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一下如何戒除手淫

作者: imtaku (taku)   2016-07-04 09:28:09
要多管齊下吧。首先杜絕會讓自己產生手淫慾望的東西,例如不要看表特板、刪除電腦裡所有色情的影片、圖片等。。。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10:59:00
這是生物與生俱來的生理現象,你硬是壓抑它,它就會轉換成其他瞋心衍生的行為,但也不是過度放縱,世事皆如此,過猶不及,素食也是,有人肉咬一咬便吐出來,修行不是壓抑,當你用安班念修習四念處,當你的心沉靜,清淨到了一個階段時,貪瞋之心會漸漸平息,自然而然的減欲,那才是正道,當然無所求的佈施也可以減欲。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7-04 11:03:00
Rabgit1974說的很棒中國一堆邪書倡導自慰後產生怎樣亂七八糟下場甚至如何如何,一堆迷信,不看現實狀況的居然會相信佛也只從內心去處理,對於有此慾望也說可以嫖妓,但要附錢一堆超高道德的卻不敢去批評這段事情每次看到那些說打手槍會敗腎傷身體,就很想笑金手指加藤鷹...有出現敗腎或是身體不好嗎???不要再相信那套邪說了,不提倡淫慾,但不能騙人說淫慾敗害會造成如何...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2:50:00
戒、定、慧壓抑=》減慾=》騰升智慧=》無動於衷。你我非上上根器之人,修行只能循序漸進,才能不斷前進。手淫或交合究竟是有害還是有益,端看從何等角度看待。若對於想取妻生子之人,家庭幸福是其人生圓滿,自可不必壓抑;但對於想求究竟解脫的修行者而言,性慾,於心是煩惱的障礙,於身是不必要的元氣耗損(練氣衝脈)。而他人過度縱慾,是否有敗腎或其它跡象,你我非當事人,無法清楚知悉當事人情況,但我認為,已經埋下晚年病苦纏身之因,斷送百歲長壽之果。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7-04 13:41:00
學佛不是在求長壽,而是解脫,了解正確觀念如果用那種偏激,恐嚇,詐騙的方式說手淫會怎樣還沒有長壽已經先犯妄語,更不用說假借佛法的方式應該會罪加一等~不可不慎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14:07:00
rc大,我上面有說對治法,對於解脫前的修行,對治各方貪瞋癡,佛陀都有留下循序漸進的對治有為法,但不是壓抑,是先面對與接受自己的原始慾望與黑暗面,在一開始即以聖人為目標去壓抑自己,認為修行人不該如何如何,最終不是以暴力作為出口,不然就像許多神父做了那些事情,禪修是很好的修行,但不是練禪修功夫等級,是讓心更寧靜,才有能力止觀,對治習氣。
作者: smallkelp (小海帶)   2016-07-04 14:37:00
推ra大與s大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4:42:00
Ra大,您第一段所言我是非常同意的,後面我所言的,只是對於st大的手淫不傷身不太苟同,有感而發罷了。而關於持戒,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壓抑慾望,但即使是在壓抑,也算是一種進步了,因為大部份的人是沒辦法跳過這一步,而直接到達智慧的境界st大,學佛的確不是在求長壽,我只是在針對您以加藤鷹作例子,這點回應,沒有牽扯到學佛這邊去。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連淫慾都不想看破,何來解脫可言以手淫會傷身敗腎,藉此恐嚇他人戒淫,對於身體健康之人,效果或許不大,但如果是對體弱之人或很重視養生者呼籲,是否可能開啟他的戒除動機?常說惡有惡報,做懷事會下地獄受苦,也有恐嚇的意味,那是否就不能在說了?以恐嚇的方式勸導,比起使其了解經典道理進而改善,的確是下等方法,但在怎麼差也都還是一種方法,大部分人皆不是上等根器的天才,能一聽到道理就馬上改,所以應儘可能的以各種方法勸導,隨順其因緣教化,而非像st大您所言,只要有這樣呼籲的就屬於邪書說法的範圍
作者: kalestorm (沒心情)   2016-07-04 16:14:00
手淫不會傷身敗腎, 我反對為達目的而進行不實宣傳同樣都是出精,出到空氣和出到產門,為何前者能比較傷身?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7-04 16:19:00
手淫千萬不可有 不也是一種邊見?恐怕金剛乘會有不同看法不問對方實際上是何種根器 直接通通以下等根器一視同仁是否也會事倍功半?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7:18:00
ka大,手淫會傷身,我也是從道典、中醫、網路上其他人和自己經驗中所總結的看法,跟現在主流科學提倡的研究結論:手淫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確不同,您若認為手淫不會傷身就不會吧。
作者: popoan (波波安)   2016-07-04 17:26:00
別以為有牆擋住就看不到您,無形界千萬億隻眼睛正在看著您喪失菩提,當然不是一件好事刪除電腦檔?當念頭來時,瀏覽器搜尋關鍵字,網路還是一堆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7:31:00
no大,我前面有說了,『端看你從什麼角度看待』,只想娶妻生子傳宗接代,不求解脫輪迴,那就沒關係,但對於想追求到更高的心靈層次,究竟解脫的修行者而言,最終都必須要以智慧將其斷除才能達到,難不成有淫慾還能成佛嗎?
