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3(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8-30 15:33:00
  請接著看: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皆是』指這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我們要把這個話聽清楚,那不是普通
人。阿羅漢本來是小乘果位的名稱,小乘最高的果位稱阿羅漢。阿翻作「無」,羅漢翻作
「學」,所以把它翻成中國意思叫「無學」。無學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畢業了,你所修學
的功課統統修圓滿了,沒有再學的東西,就叫畢業。小乘法裡面。現在這個地方是稱『大
阿羅漢』,說明不是小乘,是大乘。大乘「無學」這個位子是十地,十地裡面的第十地法
雲地的菩薩。換句話說,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的學位都是法雲地的菩薩,這個位子
高!
  《仁王經》裡面把菩薩分為五等,都用「忍」來稱,最高的叫寂滅忍,法雲地的菩薩
是寂滅忍。比這個低一級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經上念得太多了,迴
向偈裡面常常都在念;寂滅忍就比較聽得少,它在無生法忍之上。我們淨宗迴向偈子裡面
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常念!悟無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
,這三個位次所證的,無生法忍。第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是如來果位),這三個位
次是寂滅忍,清淨寂滅。《楞嚴經》上所講的「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這個境界,這
個不可思議的境界!然後你才曉得這些人到底是什麼身分。他們在戲台上扮的角色不一樣
,實際上是寂滅忍的佛菩薩。
  既然說到阿羅漢,阿羅漢也要簡單介紹一下。阿羅漢這個名詞裡面含著三個意思,第
一個叫「應供」。他福慧圓滿,在小乘裡頭是小圓滿,在大乘裡面是大圓滿,他應當接受
大眾的供養,所以叫應供。為什麼?他是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田,供養他有福報,種福田!
福報到底在哪裡?我種這個福我得些什麼?現在人起心動念離不開現實!確實是很現實,
一點都不假。這個人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我們供養他,他為我們服務。我們沒有智
慧,我們沒有福報,他住在這個世間,或者是無論住在什麼世間,他總是以善心善意教化
一切眾生。教什麼?教他怎樣修福,教他怎樣修慧。你說這樣的人,我們要不要恭敬供養
?我們恭敬供養是不是得福報?真得福報。
  他的事業我有一分緣在裡頭,供養不論多少,誠心誠意,這是平等法。供養多少那個
無所謂。誠心誠意的供養,盡心盡力的供養,你所得的福慧是滿分的。盡心盡力的供養,
誠心誠意的供養,你得的福慧是真實的。你憶念他,觀察他,常常想著他,自自然然我們
就生智慧,生福德。我們學佛,試問問我們是不是常常想著釋迦牟尼佛,或者常常想著阿
彌陀佛,常常在觀察釋迦、彌陀。他人不在此地,我們怎麼觀察?經典上介紹得很清楚,
讀誦經典是觀察,看這個人的為人。
  他對一切人,對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然環境,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都是
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統統叫眾生。觀察他對天地鬼神,他是什麼心,他是什麼樣的態度
,是什麼樣的行為?我們要在這裡頭學習。因為他的存心、他的態度、他的做法都是純正
,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純淨、純正、純覺。你誦經,天天念經,有口無心,
你沒有得到利益。你看看古大德不是常常教導我們,誦經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讓經文跟
你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叫隨文入觀,真的把它變成自己的,你才真正得利益。
