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文創夢想家/走進光點 找藝術電影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3-07-24 12:07:26
http://www.udn.com/2013/7/21/NEWS/READING/REA8/804202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電影由光點組成。2002年導演侯孝賢領軍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將原美軍大使館改建
成光點台北,「光點」自此成為藝術電影院的代名詞。去年屆滿十周年,光點在華山另闢
據點,為擴大觀影人口努力。台灣藝術文化協會執行長陳伯任說,國外根本沒有藝術或非
藝術電影之分,「如果有一天台灣沒有藝術電影院,這樣最好。」
經營光點華山 陳伯任忙翻
進入侯導團隊至今12年的陳伯任,名字陽剛,卻是地地道道的女人,最近還變瘦不少,但
不是刻意減肥,而是光點華山開幕營運,「忙翻了」。中文系畢業的她,從劇本整理做起
,歷任文案、行銷、排片,現在當起掌櫃,為資金缺口傷腦筋。
她說,不像光點台北有文化局補助,華山光點須自負盈虧,排每部片都要仔細估算利弊得
失。但話鋒一轉,陳伯任強調,好在侯導不在意市場胃口,讓團隊挑片的自由度很大,「
要看奇奇怪怪、實驗性、不用管票房的片子,儘管來光點。」
意外 銀髮族成光點班底
有意思的是,藝術電影意外吸引銀髮族。陳伯任分析,台灣商業電影院對銀髮族不友善,
攤開片單,老人家不會想看,有太多商業符號,加上影院多位在大型商城,環境喧囂,「
老人家來我們這裡才覺得『總算安靜下來了』」。
經營光點十年,銀髮族成為班底。陳伯任笑說,原先以為會看藝術電影的是文藝青年,才
發現是自我設限。從此記取教訓,光點只當平台,片單不限,說服片商提供冷門片,讓影
迷做選擇。
進駐華山,光點積極整合園區資源,如音樂、出版和展覽。陳伯任舉例,華山預計9月舉
辦「華文朗讀節」,她們提議讓電影「失魂」的演員張孝全,朗讀同名劇本《失魂》,「
演員走出螢幕,感覺多魔幻,」陳伯任眼睛發亮。對她來說,整合資源共同行銷,也是想
讓更多人重新走進戲院。
「現在許多人買票劈頭就問:片有多長?」陳伯任說。數位科技造成閱聽行為改變,愈來
愈少人能完整看完一部片。此外,原為尊重每一位拍電影的從業人員,堅持放完演職人員
字幕才開燈,後來因民眾提前離席跌倒受傷,現改為開走道小燈,「也有資深影迷不滿,
罵我們沒文化,」陳伯任苦笑。
縱有經營壓力、行政執行面的挫折不斷,陳伯任總愛跟同事說這句話:「你要做一道大家
都喜歡的菜,還是一道菜讓大家喜歡吃?」前者就像商業影城,直接挑大眾口味;陳伯任
說,光點是選擇後者,試盡各種方法,拜託觀眾給我們機會,進來看了之後,然後能喜歡
上。
只是興趣、信念與工作結合的陳伯任,大嘆已經很久沒好好看一部電影了,「總是職業病
上身,看一部電影就會去想要怎麼做宣傳,完全不能隨著劇情哭或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