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世尊與阿羅漢

作者: anawak (...)   2017-11-17 03:40:32
剛剛在網路上查到 《南傳菩蕯道》
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
The Ven. Mingun Sayadaw
我對這個中文稱呼的解讀是:
明昆是座山,三藏持者是說該作者能背誦理解所有三藏經典,能執持三藏。。
年紀大又尊貴,因此是大長老。
英文就不知道是本名還是這個譯名的原文。
1911年11月11日出生於Thaibyuwa。
(google這個字都是導向這本書,不知實際上對應何地。)
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大長老在明昆山法流寺病逝,享年八十一歲。
(緬甸的實皆省)
補充
1956年,佛教第六次集結。其中有兩位阿羅漢,
其一是馬哈希,另一位就是這位明昆長老。
來源:百度百科的明昆長老
以下是南傳菩蕯道 上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1.htm
未來佛可分為三種,即慧者菩薩(pabbadhika),信者菩薩(saddhadhika)
和精進者菩薩(viriyadhika)。
「慧者菩薩」的慧根最利,在每一分努力裡都以智慧為主導,在勤修波羅蜜
(parami)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即當成佛。
有些菩薩深信自己能夠通過修習波羅蜜而成佛。他們的心最顯著的是信。
以信為主導來修習諸波羅蜜,因此不能在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成佛,
而必須在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
還有另一類菩薩純粹依靠自己的精進力,智慧並不是他們的重要因素,也不太
注重修習波羅蜜能夠達到成佛這一信念。他們堅持精進就能成佛。因此,在修
習波羅蜜時,他們把精進放在首要與優先的地位,而只能在十六阿僧祗與十萬
大劫之後才成佛。因此,他們被稱為「精進者菩薩」。
(以"精進"為名,結果反倒是最慢成就菩蕯 = =a)
在菩薩被授記時已可分為三類
一、 敏知者菩薩(略開智者菩薩,ugghatitabbu bodhisatta);
二、 廣演知者菩薩(vipabcitabbu bodhisatta);
三、 所引導者菩薩(neyya bodhisatta)。
(一)如果「敏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
savaka-bodhi),即成為阿羅漢,他有能力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
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16]與四無礙解智[17](
patisambhidabana)。這是被授記的八條件之一。
(二)如果「廣演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能
力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
無礙解智。
(三)如果「所引導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能
力在佛陀剛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
礙解智。
敏知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波羅蜜的成熟程度」已經強到他只須在被授記之後
,再修習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即可成佛。廣演知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波羅蜜
的成熟程度」只是中等而已,因此在被授記之後,還須再修習八阿僧祗與十萬
大劫方能成佛。所引導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波羅蜜的成熟程度」很弱,因此
他在被授記之後,還須再修習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方能成佛。
於此,敏知者菩薩即是慧者菩薩;廣演知者菩薩即是信者菩薩;所引導者菩薩
即是精進者菩薩。
(那為什麼要分這兩組名詞?)
(這裡是說「"有能力"證得阿羅漢,再經過若干劫可以成佛。」
綜合下面提到的說法是:菩蕯有能力做,但不會這樣做。)
南傳菩蕯道 下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2.htm
作為菩薩所修習的第四個波羅蜜的智慧,應該只是包括了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之
前的智慧。在此並沒有關係到菩薩在最後一世所證悟的智慧。在直到最後一世
之前,菩薩所修的智慧波羅蜜只是到達觀智的行捨智的第一部份。後面部份的
行捨智將會直接導向道智。所以在最後一世之前菩薩並不會嘗試去跨越第一部
份,因為若他如此做,他就會證悟道果而成為聖者,以及證入涅槃。這樣他就
不能成佛。因此我們應注意到菩薩所修的智慧波羅蜜只到行捨智的第一部份而
已。
剛又發現一篇文章,就是在探討阿羅漢能否成佛這個問題
http://yinshun-edu.org.tw/en/node/17429
簡單講,在大乘佛教裡,能與不能這兩種說法都有。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17 06:22: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17 10:38:00
應該是能涅槃沒這麼死硬以我看到的大乘經認為阿羅漢無法成佛的只是少數極少數大乘經匯通阿含的經典佔很大比例佛陀十號中有阿羅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