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5(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1-20 13:45:00
  請掀開經本看第九頁,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
  經【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
極微塵數佛。】
  這一段還是說禮敬的對象。前面說過,禮敬要「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經文
裡面最重要的是「清淨」、「常」這三個字。這三個字與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裡面教
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相同,清淨就是淨念,常就是相繼。可見得大乘經裡面教
給我們都是一個方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是要特別注意的。
  底下這段文是告訴我們禮敬的境界。『一一佛所』,前面所說的「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佛」,就是將過去、現在十方諸佛如來統統都包括了,一尊佛
也沒有漏掉。特別要注意到的,上次跟諸位說明的未來佛,未來佛就包含了一切眾生。不
但有情眾生,我們現在講動物,還要包括無情的眾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植物與礦物,
統統包括在其中,就是一切恭敬。我們把它歸納起來,這就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對人、對事、對物(我們用人事物也就把「一一佛所」全部都包括了),我們要用什麼樣
的心態來面對這些。普賢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一一佛所」,每一尊佛所,換句話說,
每個人、每樁事、每個物,意思就是這個。
  『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有多少佛我們就要現多少身。也許大家要問
,普賢是等覺菩薩,法身大士,他有能力現無量無邊身,我們現在是凡夫,哪裡能現那麼
多身?其實這個事實真相你沒有搞清楚,如果搞清楚之後才知道,無論是在聖在凡,德能
都一樣。佛菩薩能現無邊身,我們現在也是現無邊身,佛菩薩現無邊身,他知道,他清楚
;我們現無邊身,不知道、不清楚,差別在此地。你要問到底什麼原因?諸佛菩薩無邊身
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這個身相也是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都是真如本性
流露出來的,哪裡還會有兩樣?兩樣就是迷悟不同。
  大乘經裡面常說,像我們講《楞嚴經》的時候都講過很多次。佛告訴我們,佛說一彈
指有六十剎那,剎那的時間就很短了,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當中有
九百生滅,生滅就是現身。我們平常彈指速度彈快一點,我想一秒鐘至少可以彈四次,四
乘六十再乘九百,你看是多少?恰恰是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就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
,就是現身。我們坐在此地,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現身,這「佛剎極微塵數身」不假
,這不是假的,是真的。這是事實真相,可惜我們在迷,菩薩在覺,覺就是淨,迷就不淨

  所以禮敬不一定是趴在地下磕頭才叫禮敬,心地清淨真誠就是禮敬。對人敬、對事敬
、對物敬,一切恭敬,所以覺心是敬的,迷心是不敬的。『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
剎極微塵數佛』,這就是剛才說的,人事物在虛空法界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
微塵數」,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我們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人事
物都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對待,就是這個意思。下面是總結,善財童子問「禮敬」,普賢菩
薩答覆出來,給我們交代清楚了。
  經【虛空界盡。我禮乃盡。】
  虛空有盡,我禮拜可以說也盡了。
  經【以虛空界不可盡故。】
  虛空不可盡,虛空是無盡的,那麼我這個禮也是無盡的。這個禮,諸位特別要記住,
就是我們以真誠恭敬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這個意思,這裡不能夠錯會。錯
會了,我們念這有什麼用處?光是去拜佛,佛在哪裡?泥塑木雕的這些形相,你拜這個東
西,人家說你拜偶像,迷信。是不是迷信?確實是迷信。佛講的意思是意在言外,你執著
在經文裡面,死在句下,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這個意思,你把意思錯會了,死在句
下,要懂得他言外之意。所以實際上就是教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對待
,這叫禮敬諸佛,是這麼回事情。這個真誠恭敬心是沒有止境的。
