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639經 僧團已空/修四念住為自依止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09-05 00:15:00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39.htm
北傳:雜阿含639經 南傳:相應部47相應14經
檢索 關涉主題:實踐/自依止法依止、修四念住‧譬喻/僧團已空、大枝大岩先壞
(09/02/2016 11:10:25 更新)
雜阿含639經[正聞本813經/佛光本653經](念處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偷羅國跋陀羅河側傘蓋菴羅樹林中,尊者舍利弗、目揵連涅槃未久。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布薩時,於大眾前敷座而坐。
  爾時,世尊觀察眾會已,告諸比丘:
  「我觀大眾,見已虛空,以舍利弗、大目揵連般涅槃故。我聲聞唯此二人善能說法,
教誡、教授、辯說滿足。
  有二種財:錢財及法財,錢財者,從世人求;法財者,從舍利弗、大目揵連求,如來
已離施財及法財,汝等莫以舍利弗、目揵連涅槃故,愁憂苦惱。
  譬如:大樹,根、莖、枝、葉、華、果茂盛,大枝先折;亦如寶山,大巖先崩,如是
,如來大眾之中,舍利弗、目揵連二大聲聞先般涅槃。
  是故,比丘!汝等勿生愁憂苦惱!
何有生法、起法、作法,[有]為法、壞敗之法而不磨滅!
欲令不壞,無有是處。我先已說:『一切可愛之物,皆歸離散。』我今不久,亦當過去。
  是故,汝等當知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謂:內身身觀念住,
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
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
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7相應14經/烏迦支羅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在舍利弗、目揵連已般涅槃不久,世尊與大比丘僧團共住在跋耆的烏迦支羅
恒河邊。
  那時,世尊被比丘僧團圍繞著,在露天處坐。
  那時,世尊觀察變得沈默的比丘僧團後,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對我來說,當舍利弗、目揵連已般涅槃時,此眾看起來像是空的。
  比丘們!對我來說,此眾是不空的:凡舍利弗、目揵連住的方向,那方向是不必關心
的。
  比丘們!凡那些存在於過去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些世尊也有這樣最勝的一對弟
子,猶如我的舍利弗、目揵連;凡那些存在於未來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些世尊也必
有這樣最勝的一對弟子,猶如我的舍利弗、目揵連。
  比丘們!對弟子們來說,不可思議啊!比丘們!對弟子們來說,未曾有啊!他們將是
遵從老師的指示者、反應教誡者,他們將是四眾的所愛者、合意者、應該被尊重與尊敬者

  比丘們!對如來而言,不可思議啊!比丘們!對如來而言,未曾有啊!當像這樣一對
弟子般涅槃時,如來沒有愁與悲。
  比丘們!在這裡,這如何可得:
『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
比丘們!猶如有心材住立的大樹,最大的枝幹會斷落。同樣的,
比丘們!有心材住立的大比丘僧團,舍利弗已般涅槃了。比丘們!在這裡,這如何可得:
『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
  比丘們!因此,在這裡,你們要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而,比丘們!比丘如何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觀察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法上觀察法,熱心、正知、有念,
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以法為島,
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比丘們!不論現在,或我死後,凡任何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
歸依;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者,比丘們!對我來說,這些比丘必將是
任何那些對學熱衷者中第一的了。」
註解:
1.「聲聞」為「弟子」(sāvaka)之古譯。
2.「起法、作法」,南傳作「存在的」(bhūtaṃ,另譯為「已變成;已出生」),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生成」(come to be)。
3.
(1)「有為(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有條件的;為條件所支配的」(conditioned)。
(2)「無為法;無為」,南傳作「無為(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非條件的」(the
unconditioned)。按:這是指涅槃
4.
(1)「自洲(SA);當自然法燈(MA);當自熾燃(DA);自熾然(AA)」,南傳作「以自己為島
」(attadīpā,自-洲/燈),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以你們自己為島」(with
yourselves as an island)。
按:「dīpa」有兩個意思,一是「燈火」,一是「洲島」,
後者又引申為「庇護所;依靠」。
(2)「法洲(SA);熾燃於法(DA)」,南傳作「以法為島」(dhammadīpā,法-洲/燈),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以法為島」(with the Dhamma as an island)。
(3)「不異洲(SA);莫然餘燈(MA);勿他熾燃(DA)」,南傳經文無,推斷應為「不以其他
為島」(anaññattadīpā)。
5.「未來世;未來時」(anāgatamaddhān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未來」
(in the future)。
按:巴利語的「世」(addhāna),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譯為「時間,世、行路,
旅行」,Buddhadatta譯為「a long path, time, or journey; highroad」,可以指來生
,如SN.22.82的「但願我在未來世有這樣的色!」也可以指當生中的未來,如SA.75說
如來「於未來世開覺聲聞」。
6.「未曾有」(abbhuta),另譯為「不可思議」,別譯雜阿含經即這麼譯的。
而「不可思議」(acchariya,也譯為「希有」),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令人驚奇的;不可思議的;太棒了」(wonderful)。
這類讚嘆形式的經文漸集成一類,即為《九分教》的〈未曾有〉,
後來編入《中阿含經》、《長阿含》、《增一阿含中》,如《中阿含經》有〈未曾有法品
〉,《中部123經》為《不可思議-未曾有經》(acchariya-abbhutasuttaṃ),
參看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727。
感想:
依然是令人感到略有惆悵的一經,大弟子們如 舍利弗、目犍連相繼涅槃了。
僧團的教化者也瞬間少了台柱,
世尊開示:比丘們別因愛念的事物離開而憂惱,而是要依靠自己、依靠佛法,而法門就是
四念住,以自己的身心為觀察對象,安住在念住中,就是依靠佛法的學習了。
突然有另外的感觸,佛法是方法的傳承,真的要依靠佛法,也只有靠自己的實修了,
說來也是很實際的必須靠自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