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往生論講記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4-08 16:16:10
(續:「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正遍知者」,這是解釋正遍知。「真正如法界而知也」,這就是我們常講宇宙人生
的真相,他真正明瞭,徹底究竟的明瞭。「法界無相,故諸佛無知也」。這個正遍知是什
麼個樣子?正遍知是無知,《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為什麼無知?因為法界無
相,法界就是真心,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物從哪裡來的?物從心想生。心想不是真
的,所以現的相也不是真的。一切相都有生滅,心想有生滅,所以現相就有生滅。因此佛
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
以你要知道,諸佛無知,心地清淨,一念不生,無知。
「以無知,故無不知也」。因為無知,所以他無所不知。我們今天什麼都不知道,一
塌糊塗,原因在哪裡?我們知道得太多了。因為你有知,所以就有所不知。這是真實的道
理。現在人學佛真叫可憐,學佛怎麼學法?要廣學多聞,那就完了。要樣樣都知道,結果
是樣樣都不知道,這可憐。古人學佛,給諸位說是學無知,古人學佛是從修定下手,是從
無知下手。無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後得智,所以無知是根本。《般若經》上說得很好,「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那個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是後得智。所以你要想無所不知,
你就先修無知。
「無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深廣不可測量,故譬海也」。這個事情很妙,一般人想
不通,怎麼無知,無知他怎麼樣樣都曉得?那我無知,我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你問我,
我還是不知道?其實你是自以為你無知,實際上你已經有知。怎麼有知?我覺得我無知,
這就是有知了,你怎麼會知道你無知?你知道你無知,你已經有知,你就錯了。所以你這
個心不是在定中,每一天有胡思亂想,有是非人我,這些都叫有知。無知是甚深的禪定。
b.微妙梵響聞十方,心同虛空無分別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此二句,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佛的音聲『微妙』,盡虛空遍法界,他的音聲普
聞,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不像我們一般人的這個音聲,靠近,聽的聲音大;遠了,漸漸就
聽不見。佛的音聲無論遠近,音量是相等的,這個微妙,盡虛空遍法界他這個音量都是均
平的。『梵響』,「梵」是清淨,『聞十方』,十方世界普聞。為什麼佛的音聲「梵響聞
十方」,我們在此地聽不到?諸位要知道,不是佛的音波沒有達到此地,是我們這個收音
機有故障,我們那個頻率不對,所以接收不到,這是實實在在的。要怎樣把這個故障修復
?修清淨心,心清淨了,這個障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它裡面,我們現在講細胞,就是
裡面這個零件,它自動就會調整,調整到正常。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坐在
此地也聽得清清楚楚,心清淨、願清淨、信清淨,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我們在此地就聽得清
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這兩句要緊了,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心
成就的,阿彌陀佛心業功德莊嚴。他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這底下有個小
註,「四大皆空」,這就是說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所以清淨心
裡頭沒有分別,更沒有執著。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就開悟了,明心見性,五祖忍和
尚把衣缽就傳給他,他那個時候二十四歲。為什麼人家有那麼大的成就?五祖大師門下的
大弟子神秀禪師,能講經說法,為什麼五祖不把衣缽傳給他?說老實話,五祖把衣缽傳給
神秀,大家都服氣,絕對沒有一個人爭;傳給惠能,大家不服氣。現在一般人認為講經說
法這個法師很了不起,那個沒有講經說法的,年紀輕輕的,看不出來他有什麼行為,則沒
有看在眼裡。尤其惠能法師是南方人,那個時候也有像現在這樣省籍的隔閡,大家瞧不起
他,認為他是個野蠻人,南蠻子!怎麼到這裡來沒有幾天衣缽就給他了?所以沒有一個人
服氣。就是神秀知道得太多,所以有所不知;惠能大師這個心清淨,無知,他真的是無所
不知。
從哪裡能夠看出來?他得到衣缽之後,五祖就叫他趕緊走,知道有人要害他,他這出
去避難。就在當年,他逃在曹侯村,曹侯村裡面遇到無盡藏比丘尼。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受
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的分量也相當多,這個經有兩個翻譯,一種本子是三十六
卷,一個本子是四十卷,所以分量相當大。遇到惠能大師,無盡藏比丘尼向他請教,他就
給她講解《大涅槃經》,他叫無盡藏比丘尼念給他聽,他不認識字,念給他聽。念,聽了
之後,他就跟她講解,無盡藏比丘尼開悟了。他會講經,什麼經都會講,什麼經也沒學過
,決定沒有講錯,講錯怎麼能叫人開悟?所以他是無知而無所不知。神秀是有知而有所不
知,所以五祖不能把衣缽傳給他。
心要清淨,心要像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所以「同地水火風」,這就是四大皆空,
主要取這個意思,心裡面不能有一點點東西。世法不能有,佛法有,行不行?佛法有也不
行。神秀就是因為有佛法,所以五祖不傳衣缽給他。佛法也沒有,那才是道地的清淨,才
是真清淨。這樣的功夫,上上乘的功夫,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怎麼辦?念阿彌陀佛。我們
要叫心裡面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成功了。這個修行
方法比禪裡面方便多了。我們有這一個阿彌陀佛妨不妨礙?不妨礙。為什麼?阿彌陀佛是