作者: popoan (波波安)   2016-07-04 17:33:00
惡習能斷則斷,一切總歸一句話,都是念頭在作怪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7:42:00
金剛乘會同意手淫??
作者: popoan (波波安)   2016-07-04 17:42:00
設法轉移注意力,把心思放在1年內一定要考幾張證照之類的
作者: kalestorm (沒心情)   2016-07-04 17:50:00
這是 "出精到產門不傷身" 的意思?道教房中術說還精補腦,性交不可洩精會傷身,你要信嗎...只要能解釋"出到空氣"會比"出到產門"傷身的原因就好。要宣揚"凡出精就傷身" ,我是無所謂。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7:59:00
密宗也有存在雙修的說法,所以我也信了?順帶一提,目前我自己是主修藏傳的六字大明咒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18:20:00
斷除,成佛亦是貪念。定中生慧,水到渠成,才是正道,當然,根器人人各異,但非使用極端的手段,舉個例,以佛陀的智慧,他能看出一個人的根器,若需要引導,要用什麼方式,能有與他見面的因緣,卻沒有善根福德,依其根器恐還需要幾世的磨練,只能先告訴對方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其餘再多說也是多餘的。。。佛陀早年的生活也不乏欲樂,也修過苦行,正因為他經歷過,也做錯過,他才能踏上正道,法界中,黑白是共存的,善惡是個人的認知,了解?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19:45:00
Ra大,我是這樣理解您的上一段話。先入世才能出世,所以佛在法華經用三界火宅喻,長者雖“有能力”把小孩抱出去,但最後還是選擇用其他方式讓小孩“自己走出火宅”,而人性中的五欲黑暗,雖然會是一種障礙,但能跨過去也會是修行路上成長的養份,否則佛菩薩們為何不直接用大神通,將人性中的惡面消除讓我們直接成佛就好,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先體驗過五欲的快樂跟痛苦,才能依照佛菩薩流傳下的方法,從五欲中“自己走出來”,所以體驗五欲只是成長的必要階段之一,所以修行也必須是『循序漸進』,循序漸進的修行也是我在推文中,一概的主張。我也同意想成佛是種貪念,但個人覺得還必須看是否出於利他的“動機”,而且個人覺得這種貪念,至少比只追求五欲的貪念還要好,也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不斷前進的動力。以上見解,若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謝謝。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7-04 19:48:00
成佛解脫的推動力是善法欲,善法欲的欲心所,是伴隨心王的心所法之一,例如別境心所有「欲、勝解、念、定、慧」而貪心所屬於煩惱心所,貪心所不是別境心所,別境心所也不是貪心所,善法欲通四正勤的精進,不同於十不善業道中三不善根裡會引生惡業道的煩惱心所,十善業道身三語四意三,意三不善根為貪、瞋、邪見,欲心所不等於是貪心所,兩者不要混淆。佛的心相續中也有「欲心所」,「佛欲無減」是佛的十八不共法的功德之一。可參閱 #1Lm_zF56 「欲心所」和「煩惱心所」之差別#1MCOpXXf 「善法欲」的檢別:辨別內、外道的善法欲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0:51:00
rc大,我們修行人是使用有為法去契入無為法,佛陀說真理如手中之葉,法門卻如森林般廣大,因為根器者眾,之後有些法門獨立出來成為宗派,加上宗師自己的見解,這是一件不智之舉,因為一直在一個範圍內的有為法上繞,修得再高也不見得能契入無為。。。成佛與念佛這兩件事很難一言敝之,先說說這個真理實相,佛陀本身是阿羅漢,所以不承認阿羅漢就不用說了,阿羅漢本身就只是個名相,給這種心境界的人一個名字,阿羅漢是個言語道斷的狀態,他不會想過去,也不會想未來,簡單來說他就是不再活在過去與未來,他是一直處於當下這一毫秒,眼睛只看眼前實相,因為只要你在頭腦裡想像任何事,你眼前的事物就消失了對吧?他的智慧能讓他清楚看到事物的全貌,也就是不會有誤解,三果聖者包含以下的行者,看待一件事物一定有角度,因為還有一個自我,有我相即有人相,眾生相,不可能中立,而阿羅漢的心的純淨度能讓他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可以安詳自在,眼根接觸色塵,我即色塵,耳根接觸聲塵,我即聲塵.....等。這是一種處於涅槃彼岸的世界,極樂世界指心境而非宇宙中的某處,因為宇宙中的任何一處皆成住壞空,這是教派無法接受的,而成佛需先身滅對吧?阿羅漢基本上對這個色身的老病死是隨順因緣不覺苦,同意嗎?當然包括色身滅後的事也是隨順法界因緣,去想身滅後的事本身就是罣礙,這連初果聖者都清楚的事,成佛,佛是什麼呢?你看不到觸不到的只能心裡想,心裡想的是顛倒夢想,發願行菩薩道,現在此刻便可進行,比如給他人鼓勵與微笑,或某些自發性鋪有坑洞的馬路的人也是菩薩,成佛渡眾需先渡己,當你的智慧來到頂點時,自會了解什麼是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0:56:00
