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選擇哪一個經濟博士班就讀/生活

作者: kindof (煒寶)   2021-03-11 17:35:44
本文 Medium 版在這:https://reurl.cc/E2VjQg[0;1;36m
前言
Hi! 我目前是 UCSD Econ PhD program 四年級學生。從還沒開始準備到準備申請博士班
的整段時間,我都從這個版的文章獲得很多資訊。上一次積極使用這個版,是四年前在決
定選擇哪一個博士班 (UCSD vs BU) 的時候,當時得到了在 BU 的學長的建議,非常感謝

study abroad 版上關於準備申請的文章不少,但是關於如何選擇要讀哪一個經濟博士班,
則較少討論。這篇文章提供幾個我認為有用的思考方向 (mindset)。這些思考方向並非針
對「我要不要念經濟博士班?」「我要申請哪些博士班?」而寫,但或許對這些問題有點
幫助。這些思考方向主要是我去 UCSD 跟 BU 兩所學校參觀,跟老師以及學長姐聊天後的
想法。為什麽四年後的現在才分享這些想法?主因是我在 UCSD 活了四年,研究方向跟主
題也大致確定了,四年前的這些想法多少獲得了一些驗證。當然我還遠遠比不上已經上了
job market,離開博士生階段的人的經驗,也因此我不會談任何關於 job market 的猜測

背景
我做 Applied Micro。領域是 Public, Development (focus on Indonesia),
Political Economy。目前仍然認為自己會朝學術研究路線發展,因此以下建議或許比較
適用於做 Empirics,且對學術有興趣的人。
選擇博士班的思考方向
1. 中心主旨:憑著直覺(gut feeling)就可以了。
關於什麼的直覺,關於你在哪一個地方會活得比較快樂的直覺。活得快樂聽起來很抽象,
但人們在思考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快樂已經累積不少經驗。當然我們可以細分很多指標,
但我想開宗明義地強調,再多的指標最後都只是輔佐你思考「你在哪一個地方會活得比較
快樂?」。
2. 不要糾結於特定領域或是特定老師,大領域有個 community 就可以了
我自己在選擇博士班的時候發瘋似地比較了這些學校有哪些領域、哪些老師,他們做什麼
研究。我現在認為這些比較其實沒有必要,原因是我們對於每個領域的 constraint 和
preference 都不甚了解。申請博士班的時候,我們對於經濟學到底有哪些領域,他們的
精彩之處,其實理解都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唸博士班的原因)。我們或許對於自己
喜歡 Micro, Macro, Metrics,要做 Theory 或是 Empirics 有些概念,但也僅此而已。
一個人在大學或是碩士期間很喜歡某隻文獻,不代表他博士班就要做那隻文獻關心的題目
(我自己的興趣在博士班期間也有不小的變化,而且持續變化中),博士班的課程很可能
帶給你對經濟學全新的想法(這不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嗎!)。
我們對於每個領域的研究需要什麼資源(資料、institution knowledge、
field observation),以及每間學校能提供什麼資源其實都不是很清楚。以實證研究為例
,不同領域每年都會新開發資料(有些也是博士班學生自己挖出來的),這些資料多開放
,你的老師或是同儕們會不會也有這些資料,很難說,多猜無益。
在資訊很缺乏的狀況下,我認為看大領域有沒有足夠多的老師,形成一個社群
(community),是個不錯的參考基準。大領域就是像 Micro Theory, Applied Micro
「這麼大」的領域。有社群可以保證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大領域還會有老師
(至少我這幾年覺得老師們的流動率比我想像的高),也會有同儕可以跟你一起討論研究

