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為何當初會有比丘修不淨觀而走極端?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湯)   2022-06-14 15:48:49
《雜阿含經》第809經
提到當時有比丘聽了世尊講授不淨觀之後就做出了極端的行為,
應該也是出乎世尊原本的意料。請問這個過程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世尊還沒有講完整嗎? 或是諸比丘沒有正確理解呢?
或說難道"極厭患身"就是要走極端嗎?
諸比丘在走極端以前,怎麼沒想到再問一下世尊呢?
請教大家謝謝。
以下補充<雜阿含經>原文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809.html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聚落①跋求摩河②側薩羅梨③林中。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言:「諸比丘修不淨觀,多修習者,得大果
大福利。」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
餘比丘殺。
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淨,至ⓑ鹿林梵志子④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
者,衣鉢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即殺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魔天住於空中,讚鹿林梵志
子言:「善哉,善哉,賢首!汝得無量功德,能令諸沙門釋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脫
者脫,未穌ⓒ息⑤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諸長利衣鉢雜物悉皆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聞讚歎已,增惡邪見,作是念:「我今真實大作福德,令沙門釋子持戒功
德者,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衣鉢雜物
悉皆屬我。」於是手執利刀,順ⓓ諸房舍、諸經行處、別房⑥、禪房,見諸比丘,作如是
言:「何等沙門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令
得涅槃?」
時,有諸比丘厭患身者,皆出房舍,語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
,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
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
轉盡?」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
…」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唯願
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
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⑦,隨順開覺⑧,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
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能
令休息,阿難!何等為微細住多修習,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謂安那
般那念住。」
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
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4 16:06:00
這件事的主因 是五百被殺比丘的"過去因" 佛也有一些考慮再加上當時比丘的錯誤見解 和魔的煽動 作為助緣詳見 <善見律>: "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總之 就是佛陀觀見比丘過去殺生的果報已經要來了比丘被殺已經是確定會發生的事 佛也沒法改變 也不會因為佛不教"不淨觀" 這是就不發生 反之 如果不教不淨觀的話這五百位當中的凡夫比丘 沒有厭離愛慾就死了 會墮不善處若因為先聽聞修持不淨觀 升起對愛欲的厭離 死後能生善處所以佛陀見到這個未來 教授"不淨觀"未來比丘因為不是這個因緣 所以 佛明確制定 戒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6-14 16:18:00
厭惡身體在你定力不夠前很容易走極端,所以比較適合的方法是安那般那念住,透過呼吸把很髒的不淨的能量排除,使身心光明寂靜,這叫寂滅現前,就不用真的自殺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16:40:00
聽法師說的,當時很多人證得阿羅漢後,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在那打坐,耽於禪樂。佛陀想說這樣子不是辨法,反正阿羅漢已不生不滅,那去死好了。不但要他們去死,甚至還教他們怎麼死。不過這不叫自殺,叫入滅。這是聽法師說的,所以不知那部經有記載。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4 16:49:00
上面那個有點和事實差距太大 佛不會教人去死....所以就算聽的是"法師說" 還是要回來檢視經律論依據較好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16:51:00
然後,才慢慢有大乘法出來,就是這些阿羅漢既已證果,也要讓他們利益眾生為好。「去死好了」是法師的口頭禪,個人是覺的蠻有趣。若果此事屬實,當時佛陀說的應該不會如此直接,可能會說:「有一入滅之法……」之類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4 16:58:00
覺得您聽那位法師的開示 可能要聽2成 其他8成要留懷疑 XD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17:00:00
恩,他的說法是:「要帶疑情。」先前看了一篇文,佛陀對弟子講法,講完後問十大弟子其一說:「你相信嗎?」然後十大弟子之一的回答是:「我還未決定相信。」然後佛陀也是稱讚他。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4 18:22:00