自性名號,就是真如自性的名號,因此就沒有妨礙。縱然有礙也不怕,到達西方見到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自然以神力加持我們,使我們明心見性。
所以這心要空,心裡頭什麼都不能有,這是真理,這是事實。心裡面要有一物,心就
壞了,心就有病;心裡面什麼都沒有,這個心是正常的,是健康的。所以佛與大菩薩心裡
都是清淨,都是無一物。
c.清淨智海生大眾,光中極尊佛中王,天人丈夫敬瞻仰
【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此二句,名莊嚴大眾功德成就。淨土所有天人,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成就大乘
根,不可傾動也」,『天人不動眾』。我們曉得,西方世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世界,諸佛
的剎土都沒有辦法用時間來計算,無始劫以來,我們娑婆世界也是如此。唯獨西方淨土是
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這個裡面的所有一切大眾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我們現代的名
詞來說,就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頭那些人移民過去的,現在叫移民,從前叫往生,現在叫移
民。移民的條件就是心要清淨,只要心清淨,他都接納;心不清淨,就去不了。因此那個
世界就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清淨心。
淨土所有天人,到達西方淨土,實在講都不是天人了,都是菩薩,經上跟我們說得很
清楚,都是阿鞞跋致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可是佛在經上有時候也說天人,有時候也說聲
聞,這些問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已經看到了,佛說這些話是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在
西方世界從實質斷證功夫上來講,譬如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那我們已經
是阿鞞跋致菩薩了,但是這個阿鞞跋致菩薩不是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佛力加
持,不是自己修的。自己是什麼身分?自己是人的身分,六道裡頭人道的身分,煩惱一品
也沒斷,這樣去往生的,是說這個意思,從斷證上來說。第二個意思,是你沒有到西方極
樂世界以前,你是哪一道的眾生,從人道去的,從天道去的,就叫天人;從這個四果四向
去的,那就叫聲聞,是這麼個意思。可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都蒙如來本願的加持,那就
是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
成就大乘根,不可傾動,這一句就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
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只要三、四劫的時間就圓滿菩提了,就成佛了,這是很不可思議!這個
兩句,名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實際上是講阿彌陀佛威神本願加持大眾,使大眾才能成就,
是這個意思。所以它是列在觀察導師如來這一段文裡面。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此二句,名莊嚴上首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上首就是本師阿彌陀佛。如果這
兩句是列入在下面一段,那這個上首就是指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上首菩薩是觀音、勢至。
但是它這個地方是列在佛,列在佛這個上首就是如來。這兩句讚歎阿彌陀佛,『如須彌山
王』,用「須彌山」來比喻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如來當中,他特別超
勝,「須彌山王」。這個跟《無量壽經》上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那個語氣完全相同,
世尊讚歎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這就須彌山王,佛中之王,「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
以這個意思完全相當。
『勝妙無過者』,「勝」是殊勝,「妙」是微妙,沒有任何一尊佛能夠超過阿彌陀佛
。這個原因在哪裡?我們也要曉得,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
佛,這個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諸佛在幫助眾生圓成佛道,確確實實是比不上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方法就是用名號,只要念名號就成功了,你看這麼容易、這麼簡單。所有一切
諸佛度眾生的方法都比這個繁瑣,都不容易。他這個是太容易、太簡單了,人人都會念,
只要肯念,沒有一個不成就。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但言天人者,淨土無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天人
』,這是指西方淨土煩惱還沒有斷的這一些大眾們。這個『丈夫』是對於大菩薩的稱呼,
他們見思、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了,也就是我們常講這個四土裡面實報莊嚴
土的菩薩。而天人則是屬於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所以「天人丈夫眾」,就是西方極
樂世界四土九品所有的這些大眾,對於導師阿彌陀佛沒有不恭敬的。這個『恭敬繞瞻仰』
,我們在此地也要略略的說一說,為什麼?對我們的關係太大了。
什麼叫「恭敬」?是不是每一天見到禮拜就算恭敬了?不是的。五念法裡面,第一個
就是禮拜,跟諸位說過了,恭敬是依教奉行。老師給我們說的話我們要記住,所說的意義
我們要正確的理解,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完全把它做到,這叫做恭敬。今天在我們這個世界
