。要不是館長這一家人發了慈悲心,接我到她家裡住,這一住就住了十七年。一直到
我們有了一個圖書館,我這才離開館長家,住佛陀教育基金會,住華藏圖書館。李老師的
話兌現了!這個裡面就是學問,真實的學問,一定要懂得如何真正能做到深藏不露,能夠
保全自已。所以要懂得謙虛、忍讓,處處不敢為別人先,你自己才能保全。一生決定不想
出人頭地,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學成了將來弘法利生?沒錯,等待機緣,不要著急。你有成就了,佛菩薩會替你安
排,我真正是得力章嘉大師這一句的教誨。時節因緣成熟了,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不要
操心。自己如果操之過急,往往意想不到的磨難就現前了,真的是欲速則不達。弘法利生
決定不是單純的,許許多多的條件統統具足,你的緣成熟了,諸佛菩薩、龍天善神把你推
出去。如果時節因緣不成熟,自己千萬不可以輕舉妄動。
  當然特別是初學,有老師在旁邊照顧,好!遇到有疑惑的向老師請教,老師提供意見
給你做參考。可是在今天,地球已經縮小了,有人說現在這個地球叫地球村,我的感覺比
村還小,簡直是一個大家庭。尤其科技資訊的發達,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才發生一點事
情,全世界都知道了,從網路、從衛星電視立刻就傳達了。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說已經沒有距離可以隔離了。我們的老師、同參道友
、善知識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撥個電話就接通。現在的手機,你想看看多方便!有什麼
樣的疑惑立刻可以請教。最新的手機上面有畫面,去年我在日本看的。電話打給對方,對
方的畫面就在這個手機上,手機上頭有一個小的螢光幕,看到對面的人,很清楚。這就是
說明距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我們還要不要像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一天到晚跟著老師?
不需要!跟著老師,我們許許多多的事情不能做。
  我相信再過兩三年,大概手機上能看到對方的色相一定很普及。我好像在去年的時候
就講過,網際網路(現在講的寬頻)不斷的在發展,我相信要不了幾年,網際網路跟手機
非常可能取代了現在的衛星跟電視的傳播。為什麼?真的太方便了。一定向這個方向發展
。我們學習,同學們大家在一起學習佛法,需要利用這個高科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
便。我們在這個小螢幕上面對面可以交談,「如對目前」,科技已經幫助我們做到了。這
是一個德慧才能離婆多尊者。第七位:
  【周利槃陀伽。】
  這個人跟前面講的恰恰相反,他是愚痴鈍根。這個也表示了因果,但是「顯示因果」
的線沒有畫在這邊,「精進破障」。『周利槃陀伽』許多同學都曉得,世尊這些弟子當中
,他是最笨的一個,記性差到極處。佛教他四句偈,念了好多天都念不下來,念上一句,
下一句忘記,教他下一句,上面一句忘掉了。他哥哥也出家,勸他回家:你不行,你沒有
法子學,笨到這種地步。他自己哭,嚎啕大哭,佛看見了,佛問他為什麼哭?他哥哥要他
回家去。
  佛給他講:沒問題,你在這裡好好的學。給他一個掃把,天天叫他掃地,念「掃帚」
。佛教他其他都不必想,你手上拿著掃帚,天天掃地,精神意志就集中在這掃帚上,佛教
他這麼個方法。沒有多久,他開悟了,證阿羅漢果。同學們都奇怪,他怎麼能開悟?怎麼
能證果?世尊就跟大家說,「周利槃陀伽」前世是一個三藏法師,不是普通人。為大眾講
經說法,他要留一手,吝法!怕別人統統學會了在自己之上。所以他教別人,他自己要留
一手,不肯完全教別人。佛說他這一生的愚痴,是吝法的果報。這大家才知道這麼一樁事
情。
  佛在經上常講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它都有因果的。釋迦牟尼佛具有圓
滿的智慧、神通、道力,他知道周利槃陀伽愚痴的病根在什麼地方,所以有方法對治,能
夠幫他恢復。一般人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好把他放棄了,不再教他。他是「義持第一,
困學成功」。
  所以,有人自己覺得自己根性很差,沒有天分,記憶力又不好,我怎麼能學佛?周利
槃陀伽在這裡給你示現,你的根性,你的記性跟周利槃陀伽比比如何?那一想,我比他還
是好一點。他都能成功,你為什麼不能成功?給下下根人很大的鼓勵!這個法門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這些人在此地做示範。你說你有智慧,舍利弗智慧比你怎麼樣?不如他!舍
利弗都念阿彌陀佛,你要不要念?第八位:
  【難陀。】
  『難陀』是釋迦牟尼佛的胞弟,釋迦牟尼佛兄弟兩個人,同胞兄弟,也出家了。「儀
容聲妙第一」,相貌好、威儀好、音聲也好,這後面說「佛之胞弟」。釋迦牟尼佛也度他
出家,出家之後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學。釋迦牟尼佛捨棄了王位,就這麼兄弟兩個,
把他弟弟也帶走了。在一般人來說,情理上講不通:你出家了,總得給家裡留個後代!釋
迦牟尼佛那個兒子,兒子也出家,耶輸陀羅是他的妃子,以後統統出家。出家要不是一樁
好事情,釋迦牟尼佛能這樣做嗎?真正得究竟圓滿的利益,永遠了脫生死輪迴。第九位:
  【阿難陀。】
  就是阿難尊者。這個人名氣很大,大家都知道他,我們稱阿難尊者就是他。他是釋迦
牟尼佛的侍者,是佛的堂弟。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總共八個人,在堂兄弟當中,釋迦牟尼
佛年齡最長,他是老大,阿難尊者最小,小堂弟。他跟釋迦牟尼佛年齡相差三十歲。出家
之後做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多聞第一,博聞強記」。阿難的特長跟周利槃陀伽正好是一
百八十度的相反,阿難尊者聽佛講經,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
