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萬行法師-三次閉關紀實(3/3)(含敏感字眼)

作者: VIDYA83 (VIDYA83)   2018-04-03 12:10:20
一個人就算對任何宗教信仰毫無感受,面對各種宗教,只要不觸犯法律和善良風俗,
勸人向善,似乎也沒有不予尊重的理由。對佛教徒而言,更該尊重這些宗教。
但如果有心想修學佛法,對於佛教、佛教徒和外道的分野,應該想辦法多了解。
這不是為了排他或增加知識,而是幫助我們擺脫『近似佛教徒』。
佛說法不為他事,但說解脫事:如何對治煩惱、淨化生死。
當我們接觸到某種『佛法』,而感到相應喜悅,有兩種可能:
一是正法觸動了善根,第二,其實我們遭遇的是『非法』或『相似法』,
而這些『法』正在呼應我們的煩惱,強化對輪迴的執取。
這兩種情形常混著出現。應該優先分辨法類,並冷靜觀察自已內心善惡的消長,
不必急著享受宗教氣氛帶來的興奮和滿足。
但如果平時沒有具備佛法知見,恐怕很難獨力分辨這是屬於什麼法,
甚至混淆佛法所說的『善惡苦樂』,照自己的想法越走越偏,還是困在六道裡。
當各種信仰文化與宗教明星越來越多的時候,
佛教徒是否更應用心去學著分辨,這些『法』是在引動著我們的善根?
還是以宗教語言和物質包裝後的形式,滋養各種有漏的執取?
什麼才是佛法所說的『善根』?
有人認為『學習佛法』與『修行』不同,後者才是實修,前者多半『光說不練』。
現況如何先不論,如果佛認為這兩者無關,或可以無關,
直接傳下各種訣竅便可,不必廣說三乘四部經續,
印漢藏祖師又何苦寫那麼多著作?難道他們不知道,『開悟/加持更有效率』?
是吃飽撐著?還是覺得眾生不值得、不應該『太快成就』?
又或者,怕佛教徒太無聊?擔心佛學院的師生沒論文可寫會餓死?
顯然都不是,佛陀說法,但說解脫事:如何對治煩惱、淨化生死。
如果覺得學習佛法與上述目標無關,該反思的是方法和心態,不是佛法。
學習佛法和普通在校求學不同,『修行』也和世間知識技術的習得不同。
領了學生證、擁有學籍,再不認同這所學校,還是它的學生;
再不喜歡某個科目,只要有方法,一樣可以考到高分。
但佛教徒領了皈依證,卻不解『皈依』的內涵,很難說是及格的佛教徒;
掌握再多宗教知識,對於調伏煩惱、出離生死不感興趣,也很難稱得上在『修行』。
應該說,這比較接近和佛門結緣。
想了解『皈依』、掌握『修行』,還是要從聞思佛法開始。
聞思的過程,難免會碰到『術語』,但這是為了具備更清晰的認知,
否則不要說修行容易碰壁,面對『非法』或『相似法』,或各種次第混淆的修行言談,
也很難自我成長,或為他人分辨。
比如有人說,『真正做到十大願王即是佛教徒』,這當然沒錯;
但這其實是目標,而不是標準,否則輪迴中的顛倒眾生,沒有一個能成為佛教徒,
即使斷除生死的阿羅漢,也不算佛教徒。
這種自我發揮的說法,會不會有點輕慢善法乃至二乘解脫聖者的嫌疑?
那,『佛教徒』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佛教徒允許持外道見嗎?
持外道見可能『開悟』嗎?可能往生淨土嗎?佛教徒可以同時信奉『XX主義』嗎?
阿彌陀佛會接引『非佛教徒』嗎?......
又有人說,『心內求法就是佛教徒』,那基督徒有沒有可能也『心內求法』?
聖經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基督徒也相信,終極的神聖在心裡,
如果把這句話改成『極樂世界/子母光明/清淨自性就在我們心裡』,對佛教徒好像也通?
但跟聖經一對照,好像又哪裡怪怪的?
這些不是哲學問題,但如果能多釐清一點,對於求開悟或求往生,都有幫助。
今生很可能是我們無始劫來,學習佛法條件最好的一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04-03 12:48:00
其實也沒有人把萬行當做明師 只是對於他的人生經歷和分享不必完全否定 我覺得現代的佛教徒很有趣 恐懼很大這個就是現代社會的毛病 因為用腦過度 所以很怕被騙你說的沒錯呀 基督徒說神的國在心中 有沒有可能是心內求法? 因為說誰都會說 檢驗的標準在那裡?佛陀以三法印來檢驗這個標準 但是三法印來看待現代佛教的那些儀式跟理論 也很難說那一派是真的符合三法印我要說的是 你應該參考蓮花生大士的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 裡面說如果不明白心的本質 就算是學習佛法多年的博士 也難免因缺乏證量而有所誤解。若能直接了知本覺就算放牛郎也可以證道 要知道這麼多的理論是針對複雜的頭腦所設計的 如果頭腦沒有這麼複雜 是可以直接徹悟實相 否則怎麼會有人光掃地就可以證阿羅漢?換言之如果你可以馬上放下所知障 自性光明即現前根本沒有一法需要去說 但因為放不下 所以透過很多的學習 盡可能的用你的邏輯去拆自己的障礙 那也是一種途徑但是不要認為這個途徑就是實相 這些其實與實相無關也不要認為佛陀說了這麼多法 所以理論和經義一大堆那只是要示現給那些固執的頭腦看的
作者: mikelin7747 (反求諸己)   2018-04-03 22:33:00
B大提到的很多觀點很實際,都是我們常面臨到的。其實普遍要能看出外相背後要表達的含義(破相),或是從各法門與修行方法中悟出它所指引的真理是不容易的,除了見地要明確外,拿自己的身心去驗證是不可少的,不然很容易有誤解。理論真的不用多,因為一法通即萬法通,隔行不隔理。法都是因為人而產生的,八宗也是後來分出來的,沒有人就沒有法,但真理是不變的,而心又是根本,所以才說起心動念很重要,因為善與惡也是這時才分出來。那未動念之前呢?又是什麼狀態?那是意識達不到的,所以我們才必須試著把頭腦放下,去體會與融入當下。至於這個閉關自述,重點應該是在他一開始的動機與最後的感悟,在生活中起用與奉獻,回歸到心的本質與內修,其它真的是看看就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