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無明是如何生起?

作者: claudeee (禍風行)   2016-10-17 00:00:54
如題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無明是如何生起?
成佛以後 無明是否又會再度生起?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jme0f9_60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1:56:00
眾生本具成佛的潛能,具有成佛的潛能能力,不是本來是佛無明是無始以來的顛倒妄想,經中常說無始無明,無始無明顛倒妄想將無自性執為有自性,成佛斷除無明不再生起無明經中說無始無明世無始以來就有,無始以來就有將無自性執為有自性的俱生我執,怎麼生起呢?心對境時自然顯現為實有,將顯現為實有執為有自性的顛倒妄執,薰習這樣的非理作意,引生貪瞋等一切煩惱。這個問題經常在上課時被討論到,本具成佛的潛能和本來是佛,二者不要搞混了,才不會產生相似法的錯解。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7 13:06:00
無明就像黑暗,其實根本沒有黑暗這種東西,黑暗只是光明的失去.所以一燈能破千年闇室.如果真有個無明,那麼長遠以來累積的無明豈不是幾乎不可能清除?這就像業障,佛說業如果有形體,虛空法界都裝不下可是事實是業沒有形體,就像無明,只是我們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佛用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故事說明過你戴著眼鏡找眼鏡,是你的一念不覺,忽然以為眼鏡不見至於你哪一秒為什麼迷了?可能因為你緊張 你晃神,總之是在一個境界裡,你一念不覺,然後念念不覺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13:00
無明煩惱是有的,但煩惱也是無自性,故無明煩惱才可斷除無明煩惱分為理所破與道所破,理所破的對境是不存在的,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7 13:15:00
所以心經裡面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15:00
因為無明的心將對境顛倒妄執為有自性,而有自性的對境實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16:00
際上是不存在的,這是理所破的部分,先要通達理所破,進一步才有辦法斷除道所斷的煩惱執著心。無無明是指,無明是無自性,並不是說沒有無明,要將口語的無-沒有(不存在),與經典脈絡中的無自性(緣起自性空的存在)區分清楚,才能夠正確了解佛法經典中字詞間的涵義。坊間一些鸞壇扶乩文,有的就是因為對佛法經典文字望文生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7 13:25:00
至於無明是否會再生起?楞嚴經說:木已成灰,不復為木矣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26:00
義,而產生一些附會的參雜佛法文字名相在其中的文章,所以學習佛法要依於正統的佛典三藏去聞思學習,比如心經是出自《大般若經》第421卷與第429卷,而古印度那爛陀對於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10-17 13:29:00
所以一個問題是 佛是不會有無明 還是佛知道他是無明而不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29:00
般若經聞思學習實修的傳統,依龍樹菩薩中觀理聚六論闡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30:00
般若經的顯義空正見,依彌勒菩薩現觀莊嚴論闡釋般若經的隱義道次第,這是正確依於佛典實修俱格傳承的聞思修。原po提到成佛,這是走大乘菩提道才說到的目標,聲聞獨覺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7 13:34:00
無明可以參考《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五六)~(二五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34:00
行者只求解脫不求成佛,前面推文提到的無始無明是以佛果為目標所要斷除的所知障,即無明的心自然顯現為實有的部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7 13:36:00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誰拿來說的就由該引用者解釋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36:00
分,《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7 13:37:00
自己不懂還引用,不異乎無明?也算做出一個實例了。『成佛以後 無明是否又會再度生起?』要生在哪?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7 13:41:00
斷除無明所攝的煩惱障與所知障二障隨一,須修習以無我空正見為所緣的止觀,《雜阿含經》:「何等法應知應斷?所謂:無明及有愛。何等法應知應證?所謂:明、解脫。何等法應知應修?所謂:止、觀。」《大乘莊嚴經論》:「普欲諸功德,是二悉應修者。若人遍欲求諸功德,是人於止、觀二行悉應修習。」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7 13:50:00
至於summertrees板友所云:『無明就像黑暗,其實根本沒有黑暗這種東西…』,照這理論也不用明了,反正又沒有無明。更別提現在的狀況倒底是亮還沒亮?實在錯得太離譜了,換個說法免得您聽不懂,現在summertrees板友亮了沒?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五六)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10-17 17:28:00
成佛最終結果也是涅槃 沒有生不生的問題了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9 21:53:00
佛的三明六通中有一項漏盡通,表示無明永斷不會再生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