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為何不信(西方)淨土宗?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3 16:48:29
(以下是從南傳觀點)
佛教徒「選擇」走菩薩道的「成佛」目標之所以較「成(一般)阿羅漢」更崇高,
有它整個道理在。以下四點是出自南傳菩薩道的觀點,而北傳菩薩道與此不同罷了。
1.不是每個佛教徒都能、都應該成佛。
2.佛教徒能成佛是很稀有的、(南傳佛教圈內)佛教徒願意成佛的發願也是很稀有的。
3.甚至能成為菩薩也是很稀有的,佛教徒願意發出立志成為菩薩的發願也是很稀有的。
4.菩薩道之路要實踐與圓滿六/十度(波羅蜜),無法實踐ex.佈施波羅蜜,則成佛的
要素不足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3 18:03:00
其實若從一位沒學佛局外人角度來看,或許也可問,您如何認為有解脫道可以趣向解脫 ?又如何證明有個輪迴需要我們來解脫生死 ?若無法將涅槃與輪迴展現世人面前,您所相信的跟淨土宗又有何區別呢 ? 建立在自身信仰的立基點,評論他人而已。若將南傳一脈四雙八輩大德們的見證拿掉,試問您如何提出證據來證實佛法可以走向所謂的解脫生死 ?不知道C大會如何解釋以上這些疑問。您若能看清楚以上這些細節處,在回過頭去檢視那些學者們所提供的資訊,是否又是學界的另一種"見證",既然您說不輕信外道,不輕信淨土,又怎會甘心輕信學者與片面資訊 ?學佛人要有膽識,何必般般矛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如果玄奘大師當年踏出東土一步,又怕被砍頭、又怕遇強匪又怕死在沙漠半路上、又怕遇到印度外道..今日大乘佛法,就不會這樣弘揚在各地救拔苦難眾生了。選擇了南傳,就把上座部的那種精神展現給大家看,讓漢傳藏傳的弟子看了都自嘆不如,這比議論他宗還更高明許多。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龍)   2016-08-03 19:04:00
這問題佛陀在葛拉瑪經回答過了啊而且相對來說解脫道是生前可證,淨土真的要死後才能證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3 19:43:00
淨土也是生前可證,但看《淨土聖賢錄》,許多高僧居士,現生便已親見極樂淨土,並得佛授記往生淨剎。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8-03 19:44:00
文章代碼(AID): #1Nc5kjsu先去良田或中等田撥種吧 :)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3 19:45:00
若問我怎看不到 ? 沒有念佛之因,何來見佛之果 ?又或問,我沒親眼所見,所以不信。你們是迷信..但又試問,涅槃證否 ? 四雙八輩所證四果,見到否 ?既未所見,不異於迷信嗎 ?凡此種種諸見,不離於一字"疑"而已。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舉凡三傳佛法,皆是如此。近代海賢老和尚,生前見彌陀分身無量,邵海峽居士拜佛時見彌陀放光攝受,每一拜膝前便出一朵蓮花,這不都是現生可證的嗎 ?這些人不少都是某些知識份子所鄙視的無知鄉下老實人..既然是鄉下阿公阿婆,對人無利可途,又何須說謊欺人 ?以此反替彌陀淨土作證轉法輪,不是嗎。末學自己,早前也曾夢過彌陀大眾,諸佛菩薩現身提攜,爾時房間滿室佛號聲樂,與彌陀經所描述一模一樣,又曾見過彌陀身高巨大,以衣蔽覆我的身體,當下頓感清安後來讀到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有一句便說到 :夢寐之際...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這些種種彌陀提攜念佛人的感應,不都是現身可證的嗎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灑淨因,何收淨果,怎能淨土呢 ?這樣說應該沒錯吧。阿彌陀佛~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3 20:30:00
說明一下:因為buddhism版terryhosee發此主題文詢問所以我就將terry想知道的答案回po在此-針對問題回答而不是terry的問題沒被回答 回答的人改而讚頌淨土去...畢竟佛理上 三傳間有法義矛盾 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已做出選擇信或不信淨土宗的人 本就皆有權利維持既有信念 至於"本宗"是否被議論 老實說何須起心動念不然 十誦律裡可吃三淨肉的南傳法義 被北傳楞嚴楞伽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3 20:37:00
信與不信,本是因緣生法。但若對法門的不信提升到攻擊,這已經涉及謗法與毀人慧命的根本問題了,希望您能在此上多作些思考~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3 20:38:00
大加否定的"議論" 坊間北傳人不是理所當然支持之嗎?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3 20:38:00
和平與尊重的法義交流,是大家所樂見的,但如果言辭過份"默擯"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佛陀教學善用四法,若四法不化,當殺之。何謂"殺之" ?佛言:四法不化,教亦無益,遂不與言。不與之言,即殺之矣有智者應當多想想阿 ~阿彌陀佛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龍)   2016-08-04 13:26:00
當然不否認關於淨土的見證,但你所說的見證和其他宗教修行到能見天堂,本質上有甚麼區別呢?
