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以色列約旦遊記【三八】傑拉什-神殿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2-05-25 12:27:31
~※ 傑拉什-神殿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79886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Nymphaeum」鄰近「傑拉什古城」的中心,從這兒可看到「南北大道」指向北側另
個「Tetrapylon」,而盡頭被微縮的「北門」仍難以辨認。北側的「Tetrapylon」看來因
為地幅,未像其南方兄弟分裂為四,它維持傳統形構,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築起立方樓體,
四面連通,若從山簷下的拱門轉個彎,便會步上另一條「東西大道」(North Decumanus
)。由地圖看,這條道路挺短的,東向很快融入一間浴場,西向也只通抵「北劇場」。後
者雖因半圓形的階式座席以劇場稱之,根據資料,它本是議會所在,不同宗族與黨派會依
照人數勢力,有著對應的席位。
除了這兩座有特別標示的建築,城北感覺稀寥許多,是有一大塊被框為「Agora and
Public Building」,像結合了商場,不過稱呼如此含糊,也只以虛線約略隔分,彷彿連
學者也是大膽推估。是這區被地震摧毀得特別嚴重,已呈一片荒蕪?抑或當初餅畫太大,
繁榮的區域卻始終集中在城南,城北的各樣添築就這麼停留在未完成?
我無法實地用自己雙眼去驗證,因為導遊指著大夥身旁的建築幾句講解,就由此處走
進轉向了。這建築被稱作「Propylaeum」,是城裡「阿特米斯女神」聖域的前殿,最初的
設計還含括大街另一側,信徒從那邊越橋過河,需一路穿過幾個大小殿閣,隨坡勢層層爬
登,才會望見女神主殿。這類設計最經典的呈現在雅典「衛城」,山腰便有一座宏偉的「
Propylaeum」,要向「雅典娜」傳達心意,得經過幾番盤折曲繞。
不過街東那側的很早就不在了,於拜占庭時代被換替成一座教堂「Church of the
Propylaea」,名稱有著記印歷史的意味,我從置了一堆柱頭的門面往內望,裏頭僅幾根
斷柱,很難推估原本面貌。西側的相對完整,從「Nymphaeum」旁延伸的屋牆應都是它的
一部分,儘管多數崩塌,反倒可窺出室裡原是一個個併接的長拱頂。這樣的橫向開展在中
段竄升為樓門,中高側低,柱框疊層,殘餘處可見細膩刻綴。主門楣雖已斷落,原本是有
座山簷罩覆著,搭配翼展旁牆、隔鄰輪廓起伏的「Nymphaeum」,是城心最值得佇望的景
致。
如同參拜一般隨大夥穿入殘門,循階爬上,階路相當寬敞,一面走一面也不禁回望,
看門背的殘留結構,看城市新宅在遠方漫展,形成一種古今交會。階路在中途設了停歇平
台,周邊有著柱礎殘痕,心處則難以猜度,只留下砌得方整的凹凸底座,是水池嗎?感覺
容積太小,還是某尊神像曾屹立於此,讓信徒在登階時仰望?