3. 觀察博士班的氛圍
每一個博士班我認為都有自己想要培養的氛圍,有的博士班想要肅殺之氣、有的想要和樂
融融,想辦法去感受這個博士班的氛圍,然後試著想像把自己丟進去這群人之中,你會每
天很輕鬆地去學校工作嗎,還是你會想要逃避學校?
4. 記得你還得生活
或許這是老生常談,大家都會說,注意天氣,生活便利程度,喜歡大都市還是沒有嘈雜人
群的小鎮。我只能說,每個人對於生活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但別輕忽了生活這件事,不
能去當地,也可以看看 google street view。生活開心,真的很重要。
所以申請者可以做什麼?
拿到入學許可後,我建議
1 能去學校的 visit day 就去
今年大概全部都會線上進行,那就參加線上的 visit day。未來如果有實體的,經濟情況
允許,那就買機票飛去,我甚至會說借錢 /存錢 飛去,在這個階段投資自己對於這些學
校的理解,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多 reach out 學校的學長姐、你有興趣的老師、在各個學校的台灣人學長姊
visit day 會遇到學長姐跟老師,如果他們願意跟你通 email ,那就寫信問,甚至視訊
聊天(拿著入學許可的人是另外一種人類,我的經驗是老師們都會回信)。跟學長姐聊天
可以得到相當重要的資訊之一是:學校裡面某個領域有沒有形成 community(不管是老師
或是學生之間)。除了得知那所學校的資訊,這些聊天也會增加你對那所學校的氛圍的認
識,聊完後可以稍微想一想剛剛的聊天聊的開不開心。另外,有認識的台灣人學長姐在唸
經濟博士班就問一下,大家人都很好,說不定可以幫你連到一些跟這些學校比較熟的人。
3.不要只注意學校排名、老師發表了什麼文章
排名真的是參考而已。每間學校的老師流動都不小,等到你二三年級要選領域的時候有哪
些老師剛好在學校,很難說。至於每個老師擅長些什麼,事實上老師做了哪些研究不代表
他只能指導這些特定子領域的研究,老師們真的很厲害。關於研究,我建議可以多看一些
當年 job market candidate 的 JMP。這些 JMP 一定程度地顯示了這所學校訓練出來的
人對研究的偏好。另外也可以看那所學校你有興趣的大領域的 seminar 的講者都去講了
些什麼,這些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那所學校的偏好。
我的經驗
我在選擇 UCSD vs BU 的時候,兩間學校都去了兩三天,每天都排滿了跟老師和博士生的
聊天。最後我在兩個學校各跟 3–5 個老師聊了天或至少通信,了解了兩間學校對課程以
及博士生進程的安排。我跟更多的學長姐聊了天吃了飯(很幸運地在兩間學校都遇到了非
常熱心的學長姐),去了兩間學校的學生 seminar,感受兩間學校討論研究的氛圍,這個
過程中我也誤入歧途地鑽牛角尖一陣子,每天都在比兩間學校提供了什麼訓練,最後有一
位當年要畢業的學長在信裡告訴我:「這兩間學校都是很好的學校,你想做個體實證,兩
間學校都能給你很好的訓練,不用想太多,你覺得去哪裡會讓你活得比較快樂,就去那裡
吧!」
我最後下決定的基準是,我喜歡與人討論研究,跟 UCSD 的人們(學生與老師)聊天的感
覺似乎比較快樂,於是我選了UCSD。我也因此放棄了作特定領域的研究的機會(一些 BU
有 UCSD 沒有的)。過去四年我抱持的態度是:在這所學校可以挖到多少資源我盡量挖,
這所學校的老師們開了什麼課都去聽聽看,多跟同儕們聊天(同儕是很寶貴的資源)。雖
然我在同年級的學生中並不算研究進度特別好的人,不過,我倒是能問心無愧地說:過去
這四年我活得蠻快樂。
總結
多跟「人」聊天,尤其是現在正在唸博士班的人或是你申請學校的老師們,少依賴「客觀
資訊」,像是排名, placement 或是文章發表。博士班給的是一個經驗(experience)
,申請者通常不太能想像這個經驗是什麼,我認為透過聊天能理解大家重視這個經驗的不
同面向,也能開始思考自己重視什麼。決定要不要去一間餐廳吃飯,除了 google 評分,
如果有認識的人吃過,我一定會問他們的用餐經驗,選博士班也是一樣的道理。
上面的建議很多聽起來像廢話,也很明顯地往某一個方向 bias,這是因為我猜測人們在資
訊不多的情況下,會過度依賴跟解讀容易取得的資訊。我在本文想傳遞的訊息是:多付出
一些成本去獲得各博士班的資訊(這些資訊存在不同人的腦袋裡)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補充:關於做個個體實證博士生
說不定有些一二年級的人也會看到這篇文章,我想提供幾個對我有幫助的資源跟想法。
1.所以「做實證研究」是什麼,有固定公式嗎?
Paul Niehaus 寫了一篇做研究的心法,我奉為圭臬,推薦給大家。
https://reurl.cc/ynRLNO
2.我該用台灣的資料研究台灣嗎?
我在博士班有成形的 project 用了美國跟印尼資料。我自己決定要不要做一個關於台灣
的 project 的標準是:把這個 project 的國家換成別的名字(別換成美國)我會想做
嗎?換句話說,這個 project 能增進我對經濟學的理解嗎?
3.我需要樣樣精通什麼都會嗎?
經濟學實證研究愈來愈團體作戰,有的人擅長跟政府 NGO 打交道要資料,有的人擅長清
資料,有的人擅長寫 economic models,有的人擅長計量方法,有的人擅長寫作。
我在 UCSD 收到的建議是:多多嘗試跟不同的人一起做研究,理解自己的比較利益是什麼
,也理解自己跟什麼樣子的人比較合得來,然後決定自己對自己的投資方向。我不在市場
上,就不猜測勞動市場怎麼評斷一個博士生。
希望大家都申請到自己喜歡的學校!
我不能幫你改 SOP,但如果有一般性的問題也歡迎寫信給我。
作者: Ihsuma (Amushi)   2021-03-11 17:43:00
先推,但上色跑掉了喔。
作者: Royster (輕飄飄的舊時光)   2021-03-11 19:41:00
applied micro是個好方向 走學術或業界都有發展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1-03-11 23:51:00
推 Niehaus那篇真的很棒 非常啟發性
作者: sc0904 (空空如也)   2021-03-12 00:11:00
推推
作者: ccvc (DukeEconomist)   2021-03-12 00:18:00
推分享~
作者: weimf   2021-03-12 00:20:00
推!!
作者: ignorant (積雲參數化)   2021-03-12 05:34:00
推 謝謝分享
作者: RedHerrings (紅色鯡魚)   2021-03-13 02:46:00
推強者我(前)同學XD
作者: s93rm6 (Milks)   2021-03-13 22:14:00
推 很實用的分享!!
作者: hsuzchan (子將薑薑薑)   2021-03-21 01:32:00
推個學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