證阿羅漢者是【聖者】比丘,不是【凡夫】比丘,上面網友是去那個道場,聽哪位佛學知見不足的出家法師在傳遞錯誤資訊呢??小心小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4 18:24:00
簡單的說就是法執。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4 18:24:00
要不要去報名基礎且系統化的正信佛學教育課程,從頭學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4 18:25:00
起?例;聖嚴書院佛學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4 18:25:00
約束自己,直到起心動念都不執著了,自然就解脫了。像是電影中有時可以看到戒酒的社團聚會,大家互相提攜幫助影響之下,共同持戒的力量就會比較強大。當戒到一個程度之後發現,已經起心動念上於酒都不執著了,回到本來就不染的狀態,何必還要藉由一個不飲酒的戒律來約束自己呢?這不就如同到彼岸了,還背著船在身上行走一樣愚痴嗎?無需以法自縛,自然展現出來的相就具備這些戒律的樣貌。以上都還是小乘的範疇在大乘中更是以心戒為重。楞嚴經中就說: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當然也跟習氣有關,在一些自己習慣、專精的地方安於現狀,不肯出來,停滯不前。在這個狀態中,常常也會覺得沒什麼問題好問的,或是這樣就夠了。直到過了很久或繞了好大一圈,才又繼續邁步向前。只能說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有些路不讓他們去走完去撞壁,是很難醒悟的。所以在大乘的教法中又教了四無量心,讓人去突破自己的習氣。直到發現心本來就無量,只是過去畫地自限,而失去了無量,卡在自己習慣的東西裡面鑽研。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19:23:00
出家法師的知見足不足該由誰判定?在youtube上聽法師講經也聽了不止一位。剛洗澡時才在想,未來要寫一篇對這些法師的感覺。不過會用a法師b法師這樣……到時如果還記得再寫,忘了就算了。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4 19:29:00
你看那個法師講的法,是都在相上做文章(世間法) 還是以真心本性(出世間法)出發做文章呢?就可分辨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19:34:00
本來學佛學到綁手綁腳就不對。經上有提到,菩薩因慈悲故,連草菜也不敢拔,什麼跟什麼嘛!但或許這種法對某些人是有效的……也只能這樣想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4 19:48:00
我想是每個菩薩修行方法都不同吧,你覺得他綁手綁腳,或許人家不這麼認為呢,就像六祖躲在獵人隊長達15年,就為了日後能傳法,你能說他很執著嗎?真的不需要觀察別人,內觀自己有沒有自在、放下、不執著比較重要。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4 20:01:00
剛剛找菩薩不拔草的經文,找不到。找到這個: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說這是慈悲心。我只覺的莫名其妙。然後我得懺悔寫這些時,瞋心有升起……上面那段寫完,原本要找的經文就出現了: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內充食。你要叫人戒暈吃素就說,講到連草都不能拔真的是過了。所以我對斷暈吃素一事始終不以為然。剛剛在找經文又看到礦物又比植物低一等……這種說法平等心到那裡去了?學佛學到這樣鑽牛角尖喔!此時只想學法師講那句口頭禪:「去死好了。」XDD話說回來,若連草不能踏,礦物不能踏,習得神通「足步虛空」之神足法好像也不錯。但牛角尖再鑽下去,虛空又比礦物低一等,可以踏虛空是吧!真的是不讓人活了。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4 21:08:00
生草有眾生居住,或拔草偶爾見到小蟲逃竄,這麼想,不踏、不拔草應該也是合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4 21:13:00
那些比丘菩薩是盡量不殺生而已吧,活在世界上沒辦法完全不殺生的,光是呼吸喝水就在殺生了。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4 21:42:00
呼吸喝水沒法避(不過水要濾),踏草可以避,差異可能在這,另同意活著難免讓其他眾生死掉。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6-15 00:37:00
覓寂尊者有開示——》https://youtu.be/1KRaFaTwhQg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7:41:00
也不是不踏不拔草合不合理的事。當中的疑情,還得自己去參。能參破否?以我資質,大機率參不破。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5 08:34:00
拔草對小昆蟲來說 等於他整個家被摧毀了有點像人類遇到了颶風的感覺~ 房子都飛上天了如果設身處地想想 是會讓他們很恐慌的 這樣或許好懂一點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2-06-15 11:52:00
不只是修不淨觀吧 很多修行修錯了就會走火入魔我自己的經驗 若修行越深 越會發現魔道就在佛道旁邊 每每驚異不已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12:28:00
對呀!就真的是一念間而已。昨天今天一直想著,怎麼會一段經文就令我動瞋火?是經文不合理,還是我不理解?設身處地想的話,比較想知道這段經文出現的因緣為何?是什麼樣的境界,會寫出這段經文?因為我家是有種田的,農夫觀點,拔田邊草表勤勞,結果經文意思是懶表慈悲……下個結論,不想再對這段經文發言了:清淨比丘大約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卻發願要渡眾生的一種存在。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5 13:28:00
一般殺業的因緣是瞋心,如果不淨觀的修習不善巧,會產生瞋也就是說,不淨觀是對治貪的,沒辦法對治瞋(相對的慈心觀是對治瞋,沒辦法對治貪,慈心觀若不善巧會產生貪),所以修不淨觀對治貪了以後,若不善巧對自己的身體極度厭惡引生瞋的話,就可能因厭惡引生的瞋進一步進極端的行為。(像這樣不淨觀、慈心觀等只能片面的對治煩惱,不能根本對治煩惱,若不善巧修習可能引生其他煩惱,這在<釋量論>有提到)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13:56:00
還好「願我心中無瞋恨,無敵意」一連念了幾天,雖然生瞋,應該是沒失控。XD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5 14:38:00
