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音樂與三摩缽提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3-02-15 00:06:19
之前看板Buddha的前輩、師兄有提及:"用行法次第的原理來說,淨土就是明心見性者,
藉由「三摩缽提(sama^patti)」製幻的方式,用性光團所創造出來的。
《真珠美人魚》有一首曲子,原聲帶(Original Soundtrack,簡稱為ost)
Tabidachi
https://youtu.be/oIQwAtVoJtI
日文的「旅立」,羅馬拼音是「Tabidachi」,意思是「出發、離開」
從歌名來看,這首歌聽起來有點感傷,好像蘊藏著「逃離一個傷心之地」的意味
可是,在動畫的劇情裡,則是露亞終於覺悟,不再畏懼凱特的威逼利誘,珍珠散發著
露亞心中對夥伴的信念與光輝,同伴們的珍珠起了感應,大家趕來現場援助露亞。
在這段劇情播放這首背景音樂。這時,反而給人感到一種安慰、希望到來的感覺。
有時候,同一段旋律,在不同情境下播放,卻可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心境。
佛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參「禪」,有時透過語言、文字表達,可能與表達者原本的意思有所差距、不究竟,
可能需要透過「以心印心」來傳達。
但表達者與接受者之間,有時也需要默契,以利於交流。
文字是這樣,旋律也是如此,影視作品亦復如是。
By the way, 這部動漫作品,原來的名字叫做「人魚的旋律(Mermaid Melody)」
香港的翡翠電視台把它翻譯為《唱k小魚仙》
七色的微風吹拂著,目標是那遙遠的海岬。
在黎明前聽見的旋律,那是一首非常懷舊的歌曲。
向東方的天空振翅而去的鳥兒們,
哪 這就是通往寶島的捷徑。
七座海洋的樂園,在暴風雨的夜晚過後,
為了傳達愛,新的生命會再次誕生。
七座國度的旋律,
即使有一天,又有誰要從這裡踏上旅程的日子到來了,
我也不會忘記的。
緩緩流動的雲朵,消失在彩虹的盡頭。
星星們就像珍珠一樣,開始釋放強大而奇妙的光芒。
從南方的天空,傳來的口哨聲,
是啊 變成大人的時刻,也伴隨著它。
圍繞著奇蹟展開的冒險,
若是將溫柔的母親的願望,懷抱在胸中,誰都能夠出發旅行
在一個群星降臨之夜,的幻想曲,
用滿溢的淚水祈禱,
照亮那無人知曉的未來吧。
https://youtu.be/LUThx7YVwOM?t=41
上述的Legend of Mermaid的歌詞:"七座國度的旋律,就算有天,又有誰要從這裡踏上
旅程的日子到來,我也不會忘記。"又讓我聯想到Hikaru Michi (光る道) 的歌詞(中譯
版本):"順著這道光,讓我們去找出咒文吧,到可以實現被囚禁的夢想的國度去。
就在每個人最初起跑的地方集合吧,...,那就可以解除掉那條無止盡的光之道路的封印
。"佛陀當初舉辦那些法會時,也有眾多菩薩、聲聞、緣覺的佛弟子們來來去去呢。
彌陀淨土,也有許多優美動人的樂曲,就像恆河裡的沙子那麼多嗎?
補充:密教的四種事業的法,叫作「息、增、懷、誅」。
息就是息災;增就是增益;懷就是懷愛,敬愛、祝福的意思;誅就是降伏、調伏。
https://youtu.be/Tgg4Lvehqv4?t=454
今天臨時起意,讀了一點《佛說維摩詰經》,內容中提及,稍微有點感觸。
維摩詰心想:「我生病了,大慈悲的世尊怎麼不派人來向我問疾呢?」
佛陀感應到了維摩詰的想法,於是問眾多弟子,誰能代表佛陀、前去慰問這位居士呢?
