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艾克哈特托勒、李爾納到克里希那穆提

作者: aliceomi (天使的祝福)   2018-07-29 06:07:27
第一次在此發文,有任何不宜之處,敬請指教。內容涉及對宗教的想法,純屬個人意見,
沒有要筆戰的意思,不喜勿噴,可以理性討論。
本人飽受心智折磨十多年(以心理學來說,可以稱作心理疾患Psychological Disorder,
但我不太想用這個詞,只是這個詞能讓大眾理解)。十幾年前,人生第一次感到被心智折
磨到想死時,到處求神拜佛是一定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都有接觸
,算命更曾經是家常便飯,也許是我個人的因素,這些方法通通沒用,雖然隨著時間的演
進,我的狀態逐漸好轉,可以正常工作和交際,但也許內心深處明白,那不過是暫時的壓
抑,果然從去年開始,因為某個小事件的觸發,讓我的心智又開始以瘋狂的面目再度現身
,我的身心飽受極大的折磨。當然,我又開始了向外尋求幫助的旅程,生平第一次去練瑜
珈,老師說要吃素(還說連香菇都不能吃,因為是惰性食物),便開始強迫自己吃素一段時
間,結果不但沒有好轉,我的身體狀況更是糟到一蹋糊塗,走個路都覺得全身輕飄飄,只
好終止吃素的行為。
身心即將到達崩壞極限的狀態時,因緣際會下,我開始觀看艾克哈特托勒在YouTube上的
的影片,坦白說,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又覺得好像有些什麼,
便開始大量閱讀和觀看艾克哈特托勒的文章和影片,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有一天,
我突然理解他在說什麼,我開始有點明白我被心智折磨的原由。
艾克哈特托勒是一個有趣的演說家(我不太想用心靈導師這種稱號,因為這又會陷入幻象
Maya的問題),他的內容遍及佛教、基督教、老子的道德經、印度的博伽梵歌等等,廣納
百川後,卻又將其合而為一。簡單來說,人類的心智是一種小我(又可稱假我、幻象、自
我感、思想、念頭),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把小我當作真正的我,什麼是真正的我,真
正的我(簡稱大我)就是那無形無相的佛性、空無、神性、寂靜、空間、宇宙、警覺、覺知
(艾特哈特多以警覺或覺知稱呼);當小我活躍時,就會有分別心,這分別心會讓人產生無
止盡的渴求(我執),亦即心智想要變得更有錢、更有名、更有權等等,為了變得更如何如
何,爭吵、掠奪、戰爭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在人類的歷史上重演。
那要如何終止這恐怖的輪迴?就是搞清楚自己是大我(非物化),不是小我(物化),也就是
無我的境界,所謂的無我(沒有自我感),不是否定這個心智乃至身體不存在,而是覺知這
個自我感,然後放下自我感引發的我執,便能返回每個人的真實面目,但這個放下不能有
任何刻意、壓抑或強迫,因為任何刻意、壓抑或強迫都是小我的表現,只會造成反效果,
有點類似禪的概念(艾克哈特經常用臣服兩字表示),放下就是放下,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這讓我想到神秀和六祖的詩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很明顯地,神秀仍將小我視作真正的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這兩句,顯示的是物化
的重要性,六祖則是清楚覺知小我不是真正的我,因為真正的我是無形無相,既然無形無
相,又怎麼會惹上塵埃。當梁武帝問達摩關於你是誰的話題時,達摩說他不知道,為什麼
不知道,因為達摩這個身份,不過是心智衍生的一種自我感罷了,這個身份乃至這個身體
,有成住壞空的特性,終有一天會回歸塵土,知道或不知道又有什麼意義,對達摩的大我
來說,它只是在觀看小我在地球上演的一齣戲罷了,戲結束了,這個身份的任務也就結束
了。
小我所有的行為,都受到業力的影響,何謂業力?其實沒有那麼恐怖或是難以理解,業力
就是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或反應,簡單來說,別人罵你,你自認為理所當然地要罵回去,結
果是什麼呢?就是兩人的怨恨越積越深,弄不好,甚至變成殺人的社會頭條,這裡並非說
不能有所作為,事實上,辱罵是一種無意識(佛家說無明)的行為,當你也用辱罵的方式回
應時,自己也身陷無意識的行為當中,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把問題擴大,結了一樁孽
緣,所以,你可以選擇不罵,甚至直接離開現場,但這並非逃避,而是你知道對方的小我
正在激烈反應,你可以選擇用小我反擊,也可以當個旁觀者,覺察這個小我的運作,就像
在看連續劇一樣,只是一個角色在演出而已,何必跟著動怒,一旦跟著動怒,就表示你也
跟著對方一起在演戲了,亦即受到業力的牽引。
耶穌說:“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是艾克哈特引用聖經的一個句
子,耶穌看到人類的自相殘殺,亦即小我的無意識行為,他感到痛心,因為這些人忘記他
們本來的面目,而將扮演的角色當成真正的我,對耶穌來說,不論是猶大的背叛,還是被
士兵釘在十字架上,他只有無盡的愛和憐憫,因為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被
小我操控,陷入無盡的業報循環。
~~~~~~~~~~~~~~~~~~~~~~~~~~~~~~~~~~~~~~~~
(下列敘述不長,因為真理只有一個,三人只是描述的方式不同罷了,文字只是描述真理
,而非真理,無須在用字遣詞上執著,因為真理是不思議,無法言傳。)