作者: hayabusasean ( ~ ~ ~ )   2016-08-04 13:59:00
提供一篇文章參考參考(略長),其中有提到關於淨土宗http://book.bfnn.org/books/0162.htm#a10何不反觀自 心;再討論個幾千年也一樣不會有任何定論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8-04 14:23:00
我覺得這方面真的是要隨緣了,有的人生在中東,因緣際會當了聖戰士,有人一直買家禽放生求功德,誰講都沒用,這都是契入正法的因緣還不足,相信很多連內觀為何也不去了解,所以有的議題再炒一千年也沒結果。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6:57:00
為什麼西方淨土這麼重要的資訊,第一次集結沒有收錄沒有人覺得奇怪嗎?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8:08:00
因為彌陀淨土屬於大乘經,收錄在第一次集結的菩薩藏當中會覺得沒有,其實只是因為焦點都放在"聲聞藏"。阿難尊者當時候共集結了三藏 : 聲聞藏、菩薩藏、戒律藏。若要進一步問,為什麼南傳見不到"大乘菩薩藏經典",這段歷史就必須往回推到更早的斯里蘭卡,那時候有兩大派一是大寺派(聲聞藏),二是無畏山派(聲聞藏與菩薩藏),無畏山這一脈,就是當時候曾在斯里蘭卡流行的大乘佛法後來因為宗派之爭,大寺派認為無畏山對於大乘一脈非正統加上當時國王信仰偏大寺派,所以在政治的影響下無畏山這一脈的大乘相關經典全部都被燒毀了,所以後來從斯里蘭卡傳出去的支脈,自然不見大乘的經典,這算歷史的變革。當然後來無畏山也是有復興,但是也是很多龐雜歷史因素,最後漸漸還是以目前所見南傳的這一脈為主,大乘也式微了~不過透過歷史可以知道,有些事並非這麼單純,當中難免會有非常多因緣變化,後人所見的都只是變化後的結果。其實我少說了一段,除了宗派之爭,斯里蘭卡曾發生過戰爭那一次對當地的佛教產生重創,往後國家統一後,佛教復興也是有了不小改變,這些都是因素之一。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8:59:00
你講的聲聞藏是後人的分類吧,第一次集結有關經藏的部分就是沒有西方淨土的記載,我想西方淨土不是大小乘的問題而是"有"跟"沒有"的問題,不是說第一次集結沒有大乘經就能回答我小乘經文裡面沒有西方淨土的疑問而是這麼重要的資訊,第一次結集沒有提到實在太奇怪了
作者: kalestorm (沒心情)   2016-08-05 19:03:00
http://goo.gl/ZpvZ7I 錫蘭佛教的傳播及其宗派不如看全史。大乘佛教輸入斯里蘭卡是在(公元269~291年)無畏山寺在那之前就建立,一開始沒有傳大乘法義。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05:00
分藏的記載在《菩薩處胎經》《大般涅槃經》《長阿含》等很多經典都有記載。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05:00
我想不用討論南傳為什麼沒有大藏經,那是扯遠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06:00
斯里蘭卡一直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無畏山派也是如此。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06:00
能回答我第一次集結為什麼沒有提到西方淨土嗎? 如此殊勝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07:00
所以玄奘大師在記載中曾提到斯里蘭卡有一派 : 大乘上座部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07:00
的方便法門,沒有在第一次集結收錄真的是太奇怪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09:00
噗,我知道西方淨土大乘經到處都有啊,你有講跟沒講一樣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10:00
斯里蘭卡曾經流行過大乘佛法的足跡,其實已經是史實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11:00
我的問題是:第一次集結,阿難尊者自己都在現場,佛說阿彌陀經裡面也有阿難出現,為什麼集結出的經文反而沒有佛說阿彌陀經? 這可是佛陀親傳有關西方淨土的重要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14:00
可以請問您承認第一次集結有菩薩藏嗎 ?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15:00
記錄與資訊,這麼重要的事情,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乃至其他人會沒提到? 這真的很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21:00
菩薩藏當中有一部經名《大寶積經》,這部經裡面有一卷《無量壽如來會》,這一卷就是在講阿彌陀佛與淨土。阿難尊者怎會沒講呢 ? ^ ^"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31:00
所以你的意思是《無量壽如來會》收錄在第一次集結中囉?如果是,那抱歉是我知識淺薄承蒙賜教;如果不是那就是你偷換概念,明明我講的是第一次集結的阿難尊者,你用大乘經裡的阿難有說來偷換概念,再麻煩你回答囉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34:00
^ ^" 所這就是能否討論的關鍵點了~您若認為阿難尊者只有集結聲聞藏,而大乘所記載的一概不願客觀瞭解,那阿難尊者確實只有集結聲聞藏。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37:00
所以,第一次集結收錄《無量壽如來會》的記載在哪?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37:00
不過這又會面臨第二個問題,就是您必須閃過四阿含當中,佛有提到淨土不可思議的記載。最後就變成連漢傳藏傳的四阿含您都要排除在外,剩下南傳的阿含經可以參考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43:00
你提不出來這部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次集結就被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43:00
因為在北傳<增一阿含>也有記載阿難與菩薩集結的過程~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45:00
這個也是我最大的疑惑,我也不想再刁難你,自己想想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45:00
首先您要先瞭解阿彌陀佛是通名,其中也包含大阿彌陀經,大阿彌陀經就是所謂的<無量壽經>,而<無量壽經>古來譯本很多,其中有一本就是《無量壽如來會》。所以《無量壽如來會》就是《大阿彌陀經》的異名。現在廣泛流行的小本彌陀經,只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那個版本~所以往回推最早的版本,至少可以追朔到《大寶積經》。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52:00