......(以下略)
釋迦牟尼佛與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與香積佛,彼此有需要時可以「以心印心」。
阿閦佛(無動佛)也能感知維摩詰居士以神通將妙喜世界搬運至南閻浮提裡。
《佛說無量壽經》裡,阿彌陀佛也能藉由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將自己的形象示現
給法會上的眾弟子們。
美人魚公主們也是透過珍珠「以心印心」。
阿克安蕾芝娜(aqua regina)女神:「為了讓七大海洋恢復和平,我現在賜與你們新的力量

一首充滿愛與力量的歌。來吧,接受我這一首新歌,唱出來吧,美麗的人魚公主們。」
露亞:「請您看著我們吧,阿克安蕾芝娜女神,看著我們唱著這首,由妳賜給我們、
充滿愛的歌曲。」
佛教音樂(聖嚴法師-大法鼓 0152)
https://youtu.be/c-qPwSIyra8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2-15 01:41:00
抱歉打錯,應該是三摩缽提才對。圓覺經: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感謝您的提醒內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02-15 08:27:00
師兄不錯喔,能夠漸漸體悟一切法皆是佛法。三摩缽提是製造出一個幻法來對治妄心 (妄心也是幻),是故師兄從音樂中體悟佛法的道理,如同阿彌陀經經所述,極樂世界中聞妙法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觀經中云,極樂微妙音聲皆演說苦、空、無常、無我。這正是三摩缽提的修法。在見性者的見地中,娑婆與淨土體性一模一樣,只是相不一樣而已,兩者都是自性起的妙用,心皆不染著,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2-15 09:45:00
坦然的面對自己、隨時能接受昨是今非,也是一種無我的展現。如果執於用人類或是自己過去的知見與價值觀,來解析經典、上師所教,就像自己升起一個無形的城牆,會很難印心,就會錯過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了。三摩缽提在操作上也是用觀的沒錯,去觀化。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而生其心’的部分。在奢摩他時,是心中能影現萬法。而三摩缽提則是心造萬法。隨著內觀,慢慢的也會發現,識就像客塵一樣來來去去,就跟車水馬龍一樣,也跟山川流水一樣的成住壞空。慢慢的也就無所謂內外,就逐漸打破身見了。過去將肉身當衣服穿,現在改成將虛空法界當衣服穿。這些都是可以靠觀修去練習並逐步達成的。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3-02-20 13:43:00
謝謝gogolee0210,我目前仍難免摻雜妄想禪的意境,若以「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往往會生出許多誤解。從《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以體會世間是沒有絕對單一獨存、永恆不變及主宰的現象。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2-20 14:29:00
是啊,所以楞嚴經又說: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那十種禪那現境有空可以找出來看一下,警惕自己引以為鑑。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3-04-10 11:51:00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2-15 09:41:00
抱歉打錯,應該是三摩缽提才對。圓覺經: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感謝您的提醒內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02-15 16:27:00
師兄不錯喔,能夠漸漸體悟一切法皆是佛法。三摩缽提是製造出一個幻法來對治妄心 (妄心也是幻),是故師兄從音樂中體悟佛法的道理,如同阿彌陀經經所述,極樂世界中聞妙法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觀經中云,極樂微妙音聲皆演說苦、空、無常、無我。這正是三摩缽提的修法。在見性者的見地中,娑婆與淨土體性一模一樣,只是相不一樣而已,兩者都是自性起的妙用,心皆不染著,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2-15 17:45:00
坦然的面對自己、隨時能接受昨是今非,也是一種無我的展現。如果執於用人類或是自己過去的知見與價值觀,來解析經典、上師所教,就像自己升起一個無形的城牆,會很難印心,就會錯過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了。三摩缽提在操作上也是用觀的沒錯,去觀化。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而生其心’的部分。在奢摩他時,是心中能影現萬法。而三摩缽提則是心造萬法。隨著內觀,慢慢的也會發現,識就像客塵一樣來來去去,就跟車水馬龍一樣,也跟山川流水一樣的成住壞空。慢慢的也就無所謂內外,就逐漸打破身見了。過去將肉身當衣服穿,現在改成將虛空法界當衣服穿。這些都是可以靠觀修去練習並逐步達成的。但是要特別注意,楞嚴經: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所以我們應老實練氣脈明點,由基礎的拙火、寶瓶氣去轉化精氣神,化為神光,再用心意去凝煉。而不是直接貪明、貪光,否則容易被飛精趁虛而入。是啊,所以楞嚴經又說: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3-04-10 19:5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