因為你沒捨識用根,相關技術方法已經多次提及了。就只好繼續被困擾囉~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5 21:46:00
不要在網上教沒受過正確禪修訓練的網友捨識用根等等,畢竟這裡誰也不是過來人=>禪師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5 23:49:00
農夫拔草=勤勞,菩薩修習慈心=精進。從農夫角度,草該拔就拔,然而菩薩不拔草也不是因為懶,是為了修習慈心。反之,菩薩角度,為了慈心不拔就不拔,然而農夫拔草也不是因為要殺生,是為了幫助作物生長。跟吃葷的同事一起吃飯,沒有想過要告訴他吃葷很殘忍等語,只是會告訴他哪些素食很好吃,打破吃素=比葷食難吃的印象。同事人很好相處,責任感很好,因此我也沒有吃葷=殘忍壞人的評價。吃素不是為了顯示他人的殘忍/自己的慈悲而吃,這樣反而有嗔心了,只是覺得有得吃就吃。如果我吃素只是為了去顯示葷食者的殘忍,那好像也沒什麼意義,要說功德可能少之又少,嗔心罪業倒是造了不少。其實行為本身也許沒那麼重要,心之所向才是。Btw,要說優越感嗎?可能有吧,就覺得吃素蠻好的。不過慢心的過失是蠻微細的,先放過自己(?)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6-16 00:36:00
謝謝honyan的分享。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1:25:00
舉例來說 出家要單身 有沒有不合理人性 早期僧眾會有跟在家人的依存關係 他為了專心衝解脫道 很多事情是要依靠在家人去做的 這邊要用分工的角度一起看這種依存關係也會一直改變 讀點南傳的僧眾在家人互動型態 在讀讀漢傳禪宗發展到要自己下去耕田 藏傳等等..============================推廣素食 的確會看到這種問題 因為重vegan界出來吃素英國流派或是健康素美國流派 都不一定有禪修的根基以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我執都沒有去掉 著相行善事 這會有問題在面對沒有吃素的人 會因為我執 產生比較 比較後看是要優越感(我吃素我健康)還是憤怒感 (吃素憤青)這要靠佛法教理的學習跟禪修化解掉舉例來說 威爾.塔托 他是美國素食界的人物 不過他的修行背景是去韓國禪寺出家修行 現在是在家相 不過他有經歷過 全素飲食 禪坐早上三點到晚上九點的日子聽他推廣素食的演講 就會把上述兩種優越感或是憤怒感去掉 據說農場主聽完他演講也不會來跟他吵 因為他的煩惱靠禪修處理掉了 講話沒有敵意 高手https://youtu.be/NePuABYcnEg這是事實 我只是在說事實而已 他說—講話不帶貪嗔如實的說話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06:30:00
昨天想出一個笑話,兩位素食者在比誰比較慈悲,其中一位說:「我不但吃素,連草都不踏不拔喔!」聽到這樣,另一位會拔草的素食者只好甘拜下風了。要說不踏不拔草是慈悲展現我或可接受,但又將此事與吃素連在一起,就覺的莫名其妙。所以言下之意,吃暈者都必然不慈悲?更覺的莫名其妙的點,解說不踏不拔草的原由時,又扯什麼礦物比植物低一等……真是夠了。用石頭刻佛像和用木頭刻佛像,木頭像比較高級是吧!如果是用黃金造像咧!這事煩了我好一陣,自己也略有成長,不全然是壞事就是住家附近有一尊大地藏像,兩百多公分高,自己沒事就跑去那拜一拜,待一會兒,也曾帶經書去那看。地藏像前石頭路上,有些草還從石頭縫冒出來,之前曾想過是否將這些草除一除?最終是沒除,這是自己懶而已呀!無關慈悲不知未來會不會出現專吃泥土石塊,煮沙當飯的食礦物派若果食礦物派真的出現,現今的素食者都別跟人比慈悲。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7:48:00
礦物比植物低等的經文是指哪段?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07:56:00
不是經文,是法師在解說不踏生草時,提出礦物比植物低一等。所以踩石頭路OK……當初佛陀說食三淨肉,就是慈悲的展現。硬要吃全素就已有點走極端了。當然個人的飲食選擇無可厚非。但又將食事和不踏生草連在一塊談慈悲,就真的是走偏鋒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8:15:00
嗯...你把它當成楞嚴經的立場 然後信不信受你可以偷偷在心裡決定 我聽食三淨肉就好 然後對不管是哪段掛佛經名的經文都不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批評這是安全不謗經文的態度啦... 講這個又覺得我在管人多少碎碎念一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08:42:00
楞嚴經我是沒全反,畢竟也沒全看完。反對也就反對把不踏生草、吃素和慈悲混在一起談。分開的話不踏生草是慈悲我也接受的。再說個笑話,牛羊何以不能成佛?因為牠們吃素的同時又踏生草,不夠慈悲。針對這個話題昨天發表一些言論後,心中確實有點不安,擔心有謗佛謗法之類。然後因緣際會下,就看了一部長達一個多小時,介詔佛教的影片。影片分成六部份:佛學的誕生、阿育王時代的佛教、小乘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密教時期和古印佛教消亡始末。看完之後,不安感消失了畢竟回到原點思考,學佛是要求解脫,得自在。若學到怕這怕那,生活上綁手綁腳,絕對是走錯路。補個開經偈未句:願解如來真實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9:34:00
那是史觀佛教 那是傳統漢傳藏傳都不完全承認的路線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09:34:00
在看經典的時候 比較建議不要把佛說當作[要求]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9:35:00
最頭痛的問題是用意識心 跟史實觀去解釋這個思想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09:35:00
不然 會下意識覺得[佛指責我] 然後返生嗔心進而升起排斥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09:42:00
了解佛陀這樣說背後的用意和主要緣起是滿重要的,向佛陀在世當年,很多人對佛僧團比丘的言行是滿嚴格在盯著常常會有很多譏嫌,佛陀為了保護大家不要造下譏嫌僧眾的惡業,就會依著那些因緣,制定很多戒律,可能乍看都很細但是若能了解背後的用意,就比較能理解,就算是南傳上座部戒律也是非常多的,戒律不是讓你怕這怕那,是讓你看到自心如果認為戒律是為了[綁手綁腳、怕這怕那]進而排斥戒律那是因為還沒感受過戒律是[律心]的這一點我就曾聽善知識說:[持戒 會讓身心舒暢 因為一直在正念中]共勉之舉個例子 <五分律>:[有一肥大比丘命過,諸比丘舉著生草上,脂出流漫,殺諸生草。諸外道見,譏呵言:「沙門釋子自云慈念,而今云何傷殺生命?」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應著生物上,應埋、若火燒、若著石上。」-> 比丘亡故後 放在生草上 外道都要譏嫌說沙門不慈悲...佛陀保護大家 因此制戒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09:55:00