之後,我開始接觸李爾納傑克布森的影片,如果說艾克哈特是循循善誘,李爾納就是一針
見血,小我常用ME或是Ego稱呼,大我則用I AM稱呼,李爾納很直白地告訴你,信仰會導
致分裂,不是說不能有信仰,只是信仰往往會變成一種具象化的崇拜行為,亦即小我正在
積極扮演忠實信徒的角色,佛教徒說佛教才是真理,基督徒說上帝才是唯一;漢傳佛教說
吃素才不會下地獄,原始佛教說哪來吃素這個戒律;至於中觀和唯識,大概又可以大戰三
萬回合以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分裂(二元對立),因為小我喜歡分裂,分裂才能顯得小
我的價值,我(Ego)是對的、你是錯的,我是高尚的、你是低俗的,但大我(I AM)是合一
,回歸宇宙,與宇宙連結,一切眾生皆來自於宇宙的分化,所以眾生平等,佛陀拈花一笑
,是因為佛陀覺知花朵背後的無形無相,就好像見到老朋友一般開心,你是花,我是人,
但我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外在形體不一樣罷了。
~~~~~~~~~~~~~~~~~~~~~~~~~~~~~~~~~~~~~~~~
最近,開始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前面提過了,艾克哈特是循循善誘,李爾納是一針見
血,至於克里希那穆提,個人覺得根本就是刀刀見骨。若是要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理念,
建議可以先理解他的背景。(https://www.92to.com/xuexi/2016/03-15/1887316.html)
“你們已經習慣於聽從權威的話,你們以為依賴某個權威,就能得到心靈的解脫,你們希
望靠另外一個人的神力幫你們得到永恆的快樂,因此你們所有的人生觀都奠基在這個權威
的身上。”
“你們要打字的時候,便使用打字機,你們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把打字機供在神壇上,但是
當你們一心想成立宗教組織時,你們卻在這麼做。所有的新聞記者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你有多少追隨者?人們都從信徒的多寡來判斷這個權威是真是假。我告訴他們我不知道
我有多少追隨者,我也不在乎這一點,即使只有一個人得到解脫,也就足夠了。你們總以
為只有少數人握有通往至樂境界的鑰匙,其實那個鑰匙就是你自己。在你淨化自己的當下
那一刻,你已經身處彼岸了。你將會發現,依賴別人帶給你快樂、安慰和力量,是多麼荒
謬的事。”
(以上文字來自百度百科)
我看到“把打字機供在神壇上"這幾個字後,我大笑了好幾聲,當我到處求神拜佛祈求平
安喜樂,等於是把自己的人生供在神壇上,希望神明何時可以眷顧一下我,讓我得到平安
喜樂,但那無疑是緣木求魚,只是在強化小我的能量罷了。
~~~~~~~~~~~~~~~~~~~~~~~~~~~~~~~~~~~~~~~~
雖然頭腦可以理解以上三人的理念,但那終究是小我的運作,心智依舊在折磨著我,放下
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是不簡單,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時時覺知小我的
運作,也許在當下的某一刻,我能體驗到他們所說的真理所在。
若是對以上三人有興趣者,建議從艾克哈特的《當下的力量1》和《一個新世界》先看,
然後看李爾納的《回到當下的旅程》以及艾克哈特的《當下的力量2》,最後再看克里希
那穆提的文章;若是還有閒時間,可以看博伽梵歌,其實是蠻好看的寓言故事,譯本很多
,可以去書店翻閱再決定看哪一本。
“你愈快地加諸一個言語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標籤在人、事、物或情況上面時,你所面臨的
實相就會變得愈淺薄和無生命力,而你也會愈加地遠離實相,也遠離了在你之內和周圍展
開的生命奇跡。而這樣的話,你也許會有些小聰明,但是會失去智慧,還有喜悅、愛、創
造力和生命力。”(艾克哈特托勒)
“你可以在幻象的世界裡玩耍,但要小心不要迷失在那裡。”(李爾納)
“你若只信從一個人,從那一刻起你就不再信從真理。因為真理在每一個人心裡,不遠不
近,永遠在那裡。”(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應該免於一切的恐懼,免於宗教的恐懼,免於救贖的恐懼,免於靈性的恐懼,免於
愛的恐懼,免於死亡的恐懼,免於生命本身的恐懼。”(克里希那穆提)
網路資源(P.S.百度有很多資源。):
艾克哈特:http://san23.pixnet.net/blog/category/980584/3
李爾納:http://i.youku.com/u/UNDA2Mjk3NzA4
    http://tw.weibo.com/leonardjacobson
克里希那穆提:
https://s.92to.com/search.do?q=%E5%85%8B%E9%87%8C%E5%B8%8C%E9%82%A3%E7%A9%86%E6%8F%90&nsid=1
純屬心得分享,沒有要貶低任何宗教的意思。
作者: vdml (vdml)   2018-08-13 10:46:00
本來無一物 那麼愛呢 也是錯覺吧(雖說我也這樣覺得)
作者: aliceomi (天使的祝福)   2018-08-24 01:15:00
個人心得:自我感引發的愛和合一自然奔放的愛是不一樣的合一的愛,沒有限制,只有無盡的散發和給予,即慈悲自我感的愛,是有條件的,因人事物而改變,即分別心自我感的愛,是渴求,來自小我的匱乏,所以得不到會痛苦合一的愛,就是愛本身而已,你的自性、神性就是愛
作者: opaque (貓咪需要一個家!)   2017-04-18 23: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