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止觀:奢摩他-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0-17 10:35:38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奢摩他〉 pg354L1~pg355L8
淨惑所緣為何補特伽羅安住其心?亦如前經云:「若樂離欲界欲,應於諸欲粗性、諸
色靜性,若樂離色界欲,應於諸色粗性、無色靜性,安住其心。若樂通達及樂解脫遍一切
處薩迦耶事,應於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安住其心。」
此諸所緣,通於毗缽舍那思擇修習,及奢摩他安住修習二種所緣,非唯奢摩他之所緣
。然因有是新修奢摩他之所緣,有是奢摩他生已勝進所緣,故於修止所緣中說。
───────────────────────────────────────
■ 釋義
摘自:《奢摩他講記》(2007年) 雪歌仁波切講授 張福成老師翻譯 釋見諦法師編輯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第三種補特伽羅,對於薩迦耶產生憂慮、厭惡,因此,想從這裡得到解脫。
薩迦耶是壞聚,毀壞和聚集,這裡是指壞聚見。壞聚見是指內心想到一個「我」,首
先是名言上存在的一個我,可是對於「名言上所存在的我」,把它當所緣對境,緣取這個
「名言上所存在的我」後,卻把它緣取成為自性相成立,這種執著的想法,稱為壞見。
緣取「名言上所存在的我」,之後執取它成為自性相成立,是自己心續所形成的,不
是其他人的心續中存在的。仔細分析這個壞見是顛倒識,因為它執著有一個「我」是自性
相成立,這個「我」其實是名言上的「我」,它卻執著為自性相成立,產生這種想法,稱
為壞見。
對於「名言上所存在的我」當所緣對象,緣取它後,把它執為「自性相成立的我」。
就所緣取的對境而言,沒有錯誤,因為確實有一個「名言上存在的我」。錯是錯在執取的
方式,執取「名言上的我」是自相成立。
「我」要成佛,有人成佛,成佛的那一個人是「我」!或說「我」在輪迴,「我」在
受苦。有個輪迴者、有個受苦者,那個都是「我」,是名言上存在的「我」,在所知上確
實是有的,這部分沒有錯誤。緣取這個對境後,內心做了很多扭曲,作了很多增益,增添
成自性相成立。這樣會變成顛倒錯亂的認知,因為把它執取成自性相成立,這個就錯誤了
,這種顛倒的執著就稱為壞見,是一種無明。
名言上的「我」區別非常多;這輩子的「我」、今天的「我」、這個月的「我」、今
年的「我」、出家人的「我」、人類的「我」,台灣人的「我」等。每一種想法裡,都有
一個名言存在的「我」,依著各種狀況,名言上存在「我」,執著它之後,把它執著為自
性相成立,這種情形很多,可以說壞見非常多。
有人去大陸,就會談起「我是台灣人」,我台灣來的,那時候,心裡想到台灣來的「
我」,一個台灣人的「我」(執為自性相成立),壞見就產生了。談到他不是佛教徒,「
我是佛教徒」,這個想法裡,有一個佛教徒的「我」,名言上的「我」,這個「我」內心
去想,把它執為這個「我」是自性相成立,這是壞見。談到男生、女生,「我是女生」,
一個女生的我,這時又執著「我」是自性相成立,又是一個壞見。又說「我是格魯派」、
「我學習《廣論》」,又是一個學習《廣論》的「我」、格魯派的「我」。這些想法裡的
「我」,是名言上承認的「我」,可是內心去想它,去執取它時,卻執取成這個「我」是
自性相成立,這又是一個壞見,壞見非常多。
