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大小乘對苦的認知是一樣的嗎?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9-04 23:52:04
看到一篇facebook的文章 主題不是苦
但是稍微有一點點很小的相關 或許可以提供給大家思考看看
個人體會是
淨土不一定不能是現世 轉生也可以是當下
facebook頁面
http://tinyurl.com/judglnh
轉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後
佛教中轉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連續性有關,而不僅只是平常所認為的轉生進入不
同身體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於特殊的因緣而出現、消失,這與佛法中出生、死亡和轉世
的理論完全一致。
身體和心無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兩者還是不同:身體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
容器內所裝的東西。身、心兩者各有它們創造和延續的因緣,這些因緣中,只有一些是兩
者共通的,譬如身體被打了一巴掌,心也會感到痛苦。一般來說,身和心是不同的現象,
舉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體老化的時候,心仍能保持年輕。
由於身、心關係密切,二者自然會彼此影響。當其中一者受到干擾,另外一者就會感到震
驚、悲傷、偏執,以及其他各種身體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畢竟是不同因緣的產物,因此要止息這兩種連續現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緣。年老
、意外、饑荒等耗去了身體的因緣,但卻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摔得完全
粉碎,不再是個碗了,而米卻依然還是米。很幸運地,所盛物永遠不會成為容器,否則“
蛋炒飯”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於心識之流的因緣在身體死亡之後仍然繼續,所以除非有什麼阻礙,否則心識便繼續下
去。只要仍有自我,就有二元對立,那就造成業力;而業的能量,就是不管身體發生什麼
,都讓心識之流持續下去的緣。心的連續就是所謂的再生。因為心具有色蘊的習慣模式,
所以轉生通常和取得某種物質形體有關。
然而要出現轉世,即心識的相續,倒不見得身體一定要死亡才能發生。每當一件事物終止
、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了。如果我們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接著,為了安
撫自己,以服用鎮定劑或毫無節制地進食來麻痹自己,讓心變得愚昧,那麼我們就在畜生
道中投生了一陣子——這就是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運作狀況。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
出生於某種境界,現在的心又創造出緣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況。
成佛是相續心識的唯一障礙和對治方法。成佛摧毀了“自我”的妄見,從根切斷了心的相
續;也可以說,把種子燒毀了或者關掉投影機,電影便完全消失。
轉世再生和永恆的靈魂毫不相干,佛教中並沒有永恆的心這種概念。雖然今天的心和昨天
的心不相同,但沒有昨天的心,就不會有今天的心——兩者不同,卻又不是完全不同。心
就像河流,是連續或是過程,現在的狀況和以前的狀況,並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
就算是幾分鐘或幾秒鐘之前的心,現在也已經改變了、已經不同了。如果昨天和今天的心
完全一樣,那麼就不需要記憶;在這種情況下,你也不可能忘掉任何東西。無常和變易使
記憶、遺忘和所有心靈過程成為可能。
如果心是永恆的,你就無法加入或減去任何東西,因為永恆是不可移動、不可變易的,永
恆也不受時間、空間、方向,特別是活動的影響。心的活動必然包含變易,這就是無常。
與心的移動和變易有關的念頭和意識,對於永恆的心不可能有任何影響,因此,永恆也是
無法表達的。如果你的心是永恆的,改變對於某種事物的感受就不可能,因為根據定義,
永恆否定了變易的可能性,而移動與成長包括在變易之中。永恆的靈魂也不會比較好,因
為這種改變會扼殺了靈魂的“永恆性”。
※ 引述《hywu (hywu)》之銘言:
: https://youtu.be/BaB6PHO7snk
: 8分多鐘的影片提到求生西方淨土仁者知道有苦,也想離開苦,
: 但不針對苦來處理,重點在求往生。
: 淨土法門得利益的不是以斷煩惱得利益,是因為知道煩惱、厭離煩惱,而往生極樂世界得
: 利益的。
: 是以聲聞的知見做基礎,而不是以聲聞的修法做完成。
: 希望能對修學淨土法門仁者有利益。
: 在此節錄片段,若有錯誤,煩請指教。
: 另,最近才知道beyondband45版友為出家法師,
: 在此,弟子頂禮 beyondband45法師!
: 在此引用大智度論,說明出家師父之殊勝。
: 《大智度論》第三卷,「別釋初品中三眾義」的章節中,有一段偈語:「孔雀雖有色嚴身
: ,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 阿彌陀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6-09-05 01:26:00
這不算基礎入門等級,但還可以再深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