照原本的設計,長階過了平台會再往旁開展,寬逾百米,並在階頂以一列柱廊半掩上
層聖域,從朝聖之路的起始處看,將是三層的氣勢堆疊,坡底的「Propylaeum」、中段的
高擎柱廊、然後是主殿如峰偉立。不過物換星移,不僅柱列崩頹,階面也化為土堤,只有
中處被簡略還原,予遊客爬登。
走入上層聖域,視野隨即開闊,儘管往後包繞、形如環牆的柱列同樣零零散散,位處
中心的「阿特米斯神殿」(Artemis Temple)依舊耀眼。「阿特米斯」在不同年代地域的
象徵略有差異,是月亮女神,也曾主掌狩獵或生育,於「傑拉什」則是他們的城市守護。
希臘神話雖奉「宙斯」為奧林帕斯之主,在那套系統傳入前,「阿特米斯」已是這裡的信
仰核心,
考古學家沒找到更早期的祭祀建築,只知目前這棟始於「哈德良」對此城的規劃。在
設計圖裡,它以三列立柱形構出前廳,然後是奉祭女神的內堂,內堂由長拱狀的地下室撐
托,最裡的祭壇只許祭司進入。此外也隔分了兩個側廳,其一通往地下室,另一可上達屋
頂,進行某種祭儀。但不知是因為戰亂還是政爭,它其實沒有完工,柱列也僅立了三分之
一,殘殿在拜占庭時期就這麼被轉為教堂,到了伊斯蘭的「伍麥亞」,更淪為製陶場所。
即便如此,在專家的極力修復下,光是殿前列柱便讓人目光難以移離,望著柱頭繁葉
的翻挑,就能漸漸勾勒出山簷,添上細緻綴邊與主題刻繪。內殿的未完成也成了一種機緣
,讓視線藉疊石間的弧躍,感覺空間曾被賦予的神秘。
有不少遊客在殿裡走探著,嘗試以自我想像綴補神殿的更多可能,原以為我們也會加
入其中,怎料導遊卻說著「太陽快下山了」,僅讓大夥遠望幾許,就朝殿旁帶。這好可惜
,因為除了近處的主殿,再往後頭走,還有另區拜占庭時期的教堂遺跡,地圖上簡約將它
稱為「The Three Churches」,取其三間貼併一起,共用一條門廊的結構。北側那間相對
完整,堂內遺留了銘文,說明教堂是獻給一對醫師兄弟「Saint Cosmas and Damianus」
,他們不僅免費幫窮人治病,最後還因為信仰,殉教而亡。地板的拼花也逃過後世的破壞
,迷宮般的帶紋於外圈繞,方形菱形的大小框格在其間堆疊,有繁複的幾何圖騰,亦有各
色人像動物,挺值得近距離端賞。
失之交臂的我無奈隨隊朝歸途拐,走著走著,瞄見低處坡間有不少牆柱雜錯,它是「
Church of St. Theodore」,紀念的同樣是位殉教者。其前段的中庭環廊仍有幾許柱體殘
留,將大殿主側劃分的兩道列柱也精神昂立,儘管沒有「阿特米斯神殿」的高聳,依舊聚
焦了行過遊客的視線。若還原圖的剖面為真,它原本應有兩倍高,以弧拱支著中廊抬升的
天篷,不過最有意思的是它砌建的地點是經過規劃的,與主街的「Cathedral」同個軸線
。當從主街長階登上,再繞到「Cathedral」的大門,所處的院落亦為「Church of St.
Theodore」後院,以經過雕琢的泉池為心,有前者的立面與後者高築的弧圓尾堂相對應。
除了營造出串聯景致,也形構了層層上攀的堆疊。
還正想像著兩座教堂全盛時期的疊層風貌,遠處天際已暈染出勾人景畫,不甘隱沒的
日輪由雲隙釋放它最後的熱力,綻射出燦耀芒線,雲絮也因此揚散得金橙。相對之下,東
側的坡底城心就顯得黯淡,但俯瞰的視角畢竟不同,讓人不自覺在行走間與方才逛過的記
憶作比對,與我們相會的柱列,應是由「Tetrapylon」分支登坡的「東西大道」,商街張
擴而成的,則顯然為進城後的主景,「橢圓廣場」。
想用相機記印古城的日落,也想留下這一刻反差的冷寂傷殘,這讓我的步伐越來越慢
,離隊伍也越來越遠,被領隊回頭關切了幾次,才趕緊奔跑前追。導遊的加速有其道理,
因為稍早於「橢圓廣場」望見的「宙斯神殿」並沒有被他忽略,而是留在最後當古城巡禮