的確,一些戒律的出現有其歷史因緣,不必然是真理。當初梁武帝歸定僧人一律得吃素,本來我一直不諒解。後來又看到文章,說當時僧人其實已開始墮落,武帝這規定其實也是避免佛教的敗亡。然後我才稍稍諒解。但故事真假不確定就是。回creative,查覺經典與我想法不同時,還得進一步想為什麼會不同。合理與否?畢竟這許多經典,不全部是為我而存在。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0:24:00
所以要你不想想或是不想找資料 或時候不到 不說話嘛沒有說要人什麼都懂或理解或信受 但是要先習慣信收好不要習慣性開口說這個https://reurl.cc/Rrg60D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10:29:00
對佛說有質疑是好的,才會去思惟背後的理由,而不只是盲從瞎信,不過,此處說的疑(猶豫),是指具義疑,也就是偏向符合事實的疑,像是說到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的疑,就是指具義疑,思考為什麼?經典中常出現"何以故?"的疑就是這種好的疑惑的具義疑,這種疑跟煩惱無關,是為探究真理;另有一種疑,稱作不具義疑,這種疑不是偏向符合事實的疑,這種疑就跟煩惱有關了,我們心識覺知的心所法當中,有六種稱作根本煩惱的心所法,其中一種即是屬於不具疑的煩惱疑,這種疑是帶著偏見,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可能是為了毀謗在佛教關於心識覺知智慧發展的量論提到,一個人的內心從顛倒認識到發展為智慧的過程:顛倒知->具義疑->伺察知->比量這中間具義疑扮演有重要的角色,有好的疑問才能推動我們深入學習,修行最怕那種自以為都懂了沒有疑惑的,格西上課常問大家有沒有問題,要大家提出疑問,有思惟才能深入學習。(註:<心類>疑的三種分類:不具義疑、等分疑、具義疑。不具義疑、等分疑無法帶來修行進步,帶給修行進步的是具義疑。)(我們常說修行要斷除疑惑,主要是指不具義疑,像是六根本煩惱的疑就是不具義疑,但不是一切的疑都是壞的,有些疑是需要的,如具義疑就不是六根本煩惱中的疑,例如法華經記載舍利弗尊者疑惑世尊為何不授記他,產生這樣的疑惑的具義疑,舍利弗尊者是已證得阿羅漢的聖者,證得阿羅漢已斷除六根本煩惱,當然也斷除了六根本煩惱中的疑,斷除的疑屬不具義疑,但是即使是阿羅漢聖者也還有具義疑,因為還不是遍知的緣故,格西說過十地菩薩尚有具義疑,佛果(一切種智的遍智)才無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1:19:00
creative大最後四句留言我怎麼看不懂在說什麼?本來就是要帶疑惑。老師上課時也都會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如果整班學生無人提問題,那肯定有問題。大家都想早點下課吧!XD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11:32:00
達賴喇嘛尊者常說,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的可貴之處,其中一點其他宗教比較只要求相信,但是佛陀允許他的弟子提出質疑佛陀允許弟子向他質疑,關於疑的態度,如上說疑的不同分類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1:36:00
不要習慣性謗法 不要習慣口語上批評某某經某某法不信受這個法就不先要修 但是嘴巴上不要主動說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1:37:00
簡單的說 當已經心生排斥和覺得[不合理]時,已經丟失了合理的[疑]了,因為自己已經確定並且不喜歡了,比較好的心態可以放在[為什麼佛要這樣說呢? 理由是什麼呢? ][這樣真的不慈悲嗎? 那樣的心態是怎樣的呢? ][ 有沒有一邊做農務又可以同時照顧到小蟲的方式呢? ]其實這樣的"疑"就滿好的 也不會有C大說的過患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1:42:00
ok,但還是得說,前頭提到認同不踏不拔草是慈悲。但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1:42:00
也可以有很多其他很好的疑:[持戒和綁手綁腳一樣不一樣?][持戒會變得怕東怕西嗎??] 這些問題也都很好~~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1:43:00
活上草還是得拔的。若果因懶的拔草,又非拔不可,於拔草之時,心生瞋恨,那肯定不好。若人勤勞,該拔便拔,那沒什麼大問題。若明明懶,該做的事不做,在那說自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1:46:00
這邊的文都有說是比丘 你是在家人 不用持那個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1:47:00
因為慈悲而不拔草。我想這也不是佛的真實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1:47:00
你懶不要說比丘懶 拜託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1:48:00
XDD 比丘不是因為懶啦 真的懶人還做不成比丘呢好啦 很多到場在農作的時候 會持誦<毗尼日用切>要當中的偈誦:[我今除草除惡業 一切眾生悉迴護 若於鋤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嗡 伊帝律尼梭哈]懷這動機: 我必須除草 但也不想傷害你們 不慎傷到你們的話很抱歉 希望你們因為佛的偈誦和咒言往生善趣這樣做 可以是懷著慈悲心 但也同是做了除草心和外在行為兩者不會必然等於 不是因為不除草=懶=慈悲也不會因為除草=勤奮=不慈悲 不會是這樣的佛說的戒律雖然講身口形象 但重點在指出那個"心"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1:53:00
我要生起敬畏心了,自己大部份時間懶的要命居然被查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1:59:00
**道場 (錯字)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13:27:00
(F大說到一個重點,不能因為自己懶不除草,就反過來說不除草等於懶。因為A而有B,不能反推凡是B周遍等於A,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明白差異,就很容易錯解,比如佛典說四聖諦當中集諦的行相是因緣生,但不能反推凡是因緣生都是集諦會帶來苦,這樣的反推就是不明白差異的推論,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周遍關係,不明白差異而認識錯誤的話,修行也就跟著錯)(又比如看到說,因緣法的體性是空性,就反推成凡是說到空性指的是因緣法,這樣也犯了如同上述的錯誤,因為非因緣所生法的體性也是空性,不只是因緣所生法,這些例子要分辨清楚)(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常看到對佛典產生類似錯解成外道法)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6 23:33:00
