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7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7 13:03:52
(續:【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
  我們看「戒若琉璃」下面,「戒者戒律,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首」。成佛就靠戒定慧
,是成佛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無漏是佛學的術語,漏是比喻,如果我們這個茶
杯有破損,水裝進去漏掉了,叫有漏,無漏,它是完好的,它是法器,它沒有問題。所以
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沒有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就是
你徹底放下了,定就現前。所以戒是手段,定就現前,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開悟,覺了,
經題最後這一個字,覺,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成佛,智慧開了
。戒不重要嗎?
  那戒怎麼修?我們是要找一個學律宗來教我?大乘裡頭說沒這個必要,尤其是淨土宗
,你只要把淨業三福做到,問題就解決。淨業三福是淨土宗修行指導的最高原則,是屬於
戒,最高的教誨。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能做
到,要真幹。第二條,「受持三皈」,這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三皈。
佛法僧是我們的榜樣,佛法僧是我們的道路。
  可是今天佛教衰了,經在,沒有問題,經典在,沒有人學了,講經還或許有,依照經
教去奉行、認真去幹的人太少了,我們到哪裡去找?我們想學,找不到老師。但是你真正
想學,老師可能不定在什麼時候,你真遇到了,緣成熟了,遇到了。這個有可能,我自己
就是個例子。我這一代,上一代還有真修行的人,少了,很少很少,沒看到幾個,在家修
行的,修得不錯的人還有,他們有能力教我們,而且都專修淨土的。其他的法門很少人修
,民國初年還有,有修《金剛經》的,還有修《心經》的,有修法相的,有修三論的,還
有,到我們這一代沒了。現前呢?現前更少了,為什麼?社會亂了,佛教衰了,真正修行
人沒有了,這個時候只有淨土宗可以保證你一生成就。
  所以我們把經典縮小,《華嚴》放下,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學夏蓮居老
居士的會集本。幸虧好,黃念祖老居士留下來這個註解,如果沒有這個註解,就有一定的
難度。為什麼?會把經看錯了、講錯了、學錯了。這個註解註得好,提供我們非常豐富的
參考資料,裡面攝取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法語。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明
心見性的人,不是凡夫,我們這一代碰到了,我們要不努力,要不把它傳下去,下面一代
迷惑了,那個麻煩就大了,真正成就的沒人了。所以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要有使命感,我們
來承傳這個法門,我們自己這一生成就,把這個法門傳給底下的學生,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就對了。要不然我們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祖師大德,對不起釋迦牟尼佛,最後也對不起
阿彌陀佛。
  底下,《梵網經》裡頭也是比喻,「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瓔珞珠跟水晶球一
樣,透明的,一塵不染,這持戒。記住,根本就是孝敬這兩個字。我們在不得已的狀況之
下,我們把佛、老師、世世代代承傳的人,我們都記在心上,都把他表示出來。我們這個
講堂牆壁上懸掛的,是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下面的照片是我的老師,是我們的護法,這裡
面少一個人,我們都不能成就,一個都不能少,得到他們教導護持才有今天,我們念念不
忘。每一堂課,都好像老師、護法都在我們身邊。
  所以經上說,「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內者指心意,意業清淨,起心動念,
悉離垢染」。這個垢染是比喻,染是不清淨,垢是指分別。我們起心動念學菩薩,不分別
、不執著,不執著就不染,離染;不分別,離垢,這都是平常會用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
,佛菩薩怎麼個接境的?就是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那是佛。起心動念了呢?菩薩,菩薩