  經還是釋迦牟尼佛的經,思想見解還是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有什麼用處?這種讀經,
口善而已,心行沒有起變化,你沒有融入,沒有契入。所以經論裡面的境界你不能夠契入
,經論裡面的養分你一絲毫沒有吸收,這個經是白念了,你的時間精力都浪費了。說得好
聽一點,「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識裡面落個種子而已,現在不起作用,這個話
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讀總比不讀好。不管你有心無心,阿賴耶識裡頭肯定落下
種子。有心有誠意去讀,這個種子力量強一點。無心無意,逼不得已勉強應付,阿賴耶裡
頭這個種子力量很薄弱。
布施供養,是修福!阿羅漢,應供。沒有證阿羅漢之前托缽乞食,所以佛法裡面稱為
「乞士」,比丘稱乞士(比丘有三個意思);證得阿羅漢果就不叫乞士,叫應供。乞是乞
食,我們中國人講乞丐,但是他不是丐,他是士。士是什麼?是中國講讀書人,他有道德
、有學問,稱之為士。
  第二個意思,阿羅漢的意思叫「殺賊」。我在過去有一次,這還是在台灣早年,有一
位天主教的神父,他也常常看佛經。有一次問我這個問題,阿羅漢怎麼這麼樣不善?他還
開殺戒!你們佛教不是講不殺生,他為什麼殺賊?這是從文字上讀的,他不了解這個名詞
的含義。這個賊不是人,是什麼?是煩惱,把煩惱比作賊。因為我們如果遇到賊,你的財
物會被人家偷掉,損失財物。
  佛說人有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把我們自性的功德法財障礙住,
就等於小偷偷去一樣,你不得其用,得不到受用。所以把煩惱比喻賊,殺賊就是斷煩惱,
就是轉煩惱,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去殺人。佛菩薩縱然遇到小偷強盜來搶他的,來偷他
的,他也點點頭笑笑,歡歡喜喜,決定不會計較,哪裡會殺他!所以這個賊是講煩惱。在
因地、在比丘稱為破惡,就是斷惡修善。
  第三個,阿羅漢第三個意思是「無生」。小乘阿羅漢不再到六道輪迴受生,六道輪迴
的生死他斷了;他再到六道來是乘願再來的,不是業力,所以稱無生。在因地、在出家比
丘就是「怖魔」。一個人真正發心出家,魔王頭痛,他感到恐怖。為什麼?魔王愛欲非常
重,也非常執著。他統治這個世間,世間所有一切人、一切眾生,他認為都是他的眷屬。
現在這個眷屬發心出家,要離開他了,要超越三界六道,他很不高興,所以這恐怖。第三
個意思。
  今天我們曉得「大阿羅漢」,大阿羅漢無生,無明快要斷盡了,四十一品無明他就差
兩品就斷盡,真的無生。殺賊也是講斷煩惱,塵沙煩惱斷盡,見思煩惱斷盡,無明煩惱也
將要斷盡了,他的智慧、能力、相好等同佛果,跟如來地相去不遠,非常接近。所以蕅益
大師又告訴我們,他們都是法身大士,示現聲聞的身分為我們做證明,這個淨土法門,持
名念佛不可思議,所以說「大」。
  這些人跟在佛的身邊,每個人都示現的有特殊的能力,我們今天講的專長。各人都有
特殊的專長,社會大眾都知道,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知名度很高。這些人天天跟著佛,跟著
佛學習,世間人從這上來看,就受到影響。佛一定是很有道德、很有學問,要不然這些人
為什麼跟他學?所以他們是做一切大眾的影響眾,幫助佛教化眾生,這是『眾所知識』,
「眾」就是社會大眾,都知道,知名度很高,都認識,「知識」。或者說,知是聞名,識
是曾經見過面。更深一層的意思,知是知道這個人,也曾經見過面;識是什麼?識是對他
相當了解,認識他。下面列上首的名號。
  【長老舍利弗。】
  這總共有十六個人,蕅益大師把他們分為六大類。第一大類是道德、智慧、才能,「
德慧才能」都是第一。第二類跟這個恰恰相反,「愚昧鈍根」。愚昧鈍根只有一個人,這
十六個人裡頭只有一個人,講到的時候再跟諸位介紹。第三類「顯示因果」。顯是明顯,
示是展示,過去種的因,現在所得的果報。第四類跟這個相反,「善藏養晦」,他確實有
道德、有學問、有能力,不顯示。你看他的樣子好像很平常,你看不出來。我們中國一般
人講深藏不露,但是蕅益大師這個用得好,深藏不露不如「善藏養晦」。第五個是「世法
方便」,隨順世間,行方便法。最後一個是「精進破障」,勇猛精進破業障。分為這個六
類。現在我們一位一位介紹。
  第一位舍利弗,『長老舍利弗』。在佛法裡面,德高望重,還得要有一點年歲,年歲
太輕了也不能稱「長老」,總是有一點年歲了。這個年歲在過去要四十歲以上,四十歲以
上有道德、有學問,才稱之為長老。佛門也不例外,佛門是算出家時間,你出家年久,有
道德、有學問,這是一般人尊稱為長老。舍利弗是同學裡面代表智慧第一,我們現在講,
用現在的話來說,應當是哲學家。
  這個人在當時社會聲望很高,大家都知道舍利弗的智慧了不起,辯才無礙,一生當中
沒有遇到過對手。想想看這樣的人,他跟釋迦牟尼佛學,一生都不離開釋迦牟尼佛,在釋