又現在居住在欲界的處所,欲界處所裡的「我」,又是一種「我」。初靜慮天的「我
」,二靜慮天的「我」,一直到有頂天的「我」,這些都是名言上的「我」。名言上的「
我」,各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我」,這些名言上的「我」,列出來就是三界九地:欲、
色、無色三界,欲界地、色界四禪、無色界四天。壞見分三界九地就有九種,遍及一切的
壞聚見,一切都是壞見。一般講下層的「我」會比較週遍的,一切都是壞見,共通特色都
執著「我」是自性相成立的。
譬如「台灣人的我」,這是名言上的「我」,欲界的「我」,初靜慮天的「我」,二
靜慮天的「我」,這些「我」是不同方面、不同層面,不同想法。不同層面、不同想法想
到的「我」,執著「我」自性相成立,去執取的方式完全一樣,執著名言的「我」自性相
成立。因此內心裡,對於「我」,把「我」執著成自性相成立。
壞見有三界九種類型,這一切所有的壞見,「我」有一個想法,「我」要把這所有的
壞見都斷掉,產生這種想法,就是書本所提到的「若樂通達及樂解脫遍一切處薩迦耶事」。
在前面的段落(世間道以粗靜相道觀修四禪八定的方式),壞見都還存在,都還停在
那裡,從欲界天者到有頂天者,在那個階段裡,緣取讓種子衰損的觀修來進行,沒有碰到
壞見,因為壞見都還停留在那裡,沒有從事去把它破壞掉,它一直放在那裡。從這個階段
(第三種補特伽羅對於薩迦耶產生憂慮)才想辦法去對付壞見,才開始來進行。
壞見執著一個「我」是自性相成立。內心想到「我」這種情況,從欲界到有頂天全部
都有,從欲界、色界、無色三界,內心總會想到「我」,這個「我」從「三界九地」,這
個想法都恆常存在,而且經常有。前面段落進行「把種子衰損」的方式,連想都沒有碰到
這點,更別說把它滅掉,這是世間道。
世間道不能把壞見滅掉,要滅掉它,要了悟無我,就是現在這個段落要進行的。若樂
通達壞見的內容,而且樂解脫遍一切處的壞見,應怎麼做呢?這個觀修就不是「把種子衰
損」,是要把種子連根拔掉。
應怎麼觀修呢?應於苦、集、滅、道四諦安住其心,應該緣取四聖諦來做觀修,這個
觀修目標放在徹底解脫輪迴。有必要觀修無我,而且有必要觀修四諦無常十六行相,這些
都要做。煩惱分遍計和俱生兩種,遍計部分要把它滅掉時,要觀修四聖諦;俱生部分要把
它滅掉,要觀修無我。
就「得到解脫」而言,首先沒有得到解脫,對「得到解脫」的取捨都是顛倒的了解,
這部分要先把它排除掉,之後會得到解脫。就「得到解脫」而言,應該要做的,變成我們
「把它丟棄掉」,「應該要丟棄掉」變成我們去做了,都是顛倒錯亂,對四聖諦內容不了
解、顛倒錯亂,因此才無法得到解脫。
要得到解脫,應以正確的取捨方式來做,現在情況是對於「得到解脫」的道取捨的部
分,完全誤解顛倒錯亂、不知道、無知。不知道的無知,區別也有很多種,這些誤解,譬
如說不是苦,把它當做苦;不是苦的因,把它當成苦因;不是快樂,把它當做是快樂;不
是快樂的因,把它當做是快樂的因,這些都是不了解四諦的實相內容。
對四諦的內容不了解,就會變成解脫道上的障礙,沒有走在正確的道上,走到旁門左
道去了。為什麼它變成解脫道上的障礙呢?不了解解脫的道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對取
捨不知道。不知道取捨本身,當然是個障礙。
問題是「對取捨不知道」怎麼來的?是因為顛倒的解釋形成的。怎麼來的呢?宗義所
作的解釋,劣等宗義所作顛倒的解釋。學了以後,對解脫的道取捨,產生了嚴重的誤解,
因為誤解的緣故,沒有走在正確的取捨道上,當然不會得到解脫。因此,要排除顛倒的解
釋,所以要了解正確的道是什麼?正確的取捨是什麼?