請問ra大,您相信有六道輪迴嗎 ?若相信心穢則感召生於穢土,何不相信心淨則實有淨土可生~楞嚴會上,阿難尊者七處徵心,身內卻無心可找。華嚴會上,佛說萬法唯心造,揭示全體法界皆是自心所現,如今我們又何苦侷限於這個猿猴妄心為"心境"呢 ?可試著朝這方面思考 ~ 阿彌陀佛。近來量子科學家提出 : 意識製造了我們的宇宙,而不是宇宙製造我們的意識。這觀念理論雖還有待驗證,但已經逐步與如華嚴諸大乘經有所共鳴,這也是可參考的現代科學觀點。所謂心境,能感是心,所現十法界是境,心境一如。盡虛空遍法界,這才是我們原本的心量阿,而非這小水泡。^ ^ 阿彌陀佛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1:14:00
所以應該先以自身的般若智慧為目標而非成佛,有了智慧,你便可以因時因地因緣而幫助他人,只要你能讓一個人擁有正知見,蝴蝶效應是無遠弗屆的,這即是渡人,佛陀時代是很嚴格的,佛陀的弟子需到阿羅漢的果位才能獨立出去傳法,因為阿羅漢的智慧無漏,只要智慧還有漏,便可能誤導,時至今日,民智已開,或許寬鬆點,不用到阿羅漢,但是講出來的只要是關係到修行方法,要自己確實走過,引經據典可以,你要曾走過且確實得到利益,以上這些您自己判斷,在下雖是修行中,除了心經外,沒看過其他經文,只有看過佛陀的故事,電影漫畫或文字,YouTube看過一些講經說法,或一些佛學網站,剔除掉有關神話色彩的東西,自己思考自己修,所以我不入任何宗派或皈依誰,相比之下,cool先生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我說的你且看看,因為強要別人聽自己的話,就是一種貪欲苦因。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1:36:00
或許您專於聲聞法教,但大乘諸經也是佛陀所教,不可偏廢這點也是值得留意的。阿彌陀佛正如您所學習的<心經>,本是般若部的濃縮精要,而展開般若部,淨土之言遍及各處,這些難道都屬佛說的神話 ?所以學習不可局限自己所愛,而對目前無法理解就排斥,理應以同等恭敬心待之經典。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21:43:00
多謝Ra大還有Cool大指點只是我還是沒想通,循序漸進的修行,才能不斷的前進,這件事的盲點在哪,阿羅漢也不是生下來就是阿羅漢,佛也不是生下來就是佛,也都是經過累世累劫的修行才達到,佛雖然說每個眾生都有佛性,但也必須經過修行才能明心見性,否則佛為何說要說四聖諦、八正道?宇宙中永遠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修行也該是如此才是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1:43:00
末學只是點出這一些小建議提供您參考,採納與否都尊重。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1:46:00
回bo大,六道輪迴我不肯定不否定,我沒有親眼看見它的運作,但我可以把處在各種狀態的人們當六道看,富有但只享樂的人處天人,貧窮且無力翻身者處餓鬼,皆極樂極苦,無修行契機,人須處人道,苦樂參半,有善根者得修行因緣,想要嗎?那就先行各種無所求佈施吧!至於底下那些我只能告訴你唯心所現之我的看法,你對某個事物有了成見,不論好壞,它在你心裡就是怎樣的呈現,比如天竺鼠,有人覺得很可愛,你覺得他的腳很噁心,那這個事物就是噁心,於你個人的世界而言,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無任何成見,至於宇宙,就是個充滿各種能量與物質的空間,我們需要這個空間,因為沒有空間沒有太陽,月亮,地球,沒有植物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土,那就沒有人一直狂po佛經了對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1:49:00
不肯定也不否定,那您怎麼會有動力發出離心 ?沒有出離心的動力,怎麼能趣向解脫道呢,是吧。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起步還是要對經典有信心才會去實證~我們雖屬凡夫位,但能仰信佛言,如得法眼,手執明燈,下一步才知道要往哪走,這是必然的道理。縱使學習聲聞乘的高僧大德們,他們也非一下子就有宿命通也是靠著仰信佛陀教言,四諦十二因緣法,如實修,如實證最後才證信佛陀之說,真實不虛。大家都是這樣走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2:04:00