吃素有很多方面可以幫助修行。一者可以幫助培養慈悲心,也可以藉由吃素,觀察自己的習氣,以及因為飲食習慣改變,造成激素在你身體作用後,導致物質波動出來的思維的變化,觀其變化如幻,也可悟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障礙減少了,自然也容易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及一切萬靈的生命力。常應常靜,常清淨矣。如此清淨,漸入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淨矣。當初釋迦牟尼的幾個阿羅漢弟子也曾經去找過維摩詰居士,居士也是教他們如幻三昧,觀身如幻、觀想如幻。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7 01:04:00
吃素有助修行這點同意,因為我也吃了好一陣,只是隨時想吃肉就會吃,不以素食者自居。吃素的壞處是,有些人跟本也沒修行,或修行不得法。素吃著吃著,倒吃出了我慢。有句俗話說,吃了三把什麼菜的就想上西天,就是在挖苦這類人。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7 01:25:00
哈哈哈~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7 08:27:00
蕹菜=>空心蔡~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5 00:06:00
這件事的主因 是五百被殺比丘的"過去因" 佛也有一些考慮再加上當時比丘的錯誤見解 和魔的煽動 作為助緣詳見 <善見律>: "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總之 就是佛陀觀見比丘過去殺生的果報已經要來了比丘被殺已經是確定會發生的事 佛也沒法改變 也不會因為佛不教"不淨觀" 這是就不發生 反之 如果不教不淨觀的話這五百位當中的凡夫比丘 沒有厭離愛慾就死了 會墮不善處若因為先聽聞修持不淨觀 升起對愛欲的厭離 死後能生善處所以佛陀見到這個未來 教授"不淨觀"未來比丘因為不是這個因緣 所以 佛明確制定 戒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6-15 00:18:00
厭惡身體在你定力不夠前很容易走極端,所以比較適合的方法是安那般那念住,透過呼吸把很髒的不淨的能量排除,使身心光明寂靜,這叫寂滅現前,就不用真的自殺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0:40:00
聽法師說的,當時很多人證得阿羅漢後,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在那打坐,耽於禪樂。佛陀想說這樣子不是辨法,反正阿羅漢已不生不滅,那去死好了。不但要他們去死,甚至還教他們怎麼死。不過這不叫自殺,叫入滅。這是聽法師說的,所以不知那部經有記載。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5 00:49:00
上面那個有點和事實差距太大 佛不會教人去死....所以就算聽的是"法師說" 還是要回來檢視經律論依據較好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0:51:00
然後,才慢慢有大乘法出來,就是這些阿羅漢既已證果,也要讓他們利益眾生為好。「去死好了」是法師的口頭禪,個人是覺的蠻有趣。若果此事屬實,當時佛陀說的應該不會如此直接,可能會說:「有一入滅之法……」之類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5 00:58:00
覺得您聽那位法師的開示 可能要聽2成 其他8成要留懷疑 XD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1:00:00
恩,他的說法是:「要帶疑情。」先前看了一篇文,佛陀對弟子講法,講完後問十大弟子其一說:「你相信嗎?」然後十大弟子之一的回答是:「我還未決定相信。」然後佛陀也是稱讚他。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5 02:22:00
證阿羅漢者是【聖者】比丘,不是【凡夫】比丘,上面網友是去那個道場,聽哪位佛學知見不足的出家法師在傳遞錯誤資訊呢??小心小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5 02:24:00
簡單的說就是法執。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5 02:24:00
要不要去報名基礎且系統化的正信佛學教育課程,從頭學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5 02:25:00
起?例;聖嚴書院佛學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5 02:25:00
約束自己,直到起心動念都不執著了,自然就解脫了。像是電影中有時可以看到戒酒的社團聚會,大家互相提攜幫助影響之下,共同持戒的力量就會比較強大。當戒到一個程度之後發現,已經起心動念上於酒都不執著了,回到本來就不染的狀態,何必還要藉由一個不飲酒的戒律來約束自己呢?這不就如同到彼岸了,還背著船在身上行走一樣愚痴嗎?無需以法自縛,自然展現出來的相就具備這些戒律的樣貌。以上都還是小乘的範疇在大乘中更是以心戒為重。楞嚴經中就說: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當然也跟習氣有關,在一些自己習慣、專精的地方安於現狀,不肯出來,停滯不前。在這個狀態中,常常也會覺得沒什麼問題好問的,或是這樣就夠了。直到過了很久或繞了好大一圈,才又繼續邁步向前。只能說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有些路不讓他們去走完去撞壁,是很難醒悟的。所以在大乘的教法中又教了四無量心,讓人去突破自己的習氣。直到發現心本來就無量,只是過去畫地自限,而失去了無量,卡在自己習慣的東西裡面鑽研。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3:23:00
出家法師的知見足不足該由誰判定?在youtube上聽法師講經也聽了不止一位。剛洗澡時才在想,未來要寫一篇對這些法師的感覺。不過會用a法師b法師這樣……到時如果還記得再寫,忘了就算了。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5 03:29:00