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悉離垢染,是沒有分別執著。底下說,「外者威儀具足」,
就是我們守住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要做到威儀具足。「德形於外」,別人能看到,
「內外悉潔,故其言說令眾心悅誠服」,能叫大眾跟你接觸,對你尊重,聽你的勸告,聽
你的教誨,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故曰『其所言說,令眾悅服』。達到教化眾生的目的
,幫助別人,要做榜樣給別人看。
  下面這一句,『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都從比喻上說的。《會疏》裡頭說,「
法音高響,猶如鼓聲」。這是說法,說法音聲宏亮,像鼓一樣震動人心。「威德摧邪」,
有威儀、有道德,偏邪不染,不為偏邪所動搖。這就好比勝幢。幢,旗幟一類的,佛門諸
位常常看到的幡,幡是扁的,佛殿裡掛幡,有懸幢的,幢是圓的,當中是空的,都是屬於
旗幟一類的。古時候寺廟庵堂,沒有一處不講經,那怎麼通知人?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寺
院裡面講經,寺院有旗杆,旗杆上懸的是幢,圓筒的,你看到了,今天有講經,喜歡聽經
他就來了,它的作用是這個;如果掛的是幡,今天是法會,是念佛會,法會,不是講經,
喜歡法會就看到幡,幢幡,它就起這個作用。所以佛不邀你來聽經,你看到我這講經,你
想來你就來,你不想來就別來,不拉信徒的。但是不能沒有幢幡來傳遞信息,讓你知道這
個信息,願不願意來隨你,隨便,沒有絲毫強迫。幢上有寫字,譬如我今天這裡講《華嚴
》,它那個幢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妙法蓮華經》,那是什麼?這個經題在那裡
,他今天講的這部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它是這樣傳遞信息的。寶幢。「慧日照迷
,猶如杲日」。這個是比喻,講經教學這是智慧,智慧像太陽,它能把迷惑照破,像太陽
一樣。
  「《會疏》曰:法音高響,猶如鼓聲。威德摧邪,猶如勝幢。慧日照迷,猶如杲日。
」《會疏》的意思,下面是黃念老的解釋,「法鼓喻菩薩法音,醒眾遠聞」。現在用電傳
播,用衛星電視,用網路,這是過去人無法想像的,過去人傳遞的音聲就是鐘鼓,鐘鼓的
聲音傳得很遠。「法幢喻菩薩威德,摧破邪惡。如嘉祥師曰:建幢是戰勝之相,譬說法降
魔得勝也」。幡幢都有護法神守護,古人都相信,我們也相信,有護法神守護。「教聲遠
被,名擊法鼓」。這是比喻。我們最近這幾年來提倡祭祖,也就是提倡孝道,祭祖大典裡
面有鐘鼓,鐘鼓非常重要,鐘鼓是幫助你傳遞,就像現在電波一樣傳遞,把這個祭典的信
息,傳遞給遠方。《淨影疏》裡頭,「以聞思修三慧明此三喻」。這三種比喻。「疏曰:
言擊法鼓,喻聞慧法」。聽到智慧的法音,取這個意思。「慧日喻菩薩智慧,照破痴闇,
以醒群迷」。這個是喻講經的。《淨影疏》裡頭,聞思修明這三種比喻。「疏曰:言擊法
鼓,喻聞慧法。教聲遠被」,教是經教,說法的音聲遠聞,這個用擊法鼓來比喻它。「建
法幢者,喻思慧法」,這個意思更深一層了,前面是聽,聽了之後要去思考,這是智慧,
所以思慧法。「立義」,意思明白了,有了悟處,「稱建,義出名幢」。幢取這個意思。
「指建立法義,彰顯於眾」,這個叫建法幢。建立道場,也就是建法幢的意思。
  現在真的,佛所說的佛法五個衰相,每一個階段是五百年。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第
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能持如來的教法,都能夠證果。雖然證果不高,小乘四果四向,但
是非常不容易。證得小乘初果,進入正式的學校,這些佛的學校,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畢
業,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小成就,再往上提升是大成就,很難得了。現在是佛
滅度二千五百年,所以解脫之後就禪定。佛法傳到中國,是在佛滅度之後一千年傳入中國
,禪定成就,持戒已經沒有辦法證果,要修定。這五百年過去,修禪不能入定,入定不能
開悟,不要說大悟,小悟都沒有,這個時候多聞成就,講經說法的人很多,真正開悟的人
,得定開悟的人不多,還有少數。再過五百年,講經聞法的沒有了,叫塔寺堅固,建寺廟
的多,到處都有,建塔的多,這塔廟成就。現在第五個五百年,塔廟也比不上過去了,現
在是鬥諍堅固,六和敬的僧團沒有了,過去有,在塔廟堅固的時候還有,到鬥諍堅固的時
候就沒有了,下面就滅法了。但鬥諍堅固的時間長,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了,現
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確確實實我們看到,明顯的看到鬥諍堅固,往下還有八千年。所
以佛法不會滅,還有八千年,這八千年地藏菩薩慈悲,這《地藏經》上有,代替佛教化眾
生。用什麼法門?我們就曉得孝親尊師,地藏菩薩表這個,全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只
有這一門得真實利益,這個我們要知道。
  下面註解我們念念,「言曜慧日,除痴闇者」,曜慧日,除痴闇,「說修慧法,開眾
