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其它]慈誠羅珠仁波切台灣行開示

作者: ffvbnm (夏雪宜)   2014-04-26 11:19:34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JMn_KDI ]
作者: ffvbnm (夏雪宜) 看板: Buddhism
標題: [其它]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時間: Sat Apr 26 10:54:10 2014
慈誠羅珠堪布:如何面對無明(四)
五、修空性,最大的福報
佛經中講,受持空性,是很大的福報。若能宣講空性,更好的是修空性,哪怕是修一分鐘
、一瞬間、一剎那,也可以清凈殺盜淫妄、墮胎、吃海鮮等很多罪過,其功德遠遠超過了
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銀珠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的功德。
釋迦牟尼佛在一生當中,轉了三次法輪。第一轉法輪,主要宣講小乘經典,主要內容是四
聖諦:苦諦、集諦、道諦、滅諦。第二轉法輪,主要宣講空性,也即般若波羅密多。第三
轉法輪,主要宣講如來藏佛性。
第二轉法輪的主要經典,有《般若十萬頌》、《般若兩萬五千頌》、《般若一萬八千頌》
等很多般若經典。其濃縮的精華,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金剛經》。而《般若波
羅密多心經》當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四句話,又包含了所
有般若波羅密多的內容。《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很多人在念,甚至還會背,但僅僅從理論
上懂得其內容的人,就已經少之又少了,至於能夠體會或證悟的人,更是寥若晨星。
對尋求解脫的人來說,空性非常重要。哪怕只是像小乘的聲聞、緣覺阿羅漢那樣追求個人
的解脫,也要證悟空性。如果不證悟空性,更是無法獲得佛的果位。
大乘佛教最終的目的,就是度化一切眾生。在此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內在外在的逆境
與違緣。若能證悟空性,一切逆境都可以輕輕松松地化解。
阿羅漢沒有精神上的痛苦,但阿羅漢還有肉體的痛苦,所以阿羅漢也會生病,也會因病而
死亡。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有很多證得阿羅漢果位卻仍然餓死、被毒蛇咬死的故事
。因為阿羅漢證悟空性的範圍很小,所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與能力。
在證悟菩薩一地的時候,就連肉體上的痛苦都不存在了。所以即使遇到任何阻礙、壓力,
都不會成為其度化眾生的障礙。另外,在度化眾生的過程當中,要完全放下自我,就需要
證悟空性。沒有證悟空性,還是會有一些自私心。雖然也在講“無私奉獻”等等,但總有
一些局限。菩薩就不會有自私心,就可以完全徹底地利益眾生,不顧一切,不考慮自己的
任何事情,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付出。
佛教本身,就充滿了智慧。本來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只是在學佛的人當中,有一些迷
信的成分。如果沒有聞思修行,只是盲目地相信鬼、神、民間大仙等等,就是迷信。
很多佛教徒總喜歡開法會、拜懺、灌頂、火供、會供,整天都是搞這些,這樣佛教
慢慢就變成了形式主義。
學佛的人要好好學習,好好修行,否則根本不是真正的學佛,最後佛教全都變成商業化、
世俗化、形式化,佛教的智慧、慈悲等精髓就會慢慢淡化,直至消失。
佛陀也說過,末法時代會出現這些令佛教衰落的現象。
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衰敗現象的發生,要精進地聞思修,當自己有一定的感受、感悟的時
候,要以聊天、交流、討論的形式,把自己的體會傳播給其他人,讓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學
佛是什麼。
慈悲與智慧,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兩個支柱。我們要學的,也是這兩個,其他的形式,都
不一定能代表佛法的核心價值。
所有的迷信都是無明,通過聞思修行就可以推翻。然後進一步學習唯識、中觀,消除對世
界的執著。再通過打坐、修行,來證悟空性,獲得解脫。
就像一直形容牛奶的味道,不如親自嘗一口牛奶一樣。聞思得來的智慧,都只是一種了解
,一種認識,還不算是境界。唯有通過修行而證悟,才能親身體會到空性。從此以後,我
們永遠都不會再說世界是存在的了。
這些道理不是釋迦牟尼佛創造的,而是釋迦牟尼佛發現、實踐並推而廣之的。釋迦牟尼佛
在發現微觀世界的真相之後,將其用到修行上,成為推翻煩惱執著,獲得解脫的途徑。科
學家們在發現了微觀世界的電子、原子核等部分真相之後,卻將物質爆炸可以釋放巨大能
量的原理,用於制造核武器。這就像同樣一塊黃金,不同的人去看,其價值是不一樣的:
商人會考慮價格利潤,醫生會考慮它的藥用價值等等。
如果我們滿足於現實,不想去打破它,那就根本不需要學這些道理。如果有人不安於現狀
,不想被感官欺騙玩弄,繼續迷茫,那就要去學習、去思維、去訓練、去證悟空性,並讓
證悟的境界慢慢增長,最後徹底推翻執著,消滅煩惱,獲得解脫。
解脫不是神話故事,也一點都不神秘。通過訓練,完全可以把一個像我們這樣的有執著、
有無明的凡夫意識,慢慢轉化為純潔的佛性如來藏,這就叫解脫。
通過這種理智的推理,可以否定感官的結論,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世界觀,這叫佛教中觀的
世界觀。在此之前,感知和理智配合得天衣無縫,但從此以後,就分道揚鑣,各走其路了
。感官感知到的,仍然與過去一樣;但理智卻有了新的觀點,開始走向解脫了。
尋找心靈的歸宿(上) http://ppt.cc/IMpg
尋找心靈的歸宿(下) http://ppt.cc/2ZZK
禪修的方法(上) http://ppt.cc/jKc2
禪修的方法(下) http://ppt.cc/gD~e
藏密與禪宗(上) http://ppt.cc/sUcD
藏密與禪宗(下) http://ppt.cc/kjhJ
傳授皈依、居士五戒(上) http://ppt.cc/gaEC
傳授皈依、居士五戒(下) http://ppt.cc/quy5
你可以更慈悲(上) http://ppt.cc/N~6I
你可以更慈悲(下) http://ppt.cc/3KoR
你可以更無私(上) http://ppt.cc/pw1Y
你可以更無私(下) http://ppt.cc/cEhg
藏密淨土觀 A.課程 http://ppt.cc/Na0Z
藏密淨土觀 B.精彩問答 http://ppt.cc/niDP
藏傳佛教的修學次第 A.課程 http://ppt.cc/UwrN
藏傳佛教的修學次第 B.課程+問答 http://ppt.cc/e7Zk
行善的要訣 A.課程 http://ppt.cc/72A9
行善的要訣 B.課程 http://ppt.cc/CdBG
行善的要訣 C.精彩問答+課程 http://ppt.cc/szWH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4-26 11:01:00
按T可改標題~~~按E可改內文隨喜
作者: woeshit ((*_*))   2014-05-02 00:05:00
好棒喔 隨喜讚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