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懺罪」的一些想法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30 09:26:40
十二緣起由無明、行、識開端,因為對於業果或真實義的不了知或顛倒了知,開啟十二緣
起的第二支「行」-造業,當業滅後,轉變為習氣儲存了造業的能量,並以無記的方式保
留在第三支「識」。
造業之後的習氣以隱藏的方式保存在識上,並等待外緣引發有漏果報,不管是有漏的樂果
、苦果或不苦不樂果。
如果已造業,又不想感果,或希望感果的強度降低,行者就以「懺罪」方式來達到目的,
這時原來保留在識上習氣的能量就會因爲懺悔而達到破壞、對治、遮止作用。
那麼如果,很明顯的我們過去包含現在,都還處在十二緣起的無明、行、識的階段,所造
也幾近都是惡業或有漏善業,那對我們來說,懺悔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都不要
未來的苦果,不是嗎?
我於十方佛,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眾,合掌如是白:
無始輪迴起,此世或他生,
無知犯諸罪,或勸他作惡,
或因癡所牽,隨喜彼作為,
見此罪過已,佛前誠懺悔。
惑催身語意,於親及三寶、
師長或餘人,造作諸傷害。
因昔犯眾過,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佛前悉懺悔。
罪業未淨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
故為親與仇,造作諸罪業。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
復次於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癡,造作諸罪業。
晝夜不暫留,此生續衰減,
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
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放逸吾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乾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誰能善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佛為眾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眾懼,故我今歸依。
如是亦歸依,能除輪迴怖,
我佛所悟法,及諸菩薩眾。
因怖驚顫慄,將身奉普賢;
亦復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復於虛空藏,以及地藏王,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歸依金剛持;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歸命尊,求速除怖畏。
若懼尋常疾,尚須遵醫囑;
何況貪等惑,宿疾恆纏身。
一嗔若能毀,贍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遍尋若不得;
醫王一切智,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癡極應訶責。
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誰賜我無懼?云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為何今安逸?
除憶昔經歷,今我復何餘?
然因執著彼,屢違師教誡。
此生若須捨,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何苦結親仇?
不善生諸苦,云何得脫除?
故我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吾因無明癡,犯諸自性罪,
或佛所制戒,及餘眾過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禮諸佛,懺除一切罪。
諸佛祈寬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爾後誓不為!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0-30 11:37:00
讚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