要把它去掉,顛倒的認識、誤解是一種煩惱。煩惱分遍計和俱生:遍計的部分,有苦
見道所應斷、集見道所應斷、滅見道所應斷、道見道所應斷,對「苦、集、滅、道」的顛
倒見是見道時應該要斷掉的,這是遍計煩惱的部分。
俱生的部分沒有這樣分類,俱生部分是修道所應斷,沒有分「苦、集、滅、道」修道
所應斷,見道所應斷分「苦、集、滅、道」是遍計煩惱的部分。
這樣觀修,對四諦有正確的了解,把顛倒了解去掉,對取捨的無知及誤解就可排除掉
,走在正確的道上,對四諦有正確的了解。靠對四諦之正確了解,遍計煩惱「苦、集、滅
、道」見道所應斷的觀修,排除掉的是遍計煩惱的部分。遍計煩惱的來源是宗義上的毛病
,宗義所形成,宗義所作錯誤的解釋,列入煩惱。錯誤宗義的解釋,讓人沒走在解脫的道
上,走到別的地方,就不能解脫,當然要把它歸入煩惱之列。要把這部分排除,要對四諦
內容有正確了解。
痛苦由何而來?這是集諦的部分,來源是集諦的部分、俱生部分。要想辦法把集諦俱
生的部分滅掉,因為沒有因,就沒有果,根拔滅掉,果—輪迴—就沒有了,就得到解脫。
要把俱生煩惱滅掉,要觀修什麼?要觀修無我,要滅掉集諦的根—我執。要把對面根
本部分,集諦的我執滅掉。能滅的方式和我執完全相反,一個完全相反的心及想法。當這
種完全相反的想法產生時,才可以把對面的部分滅掉。跟我執完全相反的想法是無我勝慧
,用無我勝慧把俱生我執滅掉。連根拔除之後,因沒有,果就沒有,沒有了輪迴,就完全
得到解脫。
這裡並沒有特別說明補特伽羅無我觀修的方式,這是因為在四聖諦中,就已有包括補
特伽羅無我,因此不需特別說明。四諦共有十六個特色。苦諦的特色,就包括了補特伽羅
無我;道諦部分,本身就是無我的現證慧,這裡當然就有無我了,補特伽羅無我在苦諦、
道諦都出現,所以沒有特別作說明。
後面一個問題,此諸所緣—淨行、善巧、淨惑所緣—通於毘婆舍那的思擇修,和奢摩
他的安住修兩種。並不能說只是奢摩他的所緣,通於毘婆舍那勝觀的對象,是思擇修的對
象,也是安止、安住修的對象。
這些所緣為什麼放在安止修的段落?因為三種所緣,有是新修奢摩他之所緣,有的是
奢摩他已產生,為了更進步而去緣取此三種所緣來實修。淨行所緣、善巧所緣可以當作沒
有得到安止的人,為了得到安止,緣取它而作觀修,以這個觀修新得到安止。淨惑所緣是
已得安止後,行者緣取它作為觀修對象來修安止,可以讓安止更突飛猛進,就緣淨惑所緣
來觀修,也算安止所緣,所以都列在安止來討論,並不是三種全是未得安止,為新得安止
的緣故來討論它。
生:什麼是自性相成立?
師:自性相成立是從應成派的角度來說的,自續派以下宗義(自續、唯識、經部、毘
婆沙)都認為「名言上存在的『我』是自性相成立的」。但是應成派完全不承認「名言上
存在的『我』是自性相成立的」。壞見解釋「自性相成立」的執著,特別說明是應成派的
宗義。這邊討論安止,後面討論勝觀,都是用應成派宗義來作解釋,是以應成派作基本架
構而討論,並指出下部宗義的毛病,在此「自性相不成立」是以應成派的觀點來作解釋。
生:若把名言上的「我」,執著為「自性相成立」,有什麼毛病?
師:毛病就像我們這樣,現在還在輪迴裡,好處是了悟「自性相不成立」的心,慢慢
進步,可逐漸把「自性相成立」執著滅掉,最後壞見全部滅掉。它的果—牽引入輪迴的妄
念—也滅掉,煩惱也滅掉,所造作的業也滅掉。將來形成的果,輪迴和三惡道的痛苦也全
部滅掉,這是它的利益。
生:何謂自性相成立?
師:自性相成立,是指對方認為某個法它自己擁有它自己的性相、擁有它自己的自性
、擁有它自己的本質。就應成見而言,對方不可能擁有它自己的自性、擁有它自己的本質
,應成派不承認自性成立。
生:為什麼應成派不承認自性相成立?
師:這要解釋整個宗義,不好解釋。
生:七種作意是五別境、心所的活動?
師:七種作意是五遍行的作意(註),七種近分、七種作意是五遍行心所的活動,只是
作意的對象不同而已。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