,老師對我們的教誨就是淨土三經。五經,後面這兩種是祖師大德加進去的,正說只有三
經。所以三經這個教誨非常重要,我們有沒有記住?有沒有理解?有沒有做到?恭敬要從
這裡說。「繞」是圍繞,繞的意思是親近的意思,時時刻刻不離開老師,繞是這個意思。
這也並不是說每一天圍繞在老師的旁邊,那老師看到你不討厭!所以這個圍繞,也是念念
不忘老師的教訓,是這個意思。我們的起心動念、思想言行都要圍著三經、五經,都不離
開這個範圍,這叫繞佛。不是天天圍著佛像,早上去轉三圈,晚上轉三圈,不是這個意思
。「瞻仰」是仰慕的意思,對於佛,確確實實生景仰、羨慕之心,希望我早一天也跟他一
樣。所以瞻仰就是見賢思齊,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才行。
西方世界所有往生的人對老師是這樣的態度,如法的修學。我們今天在此地是預備去
往生,也要參與這一個殊勝的大會,我們的心、想、言、行與經教統統相違背,那怎麼能
去得了?這個就是常說的了,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問他,他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他念得不相應。他為什麼不相應?經典裡面的教訓他記不住,他不了解,他沒做到,所
以口念彌陀也枉然。這個念佛裡頭要具足五門,禮拜、稱讚、作願、觀察、迴向,每一念
裡頭都具足五門,這才能往生。你這個五念裡只有一門稱讚,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
佛,其他四門沒有,那怎麼能往生?這五門去了四門,這個是不能往生。五門統統都具足
了,萬修萬人去。
所以我勸勉大家,為什麼開頭學佛要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道理在哪裡?就是便
利你觀察。你真的搞清楚了,真的明白了,那個禮拜、作願、觀察、迴向這四門才辦得到
。所以先把它念熟,三千遍念熟,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求解,念熟了,要明白經裡
頭每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什麼,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個階段求解。第三個階段修行
,要把佛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生活行為,這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每念一句阿
彌陀佛,淨土三經裡面種種教訓、依正莊嚴都從心想生起了。所以你要不熟、不解,怎麼
能生得起來?末後這一首:
d.本願不虛作,遇無空過者
【觀佛本願力。】
這是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仔細觀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遇無空過者。】
若有眾生能夠遇到了,決定不空過。這個遇到了是什麼?如果能信、能願、能行,他
這一生就往生了。縱然是遇到了,不相信,不肯念佛,也不想往生,也不空過,這個阿彌
陀佛的種子落在他阿賴耶識裡頭,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跟阿彌陀佛結了這個緣了。這
一生不能去,來生或者是後生,後生就是第三世以後,如果遇到緣,這個種子起現行,他
就能往生,這是不空過。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速』是快速,縱然這一生不往生,這個金剛種子種在阿賴耶識裡面,也是未來快速
成佛的一個因緣,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此四句,名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不虛就
是真實。說實實在在的話,今天我們在大乘法裡面,除了淨宗法門之外,無論修學哪個法
門,在這一生當中一定是虛作住持。虛是什麼?不能成就,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換句
話說,無論你怎麼修,你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頭。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而已,沒
有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了。唯獨這個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你這一生
當中一定圓滿成就。
「觀佛莊嚴八種功德,訖之於上」,這是觀察西方世界的人事環境,第一段,觀導師
阿彌陀佛。下面是第二段,觀海會大眾。
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
移民的條件就是心要清淨,只要心清淨,他都接納;心不清淨,就去不了。
因此那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清淨心。
心不是在定中,每一天有胡思亂想,有是非人我,這些都叫有知。
心要清淨。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賊寇)   2018-04-08 16:2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4-08 19:18:00
阿彌陀佛,這幾篇比較有佛法的味道.
作者: wadelover (一心不亂)   2018-04-08 21:1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08 22:10: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4-09 00:1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4-09 01:1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4-09 23: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4-10 00:2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4-10 04: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4-12 20:17: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4-13 00:54: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