生也」。我們今天,能夠把古大德告訴我們,佛法學習的理念、方法、效果,這就是「一
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用在一部經上,這一部經怎麼學?讀遍數。東北有個同修告訴
我,她這麼多年來,就念一部《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到二十遍,她並不是很嚴格,有
空就多念,有事情忙就少念,大概不會少過十部,那也就是不少過十遍,多的時候念二十
遍,二十年沒中斷。我猜想,古人的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她有沒有見到?我相信
她見到。二十年的時間,一天十遍,你們諸位想想看,這有耐心!她真得法喜,法喜充滿
,一天到晚無論誰跟她見面,看她笑咪咪的。她要沒有悟處,那個法喜就生不出來,肯定
得法喜。徹悟不敢講,小悟、大悟應該有。
  北京有個同學,每天念《大乘起信論》,告訴我,他念了六年,滿三千遍了。有沒有
悟處?我讓他講一遍給我聽,在香港,他在香港住了兩個月,講一遍給我聽,我完全把它
錄下來了,錄像錄下來。為什麼?可以做教材,將來誰要學《起信論》,這個可以做教材
。講得好,無師自通。誰給他印證?最後讀蕅益大師《起信論》的註解,看蕅益大師的註
解,就是《大乘起信論裂網疏》,蕅益大師作的,讀他的疏,你自己領悟到的,跟蕅益大
師註解裡頭講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正確的,你真的是開悟了,不是假的。古時候請
古大德,高僧大德給你印證,現在找不到人了,找古人的註解來印證,這就難得。
  痴闇就是無明闇惑,《華嚴經》第二卷裡頭,有這麼一句話,「如來智慧無邊際,一
切世間莫能測,永滅眾生痴闇心」,是即慧日破痴闇之義。痴闇是無知,無知是重病,比
大病還嚴重。《華嚴》、《法華》都是大乘經,都能幫助我們破痴闇。
  下面一段,『淳淨溫和』。「淳者,純也,好也。淨者,清潔也」,淳淨溫和。我現
在勸勉漢學院的同學,漢學院的使命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哪裡做起?從
我做起。怎麼做起?教學做起。所以我希望這批將來學出來,終身服務於教育界,而且不
能好高騖遠。希望我們真正發心,當小學教員,中學教員,為什麼?這個教育要從扎根做
起,根不深,根不固,目標達不到。要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是什麼年齡最好?三歲就要開
始,要教他念《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國古時候私塾裡面的教科書,那
都是真正有智慧、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編輯出來的兒童讀物。兒童讀這些書就是讓他記,
不要講解。所以什麼?念遍數,每天你看這個孩子,你教他一段,古時候講幾行,教他十
行,他念十遍就可以背了,這是測驗他的根機,他的能力,十遍就能背,就正好適合他,
那督促他什麼?督促他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他一生都不會忘記。這本書念完
了,再念第二本,第二本念完了,念第三本。從三歲到十歲,大概四書五經都能背過,十
五歲以上智慧慢慢開了,老師就跟他研究討論。
  老師怎麼教學生?因為這些東西學生都會背過,背得很熟,老師讓學生講演,跟同學
老師一起分享,你把你所悟到的,講給我們大家聽,老師做印證,講得不錯,確實悟性開
了。每個同學都要複講,這就是考試,測驗成績,老師還有更深的意思,可以跟學生在一
起研究討論。「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經上這兩句話用在儒家可以,一個道理,同出
一個境界,這個教學的目的達到了,要開悟,沒有開悟,目的沒達到。所以老師不能講給
學生聽,為什麼?那是你老師自己悟到的,不是經書的真實義。經書真實義是誰說的?是
佛說的,孔子說的,祖師大德說的,真正大徹大悟的人說的,那都是一樣的,真的悟到那
個程度,那這本書裡頭什麼意思?給你說,部部書都是無量義,不但每一部書是無量義,
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於每一個字都是無量義,一點都不假,那是什麼?大徹大悟了。他
給你講這部經,應機說法,你是什麼程度,他就給你說什麼,你能聽得懂,你能聽得生歡
喜心。你的程度高,他說得深,你的程度淺,他也說得淺,淺深廣狹得大自在。所以法沒
有定法,任何一法都通一切法,任何一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自性。所以教學的
目的是開發性德,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東方人,佛菩薩聖賢人
教人,標準在此地,我們要懂得。
  我勸同學們,我們要認真學習。內要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見
思惑是非常大的障礙,這個東西放下就證阿羅漢果。外面,我們表現在外頭要學孔老夫子
,五德:溫良恭儉讓,表現在外面;內裡頭斷貪瞋痴慢疑。那是什麼境界?清淨平等覺出
來了,清淨完全出來了,平等開始有了,覺也有影響了,小覺悟,沒有大覺悟,重要!
