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NUO (行人)
2017-09-07 00:58:08※ 引述《yaqqq (^^)》之銘言:
恕刪~
: 「親近善知識」為佛教共識,要實行卻諸多理由不去。
看到這一段文字,剛好和最近翻到的一部論裡有提到
這部論無論南傳北傳應該都有收納,作者也很出名
我只擷取其中一段,並把它重新排版比較方便閱讀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二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預流支品第二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有四種法。
若正勤脩是人名為多有所作。何等為四。
謂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汝等苾芻。應如是學。我當親近供養善士。恭敬一心。聽聞正法。如理觀察甚深妙義。
精進脩行。法隨法行。爾時世尊。為攝前義。
而說頌曰
善哉見善士 能斷疑增慧
令愚成智人 慧者應親近
善士應親近 以親近彼時
令疑斷慧增 使愚成智故
云何為善士。謂佛及弟子。又諸所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離諸瑕穢。成調善法。堪紹師
位。成就勝德。知羞悔過。善守好學。具知具見。樂思擇愛稱量。憙觀察性。聰敏具覺。
慧息追求有慧類。離貪趣貪滅。離瞋趣瞋滅。離癡趣癡滅。調順趣調順。寂靜趣寂靜。
解脫趣解脫。越度趣越度。妙覺趣妙覺。涅槃趣涅槃。樂調順諦。離憍放逸。
好慧忍辱柔和。升直道如見。專自調伏。專自寂靜。專自涅槃。為纔支身。
遊諸國邑王都聚落。求衣食等具。質直具。調順具足。質直及調順具。忍辱具。
柔和具足。忍辱及柔和具。供養具。恭敬具足。供養及恭敬具。正行具。守根具足。
正行及守根具。軌範具。所行具足。軌範及所行具。信尸羅。及聞捨慧。自具淨信。
亦能勸勵安立有情。同具淨信。自具尸羅。及聞捨慧。亦能勸勵安立有情。
同具尸羅。及聞捨慧。是名善士。
註:這一段在解釋什麼樣的人才是善士。
何故名善士。以所說善士。離非善法。成就善法。具足成就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
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名善士。
註:這一段在解釋為何稱為善士。
若能於此所說善士。親近承事恭敬供養。如是名為親近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