的收尾,若天色過黑就失去意義了。
「宙斯神殿」的隔壁另有座「南劇場」,由於擔心它會因時間關係被捨去,儘管我已
跑得有點喘,仍多榨出些腳力奔進去瞄幾眼,快門按過才轉入「宙斯神殿」。這座建築比
「阿特米斯神殿」晚十五年砌建,卻比它先完成,所以或許後者的半途而廢不是因著外患
,而是源自政治與信仰的擺盪吧,可能主政者以「宙斯」為尊,就這麼挪移了資源。即便
如此,它的命運並沒有強過城市的其他建築,由門廊環繞的列柱斷殘得零落,僅剩邊角仍
堅持原本的指天倨傲。主殿側壁算是完整,朝外的部分留有一排弧頂龕室,殿內就相對平
凡,看不出曾有怎樣的彩繪妝點,隔間也隱微,只能自我在堂末亂石砌起寶座,添加「宙
斯」手持閃電的威武。
據說神殿的構體多半是在拜占庭時代被拆去蓋教堂了,相同的遭遇也出現在坡間的下
層聖域,那兒是最初敬祭「宙斯」的場所,在新殿砌立後,成為增添視覺氣勢的轉接,亦
為橋徑指向的門面。可惜兩層之間的廣階已經崩了,下層框圍的界域則多半空無,僅有一
區複雜廳室埋於其間,起重機在旁待命著,不知會挖出什麼有趣歷史。撇除工事機具的雜
擾,從這兒展望的視野相當棒,不僅納入「橢圓廣場」的柱列環擁,也能循「南北大道」
劃穿古城,一側為「阿提米斯」統御的過往,顯著孤高遼遠,另側是人類隨時代的嚙蝕,
房閣密集侵漫。
能藉此懷想的時間不多,拍完照,怔望幾許,便被呼召著準備離城。但可能古城之靈
仍想多留我們片刻,隊伍才往外走了幾步,就又轉了向,被帶入隔壁的「南劇場」,而不
久前還空空如也的場間,這會兒竟有兩位身穿傳統衣袍的男士在殷切招呼。導遊說,雖然
本日最後一場表演已結束,他們很樂意為大家加演。呃,真有如此好客嗎?怎麼覺得是盯
上我們這大票人的小費。
爬上階梯,經過設計的半圓座席果然音響效果好,在高處仍能清晰聽到場心的鼓擊笛
響,只是,其中一位扛的樂器很令我疑惑,總以為風笛為蘇格蘭的特色獨有,難道其實是
從西亞流傳過去?一邊聽聆,一邊也環望著周邊,經過了修復,不僅座位區狀況挺好,對
面的舞台也頗具形樣,在前幾座城市遇見的,作為背景的牆板幾乎完全倒塌,這兒的上半
部雖未補完,遺留的柱樑切劃已是風景,龕室與門洞高低錯落,疊覆的山簷起伏成巒。據
說這是「傑拉什」最古老的劇場,來自民間有力人士及退休老兵的贊助,最多可容納三千
餘人,就算經歷了地震、十字軍的防禦改建、平民的私自挪用,仍不屈屹立,現在還成為
「傑拉什藝術節」的音樂會場。
熱鬧曲目響擊完,也算是幫我們送了別,離開劇場往下走,視野裡柱列擁繞,似重顯
羅馬時代榮光,也拉著我回到旅程之初,於「凱薩利亞」怔望港都當年。隨著濤聲起落,
殘牆成了「阿克」的地下城壘,殺伐中是十字軍為信仰的爭奪。導引這一切的該說是耶穌
嗎?我盯著柱列朝遠處的漫展,一根根都是他走過的步跡,於「拿薩勒」的成長、「加利
利海」的傳教,然後來到「耶路薩冷」。
可能該歸咎的是人性中難以抹滅的汙穢吧,猶太祭司的排外腐敗、老百姓的無理盲從
,縱使「伯利恆」降下了救世的星光,依舊於「客西馬尼園」遭受背叛,於是我們循著「
苦路」曾經的血淚,在「聖墓教堂」仰望承罪的十字架。聖經說上帝因人的污濁降下大洪
水洗滌,地震或許亦為大地的憤怒制裁,回過頭,「宙斯神殿」在坡間以殘階牆拱延伸著
,若加幾筆塗抹,也將是「佩特拉」的輝煌,山壁的巧奪天工、高丘的竄立傲揚,都在極
盛驕矜之際回歸塵沙,「安曼古城」如是,「傑拉什」也沒逃脫。
日落後的天色愈漸灰茫,我身處的荒城像是種諭示,若放任貪婪、恣意侵略,現刻的
世界便將步入同一個輪迴。然偶爾,黯雲間又綻了些光暈,彷彿若能反省謙卑,就會擁有
與地球共榮的未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