你看那個法師講的法,是都在相上做文章(世間法) 還是以真心本性(出世間法)出發做文章呢?就可分辨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3:34:00
本來學佛學到綁手綁腳就不對。經上有提到,菩薩因慈悲故,連草菜也不敢拔,什麼跟什麼嘛!但或許這種法對某些人是有效的……也只能這樣想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5 03:48:00
我想是每個菩薩修行方法都不同吧,你覺得他綁手綁腳,或許人家不這麼認為呢,就像六祖躲在獵人隊長達15年,就為了日後能傳法,你能說他很執著嗎?真的不需要觀察別人,內觀自己有沒有自在、放下、不執著比較重要。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04:01:00
剛剛找菩薩不拔草的經文,找不到。找到這個: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說這是慈悲心。我只覺的莫名其妙。然後我得懺悔寫這些時,瞋心有升起……上面那段寫完,原本要找的經文就出現了: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內充食。你要叫人戒暈吃素就說,講到連草都不能拔真的是過了。所以我對斷暈吃素一事始終不以為然。剛剛在找經文又看到礦物又比植物低一等……這種說法平等心到那裡去了?學佛學到這樣鑽牛角尖喔!此時只想學法師講那句口頭禪:「去死好了。」XDD話說回來,若連草不能踏,礦物不能踏,習得神通「足步虛空」之神足法好像也不錯。但牛角尖再鑽下去,虛空又比礦物低一等,可以踏虛空是吧!真的是不讓人活了。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5 05:08:00
生草有眾生居住,或拔草偶爾見到小蟲逃竄,這麼想,不踏、不拔草應該也是合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15 05:13:00
那些比丘菩薩是盡量不殺生而已吧,活在世界上沒辦法完全不殺生的,光是呼吸喝水就在殺生了。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5 05:42:00
呼吸喝水沒法避(不過水要濾),踏草可以避,差異可能在這,另同意活著難免讓其他眾生死掉。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6-15 08:37:00
覓寂尊者有開示——》https://youtu.be/1KRaFaTwhQg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15:41:00
也不是不踏不拔草合不合理的事。當中的疑情,還得自己去參。能參破否?以我資質,大機率參不破。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5 16:34:00
拔草對小昆蟲來說 等於他整個家被摧毀了有點像人類遇到了颶風的感覺~ 房子都飛上天了如果設身處地想想 是會讓他們很恐慌的 這樣或許好懂一點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2-06-15 19:52:00
不只是修不淨觀吧 很多修行修錯了就會走火入魔我自己的經驗 若修行越深 越會發現魔道就在佛道旁邊 每每驚異不已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20:28:00
對呀!就真的是一念間而已。昨天今天一直想著,怎麼會一段經文就令我動瞋火?是經文不合理,還是我不理解?設身處地想的話,比較想知道這段經文出現的因緣為何?是什麼樣的境界,會寫出這段經文?因為我家是有種田的,農夫觀點,拔田邊草表勤勞,結果經文意思是懶表慈悲……下個結論,不想再對這段經文發言了:清淨比丘大約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卻發願要渡眾生的一種存在。一些素食者會產生優越感不是沒來由的。這段經文我看到到的就是素食者的優越感。把它當成負面教材看,我可接受。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5 21:28:00
一般殺業的因緣是瞋心,如果不淨觀的修習不善巧,會產生瞋也就是說,不淨觀是對治貪的,沒辦法對治瞋(相對的慈心觀是對治瞋,沒辦法對治貪,慈心觀若不善巧會產生貪),所以修不淨觀對治貪了以後,若不善巧對自己的身體極度厭惡引生瞋的話,就可能因厭惡引生的瞋進一步進極端的行為。(像這樣不淨觀、慈心觀等只能片面的對治煩惱,不能根本對治煩惱,若不善巧修習可能引生其他煩惱,這在<釋量論>有提到)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5 21:56:00
還好「願我心中無瞋恨,無敵意」一連念了幾天,雖然生瞋,應該是沒失控。XD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5 22:38:00
因為你沒捨識用根,相關技術方法已經多次提及了。就只好繼續被困擾囉~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6 05:46:00
不要在網上教沒受過正確禪修訓練的網友捨識用根等等,畢竟這裡誰也不是過來人=>禪師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6-16 07:49:00
農夫拔草=勤勞,菩薩修習慈心=精進。從農夫角度,草該拔就拔,然而菩薩不拔草也不是因為懶,是為了修習慈心。反之,菩薩角度,為了慈心不拔就不拔,然而農夫拔草也不是因為要殺生,是為了幫助作物生長。跟吃葷的同事一起吃飯,沒有想過要告訴他吃葷很殘忍等語,只是會告訴他哪些素食很好吃,打破吃素=比葷食難吃的印象。同事人很好相處,責任感很好,因此我也沒有吃葷=殘忍壞人的評價。吃素不是為了顯示他人的殘忍/自己的慈悲而吃,這樣反而有嗔心了,只是覺得有得吃就吃。如果我吃素只是為了去顯示葷食者的殘忍,那好像也沒什麼意義,要說功德可能少之又少,嗔心罪業倒是造了不少。其實行為本身也許沒那麼重要,心之所向才是。Btw,要說優越感嗎?可能有吧,就覺得吃素蠻好的。不過慢心的過失是蠻微細的,先放過自己(?)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6-16 08:36:00
謝謝honyan的分享。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09:25:00
