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原鄉咖啡輕旅行-3.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

作者: mux3520 (甜兔)   2016-03-12 23:56:02
※ [本文轉錄自 PingTung 看板 #1MWLwvMh ]
作者: mux3520 (超級大野嫆) 看板: PingTung
標題: [遊記] 原鄉咖啡輕旅行-3.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
時間: Tue Dec 29 00:09:21 2015
網誌圖文版: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9006250
禮納里的意思是"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莫拉克颱風在瑪家鄉、霧台鄉以及三地門鄉造成災情,
政府將瑪家村、好茶村以及大社村的居民安置到瑪家農場,
後來由世界展望會援建永久屋,成為三個部落族人安身立命的新家。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就是位於禮納里的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
瑪家村是排灣族部落,原意為傾斜山坡上方的部落。
今天,好山林的主人要帶我們一起去採收咖啡,以及教我們採收後的後製。
準備好就出發吧~
工坊主人在部落附近零星種了一些咖啡樹,現在正是採收季。
南台灣熱情的陽光養育出來的咖啡豆粒粒鮮紅飽滿,就像櫻桃一樣。
好奇剝一顆來看看咖啡果裡頭長什麼樣子?
工坊主人說,他採有機種植,不灑農藥。連蚱蜢都忍不住來品嘗成熟的咖啡果。
工坊主人建議我們嚐嚐看,嗚~好甜!工坊主人說,有些咖啡果的甜度堪比葡萄唷!
沒想到咖啡果是這樣美味的滋味。
結實纍纍,工坊主人說,今天要把這片咖啡全都採收才可以離開唷~
採收完,我們回到好山林咖啡工坊,
一開始,工坊主人就把我們分成兩組,分別採收不同區域的咖啡,
到時就可以比較出異同。
屏東縣發展原鄉咖啡產業是很有組織計劃的,我想這也跟當地族人有心留在部落有關,
解決了生計,才有機會凝聚在一起想著要如何把文化傳承下去,
這世界,最棒的事就是不是只有一種風景了。
這是在日照充足的地方採收的咖啡豆。
這是在日照相對不足,樹蔭底下採收的咖啡豆,明顯比上面的要大顆,
工坊主人解釋,日照充足的地方咖啡豆生長速度快,但相對的卻比較快成熟,
所以比較小顆。
工坊主人拿出他前幾天採收的黃咖啡,這是不同品種的咖啡,很特別吧!
接下來要處理採下來的咖啡豆,首先是漂洗,很簡單,放進水裡洗,
把浮起來的挑掉就好,有一個小撇步很重要哦,就是要翻動水桶底下的咖啡豆,
再看看還有沒有會浮起來的豆子。我想這個動作可能是要確認每顆豆子都是夠份量的。
洗去雜質、挑掉過輕的豆子後,把水瀝乾。
接著我們要來剝豆子囉~
用擠的,把咖啡豆從咖啡果裡面擠出來。
一般一顆咖啡果裡頭會有兩顆咖啡豆,各為半圓形。
剝好的咖啡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驟囉~
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種叫"水洗",就是利用發酵去除果肉,
水洗又分兩種,一種是濕式,像上圖一樣泡在水裡發酵。
另一種當然就是乾式啦,沒有水自然發酵。
記得早上在百合民宿咖啡看過的三種咖啡嗎?
1。水洗。
2。日曬。
3。蜜處理。
這時候如果不是讓豆子發酵,而改把豆子拿到太陽底下去曝曬的話,
就會變成蜜處理啦。
剝下來的果肉蒐集起來,如果甜度夠高的話,
可以洗乾淨作成果醬或是製成餅乾啦鬆餅啦,據說很好吃哦。
這張就是最後一種咖啡作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