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簡析大乘密乘的真實證地境界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7-11-25 10:56:27
※ 引述《anawak (...)》之銘言:
: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
: : 四果就是阿羅漢,而佛陀最終成道也就是證得阿羅漢而解脫。
: 您的論述非常廣大。我也常在思索你講的內容。重讀此文,
: 藉由上面最後一句話,似乎可以幫你所有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結論:
: 大乘佛教的佛不是佛,其實只是在欲界裡打轉。
: 阿羅漢的境界超過大乘的佛。
大乘密乘的成佛果位,是將尚未解脫的清淨境界,誤解以為就是解脫。
這些境界可能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或欲界頂主宰天(他化自在天),
而且一般也會有尚未證及初果的生滅智的般若慧觀。
關於大乘密乘的幾種成佛見地差別,可見下文說明:
│ 文章代碼(AID): #1PwtAB9g (Buddha) [ptt.cc] [心得] 明空與生滅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08602507.A.26A.html
相關詳細修行階位問題,可見
● 50 1/18 amidha □ [討論] 法鏡蘊論(初稿.0).法鏡第二
│ 文章代碼(AID): #1OVqhw1H (Buddha) [ptt.cc] [討論] 法鏡蘊論(初稿.0).法鏡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4737274.A.051.html
真正阿羅漢在解脫上,是超過大乘密乘成佛的境界;但在徹見世法上就不一定。
因為徹見世法(如遍觀三千大千世界)需要高深定力因緣,但阿羅漢不一定會修定高深。
而在世智辯聰與福德果報上,則是需要修行累積相關因緣,但阿羅漢也不一定具備。
: 印度那位尊貴的悉達多,最後的最高境界是阿羅漢。
佛陀的最高境界是正等正覺的佛,阿羅漢是佛必有的果位,佛不只是成就阿羅漢而已。
: 您否定所有的佛,肯定阿羅漢是最後、最終果位?
: 看您的文章越來越像是這樣。
我不是否定所有的佛,只是澄清大乘密乘對於成佛的誤解。
阿羅漢是解脫必有的果位。
: 但是南傳佛教、所謂的上乘,也有菩薩道。
: 悉達多成就的是佛,超越阿羅漢的佛。
: 佛的各種稱號裡有阿羅漢,佛也是阿羅漢沒錯,但佛不等於阿羅漢。
: 請問您如何看待上座部的佛境界?
上乘教法就是稟承原來佛陀教導的純正教法,大乘密乘則有混加後世誤解。
大乘密乘也有高深修行證地,但上乘佛果才是原來佛陀教法的真正成佛解脫。
: 難道您的意思是:
: 大乘的佛不是佛,只是欲界境界。
: 歷史上的世尊所教導的是阿羅漢
: 世尊是佛,但如何成就佛道,世無遺教,沒有教材。
: 是這樣嗎?