迦牟尼佛的身邊。這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的人?能夠讓舍利弗這樣的心服口服,行動表現
。釋迦牟尼佛必然是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你看看舍利弗就曉得了。這就是幫助
佛教化眾生。我們在經上讀到,釋迦牟尼佛說過他是古佛再來,久遠劫之前他就成佛了。
現在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現成佛,他也來,示現做個聲聞的身分,來給釋迦牟尼佛當助教
。第二位:
  【摩訶目犍連。】
  『摩訶』是梵語,意思是大。目連尊者在當時也是名氣很大的,知名度很高的人。他
的特長「神通第一」,就像我們現在講的科學家。我們今天的科學家神通真的還比不上『
目犍連』。「目犍連」的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能看微觀世界。我們今天科學家發明儀
器,望遠鏡可以看遠方,顯微鏡可以看微觀世界。但是科學家要發明很多工具,利用這些
儀器來觀察,目犍連不需要。他示現的神通變幻令人尊敬。這兩位尊者都是道德、智慧、
才藝超人,在所有同學當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傑出的人才。第三位:
  【摩訶迦葉。】
  這個人也示現了多才多藝,『摩訶』翻作大,大『迦葉』。他有徒眾五百人,以後都
皈依釋迦牟尼佛,全部變成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了。他的名號有「飲光」的意思,「迦葉
」。他身上有金光,金光從哪裡來的?(所以他也顯示了因果)過去生中他用黃金修補佛
像。佛像舊了,佛像是貼金的,金箔脫落了,就不莊嚴了。他發心去貼金,所以感得生生
世世身有金光。這一樁事情,肉眼凡夫見不到,可是實在講並不難見,修定的人能見到。
心地清淨你能看到每個人身上都有光,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從光的顏色知道你身體
健康狀況,這是現在人很關心的,許許多多人練氣功,練氣功稍稍有一點成就的,他能看
一個人的氣;我們佛法叫光,他叫氣。
  早年我在美國、在加拿大,都遇到從中國來的一些特異功能,就是氣功師,他們在那
邊教氣功。他都能看,看到一個人身上金色光是最好的,黃色的光,白色的光,紅色的光
,藍色的光,灰色的光,很多種。氣功師也給人治病,他們給人治病就先看氣的顏色,找
到你疾病的部位,然後給你治療,也有相當的效果,所以跟他們學的人很多。像他們能看
到,修定的人能看到。
  迦葉尊者是金光,金色光明,他是頭陀第一。頭陀是苦行,苦行僧。「摩訶迦葉」的
家世富有,出自於富有家庭的子弟能修苦行,這是難能可貴。如果出生在貧窮家庭,你修
苦行,實在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他出生在富貴家庭,他要去修苦行,社會大眾會很注意
到,他為什麼去過這個日子?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有道理,要不然他為什麼捨棄富貴,捨棄
一切享受他去修苦行去?修苦行,真正把貪瞋痴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了。放
下得大自在!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當時與會的大眾,大家都覺得很茫然,不知道釋
迦牟尼佛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諸位要明瞭,他們都是在唱戲。這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說別的,就單單說世
尊的常隨眾,都是大阿羅漢,他怎麼會不知道!當然知道。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
,迦葉也是古佛再來。底下的角色表演的歸他唱,歸他表演,摩訶迦葉。所以迦葉看到釋
迦牟尼佛這個動作微微一笑,釋迦牟尼佛把花就給他,說我有涅槃妙心,迦葉懂得這個意
思,傳給他,這就是禪宗初祖。這個故事經典裡頭有記載。
  所以,他是「清高苦行」。禪心是真心,我們一般人看到他很苦,生活很苦,其實他
那個樂我們不懂。在禪的境界裡頭,我們凡夫過這個五欲六塵的生活,苦!他們看到是苦
。我們看他苦,他看我們更苦,我們以為我們很樂,他的樂我們體會不到。禪悅之樂,不
要說禪悅有樂我們一點都體會不到,就是讀書之樂我們也體會不到。孔老夫子講的「學而
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現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苦得不得了,哪來的樂!所