  經【如是乃至眾生界盡。】
  『眾生』就是講一切萬物,一切萬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緣」就是我們現在一般
人講的條件。一切諸法都是許多條件當中產生的,沒有一個東西是單純的,即使我們今天
所發現的,動物裡頭單獨的一個細胞,也是許多條件才出現的。「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
生起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宇宙之間一切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動物、植物、礦物都
是的,都叫做眾生,眾生的意思是這樣的。但是在此地也可以專指這一切眾生裡面的動物
,動物是有感情的,所以講九法界有情眾生,這個地方也可以指九法界有情眾生;換句話
說,植物、礦物暫時就不論,單單論一切動物。這也是無盡的,沒有止境的。
  經【眾生業盡。】
  『業』是造作,一切眾生,特別是指動物,動物有感情,有貪瞋痴慢,人有煩惱、有
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其他動物也有。我們把範圍擴大到九法界,上面是菩薩,下面到
地獄眾生,統統都有情識,不過法界愈往上提升,他的情執少一些,並沒有完全斷。等覺
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那一品生相無明也是情執。比起我們他實在是太輕了,真是微不
足道,但是跟佛比,那畢竟還是障礙,有那一品無明在,他就不能圓滿菩提。這就是九法
界眾生都叫做有情眾生,有情就造業,佛把一切有情眾生造的業歸納為三大類,這個三大
類就是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的,不算它是善,但是也不算是惡,這
個叫無記業。一切造作總不出這三個範圍,眾生的業也沒有止境。
  經【眾生煩惱盡。】
  『煩惱』實在講就是貪瞋痴慢,這叫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再生出枝葉煩惱,唯識經
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分得很清楚。唯識論的入門就是《百法明門》,《百法明門》歸納得
比較簡單扼要。煩惱有二十個,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這就講得比較具體。眾生
的煩惱也不會盡,業不會盡,煩惱就不會盡;換句話說,我們要發願,這個願是永遠沒有
止境的,不要想著有一天我就圓滿了。成佛也不行,成佛還不能止境,他還要去教化眾生
。所以成佛之後,沒有一尊佛不肯倒駕慈航,回到六道裡面來,現種種身幫助一切大眾的
,這叫大慈大悲,所以說「帶果行因」。這個地方的普賢菩薩實在講早都成佛了,退到菩
薩位子上來,叫帶果行因,這才叫大慈大悲。所以永遠沒有止境的。底下說了。
  經【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這就是真實可貴的長遠心,跟世間一般人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世間人沒有耐心、沒
有長遠心,菩薩有長遠心,我們應當要學習。底下是講無間斷,就是常的意思。
  經【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個好。『念念相續』,永遠沒有間斷,這是自性現前。念念都是覺而不迷,念念覺
,念念清淨,心清淨,身當然清淨,語也清淨。這個心是真心,真心沒有生滅,哪裡會有
疲倦?哪裡會有厭惡?生滅心裡面才有這個現象,才有『疲厭』。真常心裡面,《楞嚴經
》講的常住真心裡面,沒有疲倦、沒有厭惡。由此可知,「疲厭」是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
,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沒有疲厭,所以這是確實可以做得到的。我們做不到,就是我們心
裡的妄念、煩惱還太嚴重。疲倦是從妄想執著裡頭生的,妄想執著沒有了,疲厭就沒有了
,那個身才真正得到自在。文跟大家就報告到這個地方。
  小註裡頭有一段要跟諸位說一說,其他的就不必了,我統統都講過了。這段裡面,清
涼大師略舉「勒那三藏」說的七種禮,這七種禮,古來祖師大德在著述裡面引用很多。這
是屬於佛學常識,人家問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研究研究,對於禮敬諸佛的確會有
幫助。我們看他這七種禮,在第十面最後一行最後一句,我們從最後一行看,最後一行第
二個字:
  疏【勒那三藏說七種禮。今加為十。】
  《華嚴》是用「十」來表法,所以說十種。
  疏【謂一我慢禮。如碓上下。無恭敬心。】
  第一種,『我慢禮』。見人也打招呼,也有禮貌,但不是出於恭敬心,是應付而已,
這就叫我慢。裡面是貢高我慢,對人沒有尊敬,這種禮叫「我慢禮」。我們在日常生活當
中,跟人家見面的時候常常看到,人家給你打個招呼,點點頭,「你好嗎?」態度是貢高
我慢,根本沒把你瞧在眼裡,這樣的禮就屬於這類的。『如碓上下』,「碓」現在看不到
了,是從前舂米的碓。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廚房裡面就是踏碓,就是舂米,做這個苦工。
碓一上一下,就好像行禮一樣,一點恭敬心也沒有,就比喻這個意思。第二種:
  疏【唱和禮。高聲諠雜。辭句渾亂。】
  『唱和』也是沒有恭敬心。大的典禮當中有司儀,大家都要行禮,你也不得不行禮,
也跟著一道行禮,沒有恭敬心,這叫「唱和禮」。
  疏【此二非儀。】
  這兩種不合禮節,『儀』在此地當作禮節講。
  疏【三恭敬禮。五輪著地。捧足殷重。】
