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13 16:38:23
: → GeraldLiu: 釋迦牟尼佛也是我,從本文的觀點確實沒錯。過去世的 04/13 16:22
: → GeraldLiu: 爬山的話五十年都在山腳繞是不合理的。除非登山者無心 04/13 16:24
: → GeraldLiu: 爬山。爬山最基本就是往上走。怕危險的話,待家應該相 04/13 16:26
: → GeraldLiu: 對安全。相對安全哦!不是絕對安全。 04/13 16:27
我轉兩段文章 因為行門直衝然後出問題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這不是在找麻煩 稍微念佛或靜坐等等 就會有些靈感出來 這很正常
但大多都是要依靠教理走過去的現象或想法 也才知道不能跟那些理論玩在一起
在山腳繞還是好事 因為沒有出去 不管教理 行門一衝 直接在山腰踩油門踩下去
G大自己曾打字有說有在念佛了 所以版友們都會關心說教理的完整度好不好了
學起來 學起來
=======================================================================
https://reurl.cc/3j8x3l
淨界法師:
從《楞嚴經》的角度,你要麼就不要修行,你還有機會;你要麼就一次把它做好,走上正
確的道路。你不要在修行當中誤入歧途,這是最糟糕、最冤枉的!因為這個時候誰都救不
了你。你未來墮入到外道種性、邪魔種性,你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出來以後把這個罪
業、把這個妄想洗得乾乾淨淨的,再重新接觸佛法,這當中你不知道受了多少冤枉的痛苦

所以,你如果沒有正知正見,我的建議,你寧可不要修行,因為你懈怠,你就沒有什麼事
情;但是你一旦精進,你這個車子開得快,你的方向引導就更重要了。修行你可以慢,但
是不能錯!因為你錯,就沒有人可以救你,當今社會沒有人可以救你。
所以有理觀沒有事修,這個人雖然也不好,但是起碼他不會出什麼大差錯,至少他知見是
正確的。他沒有念佛,大不了今生不往生,但是他的善根還在,他來生還有機會;你沒有
理觀,你把來生的機會也弄沒了,你來生不信三寶,墮入外道種性了,這糟糕了!所以說
,這個「不解方廣,不樂觀擇」,就很可能會創造心外求法、感應神通的過失。
=======================================================================
https://reurl.cc/nEQD7D
淨空法師:
【問】第九個問題,一位老者修學非常精進,行持萬分刻苦,自願不出門三年,現已兩年
多了。以靜坐念佛為主修功課,依一句佛號,誓成佛道。修學期間曾出現離體現象,也曾
痛哭流涕三個多月才恢復。現在他感到全身無力,連一碗飯都無法端起,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是業障,所以勇猛精進會有這些情形出現。像打佛七,普通佛七沒有什麼問題,
精進佛七就會出事情,為什麼?你的冤親債主到你功夫不成就的時候,他不來擾亂你,為
什麼?將來他報復的時候,他有機會,他可以再等。如果你很用功,他怕你往生,往生之
後就沒有辦法再報復,這個時候他就來了。他來,你功夫還不夠,那你就受這個影響。因
此,我們現在念佛堂,念佛堂的規矩是不念經的、不聽經的,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頂多
堂主講幾句開示的話,開示什麼?大家昏沈的時候要提醒他,掉舉的時候要提醒他;沒有
昏沈、沒有掉舉,就不能講話。講話什麼?擾亂他,這念佛堂的規矩。
  現在我們很多念佛堂,我為什麼要提倡念佛堂每天至少要聽兩小時的經,最好聽四個
小時。為什麼?就是防止這個事情。你對於佛法理論清楚明瞭,你心是定的,你不會有絲
毫的雜念,用功得力。如果你很精進,你對佛法理論上不懂,你的疑根沒有斷掉,還有雜
念,就是夾雜,魔得其便,你的冤親債主會找你。這是聽經對你的幫助,這是我跟祖師提
倡的不一樣的,道理就在此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念佛堂,真的,比現在殊勝、清淨,領
導的人也好,念佛的人道心比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妄想雜念太多,你要不多聽聽經,你
怎麼辦?這種事情是很難避免的。所以現在一定要懂得,我們的做法是針對現前大眾的根
機所提出來的,能夠說是解行相應,比較安全。到自己信心堅固,功夫有一點得力,再精
進念佛求生淨土,未嘗不可。你看,黃忠昌給我們做個試驗,這是去年的事情。但是他每
天還是聽經,不礙他往生,這很好的例子。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3 20:10:00
有在念佛,從到這裡發文算起五百多天了。一開始試念一整天。就第一天覺的比較怪,然後就是都念一整天直到現在。除了睡著了之外。一天二十四小時至少念十二小時不是妄語。記得還和我哥提過「看電視時才想念佛和連看電視也在念佛。」二者間的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