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作者: onesadman (一線生機)   2014-09-20 23:45:23
神秀大師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依淨空老法師的解釋,神秀大師是將身比做菩提樹,
心比做明鏡台,為何比做明鏡台呢?
因為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鏡子,
沾染到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好像鏡子照到東西,
心就著在那東西上面,
如吃到饅頭,我們就很專注在那味覺上面享受那感覺,
神秀大師說我們的心要常常反躬自省,擦去塵埃,這是他的偈子。
而六祖慧能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他的意思是說本來自性是什麼都沒有的,哪裡會有塵埃呢??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好比我剛剛舉的例子,吃到一顆饅頭,
在我們還沒吃到饅頭之前,自性是如如不動的;
聞到饅頭的香味的時候,自性跑到嘴巴去流下了口水,
接著我們咀嚼著饅頭,享受著它的美味,
這個時後自性仍然在嘴巴裡面,
等到吃完了,自性又回歸它本來的樣子:空。
可見得自性是藏在我們身上,
本體是無,藉著六根遇境而變成有,
等到事過境遷又變成無。
譬如有人,對女色一直不能忘懷,
路上看到漂亮女生的時候都會行注目禮,
這個時候他的自性(覺性)就跑到了眼睛,
但是他覺得這樣不對,於是他就不看那個女生;
讓他覺得不能這樣做的,也就是他的覺性(自性),
雖然眼根染色境,但是自性都非常清楚自己這個時候眼根染色境,
而那個知道自己眼根染色境的,就是我們身上如如不動的佛性,
它卻未曾動搖啊~~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抓住這個未曾動搖的自性,依著它來修持,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如剛才那個例子,假如任由自己的(心)意繼續染著在那個女色上面,
而不理自性的自覺(覺得這樣不對),那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貪欲是會越來越膨脹的,最後可能就會手淫、甚至犯下罪刑。
一點小小心得,與各位師兄師姐參研~~
作者: killla (Asparagus juice)   2014-09-20 23:50:00
越壓抑的欲望,只會讓人走火入魔,佛祖也是幹過老婆的與其帶著罪惡的觀點去看待自我的原欲,不如去經驗與超越他當你深覺塵欲的無用才會滅絕欲望,只有成熟的果子才會落果既然明瞭世間相皆塵埃,心鏡自明無損毫分,何苦怕落塵埃?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9-21 00:25:00
概念像禪宗不著相,但本來無一物,又該如何抓住自性呢 ?這在落實上還滿高難度的,上根人比較有可能辦到。末學根性鈍,所以選淨宗方法,允許著相,抓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我還有一點能力辦到。 = ="印象中 "能知、所知" 好像是指第六識 ?不知道有沒記錯能所雙亡,好像才能契入自性的樣子。這可能要請版上修學 唯識或禪宗的佛友來解答了 ~版上有位poohkoala佛友,對禪宗這方面分析滿好的,您可以請教p大看看 ~ 阿彌陀佛 !
作者: lilneige (lilneige)   2014-09-21 01:07:00
對於“能依,所依”等的拆解是否要瞭解到非常仔細,我自己的看法是要看情況,因為最後自己選取修行的方式,可能仍然是一樣的。瞭解了可能加深對於慾望等是如何生,但若一頭栽在裡面卻又沒法全解,執著在裡面就不是很好以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時間上等的配合,老實念佛到一心不亂的方式是真的很好。菩提身是樹,菩提本無樹。是有還是空?要記得中觀,緣起性空。不落二邊。非有、非非有。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4-09-21 08:35:00
慧能的偈子比較貼近[緣起]觀: 世間一般皆因緣和合而生滅,並不存在一個實有的東西; 在此之前他並沒有受過佛法的啟蒙就能有這樣的見解, 這就是他之所以被五祖弘忍認為是利根之人的地方其實禪宗很多東西不要直接看, 真的很容易誤解; 若有先看過阿含經之後, 再來看禪宗的東西, 會比較容易抓住它要表達的是什麼
作者: buddhanature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14-09-21 09:30:00
說似一物即不中自性離開能所。心不可緣至。自性卻能生萬法。自性不能抓。抓無可抓。所抓皆非自性。自性之感,竟虛空。偏法界。以自性為依歸,能否恢復自性?以自性之德能如慈悲眾生。清淨不染。智慧平等覺悟等自勉。卻能漸除非自性之障。自性如虛空中之日。本自如是。不假求日。當以佛陀教法務除自障如烏雲黑夜等。莫求如日之自性。自性自顯。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21 10:17:00
要先認識何謂能所,能所二空是說能取所取異體空,能取的有境和所取的對境二者,體性是異的執著,破除這種執著即是能取所取異體空,簡言能所二(異體)空,這是粗分法無我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4-09-22 00:00:00
那個饅頭跟看女生的例子根本就只是心、心所法怎麼會是自性呢第一次看到有人說自性還跑來跑去的...Orz
作者: bule1212 (停止)   2014-09-23 09:13:00
不是抓著未曾動搖的自性來修行而是體認自己所認識的自己都是眾緣所成 各種條件而成的所謂的自己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 獨立的 稱之為自性的對象那如何以此自以為虛妄的自己作為修因 而想緣永恆的清淨如來藏 或自性空的 立意只是在破去斷滅或偏空激進的論斷莫要把如來藏或自性空 當做有 來執修有興趣再慢慢說吧XDDDDD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24 20:17:00
佛陀未出世前,印度外道就有認為自性受五蘊身束縛,從五蘊身解脫出來自性就自由了,這是外道思想。沒有斷除我執煩惱也沒有發菩提願菩薩六度萬行利益有情,純粹耽於自我。這種自性妄執佛陀已加以破除,不能入於緣起中道的正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