  第三種『恭敬禮』,此地舉的例子是『五輪著地,捧足殷重』。我們佛門裡面講的接
足禮,五體投地,翻掌,翻掌是接足,好像佛站在我的手掌上,這是最恭敬的禮。現在我
們見到佛像還是用這種禮,這是禮敬的精神以及他的修學,確實從這個地方能夠體察得出
來。禮是折服我們自己的傲慢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我慢是很大的障礙,孔老夫子也說
,「傲不可長」,這《禮記》裡頭有。傲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要學的,生下來就有這
個煩惱,就貢高我慢。《論語》裡頭孔老夫子也說了個比喻,他說假如這個人「有周公之
才之美」,周公是古時候標準的聖賢,假如一個人像周公一樣,有周公的才華,有周公的
美德;「使驕且吝」,如果傲慢,孔老夫子說,其他的就不必看了。為什麼?假裝的,絕
對不是真的。
  所以佛門裡面,貪瞋痴慢,你看這個煩惱多重,貪瞋痴是三毒,三毒底下最嚴重的就
是傲慢。所以,禮就是斷傲慢的。我們對佛最恭敬,拿這一分恭敬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
、對一切物,這才是禮敬諸佛的教誨。所以絕對不要會錯意思,普賢菩薩教我們要禮敬諸
佛,你們都不是佛,當然我不要禮敬,那就壞了。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華嚴》跟《圓覺
經》上佛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就是佛。所以我們看一切眾生,都要把
他當作佛來看待,都要這樣的恭敬。
  在佛前,我們可以保持古時候的禮節,接足禮,但是在生活上,一定要能夠順乎這個
時代。從前專制帝王時代,人民見到皇帝要三跪九叩首,要行這個禮;現在時代不一樣,
現在這些禮節都已經改了,不可以叫廢除,是改進了,現在我們最敬禮是三鞠躬。所以諸
位一定要曉得,佛門裡面還是很落伍,沒有能夠趕上現代化。我常常提出佛教要現代化、
要本土化,現代化是什麼?大家見到法師一問訊就好了,或三鞠躬,我們是合掌鞠躬。合
掌代表恭敬,這十個指頭代表散亂心,心散亂,合而為一代表清淨心,以清淨心來禮敬。
一問訊這是現代化,佛教真的現代化了。現在見到法師還趴在地上磕頭,落伍了!還保留
在過去十八世紀,佛法怎麼能弘揚?還有人見法師一定要拜三拜,那就愈來愈遠了,所以
這一定要記住。
  我們是現代人,要把佛法在這個時代向全世界推廣,要懂得現代化。那個時候的禮節
是這樣,今天的禮節跟古時候禮節不一樣,恭敬心是一成不變,表現在外面的儀態上一定
要隨俗,這樣就沒有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瞭。所以你們見到我對我問訊,我非
常歡喜,為什麼?你是二十世紀的人,是現代人;你趴在地下一定要頂禮,我遇到一個十
八世紀的人,這要懂得。佛法真的是活學活用,一定要應用在生活上。如果這位法師要求
,見到他一定要拜三拜,那位法師也是十八世紀的人,不是現代人,這個我們要知道。
  「五輪著地」這是古時候的禮,古禮,我們今天遇到佛像可以用這個禮,因為佛是古
時候的人,我們還用古禮來對他;法師是現代人,不是古人,我們用現代的禮節對法師,
就沒錯。古禮對待佛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是最恭敬的心,用現代的禮節,要懂得這
個意思。否則的話,你佛法就完全學錯了,你學了不得其用。第四:
  疏【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能所相。】
  這個禮就根本沒有儀式的,或者他在那裡打坐,或者他在那裡念佛,你遇到他,他理
都不理你;其實他對你致最敬禮,你不曉得。怎麼說他是最敬禮?他的心真誠恭敬,雖然
沒有一切鞠躬、禮拜這些儀式,他對你確實是真誠,真誠清淨,這是屬於『無相』,『離
能所相』,這是一種。他在靜坐的時候,在念佛的時候,通常念佛堂當中、禪堂裡面,任
何人進出,用功的人都不打招呼。不打招呼是不是沒有禮貌?有禮貌,你要懂得它的意思
。這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禮敬當中,我們在行禮當中,現代人鞠躬也好,點頭也好
,心地真正清淨,三輪體空;不執著有我,也不執著有對方,也不執著當中有這些動作,
這是屬於「無相禮」。這個禮就是恭敬禮當中有無相禮,無相禮裡頭有恭敬禮,這是兩種
合在一起的。別人不覺得,他自己非常有受用,這是清淨真誠的流露。
==
我們對佛最恭敬,拿這一分恭敬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
這才是禮敬諸佛的教誨。
合掌鞠躬。合掌代表恭敬,這十個指頭代表散亂心,心散亂,合而為一代表清淨心,
以清淨心來禮敬。
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恭敬就是敦倫盡份、認真負責、整齊愛惜。
我要好好反省。>"<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0 14:26:00
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20 15:2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20 18:05:00
南無阿彌陀佛 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 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學習中...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0 22:0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