  所以,佛滅度之後,結集經藏這個事情,就是讓阿難尊者把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
,重複說一遍。大眾根據他的覆講,所以,佛法幾千年的弘傳,學經教採什麼方法?統統
採取覆講,在佛門裡面叫做覆小座。這個方法從阿難開始,有來由的。以後祖祖相傳都是
這個方法,決定沒有說是你自己拿著經論去研究,找參考資料,你去寫講稿,不是的。只
有這個方法,決定不能變更,覆講!你才能夠免除過失。你自己沒有悟處,你就決定不能
夠發揮,你發揮準錯。
  唐朝時候百丈大師度狐狸,這個公案許多人知道,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這個狐狸前世是講經的法師,有人問他,問他一個問題,他說錯了,有因果責任,你把
人誤導了。所以這個法師死了以後墮畜生身,變個狐狸。到唐朝這個時候,這個狐狸修行
得不錯了,也有神通,知道前生這個業障,沒有法子脫離狐狸身。這時候正好遇到百丈大
師,這是個開悟的菩薩,明心見性的人。百丈大師講經說法他都來聽,是個白鬍鬚的老居
士,常常來聽經,道場的人都認識他。只有百丈大師知道他不是人,他是個狐狸精,一般
人不知道。
  有一天這個老狐狸就把他從前這一段公案向百丈法師報告,求百丈法師救他。百丈大
師說,你明天來,明天我上堂說法,你把從前那個人怎麼樣問你的,你同樣的把這一句話
來問我。好!他第二天來了。過去有人問他,他當法師的時候人家問他:「大修行人還落
不落因果?」他怎麼回答人家?「不落因果」,這個說錯了。第二天他就把這個話來問百
丈大師,百丈大師給他改一個字。所以他也來問,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說,
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你看一個不落,一個不昧,改這個字,他就脫離狐狸身。這個老狐狸第二天就死了。
百丈大師這才帶著一些人,帶著鋤頭畚箕到後山,告訴大家,後山一個老狐狸死了。到那
邊一看,果然那個老狐狸死了,百丈指著說,這個老狐狸就是昨天來問我話的。把這一段
公案說給大家聽,大眾聽了毛骨悚然。講經說法你要講錯了,誤導眾生,這個罪過不得了
!所以,代代相傳統統都是覆講,決定不敢摻雜自己意思在裡頭,你才不會背因果。講錯
了,講錯是老師講錯了,我沒有講錯。
  所以我們學講經,老師教導我們怎麼個講法?自己沒有開悟(別說大悟,小悟也沒有
開),講老師的,講古人的。你們聽我講《彌陀經》,我講的是蓮池大師的註解《疏鈔》
,我講的是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我還參考兩種,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
師的《親聞記》,我依據他們的註解來講。他們註解是文言文,我把文言文變成口語,變
成白話口語,如果講錯了,他註錯了,我沒有講錯。
  初學講經學老師的。從前我們學習困難!為什麼?沒有錄音,沒有錄相,老師講經我
們記筆記,依靠筆記,相當辛苦。記漏掉了,常常有,哪能記得那麼完全?記漏掉怎麼辦
?問同學,哪個同學這一句沒有漏,所以幾個同學合起來整理筆記。我們同學們最初講經
,統統依靠李老師所講的,覆講,覆小座,都是這個方法出身。
  我記得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我依靠的註解是圓瑛法師的《講
義》,參考孫仲霞的《直解》。講經期間有一天遇到演培法師,他香港有不少信徒,包了
一個遊覽車,在香港觀光旅遊,也把我拉進去了。我們在車上聊天,講到講經這個事情,
他很感慨的說,我們都是講小座出身的!他就指著我,他說淨空你也不例外,你也是講小
座出身的。一點沒錯。佛學院裡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上台,真正能上台、能講的,全是
講小座出身的。
  所以,講小座的起源,阿難尊者是第一個,集結經藏,覆講。這個方法一直傳到今天
。我今天教學生,在新加坡教培訓班的學生,統統是用這個辦法。現在方便多了,現在有
錄相帶、有錄音帶,你可以不斷重複的聽,你再寫講稿。我們那個時候困難,非常非常困
難,沒有這些東西幫助,要靠記憶,要靠很勤苦的寫筆記。好,現在時間到了。
==
養成了一個習慣,天天要讀經,每天都要找機會去講,保持自己不退轉。
所以這個依靠,不能依靠人,也不能依靠道場,說實實在在的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佛稱為無依道人,這些教誨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
唯一的依靠是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高度的警覺。
我們沒有講經,大概就只能每天依靠聽經(讀講稿),
每天讀一些,每天聽老法師叮嚀勸告,才能保持心在道上。
如果沒有每天聽講經,大概很快就會懈怠鬆散掉了吧?
我們大家一起互相依靠,看到別人在用功,我們也不好意思偷懶這樣。XD
(對不起,我有時候因為太晚或太累或時間不夠,就偷懶了。 >"<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31 17:11: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8-31 20:47:00
適度逼迫自己~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8-31 22:1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9-01 00:1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9-01 01:46:00
南無阿彌陀佛,身體健康也是很重要啊,不要常熬夜喔,大家應該都比較希望您能長久地在佛版「守護」我們。^_^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9-02 01:58:00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