所以就算是北傳的記載裡,"第一次集結"收錄淨土的記載是?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53:00
這個我沒有深入去找答案,但如果您願意客觀的看待"菩薩藏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53:00
麻煩你賜教我第一次集結的範圍就好,其他可以不必再提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54:00
所以我的核心問題還是"第一次集結","第一次集結"不論南傳北傳的記載都可以,如果有關第一次集結就提到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55:00
至少的範圍就是漢傳北傳,排除疑偽部的全部大乘經。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19:55:00
淨土思想的記載或經文還煩請賜教,其他經文有提到我雖非佛教徒,但是相關知識至少還是可以找的到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19:56:00
您的目的只是想知道彌陀淨土是否已收入在第一次集結,前述的連結脈絡,一部《大寶積經》至少就能連上去了。這應該算很清晰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04:00
插個話 ask網友 你要的學術平實(不帶成見)研究資料可在本版搜尋文章主題"呂凱文"(<-他是教授)文章觀摩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8-05 20:09:00
他沒成見? 呵呵!多找一些人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0:00
《大寶積經》<-這是佛經 ! ^ ^"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20:11:00
抱歉,大寶積經我查到的資料是各回集成時間不一,他與第一次集結的關係是?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12:00
大寶積經不是南傳承認的經 ^^ 對北傳人以外無說服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3:00
這樣說吧,大乘經的記載分藏有提到 "菩薩藏"。而《大寶積經》當中,佛也說了此經乃菩薩藏。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14:00
呂凱文並非南傳人士 說他有成見的去南華大學吐他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4:00
所以《大寶積經》自然屬於在第一次集結的菩薩藏當中。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15:00
不然 我們一旦說出如來宗妙禪的錯誤 他們也一句: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5:00
而在《大寶積經》裡面的《無量壽如來會》自然也在集結中~這個邏輯應該很好釐清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16:00
你們對如來宗有成見 就了事好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6:00
但是有一個前提是,您必須先客觀看待有"菩薩藏"的記載。如果您認為阿難尊者沒有集結"菩薩藏",那當然後面就連帶不在您認同的範圍內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16-08-05 20:17:00
你這樣的推理也太牽強,間接證據拿來當直接證據,我就說了,這個《大寶積經》算是合集,各會時間不一,怎麼證明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18:00
諸如此類像《華嚴經》..等這類也都是有提到彌陀淨土。那《華嚴經》呢 ? 您認不認為這屬於菩薩藏 ?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22:00
再插個話 ask網友 就算選菩薩道 請思維南傳菩薩道<-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22:00
《華嚴經》最後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土。as大,別想太多,您就當成單純討論就好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23:00
不會突兀說原本不厭輪迴的菩薩 躲到金銀遍地的安樂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23:00
末學只是盡量提我瞭解的,您有疑惑也沒關係啦~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24:00
且超脫三界(彌勒菩薩至少是在兜率天)的淨土去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25:00
我印象中<大智度論>是有將第一次集結的大乘經略舉出來不過現在要找可能還要花時間就是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25:00
這樣到底發的是什麼不厭輪迴的菩提心 修什麼菩薩道所以 佛陀對菩薩道的教誨 推薦你觀摩南傳而非北傳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8-05 20:29:00
C大說的不錯阿~ 《南傳菩薩道》這本書滿值得看的。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05 20:29:00
北傳菩薩道佛經梵僧作者"製造"出太多自我矛盾的法義南傳的菩薩道 可沒有叫老菩薩躲去金銀窩再修行等等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8-05 22:40:00
C大,你這個是個好問題。不過我告訴你,大乘不是每個宗派都叫人往生極樂。而即使勸人往生極樂,也不一定就像淨土宗祖師大德講的,非得把菩薩道與其掛勾不可。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跟華嚴淨土理論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沒有矛盾,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罷了。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8-05 23:57:00
樓上說的很好 所以很多淨土特有的觀點 不應該用廣泛性的北傳大乘稱呼之 而應該稱呼為淨土例如當討論到修往生的時候說這是北傳大乘 又說相對南傳如何如何 應該說是淨土如何如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