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何淨化記憶?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4-07 10:50:33
整理了幾個教材,於心與本性之間的關係,但能有更深入的啟發。
1.《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一乘即是一心,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故曰一乘。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萬法生滅,覺心不動。
猶一水起萬重浪,萬重浪是一水,浪有起伏,水性不動,既知水性不動,浪何嘗動?
一乘緣起,即性起也。性起者,起而無起,無起而起,猶浪起伏宛然,水性不 動湛然,浪
即是水,水即是浪。故知浪為水,則起而無起。知水為浪,則無起而起。
既是一乘,故起止皆是自體。
一切法無非緣起。故一切法各各界別不同,所以 稱法界。
緣起則無性,無性則無界,故法界無界,無界法界,分別而無分別,無分別而分別,此是自
體法界義。
大乘二乘緣起,即三乘緣起。
三乘緣起與一乘緣起不同,三乘緣起,緣來則聚,緣去則散。
一乘緣起不然,緣來不聚,緣去不散。
何以故?
一性常泯,萬相俱寂故。
所以三乘緣起,聚則離於斷過,散則離于常過。故曰但能離執常斷諸過。
此宗一乘緣起不爾,一即一切,無過不離,無法不同。
猶一水即萬重浪,一起 一切起,一伏一切伏,故無過不離,無法不同。
2.《六祖壇經》:
僧智常。信州貴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
師問曰: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峯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遠來投禮。伏望
和尚慈悲指示。
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
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
本性。
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
對曰:見。
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
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3.華嚴經-金獅子章
https://youtu.be/v93jyh3TgIs?t=2621
4.妄盡還原觀
https://youtu.be/v93jyh3TgIs?t=5690
透過六根法門觀識去順藤摸瓜,從:性<-心<-根<-識 這樣逐步往回追。
一開始發現這些東西的時候,覺得住在這裡面真的很好,世間的是非太麻煩,跟人說又真沒
幾個人聽得懂,真想就乾脆這樣一輩子算了,完全不想出來,。
但是時間久了就開始想,既然以前這些根、識、六塵都是由本性起心而用,都是同一個體,
那凡夫之用不就即是佛之用?而且把自己永遠綁在一個地方,要怎麼三界神通自在?也太窩
囊了!
就好比過去我們演狗演久了,就以為自己是狗。但仔細一想,其實就是用人的技能來演狗而
已,不是嗎?如果不是人本來就有的技能,你要怎麼拿來演狗?
這裡的人比喻的就是你本來的面目,狗比喻的是迷在三界六道時的角色。
《華嚴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
過去觀修時就像因式分解,從:性<-心<-根<-識,逐步追回源頭。
但是可不可以回到源頭後,從:性->心->根->識,再起「相」「用」?
當然可以。
但是這時因為我們清楚知道一切由性起心而造,從來不離本性,而這個本性也不是因修或不
修而得,因為本不生滅。
從沒離開自己的身心,就像一直都在同一條船上,一個站在船頭看船尾(性->心->根->識),
一個站在船尾看船頭(性<-心<-根<-識 )。
高興要在船上往回走或是往前走當然都可以,且自由自在。
知道了這個「體」之後,在「相」、「用」上自然就能自在,應當下時空所需、眾生根基所
需而「現」。
利用人性演演戲來幫助他人成長,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雖然分別性、心、根、識,但其實不二,就是一而已,只是為了分別在相用上的差異。
搞明白這個「體」,就算你不拿經文來講,生活中一花一草、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拿出來舉例
,並且以經解經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就看你有沒有興趣再花時間去深入研究經典而已。
既然識本心,那就該學法了。
是時候用心去「如來藏」上下工夫,待氣脈明點成就後再回來研究這些也還不遲,就像火與
光之間的關係一樣,有火必然會有光。
自然會大明起來,照亮周圍的人。
實修很重要,如不透過體道於身來真搞明白這個「體」,很容易會變成用大腦、識心去修,
變成用識心去理解。
從言行可以觀察出,這類人講出來的東西常常會有矛盾、不圓融之處,甚至常常曲解別人意
思、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為自己升起障礙障了自己的目。
就像雖然都是修,並且都有一定的量,但是在質上會有差別。
好比用砂煮飯,煮再多、再久依然是砂,不會真成米飯。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在質上不真,所以智慧才沒開。
※ 引述《barnesmoon (可)》之銘言
: 大家好~
: 佛法談的識,換言之就是「記憶」吧。「轉識成智」應該是指將「記憶」化為智力施加作
: 用的對象,也就是將記憶「知識化」。這種知識化,不同於一般透過語言或符號(數字、
: 圖案、符碼、卦象等等)等等載體所教導、學習、改進、創新的知識內容,將之「編程」
: 於個體的心智,而是用智力的直觀,(觀智?),將有相的記憶自程式中「解編」。這種
: 「解編」就算是「淨化」了吧?因為有相記憶已成無相知識,有相記憶的儲存器是適應
: 因緣的方便,無相知識是無可言說的秘密(神秘)所保存的,吧?
: 觀智,應該是沒有主體的吧,就像理解數學算式或讀佛經一樣,都是主體不明的狀態。
: 請大家批評指教~~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3-04-07 22:30:00
我按照順序來回應1.水與浪的比喻,也就是透明跟波動。透明無物是空波動是色察覺透明,接納波動,這樣可以在各種法界中通行無礙法界,是3D、456D世界之類的吧,以及無限平行宇宙XDD後面談到大乘二乘和一乘的差別。這是在談有體系的教團必然會有的過失因為是有為的。 一乘則是不從有體系的教學入手,直接從機緣上給予啟發吧?2.這就很金剛經了。都跟學生明說了,學生還是不通,因為還誤以為要學到甚麼才是學習3.我承認我喜歡有智慧的美女就醬XDD饑來食飽睏來眠,我都看完了,但想睡了,先這樣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3-04-09 15:47:00
隨喜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3-04-09 20:56:00
今天在工廠看到小學同學的名字,想起她小學時的模樣她家、和她媽。我和她不熟,但托兒所讀同一間、小學又同班兩年。我記性好,沒有忘記然後我就知道我恨不下去了。我不是過去的我,也不是現在的我。恨不下去了。這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