  夫子,學生對他老人家的讚歎,可見得是真的不是假的,溫和、善良、恭敬,我這樣
說他容易懂,對人恭敬,對事恭敬,對一切萬物恭敬,重要!節儉、謙讓,要謙虛,要懂
得讓別人,孔老夫子表現在外面,難得。希望我們每個人要向孔子學,溫良恭儉讓;要向
釋迦牟尼佛學,放下貪瞋痴慢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擔子才擔得起來。
沒有這十個字,這個擔子擔不起來,說著好聽而已,不能兌現。所以夫子、釋迦給我們做
出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學。
  這底下也有,「淳淨,指內心之清湛離垢。溫者,良也,善也,和也」,平和。「和
者,平和。溫和,指儀態之溫良和美」。這我們要學,人家見我們面都歡歡喜喜,不要人
家討厭我。我要別人喜歡我,我要先喜歡別人,這肯定的。要學神聖的愛、上帝的愛,上
帝愛世人沒有揀別的,沒有分別,這個要懂,沒有附帶任何條件。你尊敬上帝,上帝愛你
;你侮辱上帝,上帝還愛你,這個道理要懂。佛法講的,講得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緣是條件,無條件的大慈;同體是一體,我們是一體,眼睛跟鼻子是一體,牙齒跟舌
頭是一體。一體還能分別嗎?這叫真愛。凡是有條件的,假愛,虛情假意,不是真的。不
是真的你要放在心上,哪一天他不愛你了,你就痛苦來了。如果從來不放在心上,他不愛
你,你還是愛他,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這叫功夫。所以溫和。
  『寂定明察』,「寂定者,實際之理體」。實際是什麼?實際就是真如,就是自性,
就是真心。真心的體叫實際,我們存心、用心都要與實際相應,這在佛法裡名詞叫「寂定
」。寂是寂滅,定是如如不動,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
本無動搖」。心有沒有動?沒動。搖晃是動的樣子,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真心本無動
搖。妄心剎那剎那在搖晃不定,前念滅後念生,生滅的頻率很高,我們完全不能覺察。到
近代的科學才發現,但是它沒有講出,具體沒有說出來,只是說非常高的速度,高到無法
想像。
  在佛經上是有明文記載,彌勒菩薩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說出來了,科學家
沒說出來。三十二億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的是三百二十兆,這
一彈指,它搖晃多少次?動搖多少次?三百二十兆次,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今天電視的屏
幕,我們曉得畫面是跳動的,是一個接一個的動畫組成的,知道速度太快,快到什麼程度
?一秒鐘一百張,一百個畫面,一秒鐘,我們完全沒有感觸,沒有看它在動,太快了。整
個宇宙,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接觸六塵,這個速度。彌勒菩薩告訴
我們一秒鐘多少?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等待二、三十年之後
,科學技術也許能發現,然後告訴我們,佛經講的是真的。
  寂定就是自性的樣子,明察,「智慧之照用」,明是明瞭,察就是觀察,觀察入微。
菩薩能夠明察念頭,微細念頭波動現象,他怎麼?他看到了、他聽到了,六根的作用他證
得圓滿。我們不行,我們完全有障礙,聲音小的聽不見,波動快的看不見,波動慢的能看
見,波動快的看不見。聽聲音也是的,鼓能聽得見,鐘能聽得見,你敲個碟子就聽不見了
。所以明察,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宗鏡錄》裡頭說,「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講得好。永明延壽大師說的這兩句話,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是菩薩境界。菩薩是一心為宗
,起作用,照萬法,整個宇宙,沒有空間,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徹照。
  「寂定如鏡之體。明察如鏡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就
是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寂而常照。記住寂才能常照,心上妄念多了,照就沒有了,就迷了
。所以寂就是定,定愈深照得愈廣,愈深愈清楚。今天極微之微,這物質最小的單位,科
學家發現了,從發現原子,一九八O年代,到今天發現微中子,幾十年的時間。彌勒菩薩
做的報告,三千年前,他沒有儀器,他看到的,怎麼看到的?寂定看到的,不需要用儀器
,寂而常照,諸佛法身菩薩都是這個境界,他怎麼會不明白?怎麼會不清楚?三賢菩薩有
,但是照得沒有這麼深,沒有這麼廣。佛在經上說的不是迷信,我們要相信,我們可以證
得,我們如果往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六種的神通全現前了,這不是我們自己
修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當然我們自性裡頭有,自性裡沒有也加
不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寂而常照。記住寂才能常照,心上妄念多了,照就沒有了,就迷了。
所以寂就是定,定愈深照得愈廣,愈深愈清楚。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7 14:10:00
真的學淨空的理論,建議閣下老實念佛來淨土相應,拿淨土經來現解無明是不究竟的。淨土經並非了義經,如果以淨土解經究竟,那閣下可自問在極樂世界,還有什麼要學,真的沒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7 16:30: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7 17:38:00
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10-17 18: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10-18 00:0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