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佛陀會生氣嗎?

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06-17 11:01:58
先說結論
從外相上,佛會不會訶斥?

從內在上,佛會不會生氣?
不會
如果佛於內在也會動怒
那就不是佛了
※ 引述《budalearning (新生活)》之銘言:
: 和版友交流才知道原來有很多人有誤解
: 當然這一層次是比較少人知道的 所以有很多人看佛陀表面上的事蹟
: 就懷疑起佛陀 這邊就一起解釋
: 就以佛陀會生氣嗎?來講 當然我講的沒有甚麼份量
: 所以引用了台灣四大山門的文章來講
: http://www.lnanews.com/news/%E6%98%9F%E9%9B%B2%E5%A4%A7%E5%B8
: 以下是我自己的解讀 看到弟子犯戒 佛陀當然要生氣當然要約束弟子的行為
: 只是說生氣這個詞可能不是那麼精確 但比較好解釋的是說生應該生的氣
"生應該生的氣"
佛不會生氣 但他會訶斥
但訶斥不等於生氣
就像爸媽要裝的一副很生氣的樣子罵小孩
實際上 爸媽沒在生氣
: 所以佛陀也會為了教義跟外道起爭辯 這是一種適當的爭辯
從 議論 爭論 吵架 到辱罵
末學是認為
佛陀通常都是議論階段
知道外道能度化 會"信受奉行"時 才爭論
真正生氣和別人吵架和辱罵 應該是看不到的
: 佛陀也會為了自己俗家的家族 去勸解敵人別攻打他 但到了第三次就不再勸解
記得沒錯的話
那則故事裡
佛陀沒有勸解誰不要去打
他只是坐在路旁樹下而已
琉璃王看到佛陀坐在軍隊行軍的路旁
知道佛陀不贊成他去打 (或說他認為佛陀不贊成他去打)
所以他前兩次就撤回了
: 千萬別認為這些都是貪嗔癡 有適當的行為 並非貪嗔癡
: 以前版友也常討論宣傳佛教是否為貪嗔癡?答案也是一樣 適當的行為就不是
三毒是起心動念
行為是表現的結果
即便適當的行為 與起心動念也是兩回事
就像講一句 "你好帥"
可以用讚美的方式說 也可以用反諷 嘲笑的方式說
: 但真正能夠沒有貪嗔癡的適當行為 這個世間又有多少是能如此純淨的?
: 一般人只能盡量做到 這就是修行
大乘佛法對行為的規範相對寬很多很多
要講對行為的規範 聲聞戒(比丘戒)講得很多
很多都是在規範行為
菩薩戒規範的 則是起心動念
即便行為沒有出現
有不適當的心態 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菩薩道是利根人才能修
不是一般鈍根人能修的
: 還有我有一點傻眼 因為佛解釋破我見 原文就是介於有我與無我之間
: 不能說是有我 或是無我 希望版友明察
: 一點淺見 假如有錯誤 或是更能精進之處 歡迎版友指教
如果你說"介於有我與無我之間"
那用楞嚴經 或六祖壇經的話
大概會講"非介於有我與無我之間"
"非不能說是有我 或是無我"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0-06-17 14:27:00
感謝版友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