: 好像從來沒看過您論述上座部的佛。是否願意跟大家一起分享。
大乘密乘所謂的成佛淨土眾生世界,是在欲界頂主宰天神世界的化現境界。
但大乘密乘的佛果境界,可能不只是欲界,還會有無色界的境界。
大乘密乘成佛所謂的常寂光土,應該就是無色界的慧觀境界。
歷史上的佛陀世尊所教導的是如何解脫的方法,但也可以發心修行成佛。
修行成佛,並不是就一定要像大乘密乘經歷過那些菩薩果位。
那些菩薩果位的說法,是後世才逐漸編出來的,佛陀原本並沒說。
而且大乘密乘的菩薩果位修行階段,其實是與修行成為慧觀空天天神相關。
大乘密乘的觀智慧力修到生滅智,大多就因自性我見障礙而無法前進到更高觀智。
這些天神修行方法,應該在佛陀以前就早已存在,也有高深證地,但並非真正解脫。
修菩薩道 與 真正成為菩薩 的分別,是在蒙佛授記。
從蒙佛授記以後,才會真正開始幾大阿僧祇劫的成佛修行累積福智。
在授記以前的修行,只是在累積真正成為菩薩的福智因緣。
可以蒙佛受記而即將真正成為菩薩的眾生,
祂必須具備四禪八定,而且解脫因緣已經成熟到可以聞佛說法即刻成就阿羅漢。
只是因為祂的成佛願力,障礙成就阿羅漢,而選擇未來幾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成佛。
至於尚未真正成為菩薩的眾生,在真正成為菩薩之前,最好至少要修到生滅智。
因為修到生滅智,才會真正具備般若慧觀,而且當世慧境不會退轉。
但是生滅智在轉世以後是可能會退轉的,所以修行菩薩道比起阿羅漢是有危險的。
但比起一般眾生,修菩薩道還是安全多了,因為修行願力及濟世因緣會形成保護。
尚未獲得授記的預備菩薩,其實是在內善願力與外善因緣的保護下度過輪迴危險。
內善願力是自己心力發出,而保護自己不墮惡途。
外善因緣是往昔累積的善業,而保護自己不墮惡途。
不管是修行成佛或修行成神,其實在輪迴中都是一群善友在相互幫忙。
譬如有在人間修行而遭到惡途危機,還在天界的善友緊急時刻可能就會出手幫忙化解。
漫漫修行長途,是一群好友相互扶持幫助而走向成神或成阿羅漢成佛。
佛經裏說修行成就,第一重要就是善知識,良有以也!
在這漫長修行過程,菩薩並非是在修行如何解脫,而是在修行如何幫助眾生。
當祂圓滿成佛功德,自然就可以開啟解脫智慧,因為祂在成為菩薩時早就有能力解脫了。
而每個菩薩各有因緣,各有幫助眾生的方便,世法善巧就是祂們的教材。
每個菩薩各有面對的眾生因緣世法,各有各自眾生問題需要解決。
若不誤以為大乘密乘成佛就是真正解脫,大乘密乘修菩薩道的一些方法也不失為教材。
我想佛陀在成佛以前在這娑婆世界累世輪迴,應該早就有與這些天神認識結緣。
佛陀不會鼓吹大家成佛,也不會反對大家成佛。
因為成佛是難行道,佛陀是來幫助眾生,不會叫眾生去受苦走難行之路。
因為成佛是幫助更多眾生,佛陀不會阻止大家幫助眾生。
上乘菩薩道修行成佛的詳細說明,可見《南傳菩薩道(大佛史)》一書。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25 11:58: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25 12:05:00
大乘的定義,其實不在學南傳還是北傳藏傳,而在這個人是否發起了 "菩提心",當一個人發起了菩提心,就是所謂的大乘行者,而這個人無論學世間法或者出世間法,一切法都會轉成大乘法,也就是菩薩道的資糧。而無論去天界、佛土...都不是這個人的歸宿,只是這個人饒益眾生的方法、過程。了解這一點,才會知道學術、修證是無法衡量大乘者的。因為他們會追求最圓滿的智慧,去究竟幫助眾生。因為大乘最珍貴的,是那一份大悲菩提心。這一點只有真正去實修菩提心的人才會明白 ~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25 12:15:00
慈悲心憫念眾生為求佛法,脫離輪迴之苦。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25 12:16:00
更白話說,真正的大乘人,如果學北傳不能解脫成佛,他們會謙卑的學習南傳,南傳走不通,他們會去學藏傳,因為他們不是為了大乘這個名稱,是為了眾生那份心帶動整個修行過程的源動力,直到真正成佛,永不休止。
作者: tonywoo0101 (東尼史塔克)   2017-11-27 14:14:00
B大講的真的是太到位了!這才是大乘精神!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7 21:33:00
光發菩提心,甚麼境界都沒有不就是人天乘嗎?我看這麼多大乘經,好像都沒在講菩提心的有沒有想過大乘經簡化到只剩在發菩提心,內涵是否太單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27 22:12:00
菩提心慈悲行,持戒行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