舉例來說 出家要單身 有沒有不合理人性 早期僧眾會有跟在家人的依存關係 他為了專心衝解脫道 很多事情是要依靠在家人去做的 這邊要用分工的角度一起看這種依存關係也會一直改變 讀點南傳的僧眾在家人互動型態 在讀讀漢傳禪宗發展到要自己下去耕田 藏傳等等..============================推廣素食 的確會看到這種問題 因為重vegan界出來吃素英國流派或是健康素美國流派 都不一定有禪修的根基以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我執都沒有去掉 著相行善事 這會有問題在面對沒有吃素的人 會因為我執 產生比較 比較後看是要優越感(我吃素我健康)還是憤怒感 (吃素憤青)這要靠佛法教理的學習跟禪修化解掉舉例來說 威爾.塔托 他是美國素食界的人物 不過他的修行背景是去韓國禪寺出家修行 現在是在家相 不過他有經歷過 全素飲食 禪坐早上三點到晚上九點的日子聽他推廣素食的演講 就會把上述兩種優越感或是憤怒感去掉 據說農場主聽完他演講也不會來跟他吵 因為他的煩惱靠禪修處理掉了 講話沒有敵意 高手https://youtu.be/NePuABYcnEg這是事實 我只是在說事實而已 他說—講話不帶貪嗔如實的說話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4:30:00
昨天想出一個笑話,兩位素食者在比誰比較慈悲,其中一位說:「我不但吃素,連草都不踏不拔喔!」聽到這樣,另一位會拔草的素食者只好甘拜下風了。要說不踏不拔草是慈悲展現我或可接受,但又將此事與吃素連在一起,就覺的莫名其妙。所以言下之意,吃暈者都必然不慈悲?更覺的莫名其妙的點,解說不踏不拔草的原由時,又扯什麼礦物比植物低一等……真是夠了。用石頭刻佛像和用木頭刻佛像,木頭像比較高級是吧!如果是用黃金造像咧!這事煩了我好一陣,自己也略有成長,不全然是壞事就是住家附近有一尊大地藏像,兩百多公分高,自己沒事就跑去那拜一拜,待一會兒,也曾帶經書去那看。地藏像前石頭路上,有些草還從石頭縫冒出來,之前曾想過是否將這些草除一除?最終是沒除,這是自己懶而已呀!無關慈悲不知未來會不會出現專吃泥土石塊,煮沙當飯的食礦物派若果食礦物派真的出現,現今的素食者都別跟人比慈悲。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5:48:00
礦物比植物低等的經文是指哪段?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5:56:00
不是經文,是法師在解說不踏生草時,提出礦物比植物低一等。所以踩石頭路OK……當初佛陀說食三淨肉,就是慈悲的展現。硬要吃全素就已有點走極端了。當然個人的飲食選擇無可厚非。但又將食事和不踏生草連在一塊談慈悲,就真的是走偏鋒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6:15:00
嗯...你把它當成楞嚴經的立場 然後信不信受你可以偷偷在心裡決定 我聽食三淨肉就好 然後對不管是哪段掛佛經名的經文都不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批評這是安全不謗經文的態度啦... 講這個又覺得我在管人多少碎碎念一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6:42:00
楞嚴經我是沒全反,畢竟也沒全看完。反對也就反對把不踏生草、吃素和慈悲混在一起談。分開的話不踏生草是慈悲我也接受的。再說個笑話,牛羊何以不能成佛?因為牠們吃素的同時又踏生草,不夠慈悲。針對這個話題昨天發表一些言論後,心中確實有點不安,擔心有謗佛謗法之類。然後因緣際會下,就看了一部長達一個多小時,介詔佛教的影片。影片分成六部份:佛學的誕生、阿育王時代的佛教、小乘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密教時期和古印佛教消亡始末。看完之後,不安感消失了畢竟回到原點思考,學佛是要求解脫,得自在。若學到怕這怕那,生活上綁手綁腳,絕對是走錯路。補個開經偈未句:願解如來真實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7:34:00
那是史觀佛教 那是傳統漢傳藏傳都不完全承認的路線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7:34:00
在看經典的時候 比較建議不要把佛說當作[要求]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7:35:00
最頭痛的問題是用意識心 跟史實觀去解釋這個思想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7:35:00
不然 會下意識覺得[佛指責我] 然後返生嗔心進而升起排斥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7:42:00
了解佛陀這樣說背後的用意和主要緣起是滿重要的,向佛陀在世當年,很多人對佛僧團比丘的言行是滿嚴格在盯著常常會有很多譏嫌,佛陀為了保護大家不要造下譏嫌僧眾的惡業,就會依著那些因緣,制定很多戒律,可能乍看都很細但是若能了解背後的用意,就比較能理解,就算是南傳上座部戒律也是非常多的,戒律不是讓你怕這怕那,是讓你看到自心如果認為戒律是為了[綁手綁腳、怕這怕那]進而排斥戒律那是因為還沒感受過戒律是[律心]的這一點我就曾聽善知識說:[持戒 會讓身心舒暢 因為一直在正念中]共勉之舉個例子 <五分律>:[有一肥大比丘命過,諸比丘舉著生草上,脂出流漫,殺諸生草。諸外道見,譏呵言:「沙門釋子自云慈念,而今云何傷殺生命?」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應著生物上,應埋、若火燒、若著石上。」-> 比丘亡故後 放在生草上 外道都要譏嫌說沙門不慈悲...佛陀保護大家 因此制戒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7:55:00
的確,一些戒律的出現有其歷史因緣,不必然是真理。當初梁武帝歸定僧人一律得吃素,本來我一直不諒解。後來又看到文章,說當時僧人其實已開始墮落,武帝這規定其實也是避免佛教的敗亡。然後我才稍稍諒解。但故事真假不確定就是。回creative,查覺經典與我想法不同時,還得進一步想為什麼會不同。合理與否?畢竟這許多經典,不全部是為我而存在。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8:24:00
所以要你不想想或是不想找資料 或時候不到 不說話嘛沒有說要人什麼都懂或理解或信受 但是要先習慣信收好不要習慣性開口說這個https://reurl.cc/Rrg60D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18:29:00
對佛說有質疑是好的,才會去思惟背後的理由,而不只是盲從瞎信,不過,此處說的疑(猶豫),是指具義疑,也就是偏向符合事實的疑,像是說到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的疑,就是指具義疑,思考為什麼?經典中常出現"何以故?"的疑就是這種好的疑惑的具義疑,這種疑跟煩惱無關,是為探究真理;另有一種疑,稱作不具義疑,這種疑不是偏向符合事實的疑,這種疑就跟煩惱有關了,我們心識覺知的心所法當中,有六種稱作根本煩惱的心所法,其中一種即是屬於不具疑的煩惱疑,這種疑是帶著偏見,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可能是為了毀謗在佛教關於心識覺知智慧發展的量論提到,一個人的內心從顛倒認識到發展為智慧的過程:顛倒知->具義疑->伺察知->比量這中間具義疑扮演有重要的角色,有好的疑問才能推動我們深入學習,修行最怕那種自以為都懂了沒有疑惑的,格西上課常問大家有沒有問題,要大家提出疑問,有思惟才能深入學習。(註:<心類>疑的三種分類:不具義疑、等分疑、具義疑。不具義疑、等分疑無法帶來修行進步,帶給修行進步的是具義疑。)(我們常說修行要斷除疑惑,主要是指不具義疑,像是六根本煩惱的疑就是不具義疑,但不是一切的疑都是壞的,有些疑是需要的,如具義疑就不是六根本煩惱中的疑,例如法華經記載舍利弗尊者疑惑世尊為何不授記他,產生這樣的疑惑的具義疑,舍利弗尊者是已證得阿羅漢的聖者,證得阿羅漢已斷除六根本煩惱,當然也斷除了六根本煩惱中的疑,斷除的疑屬不具義疑,但是即使是阿羅漢聖者也還有具義疑,因為還不是遍知的緣故,格西說過十地菩薩尚有具義疑,佛果(一切種智的遍智)才無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9:19:00