以不要說佛菩薩的境界,孔老夫子的境界幾個人懂得?在中國歷史上真正懂得讀書樂的,
不是太多。能夠懂得讀書樂的,都是聖賢人。能夠懂得禪悅裡面樂的,這人是菩薩境界,
不是凡人。
  最高的「生滅滅已,寂滅最樂」,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九地菩薩以前都沒有辦法體
會到。所以法性裡頭有「常樂我淨」,是真的不是假的。「常」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
「樂」是真樂,決定沒有苦。「我」是主宰、是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自性裡
頭本來就是這樣,佛稱它叫四淨德,四種清淨的大德,一切眾生各個都具足。
  你這四淨德為什麼不能現前?就是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離妄想執著就是甚深禪
定。所以禪定不是面壁,面壁的禪定不起作用。禪定是活活潑潑,一切時一切處,行住坐
臥統統是禪。為一切眾生做種種示現、種種教化,他的心是清淨的,從來沒有起心動念,
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他怎樣做出來?性德的自然流露,法爾如是,他本來就是這樣的。
  所以你要問江本勝博士做的那個水的結晶,它為什麼會產生變化?它本來就這樣的,
決定沒有一絲毫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沒有。但是它有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本能,能夠隨順
外面境界它起反應,反應就產生了變化,外面這個訊息、能量千變萬化,它的反應跟著起
變化,所以決定沒有兩個相同的結晶。這就說明一切眾生沒有兩個相同的意念,念頭剎那
剎那生滅。你在一生當中,生生世世之中,決定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你從物質反
應結晶上能得到證明。
  再看第四位:
  【摩訶迦旃延。】
  這也是德慧才能,議論第一。『迦旃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古人有翻作「文飾
」。文是文釆,飾是裝飾。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文學家,也是當時社會上知名
度很高的,他議論第一,從議論我們可以用現代的名詞說,他是個評論家。要做一個評論
家,一定是識多見廣,廣學多聞,他才能做到;有高深的學問,真實的智慧,豐富的學識
,他才能做個第一流的評論家,議論第一。現在時間到了。
==
誦經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讓經文跟你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叫隨文入觀,
真的把它變成自己的,你才真正得利益。
經還是釋迦牟尼佛的經,思想見解還是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有什麼用處?
這種讀經,口善而已,心行沒有起變化,你沒有融入,沒有契入。
經文是佛從自性中流出,因此能觸發我們的自性。
誦經隨文入觀,就是放下自己的思想,隨順佛陀的教誨,去觀察去建立正見正行,
然後真正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們學佛,試問問我們是不是常常想著釋迦牟尼佛,或者常常想著阿彌陀佛,
常常在觀察釋迦、彌陀。他人不在此地,我們怎麼觀察?經典上介紹得很清楚,
讀誦經典是觀察,看這個人的為人。
觀察學習佛的存心、佛的態度、佛的做法,這就是學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30 17:09: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8-30 18:3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8-30 20:0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8-30 23:1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8-31 00:4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8-31 00:4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