出離心,是把這個人世間當五濁惡世所以要離?還是說無論你在世間無論處於什麼環境狀態都可以不生貪瞋心?那一個是正確解答呢?至於經典,不是不重要,我在宗教版任何回文都是臨時從腦袋裡輸出的,因為我不覺得經典有什麼幫助,這裡每天被某法師的法語或經典內文刷版,有誰因此開悟?經典確實重要,你要有智慧判斷何為佛親說,何為後人杜撰,對法語能予正確解讀,您有信心否?直接看大法鼓影片不更快?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2:09:00
空杯才能裝水,認清我實是愚痴凡夫,才有解脫時。這是末學在學習上的一點體會。或許您根性較佳,但我肯定是滿愚蠢的,講錯的請您見諒~阿彌陀佛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2:19:00
回ra大,修行是要不停前進不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環境,際遇都是修行材料,首先我們感謝眾生,再來用佛陀的教育來修,但法門太多,真假難辨,所以還是得用行動去證明,是有用的法門會有法喜,如吃到冰棒,嘴裡會有冰的感覺,但修法太多,也要看個人因緣需求,四聖諦的集與道算是一體兩面,你在日常生活中體證看看吧!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22:35:00
多謝Ra大提點,我唸經典大多只是在研究其中的道理是否合理,能否用基本的邏輯貫通,並藉此說服自己,雖然大致理解經中道理,但其實自己在行的方面,還太粗淺,也多謝您後兩段的留言,理面蘊含的道理很深,我還沒完全理解,相信完全理解後,會有一定的進步,感恩!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2:37:00
回bo大,只要了唔無我,就知眾生平等,小孩,老人,殘疾,健全者在我眼中都是平等的,甚至我的晚輩可以如平輩般跟我說話,而我在身受心法的修行中,不斷挑出自己的黑暗面,因為自尊心會自己把他們藏起來,比如度量小,易起嗔心,今天為了自己的利益起貪婪心,為了自我保護而傷害他人,罵別人卑鄙時,深入內心看看自己是否也蠻卑鄙的,找出來,承認它,接受這些面相都是自己,自己沒比眾生高尚,至此才能踏出修行的第一步,佛陀有教,但讀經者能否作到或正確解讀法語就不知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2:44:00
五根手指頭伸出來,平等嗎 ?佛法不壞世間法,平等心不壞眾生差異性,不壞社會倫理。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2:45:00
rc大,不客氣,如果實際以身體實修這方面有問題可寄信問我,我確實有經驗的我會告訴你。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2:46:00
正如同阿羅漢尊著們,仍舊會跟佛陀頂禮。有些法理我們要試著別談太高,容易解錯意。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2:51:00
bo大,禍福相依,黑白共存,無黑也無白。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2:52:00
初學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有黑也有白,這樣才不會入魔。腳踏實地才是我們也學的。^ ^清楚的了知而不依妄心所牽,是覺悟的開始。無我,留給證果的聖人去解釋吧 ~ ^ ^概略談到這了,或許您有證量,是末學愚痴有眼不識泰山,但現前看到了些小問題,分享一些拙見,若不嫌棄,參考看看,如果有不妥請您諒解愚痴末學的無心直言。阿彌陀佛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04 23:15:00
那就先謝過Ra大了!也在此多謝Bo大!這樣一連討論下來,從兩位身上真的獲益良多,衷心感謝!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04 23:38:00
bo大,怎一直講客氣話,大家朋友聊一聊又沒差,交流中無我慢之心,沒發現我只回文不po文嗎?晚安囉~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7-04 23:43:00
感謝您的體諒,末學知道自己貪嗔痴慢俱足,難免會發作,但你我曾有緣,真當朋友,有些話不說,才是真的對不起你希望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我自己實是個愚痴常犯錯的人。抱歉抱歉了~阿彌陀佛弟子規有句話這樣說,善相勸、德皆建 ; 過不規、道兩虧。菩提道上,能成就一位未來佛曾踏過的一塊磚,是我的榮幸~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7-05 15:45:00
等看到稱貪嗔癡不是貪嗔癡 就可以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06 15:59:00
你一定可以戒手淫的 要有耐心 在請彌陀願力加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