creative大最後四句留言我怎麼看不懂在說什麼?本來就是要帶疑惑。老師上課時也都會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如果整班學生無人提問題,那肯定有問題。大家都想早點下課吧!XD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19:32:00
達賴喇嘛尊者常說,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的可貴之處,其中一點其他宗教比較只要求相信,但是佛陀允許他的弟子提出質疑佛陀允許弟子向他質疑,關於疑的態度,如上說疑的不同分類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9:36:00
不要習慣性謗法 不要習慣口語上批評某某經某某法不信受這個法就不先要修 但是嘴巴上不要主動說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9:37:00
簡單的說 當已經心生排斥和覺得[不合理]時,已經丟失了合理的[疑]了,因為自己已經確定並且不喜歡了,比較好的心態可以放在[為什麼佛要這樣說呢? 理由是什麼呢? ][這樣真的不慈悲嗎? 那樣的心態是怎樣的呢? ][ 有沒有一邊做農務又可以同時照顧到小蟲的方式呢? ]其實這樣的"疑"就滿好的 也不會有C大說的過患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9:42:00
ok,但還是得說,前頭提到認同不踏不拔草是慈悲。但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9:42:00
也可以有很多其他很好的疑:[持戒和綁手綁腳一樣不一樣?][持戒會變得怕東怕西嗎??] 這些問題也都很好~~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9:43:00
活上草還是得拔的。若果因懶的拔草,又非拔不可,於拔草之時,心生瞋恨,那肯定不好。若人勤勞,該拔便拔,那沒什麼大問題。若明明懶,該做的事不做,在那說自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9:46:00
這邊的文都有說是比丘 你是在家人 不用持那個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9:47:00
因為慈悲而不拔草。我想這也不是佛的真實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16 19:47:00
你懶不要說比丘懶 拜託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9:48:00
XDD 比丘不是因為懶啦 真的懶人還做不成比丘呢好啦 很多到場在農作的時候 會持誦<毗尼日用切>要當中的偈誦:[我今除草除惡業 一切眾生悉迴護 若於鋤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嗡 伊帝律尼梭哈]懷這動機: 我必須除草 但也不想傷害你們 不慎傷到你們的話很抱歉 希望你們因為佛的偈誦和咒言往生善趣這樣做 可以是懷著慈悲心 但也同是做了除草心和外在行為兩者不會必然等於 不是因為不除草=懶=慈悲也不會因為除草=勤奮=不慈悲 不會是這樣的佛說的戒律雖然講身口形象 但重點在指出那個"心"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6 19:53:00
我要生起敬畏心了,自己大部份時間懶的要命居然被查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6-16 19:59:00
**道場 (錯字)
作者: ykkdc (ykk)   2022-06-16 21:27:00
(F大說到一個重點,不能因為自己懶不除草,就反過來說不除草等於懶。因為A而有B,不能反推凡是B周遍等於A,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明白差異,就很容易錯解,比如佛典說四聖諦當中集諦的行相是因緣生,但不能反推凡是因緣生都是集諦會帶來苦,這樣的反推就是不明白差異的推論,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周遍關係,不明白差異而認識錯誤的話,修行也就跟著錯)(又比如看到說,因緣法的體性是空性,就反推成凡是說到空性指的是因緣法,這樣也犯了如同上述的錯誤,因為非因緣所生法的體性也是空性,不只是因緣所生法,這些例子要分辨清楚)(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常看到對佛典產生類似錯解成外道法)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7 07:33:00
吃素有很多方面可以幫助修行。一者可以幫助培養慈悲心,也可以藉由吃素,觀察自己的習氣,以及因為飲食習慣改變,造成激素在你身體作用後,導致物質波動出來的思維的變化,觀其變化如幻,也可悟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障礙減少了,自然也容易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及一切萬靈的生命力。常應常靜,常清淨矣。如此清淨,漸入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淨矣。當初釋迦牟尼的幾個阿羅漢弟子也曾經去找過維摩詰居士,居士也是教他們如幻三昧,觀身如幻、觀想如幻。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6-17 09:04:00
吃素有助修行這點同意,因為我也吃了好一陣,只是隨時想吃肉就會吃,不以素食者自居。吃素的壞處是,有些人跟本也沒修行,或修行不得法。素吃著吃著,倒吃出了我慢。有句俗話說,吃了三把什麼菜的就想上西天,就是在挖苦這類人。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6-17 09:25:00
哈哈哈~
作者: OnlyJun17 (All Money Back My Home)   2022-06-17 16:27:00
蕹菜=>空心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